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米德加德部落》前期路障处理方法推荐

2022-05-08 10:41 作者:知兵堂光亭 围观:

《米德加德部落》中前期经常可以在路上遇到一些路障,这些路障会挡住一些通路,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前期路障应该怎么处理比较好,其实前期的路障最好还是拆掉,因为前期材料比较少,打掉会掉石材、木板、锻铁,这些都是建筑材料,更多如下。

前期路障处理方法推荐

其实路上的一些斜坡经常可能会有路障,打掉会掉石材、木板、锻铁,这些都是建筑材料,非常有用,在前期尽可能的收集。

拓展阅读

冰血长津湖5:靠着强大的空中保护伞,美军陆战1师夺路而逃

老周

摘要:美军两个陆战团从柳潭里撤回下碣隅里,完成了整个撤退行动的第一步,接着在下碣隅里以空运后送了不能行动的重伤员,补偿了给养,重新整编了部队,就在强大空中掩护下开始第二阶段向古土里的撤退。

冰血长津湖5:靠着强大的空中保护伞,美军陆战1师夺路而逃

图61:手持苏式波波沙冲锋枪的志愿军,这是战地摄影师张崇岫在长津湖战役期间所摄

【接上篇】

突围的准备

当陆战7团1营迈着整齐的步伐,排着整齐的队列走进下碣隅里时,还把脚下被冻得坚硬的土地踏得咯吱作响,在他们心目中,下碣隅里无疑就是可以遮挡危险与风雪的庇护所,特别是当他们在暖和的帐篷里吃上热腾腾的饭菜时,这一想法更是强烈,然而撤回下碣隅里只是陆战1师漫长而艰险的撤退之旅的第一步,此后的路途将更为艰辛与困苦。

柳潭里的部队顺利撤至下碣隅里对美军而言,无疑是极大的鼓舞,尽管付出了不小代价,但是毕竟证明了志愿军还不足以拥有能一口吃下陆战1师的铁齿钢牙,因此士兵们对于杀开血路撤到海边,已经是信心大增。

史密斯师长对搭乘运输机赶到下碣隅里的美国、英国和法国的战地记者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在介绍了柳潭里撤退行动之后强调了他的观点:“退却,是指在被敌人压迫的情况下,向友军控制所安全的后方地域转移。而此次作战,后方也是被敌人所占领,因此我们不是退却,而是向另一个方向进攻!”史密斯的话作为最能形象说明长津湖之战的描述,成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名言。但是在来自纽约《先驱论坛报》的战地女记者玛格丽特·希金斯的眼中,“陆战1师官兵们的衣服破烂不堪,他们的脸被刺骨的寒风吹肿,手套破了,帽子没了,耳朵被冻成紫色……他们究竟还有没有力量再突围出去?……陆战5团团长默里中校,像失魂落魄的亡灵,与指挥仁川登陆时的默里简直判若两人!”

此时,在下碣隅里共有陆战1师官兵约8000人、美第10军直属部队约1500人、美第7步兵师余部490人、英国第41特遣队125人和少量韩国警察,总兵力约1万人。而在其周围则有志愿军的10个师(满编状况是10万人,现在因为前两天的战斗和冻饿减员,大约还有7万人),并已炸毁了从下碣隅里到古土里公路上的所有桥梁,撤回古土里丝毫不容乐观。

12月1日,下碣隅里的机场跑道终于在史密斯师长的一再督促下完工了,这要归功于史密斯师长的坚持和工兵的不懈努力。机场跑道只有880米长,宽仅15米,而根据下碣隅里的海拔高度和飞机起降技术要求,至少需要2300米的跑道才能符合标准,然而几千名伤员就是要靠这样一个不符合标准的简易机场撤离,于是陆战1师于1日下午2时30分进行了飞机首次起降试航,第一架C-47运输机成功降落然后又运载着24名伤员成功起飞!就这样,空运伤员终于成为现实,这对于陆战1师从长津湖撤退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当时在下碣隅里共有约5000名伤员,要带着这么多的伤员杀开血路撤至海边是根本不可能的。

冰血长津湖5:靠着强大的空中保护伞,美军陆战1师夺路而逃

图62:美军伤亡同样惨重,这是美军在搬运尸体

《老周军事:冰血长津湖》有声读物已经在喜马拉雅上线,欢迎订阅收听

在空运伤员后送时,发现有人虚报伤情以混上飞机(主要是陆军人员),因此史密斯下令采取伤员登机核查制度,由陆战1师主治军医尤金·哈林(Eugene R. Hering)上校决定是否后送,哈林以陆战5团军医切斯特·莱森登(Chester M. Lessenden)少校的伤情为标准,比莱森登伤重的才可以登机。有人想慌报伤情早点脱离苦海,也有人情愿与自己的战友生死与共,对于不愿后送的重伤员,则采取强制措施后送。

