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无悔华夏蚩尤治兵平民怎么过 无悔华夏蚩尤治兵平民玩法指南

2022-05-07 23:38 作者:语料汇总 围观:

无悔华夏蚩尤治兵平民怎么过?很多玩家在游戏中都是以平民的方式来过关的,在平民们遇到这个蚩尤治兵的时候想必大家都被难住了,那么蚩尤治兵平民应该怎么过关呢?如何获取宝石呢?下面就让游戏攻略网小编来告诉你吧!

无悔华夏蚩尤治兵平民玩法指南

武将方面必带的两个朋友,妲己和精卫,因为她们的战役政策有填海和魅惑;

这两个政策是可以在一直用的!特别是精卫的填海,一场战斗可以一直使用非常舒服,因为在最高难度里面一点兵力都可以决定胜负就像下图

其次要带的名臣推荐刑天,因为刑天的属性板数值很高,在最高难度里面一点属性数值都非常重要;

这是我的配置,名臣的级数都不高(因为我没经验书)

但是这些也够了,带刑天是因为他的统军属性非常高,可以增加8的战斗力,不要小看只有这么点,已经可以决定很多胜负了

好首先是难倒了很多人的第一个关卡,野兽打勇士,很多人觉得很难,其实很简单就是当对方勇士的长矛快刺到你的时候马上用驻停,可以减免很多伤害。

当我们用这个方法打赢两次后(打赢第二次的关键就在刑天加的8的攻击力,多试几次一定能过的),对方就会出现蚩尤治兵这么一个buff(本人无聊直接触发了三层buff,但是并不会叠起来);

游戏直接进入地狱模式,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看运气了 开始疯狂的探索,直到把魅惑和投石两张牌递出来,这个时候就可以满满攒兵啦,如果探索了六次还没出来的话,还是重开吧哈哈哈。本人是不太建议拉士气升攻击力的,因为太耗粮食,我从始至终都是208战斗力过的。

我的话决战是以560的兵力打蚩尤750的兵力,最后总共只剩下十几个兵了,最后的决战是要三面都要打赢才算。

游戏攻略网,一个专门做游戏的网站。我们会有海量游戏攻略和app提供下载!

拓展阅读

司「祠」108

祖祠,◆祭祀和供奉祖先的祠堂。○[漢][桓寬]《鹽鐵論‧散不足》:“古者庶人魚菽之祭,春秋脩其祖祠。”○《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十回:“我先到祖祠裏拜別,然後到[借軒]處。”○[許地山]《無憂花》:“她住的正房已經布置好了。現在正計劃着一個游泳池,要將西花園那五間祖祠來改造。”

宗祠,◆即家廟。同族人祭祀祖先的祠堂。○[清][劉大櫆]《方氏支祠碑記》:“然吾以為後世之宗祠,猶有先王宗法之遺意,彼其所謂統宗之祠,族人莫不宗焉。”○《紅樓夢》第一○四回:“次日一早,至宗祠行禮,眾子侄都隨往。”○[郭沫若]《洪波曲》第十六章三:“他們也是什麼東西都丟光了,暫時住在[水東門]的娘家--[岑]氏宗祠裏。”

專祠(专祠),◆為特定的人或神設立的祠宇。舊以有大功德於民者,得敕封神號專立祠廟。以身殉職或親民之官,亦得在立功或原任地方建立專祠。

祝祠,◆祭祀鬼神的祠廟。○《史記‧封禪書》:“乃令[越]巫立[越]祝祠,安臺無壇,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雞卜。”

主祠,◆掌管祭祀的官吏。○《呂氏春秋‧季秋》:“命主祠祭禽於四方。”○[高誘]注:“主祠,掌祀之官也。”

種祠(种祠),◆猶種祀。○《漢書‧郊祀志下》:“家人尚不欲絕種祠,況於國之神寶舊畤!”[顏師古]注:“種祠,繼嗣所傳祠也。”

真祠,◆道觀。○[宋][蘇轍]《西掖告詞‧范鎮可侍讀太一宮使》:“謂白首窮經之樂,尚可推以與人,而真祠訪道之遊,足使退而養志。”○[宋][蘇轍]《西掖告詞‧復官宮觀謝表》:“恩移近地,已若再生,復茲舊職之還,仍領真祠之秘,居從私欲,感極涕零。”

貞祠(贞祠),◆指舊時為表彰貞節婦女而建的祠堂。○《鏡花緣》第五七回:“釋放宮娥,恩養嫠婦,設立藥局,起造貞祠。”

齋祠(斋祠),◆齋戒祭祀。

雲祠(云祠),◆高山上的祠廟。○[唐][竇叔向]《青陽館望九子山》詩:“雲祠絕跡終難訪,唯有猿聲到客邊。”

獄神祠(狱神祠),◆舊時供祀獄神的祠廟。○[清][黃六鴻]《福惠全書‧刑名‧監禁》:“宜于犴狴門內分為四層,第一層,近獄神祠者為軟監。”

淫祠,◆不合禮義而設置的祠廟,邪祠。○《宋書‧武帝紀下》:“淫祠惑民費財,前典所絕,可並下在所除諸房廟。”○[宋][范鎮]《東齋記事》卷三:“﹝[陳公弼]﹞又知[虔州][雩都縣],毀淫祠數百區,勒巫覡為良民七十餘家。”○[清][俞正燮]《癸巳類稿‧非無鬼》:“北有野祭,南或淫祠,是天之下,地之上,皆明鬼者也。”○[康有為]《上清帝第二書》:“並令鄉落淫祠,悉改為[孔子]廟。”