从12月1日至5日后送伤员情况为:1日311人,2日960人,3日464人,4日1046人,5日1550人,6日137人(6日撤退已经开始),总计4468人,其中3150名是陆战1师官兵,1150名是陆军官兵。在整个空运行动中,有2架C-47在降落时受损报废,但飞行员无一伤亡。C-47在运走伤员的同时,还运来了在空投中容易受损的药品、器材等物资和537名伤愈归队的陆战1师官兵。除了C-47空运补给物资外,美军还出动C-119运输机向下碣隅里空投了包括弹药、燃料、食品等在内的各种补给物资,总共约372吨,由于地面已经冻得坚硬如铁,很多物资在空投中受损,还有一些落在志愿军火力控制地区,所以美军实际得到的数量并不多,好在陆战1师从11月23日起就在下碣隅里储存了大量补给品(其中粮食和燃料各8日份、弹药1.3个基数),这才刚刚达到撤退行动所需物资的最低数量。

此外,史密斯还下令空运战死者的尸体,第10军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命令陆战1师停止后送尸体而将运输机的位置留给伤员。史密斯师长回答道:“陆战队员对在战斗中阵亡的战友极其崇敬,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带出战友的尸体(带回战友的尸体也是陆战队的一贯传统)!陆战1师绝不会把战友的尸体留在一个即将撤离的朝鲜东北部的荒寂小村里!”——在史密斯的坚持下,一共有138具尸体被空运出下碣隅里。

冰血长津湖5:靠着强大的空中保护伞,美军陆战1师夺路而逃

图63:美军阵亡官兵的尸体,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坚持要空运尸体

12月3日,美第10军向陆战1师下达22号作战命令:“尽快向咸兴地区撤退!”鉴于还有大量伤员没有后送,从柳潭里撤回的官兵也异常疲惫,亟需休整,因此史密斯师长决定撤退行动从6日开始。

12月4日,史密斯师长召集各部队主官会议,下达撤退命令。同时下令销毁所有无法带走的物资和装备,以免被志愿军所利用。销毁工作由各部自行处理,但是必须将所要销毁的物资和装备的种类和数量报告师后勤部。史密斯师长曾经下令销毁师小卖部价值1.35万美元的商品,后来发现全是糖果和饼干,史密斯又转而下令将这些糖果饼干分发给士兵,因为在漫长的撤退途中,糖果饼干不仅可以充饥,增加热量,而且要远比冻得发硬的战地口粮来得可口——撤退途中就经常可以看到士兵们一边大嚼好时巧克力(好时公司“HERSHEY”是美军战地口粮最大的糖果供应商,在前文插图中就可以看到随C战地口粮配发的HERSHEY巧克力)一边行军的景象。

当天下午,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来到下碣隅里,听取史密斯的撤退计划,并举行了小型的授勋仪式,向在前几天战斗中表现出色的官兵颁发优异服务十字勋章(其中包括史密斯、利兹伯格、默里和救出很多31团支队幸存者的比尔中校),以激励士气。不过在师部无人之处,身为一军之长的阿尔蒙德却为自己部队惨重伤亡而失声痛哭起来。

12月5日,美军战斗运输指挥司令部威廉姆·丹纳(William H. Turner)少将乘运输机飞抵下碣隅里,建议史密斯师长以空运手段撤出全部人员。以美军的空运实力是完全可以实现这一空运后撤计划的,但是史密斯却予以坚决拒绝,因为他认为万一在空运过程中志愿军发起攻击,将使陆战1师遭到重大损失,退一步讲,即使空运过程未受志愿军攻击,重装备也将无法带走,而且最后掩护机场的部队势必将被牺牲,此外在古土里的部队也会因势单力孤而无法突围到达海边,所以史密斯师长决定从公路撤向古土里,再会合古土里守军一起撤向海边。

5日晚20时许,2架美军的B-26轰炸机却突然向下碣隅里的美军阵地进行了轰炸和扫射——根据美军事后调查,飞行员是在无线电里接受攻击下碣隅里的命令,美军认为是志愿军利用缴获的美军对空联络电台下达的假命令。

利用这两天的休整时间,史密斯将下碣隅里的部队整编为陆战5团战斗群和陆战7团战斗群,计划以第7团战斗群在前、第5团战斗群在后的顺序向古土里前进,到达古土里后,在古土里的陆战第1团战斗群加入到队列中作为后卫,全师经真兴里、五老里向咸兴前进。考虑到从下碣隅里到古土里的公里两侧比较开阔,视野良好,所以由步兵对公路两侧各700米范围的志愿军进行驱逐性攻击,以保障公路上的行军纵队不受志愿军轻武器的射击,700米距离以外则由迫击炮、榴弹炮和飞机进行火力压制。整个撤退过程中空中支援是不能不说的重要环节,从撤退行动一开始,就在行军纵队上空实施直接空中支援,白天保证每时每刻在行军纵队上空都保持至少24架飞机,夜间也出动夜间战斗机以提供不间断支援。公路两侧5公里范围内的空中支援必须由地面部队通过航空控制人员指引进行,以免误伤己方部队,而在5公里范围以外的目标,则可由飞机自由攻击。为此美军集中了所能集中到该地区的所有空中力量——舰载机和陆基飞机总共约500架,此外远东空军所属的战斗机和攻击机都可在必要时加入到空中支援中,而轰炸机则受命对志愿军后方地域实施猛烈轰炸,以阻止其向长津湖前线运送物资和人员。这是整个朝鲜战争期间美军最大一次航空兵力的集结,为陆战1师的撤退撑开一柄巨大的空中保护伞。

冰血长津湖5:靠着强大的空中保护伞,美军陆战1师夺路而逃

图64:为掩护陆战1师撤退美军投入了朝鲜战争中最大一次航空兵力的集结

就在下碣隅里美军紧张进行撤退准备时,九兵团再次根据战场情况调整部署:26军主力围歼下碣隅里之敌,得手后再南下直取咸兴;27军结束柳潭里战斗后休整两天,主力取道社仓里、黑水里向咸兴攻击,另以1个团攻取五老里,配合26军和20军围歼当面之敌;20军以一部继续围攻古土里,主力进至黄草岭地区,阻敌打援,待26军结束下碣隅里战斗后再全力攻击古土里,另派89师进至上、下通里地区,封闭长津湖地区美军退路。该方案上报后立即获得中央军委和志愿军总部的批准。但是26军却因美军大规模的遮断空袭和恶劣天气影响,未能按时到达下碣隅里,而美军在下碣隅里筑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完备的火力配系以及强大的空中支援,志愿军20军各部减员甚大,继续强攻难以为继,只得等待26军到达后再行攻击,所以志愿军这几天也没有再对下碣隅里发起攻击。其间,志愿军九兵团于12月5日鉴于20军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苦战已逾一周,特别是下碣隅里与古土里之间南堵突围之敌,北阻增援之敌,表现极为英勇顽强,特通令嘉奖:“该军全体指战员高度发扬了英勇精神,对敌猛插分割,不怕艰险,守住了阵地,大量杀伤了敌人,打得很出色。此种高尚的政治品质,坚忍不拔的精神,殊堪钦佩与表扬,并望全体同志再接再厉争取更大胜利。”

美军也非常担心志愿军再次攻击下碣隅里,组织了大量航空兵,尤其是长期配属陆战1师的陆战队航空兵第1联队更是倾巢而出,在为陆战1师前送补给后送伤员的同时,不分昼夜对下碣隅里周围地区进行狂轰滥炸,以阻挠志愿军集结兵力。

补丁:美军伤员后送

美军对伤员审核及后送有着严格完善的制度,并不是所有受伤就后送,一般轻微的油皮小伤,通常由医护兵包扎,只有伤势较重才会送到野战医疗站(营团级),更重一点用直升机或飞机空运到后方医院,甚至直送日本。一般所谓负伤的数字,指的是送到野战医疗站以上的数字。

美军重伤员后送,主要是空运后送,基本由C-47运输机承担,C-47运输机是美国道格拉斯公司在其生产的DC-3客机基础上研制成功的双发动机活塞式军用运输机,1935年12月原型机首次试飞,1940年开始装备部队。该机有多个型号,总产量高达10123架。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主力军用运输机,翼展28.9米,机长19.63米,机高5.18米,最大载重量约为2.5吨,可载28名武装士兵或28副担架。从战场由飞机送到连浦机场后立即转送设在兴南的陆战1师后方医院和陆军第121后方医院或是停泊在兴南港附近海面上的“慰藉”号医院船上,少数伤势严重的则被直接送到日本。

补丁:陆战1师下碣隅里整编

陆战5团战斗群:陆战5团、陆战1团第3营、英军第41特遣队、第1工兵营A连、第1通信营分遣队、陆战1师第2辎重队(下辖卫生营、勤务营、第1汽车运输营分遣队、陆军第10战斗工兵营D连、陆军第513、第515汽车连和宪兵连交通排,由陆战1师第1坦克营营长亨利·米伦(Harry T. Milne)中校为队长)、陆军第31步兵团坦克连、第11炮兵团第1营和第2营D连(共4个105毫米榴弹炮连)。

陆战7团战斗群:陆战7团、陆军暂编营(由陆军第7步兵师残部编成)、第1工兵营D连、第1通信营分遣队、陆战1师第1辎重队(下辖师部营、第10军司令部分遣队、第1汽车运输营主力和宪兵连主力,由陆战1师第1勤务营营长切尔斯·班克斯(Charles L. Banks)中校为队长)、第1坦克营D连、第11炮兵团第3营和第4营L连(共3个105毫米榴弹炮连和1个155毫米榴弹炮连)。

补丁:掩护陆战1师撤退的空中力量

海军航空兵:

4艘大型航母:

“莱特”号(CV-32,Leyte)

“普林斯顿”号(CV-37,Princeton)

“福吉谷”号(CV-45,Valley Forge)

“菲律宾海”号(CV-47,Philipine Sea);

1艘轻型航母:

“巴丹”号(CVL-29,Bataan);

2艘护航航母:

“培登海峡”号(CVE-116,Badoeng Strait)

“西西里”号(CVE-118,Scicily);

海军陆战队航空兵:

连浦机场集中了陆战队航空兵的4个F4U“海盗”攻击机中队:VMF212中队、VMF214中队、VMF321中队和VMF323中队。

舰载机和陆基飞机总共约500架。

冰血长津湖5:靠着强大的空中保护伞,美军陆战1师夺路而逃

图65:美国海军的舰载机是掩护陆战1师的空中力量的骨干

撤向古土里

12月5日中午开始,下碣隅里美军突围进入倒计时:陆战5团所属的3个营和配属的陆战1团第3营全部进入环形防御圈的一线阵地,其中陆战5团2营进入东丘西侧高地,准备次日凌晨对东丘发起攻击。陆战7团也加紧进行战前准备。从晚上直至6日天明,下碣隅里的美军炮兵对下碣隅里至古土里公路两侧进行了彻夜不停的炮击,一方面是为突围战斗做准备,一方面则是为了将炮弹全部打光以减少行军的负担。

6日凌晨4时30分,陆战7团1营借助浓雾掩护,偷袭了岛内里西南的高地,迅速肃清了高地上志愿军约1个排的守军,占领了高地,为突围行动夺取了出发阵地。6时许,7团2营沿公路,7团1营为右翼,陆军暂编营为左翼,3个营齐头并进向古土里推进,曾坚守德洞山口的2营F连担任了先锋,不过巴伯上尉已经因伤后送,此时由韦尔·阿比尔(Welton R. Abell)中尉代理连长。F连刚离开下碣隅里阵地50米,就遭到了志愿军的射击,好在距离下碣隅里不远,F连一面将伤员送回下碣隅里(再由运输机后送),一面继续前进。志愿军稍事阻击便将最前面的F连和坦克排放了过去,而对后面跟进的2营营部、D-E连和机炮连进行了更为猛烈的阻击。2营不得不组织F连和D-E连向志愿军据守的高地进行反击,但是此时雾气尚重,能见度很低,无法进行有效的航空支援,所以反击一时难以得手。一直到太阳高升雾气消散后,才在飞机和迫击炮的火力支援下,压制了志愿军的阻击。在此次战斗中,美军伤亡不小,2营副营长和D-E连的连长都负了伤。

在7团开始向古土里突围时,陆战5团也向东丘发起攻击,以保障7团的突围,因为志愿军可以利用制高点东丘上的阵地以火力封锁公路。从7时开始,陆战5团的重迫击炮就向东丘志愿军阵地进行猛烈炮击,7时30分起,陆战队航空兵的F4U“海盗”攻击机也飞来助战,用炸弹、集束火箭弹和机炮对志愿军阵地不断进行轰炸扫射。经过两小时的火力准备之后,陆战5团2营才对东丘发起了攻击,经过激战,于下午14时30分夺取了东丘。志愿军立即组织力量反击东丘,但是部队刚在两座山岭之间集结起来就被美军的飞机发现了,立即遭到了美军飞机的集中轰炸,陆战5团也随即抢占了两处山岭居高临下实施火力压制,志愿军此次反击还未开始便在美军空地一体的优势火力下被瓦解,在猛烈火力打击下幸存的220人全部被俘,这也是长津湖之战中志愿军被俘人数最多的一次战斗。

史密斯师长见7团正在古土里逐步推进,5团已攻占东丘,判断突围作战第一步已顺利达成,便乘座直升机飞往古土里(飞行时间仅为11分钟),随后师部人员也分乘直升机到达古土里,迅速开设师指挥部继续指挥战斗。

日落时分,7团仅前进了7公里,刚过全程的三分之一(从下碣隅里到古土里约为18公里),随着天色逐渐暗淡下来,志愿军的抵抗也逐渐猛烈起来,毫无疑问,志愿军将在天黑后发挥夜战的特长发起更大规模的战斗。天色刚黑,志愿军对东丘就发起了大规模的反击——这是刚刚到达长津湖前线的26军,最初因为运力不足而作为九兵团预备队的26军是从11月29日开始南下参战的,原计划于12月2日接替58师对下碣隅里的攻击,为此九兵团司令宋时轮还亲自打电话给58师师长黄朝天,要他不要有思想包袱,“不管哪个部队打下下碣隅里都是志愿军的胜利,不准发牛脾气,一定要把阵地交接好,还要把下碣隅里美军的作战特点、地形和前几次攻击的经验教训交代清楚。”然而由于天气恶劣,后勤不济,以及美军飞机的空中阻滞,26军迟迟未能赶到,直到12月5日,26军的第一梯队76师和77师才到达下碣隅里,而第二梯队78师和88师还在途中!58师立即移交了阵地,按照兵团部署迅速向南,但是此时58师因连日苦战和冻饿交迫,减员非常严重,172团、173团和174团分别缩编为8个排、11个排和17个排,全师还能作战的仅有区区35个排,总共约800人!

冰血长津湖5:靠着强大的空中保护伞,美军陆战1师夺路而逃

图66:志愿军20军58师师长黄朝天

在迫击炮和轻重机枪的掩护下,26军向东丘发起了猛攻,此时美军一半在公路上一半在下碣隅里村里,只要控制了东丘就能切断公路上的陆战7团与村里陆战5团的联系,为下一步的分而歼之创造条件。所以东丘的得失直接关系到下碣隅里地区美军的生死存亡,美军也很清楚这点,在下午夺取了东丘之后就火速在东丘部署了包括坦克、迫击炮、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等重家伙在内的各种火器,构成了绵密的交叉火力网,因此天黑后26军首次反击东丘终告失利。

26军迅速调整部署,午夜2时,全线发起了更猛烈的总攻,不仅是对东丘,而且对下碣隅里从东、南、西、北四面同时猛攻!而公路上的陆战7团也在26军的竭力阻击下,几乎是停滞不前。美军分散在公路和下碣隅里村里,2个团难以相互呼应,正是最为脆弱的时候,也是志愿军分而歼之的最佳战机。

东丘自然是此次总攻的重点,志愿军迎着美军枪林弹雨英勇冲锋,前赴后继一直冲到20米距离,猛投手榴弹,再呐喊着冲入阵地——美军士兵后来这样描述此次战斗:“从未见过如此之多的中国士兵蜂拥而至,一次次顽强地进攻。夜空时而被曳光弹交织成耀眼的火网,时而被照明弹照出可怕的光亮,中国士兵冲锋的身影在光亮下暴露无遗,他们在陆战队的坦克、大炮、迫击炮和机枪面前,源源而来,其视死如归的勇敢精神令陆战队肃然起敬!”东丘西面,曾是美军以各种零星单位拼凑的力量进行防御,在前几次战斗被志愿军认为是防御薄弱之处,因此此次便成为主攻之处,但是美军已经换上了久经战阵的陆战5团2营,战斗相当激烈,美军D连阵地一度被突破,陆战5团立即投入预备队连,拼死进行反冲击,才总算恢复了阵地。东丘南侧,美军在志愿军巨大压力下死伤惨重被迫放弃了前哨阵地,收缩力量确保核心阵地。只有在东丘西北,美军由于得到了3辆坦克的直接支援,火力相当雄厚,因此阵地才保无恙。美军称此次东丘之战,伤亡约100人,而志愿军损失则相当惨重,仅留在阵地前的尸体就有800具之多。在下碣隅里北面的陆战5团1营也遭到志愿军的攻击,伤亡53人(其中10人阵亡),南面的陆战5团3营阵地则只有小规模战斗,在南北两个方向战斗中,美军称志愿军伤亡约500人,另俘虏15人。

公路上,陆战7团1营再次进行夜战,在坦克掩护下攻占了1182高地,为公路上的2营打开了通路。2营随后用推土机清除了志愿军堵塞在公路上的路障,工兵修复了桥梁,这才一路战斗一路行军,先头部队于7日清晨5时45分进入古土里——从下碣隅里到古土里的18公里路程整整花了23个小时,平均每小时前进782米!进入古土里后疲乏之极的士兵一走进暖和的帐篷,就一头倒地呼呼大睡!而此时,公路上的战斗仍然在激烈进行中,陆战7团左翼的陆军暂编营因伤亡惨重被迫由陆战7团3营接替,这样原先由3营保护的团辎重车队就显得力量单薄了,随即成为擅长夜战的志愿军集中攻击的目标,3营不得不抽出2个连回过头来增援,才将辎重车队接应出来。

子夜时分,车队停在公路上等待工兵修复桥梁,突然遭到志愿军的猛烈冲击,陆战7团团部首当其冲,副团长福迪瑞克·陶塞特(Federick R. Dowsett)中校负伤,团部多人死伤,担负掩护的3营营长威尔蒙·哈里斯中校也在混战中失踪(后来证实阵亡)。3营副营长沃伦·莫里斯(Warren Morris)少校接替指挥,奋力苦战总算杀开一条道路,3营和团辎重车队于7时进入古土里。

冰血长津湖5:靠着强大的空中保护伞,美军陆战1师夺路而逃

图67:下碣隅里美军艰难跋涉撤到古土里

在陆战7团后面跟进的是6日16时出发的陆战1师第1辎重车队,虽然陆战7团刚刚打通了公路,但是陆战7团前脚一走,志愿军后脚又重新控制了公路两侧的高地,再次切断了公路,而陆战1师辎重车队行进时正是夜间,所以可以说遭到了比陆战7团更为猛烈的阻截。随同车队前进的炮兵有的在公路上拉开炮架进行急促射击,有的干脆像步兵一样投入了战斗。而师部营除了驾驶员和伤员,全部徒步在车辆两侧,一边行军一边战斗,伤员也在卡车上架起机枪进行射击,甚至连师部军乐队的队员都拿起了枪投入战斗。志愿军的迫击炮弹不时落到公路上,多辆卡车被击中起火。激烈的战斗几乎彻夜不停,整个车队的行进由于不断的战斗,几乎如同蜗牛爬行一般缓慢。拂晓时分,约有1个连的志愿军突然冲上公路,与师部营展开了混战,多处发生了惨烈的白刃格斗,美军拼死苦战才杀开血路——夜战正酣时,由于云层低垂美军的夜航战斗机无法起飞,所以地面部队一直得不到空中支援,直到7日凌晨2时后,云散天高,美军夜航战斗机才陆续赶来助战,在地面陆空联络组的精确引导下,夜航战斗机对美军车队两侧仅30米处的志愿军进行了攻击,遏制了志愿军猛攻之势。天色一亮,又有4架F4U“海盗”攻击机临空,在公路两侧总共投下8枚1000磅(454公斤)凝固汽油弹,并发射火箭弹,瓦解了志愿军的阻截作战。激战中陆战1师师部押送的160名尚能行走的志愿军战俘乘机逃脱,结果夹在双方火力之中,约有140人在混战中被打死。

凭借航空支援的巨大威力,美军天亮后行军速度得以大大提高,并在附近村庄里寻找一周前在此地战斗的德赖斯代尔支队的死伤人员,美军共收容了22名被附近居民收治的英军第41特遣队伤员。7日上午10时,也就是在离开下碣隅里约18小时后,陆战1师第1辎重车队进入古土里。

按照计划陆战1师第2辎重车队应紧跟在第1辎重车队后前进,但是6日夜间激烈异常的夜战,使第2辎重车队队长米伦中校向担负后卫的陆战团要求派出部队进行直接掩护,陆战5团团长默里中校随即改变原定计划,下令陆战5团3营掩护师第2辎重车队和团辎重车队开进,3营此时只有2个连,便以1个连在整个车队前开道,另1个连则在侧翼和后面掩护。凌晨2时,3营掩护着庞大的辎重车队离开了下碣隅里。

接着,陆战5团1营、陆战1团3营、英军第41特遣队依次出发,英军第41特遣队作为英军的精锐部队,在如此紧张的局势下依旧保持着大英帝国的绅士风度——出发前全体队员秩序井然地列队,在不时呼啸而过的子弹声中,由队长检查各人的服装与武器。

7日上午10时,留在下碣隅里村里的美军就只剩下最后的殿后部队陆战5团2营和执行破坏任务的工兵小队了。工兵小队是由第1工兵营A连一部和营部直属的爆炸物班混编而成,由A连连长威廉姆·库尔德(William R. Gould)上尉统一指挥。库尔德将工兵小队分成5个小组,每组由1名军官和5、6名士兵组成。破坏任务早在前一天就开始准备了,堆积如山的各种物资,包括服装、食物和弹药,先是由推土机碾压,再是浇上汽油,埋上爆炸物。出人意料的是,还没等后卫部队最高指挥2营营长哈欧德·罗伊斯(Harold S. Roise)中校下令,定时起爆装置就意外地提前爆炸了,一时间下碣隅里爆炸此起彼伏,接连不绝,碎片漫天飞舞,巨响震人心魄。就在一片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中, 陆战5团2营撤出东丘阵地,向古土里撤退。工兵小队走在最后,沿途对经过的每座桥梁都进行了爆破,并逐一点燃遗弃的车辆,制造阻挠志愿军追击的障碍。志愿军紧接在撤退的美军后面进入下碣隅里,由于食物和冬装的极度匮乏,志愿军战士们进入村里便一头冲进熊熊烈焰之中寻找还能利用的一切物资。

冰血长津湖5:靠着强大的空中保护伞,美军陆战1师夺路而逃

图68:美军将糖果分发给士兵,其余物资全部销毁

陆战5团行军时,基本是白天,所以得到了航空力量的全力掩护,沿途只受到轻微的抵抗,加上史密斯师长又命令已经到达古土里的陆战7团2营和3营再回过头来接应,所以和其他部队相比,陆战5团的撤退之旅可以用轻松来形容。另一方面,担负阻击的20军确实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因后勤补给几乎断绝,冻饿减员已达40%,人员疲乏困顿,弹药又所剩无几,实在无力阻止美军的突围——17时,陆战5团先头部队3营到达古土里;22时,最后的殿后部队工兵小队也到达古土里。而紧跟在陆战5团后面的,并不是志愿军,而是数以千计的朝鲜平民,他们手提头顶着简单的行李,默默无声地跟在美军队列后,到达古土里后,由于美军担心其中混有志愿军,所以严禁其进入村里,他们只得静静地坐在村外的雪地上,无助地等待着命运的安排。

至此,陆战1师主力从下碣隅里到古土里的撤退顺利结束,其第一梯队耗时23小时,平均每小时前进782米;第二梯队耗时约9小时,平均每小时前进2公里;从最早的先头部队到最后的殿后部队,整个撤退历时约40小时,付出了阵亡83人,伤重死亡20人,失踪7人,伤506人,合计616人的伤亡,不过主力基本无损,而且带出了几乎全部的装备,在志愿军层层阻截的狭隘公路上夺路而走,能取得这样的成果,应该是很不容易的。原因主要不外三点,一是下碣隅里的机场前送补给后送伤员,这要归功于史密斯师长坚持建造下碣隅里机场的先进之明;二是极其有效的空中掩护,正是美军的空中掩护才保证了部队白天行军免受志愿军的猛烈攻击,特别要提到的是长期与陆战1师配合作战的陆战队第1航空联队,随同地面部队行动的陆空联络组成员都是经验丰富的老飞行员,能通过无线电通报目标位置、攻击角度以及开火时刻,从而精确引导飞机进行近距攻击,甚至出现精确攻击地面部队15米外目标的例子,体现了陆战队极其默契的空地协同水平;三是陆战队的顽强精神,在美军王牌部队中,陆战队在美军部队中始终以顽强战斗意志而著称,此次撤退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陆战7团一路走一路打,甚至还与志愿军展开过白刃格斗,这是在美军中很少见的。

冰血长津湖5:靠着强大的空中保护伞,美军陆战1师夺路而逃

图69:美军撤退主要依靠强大的空中支援,图片前方的烟云就是飞机投下的凝固汽油弹爆炸产生

1081高地

美军陆战1团第2营是在11月27日到达古土里的,随后美军第7步兵师第31团2营(欠E连)于12月1日到达古土里,会合了已在古土里的B连,在陆战1团团长切斯特·普勒上校统一指挥下构成了古土里环形防御。由于战役开始后志愿军主攻方向是在更北面的新兴里、柳潭里和下碣隅里,因此古土里只遭到牵制性的攻击,2个营的守军基本完整。不过由于古土里以南的黄草岭被志愿军占领,古土里与真兴里的交通也被切断,只能通过空投获得补给(机场一直在施工中,直到12月7日才可使用)——因为11月下旬柳潭里和下碣隅里的形势更为紧张,所以对古土里的空投不仅在优先程度上被列为第二等,而且执行空投的运输机数量也非常有限,为此空运部门曾向普勒上校询问,是先运弹药还是先运取暖设备,普勒上校认为弹药充足但士兵冻坏了同样无法作战,而只要士兵身体健康,即使没有弹药也能用刺刀战斗,所以要求先运取暖设备以保证士兵生存。这一观点正好与志愿军相反,再联想到史密斯师长对后勤补给的高度重视,殊途同归地反映出美军中高级指挥官在高寒地区作战中对后勤补给的深刻认识,对后勤的轻视正是志愿军长津湖之战付出巨大代价的原因所在!美军在撤退途中对无法带走的补给物资进行彻底销毁与破坏,其目的也正是重视后勤补给的延续,宁可销毁也不使物资落入敌手。

12月7日晚,陆战1师经过柳潭里—下碣隅里—古土里的艰辛转战,终于将分散在各地的部队如同滚雪球般集中起来,此时在古土里的美军部队计有:属于海军陆战队的有陆战1团(欠第1营)、陆战5团、陆战7团、第1坦克营和师侦察连;属于陆军的有步兵第31团第2营、陆军暂编营(临时在陆战1师序列里,是由陆军第7步兵师在长津湖地区的残部编成);英军第41特遣队以及少量韩国警察,其中陆战队11686人,陆军2353人,英军150人,韩国警察40人,共约1.4万人。炮兵还有8个105毫米榴弹炮连(32门火炮),而155毫米榴弹炮由于炮弹用完而丢弃,炮兵则已经编入了步兵部队。坦克约40辆,其他机动车辆约1400辆。

冰血长津湖5:靠着强大的空中保护伞,美军陆战1师夺路而逃

图70:美军撤退时丢弃的车辆、火炮

和下碣隅里一样,古土里也有个简易机场,但是条件比下碣隅里的还要简陋,其跑道长度虽经连日施工截止12月8日才勉强达到530米,所以只能起降轻型飞机,美军航空兵极富创造性地把老式的TBM鱼雷机加以改装,使之每次能运送6至8名伤员,然后在地面着陆指挥的精确引导下,按照航母起降的技术要领进行起降,7日后送200名伤员,8日因风雪交加天气恶劣,只有1架C-47凭借飞行员的高超技术奇迹般降落并带走了19名伤员,9日又送走了225名伤员。以上后送的400多名伤员全部都是无法行走的重伤员,极大减轻了美军撤退的负担。

史密斯师长考虑到大量的人员和车辆猬集在狭小的古土里,只要落下一发炮弹就会造成多人死伤,所以他没有像下碣隅里那样进行休整,而是立即决定不做任何停留继续向南撤退!尽管刚刚经历了艰难旅程的士兵们几乎已经达到了人体生理耐受的极限,即使没有受伤或冻伤的人也大都因为撤退途中无法升火做饭而只能以冷冰冰的食物果腹,结果几乎全部都因肠胃受寒而腹泻,在紧张的行军战斗中,怎么可能会有安心出恭的机会,所以每个人的衣裤都被粪便所污染!再有刺骨的寒风雪花又钻进衣服的缝隙,使精疲力竭的士兵浑身发冷发麻,几乎脱了人样。但是史密斯深知此时如果出于对士兵的怜恤而休整,那么等待他们的就将是死亡!因此12月7日18时50分,陆战1师就下达了从古土里向海边撤退的正式命令,此时从下碣隅里撤退的后卫部队陆战5团还没到古土里!

史密斯在这一命令中规定:全师在航空火力支援下,从古土里经真兴里向咸兴、兴南撤退,古土里的部队以陆战7团、陆战5团和陆战1团(配属陆军第31团2营)的顺序向真兴里撤退,到达真兴里后在陆军掩护下再以铁路和公路输送方式撤至咸兴、兴南。在师主力撤退的同时,在真兴里的陆战1团1营向北攻击,务必夺取1081高地,掩护师主力通过后,最后作为后卫随主力撤退。惟一与柳潭里和下碣隅里撤退不同的是,全部40辆坦克都集中在整个纵队的最后,以免出现战斗损毁或故障堵塞公路而影响部队撤退。撤退行动开始时间定为12月8日8时。

从古土里到真兴里,直线距离仅有11公里,但是海拔高度差却有730米,而从黄草岭到堡后庄的3.5公里路程,海拔高度差更是高达640米,简直是可以用陡峭来形容了。而且在陡峭的山麓上,只有一条仅能供一辆车通行的单车道公路,如果控制了公路两侧的高地,尤其是控制了1081高地,就能以火力轻而易举地封锁整整2公里长呈U形的道路!因此1081高地是整个撤退的关键所在,用咽喉锁钥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冰血长津湖5:靠着强大的空中保护伞,美军陆战1师夺路而逃

图71:1081高地是美军从下碣隅里撤到古土里的关键节点

位于真兴里的陆战1团1营营长唐纳德·施麦克(Donald M. Schmuck)中校在12月1日接到接应师主力后撤的命令后,一看地图就知道了1081高地的价值,所以于2日凌晨就亲自带着机炮连连长、炮兵观测员对1081高地进行了实地侦察。同时美第10军考虑到陆战1团1营若要全力向北攻击接应陆战1师主力,必须派出部队接替真兴里的防御,因此于3日命令第3步兵师派出部队接替真兴里防务,该师立即将第7步兵团、第92野战炮兵营并加强部分工兵、通信兵组成道格支队(又称猛犬特遣队),由副师长艾米斯特·米德(Armisted D. Mead)准将指挥,于7日黄昏到达真兴里,从而使陆战1团1营能腾出手来全力攻击1081高地。

美军撤出下碣隅里后使志愿军九兵团不得不对12月4日作战计划进行变更,急令20军在黄草岭地区依托有利地形占领阵地阻敌南逃北援,26军从下碣隅里南下尾敌追击,27军加速从社仓里向咸兴以西地区推进,断敌退路。未等志愿军的这一新部署就绪,美军从古土里的撤退就已经开始了。

从真兴里北上接应师主力的陆战1团1营一直都未经激战,建制基本完整,是目前陆战1师战斗力最强的营,12月8日凌晨2时从真兴里出发,直扑1081高地。此时暴风雪正猛,能见度几乎为零,给1营的行军带来极大困难,但是也有效掩护了1营的行动,1营C连未受到任何阻击便顺利登上1081高地西南3公里处的无名高地,并在高地上迅速部署了迫击炮。罗伯特·巴伦(Robert H. Barrow)上尉指挥的A连则继续向前推进,A连在仁川登陆中曾果敢穿插至人民军纵深,为美军迅速夺取永登浦创造了有利条件,是陆战1师中公认的精锐连队。不过尽管是这样的精锐部队在异常恶劣的天气和地形下,从集结位置到攻击出发位置的150米距离也整整花费了几个小时!然后在迫击炮的火力支援下向1081高地西南的891高地发起了攻击,A连兵分三路从三个方向同时攻击,一举突入高地,经过短兵相接的激烈鏖战,终于夺取了891高地,取得了进攻1081高地的跳板。B连利用A连和C连所取得的良好态势,立即在这2个连的掩护下实施超越攻击,突破了志愿军在公路两侧的阵地。

在该地区负责阻击美军北援的是志愿军20军60师180团,180团主阵地就设在1081高地和门岘两处,处于整个九兵团位置最南的180团很清楚自己的使命,这是阻截陆战1师逃出长津湖地区的最后一关,因此竭尽全力克服种种困难拼死坚守,终于将北援的美军阻止在堡后庄一线。

冰血长津湖5:靠着强大的空中保护伞,美军陆战1师夺路而逃

图72:志愿军20军60师180团是整个九兵团位置最南的部队

施麦克中校17时下令停止进攻,指挥部队在距离1081高地约1公里处建立夜间防御阵地。当天战斗中,1营共有13人阵亡,17人受伤,另有67人冻伤。所有伤员都后送到800米外的营救护所进行初步治疗和包扎,再后送到真兴里。伤员的后送非常困难,通常1名伤员要由8人组成的担架组运送,而且几乎1公里的路途要花上五六个小时!

8日夜间,气温急剧下降到零下34度,尽管美军各级连、排、班长拼命督促疲惫不堪的士兵换下白天行军作战而汗湿的袜子,尽管美军有着良好的后勤保障,士兵均配发羊毛内衣、毛衣、毛裤、带帽防寒服、防雨登山服以及鸭绒睡袋,风雨大衣是以特殊的防寒防雨材料为面料,战斗靴里为适应高寒地区还特意配有多层毛毡垫,但仍有很多士兵冻伤,甚至有数人因严重冻伤而不得不截肢——对比之下,衣衫单薄的志愿军更是难御酷寒,可以想象冻伤减员的严重程度。

9日天亮后,美军陆战1团1营在大量飞机支援下再度发起猛攻,终于占领了1081高地。

至于180团1营2连,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由于8日夜间的严寒,又是在风口的山顶上,所以全连都冻死在阵地上,成为长津湖战役中三个“冰雕连”之一。

第二种说法,主要根据美军战史的记载,1081高地的战斗一直持续到9日下午15时,最后还发生了白刃战,1营2连全部战死,1081高地才落入美军之手。

无论是全连冻死的“冰雕连”,还是全连牺牲,真正战斗到了最后一人一弹,1营2连都以生命为代价忠实履行了自己的作战使命!

陆战1团1营A连控制了1081高地,B连则在155毫米自行榴弹炮掩护下,沿着山势继续向北推进,肃清了U形公路两侧的志愿军阵地。1营终于完成了攻占1081高地和U形公路的使命,为此付出了伤亡47人,另有190人冻伤的代价。

【委婉待续,敬请期待】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