遺祠(遗祠),◆古祠。○[宋][梅堯臣]《臧子文剡縣主簿》詩:“古木潭上陰,遺祠巖下啟。”○[宋][陸游]《思蜀》詩:“廢苑探梅常共醉,遺祠訪柏亦俱行。”○[清][顧炎武]《靈石縣東北三十五里神林晉介之推祠》詩:“遺祠君故鄉,父老事惟謹。”

遙祠(遥祠),◆遙祭。○[北周][庾信]《奉和趙王游仙》:“[蓬萊]在何處?[漢]后欲遙祠。”

脩祠(修祠),◆祭祀。○《史記‧封禪書》:“脩祠[太一],若有象景光。”

小祠,◆祭祀群神。○《後漢書‧禮儀志上》:“凡齋,天地七日,宗廟、山川五日,小祠三日。”○《南史‧齊紀下》:“又曲信小祠,日有十數,師巫魔媼,迎送紛紜。”

鄉賢祠(乡贤祠),◆[東漢][孔融]為[北海]相,以[甄士然]祀於社。此為祭祀鄉賢之始。○[明][清]時凡有品學為地方所推重者,死後由大吏題請祀於其鄉,入鄉賢祠,春秋致祭。參閱[清][梁章鉅]《稱謂錄‧故紳》。

鄉祠(乡祠),◆鄉賢祠。○[清]丘逢甲《饒平雜詩》之六:“未敢鄉祠薦蘋藻,千秋遺議兩尚書。”參見“鄉賢祠”。

香火祠,◆指供神祭祖的祠堂。○[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四:“[元符]末,[魯公]自翰苑謫香火祠。”

賢祠(贤祠),◆供奉先賢的祠堂。○[明]李開先《謁范文正公祠》詩:“賢祠先一拜,野老謾相邀。”

武梁祠畫像(武梁祠画像),◆[東漢]石刻畫像。在今[山東][嘉祥縣][武翟山](舊稱[紫雲山])下,是[東漢]末年[嘉祥][武氏]家族墓葬的雙闕和四個石祠堂的裝飾畫。其中以[武梁]的祠堂為最早,故名。現存畫像石四十三塊,畫像石多用減地陽刻法,雕刻精細,造型生動。畫像內容豐富,取材廣泛,包括歷史人物、歷史故事、孝義故事、列女故事、神話傳說和各種車馬出行、宴筵樂舞、庖廚、水陸攻戰、祥瑞災異等,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東漢]時期的社會狀況、風土人情、典章制度、宗教信仰,不僅是精美的古代石刻藝術品,也是研究[東漢]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魯迅]《書信集‧致鄭振鐸》:“因為[明]人所作的圖,惟[明]事或不誤,一至古衣冠,也還是靠不住,武梁祠畫像中之[商][周]時故事畫,大約也如此。”

武侯祠,◆[西晉]末年[李雄]為紀念[蜀漢]丞相[忠武侯][諸葛亮]而建。在[四川省][成都市]南郊。祠內古柏蒼郁參天,殿宇高大華美。現存有[唐][裴度]撰文、[柳公權]書寫的“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杜甫]《諸葛廟》詩:“久遊[巴子國],屢入[武侯祠]。”○[清][鈕琇]《觚賸續編‧樾巢近體》:“《過武侯祠》云:‘天涯爭奉[武侯祠],千古精靈想在茲。’”[巴金]《憩園》三十:“我的車子到了[武侯祠],[老姚]夫婦站在大門口等我。”

望祠,◆遙望而祭。○《史記‧孝武本紀》:“臨[勃海],將以望祠[蓬萊]之屬,冀至殊庭焉。”○[三國][魏][何晏]《景福殿賦》:“歲三月,東巡狩,至于[許昌],望祠山川。”參見“望祀”。

土穀祠(土谷祠),◆土地廟。土穀,指土地神和五穀神。○[清][納蘭性德]《淥水亭雜識》卷二:“建置官署,必立土穀祠。”○[魯迅]《吶喊‧阿Q正傳》:“[阿Q]沒有家,住在[未莊]的土穀祠裏。”

土地祠,◆亦稱“土地堂”。◆供奉土地神的祠堂。○《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安老爺]離了土地祠來到聚合店,[安太太]迎了出來。”○[清][昭槤]《嘯亭續錄‧宗人府土祠》:“今宗人府北廊下,有土地祠。”○[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四篇五:“所謂社稷也就是《詩經》上的‘田祖’,其遺意猶存於今之土地堂或‘泰山石敢當’之類。”

銅馬祠(铜马祠),◆即[漢光武帝][劉秀]廟。○[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濁漳水》:“﹝[漳水]﹞又逕[銅馬祠]車,[漢][光武廟],[更始]三年秋,[光武]追[銅馬]於[館陶],大破之……故[關西]號[世祖]曰[銅馬帝]也,祠取名焉。”

侍祠官,◆奉祠之官。○[宋]制,大臣罷職,令管理道教宮觀,以示優禮,無職事,但借名食俸,謂之“奉祠”。○[宋][陸游]《病雁》詩:“東歸忽十載,四忝侍祠官。”參閱《宋史‧職官志十‧宮觀》。

侍祠,◆陪從祭祀。○《史記‧孝文本紀》:“諸侯王列侯使者侍祠天子,歲獻祖宗之廟。”○[裴駰]集解引[張晏]曰:“王及列侯,歲時遣使詣京師,侍祠助祭也。”○《後漢書‧祭祀志下》:“東廟京兆尹侍祠,冠衣車服如太常祠陵廟之禮。”○[唐][韓愈]《元和聖德詩》:“慼見容色,淚落入俎。侍祠之臣,助我惻楚。”○[宋][文瑩]《湘山野錄》卷上:“[杜祁公][衍]以太子太師致仕[南京],[仁宗]詔公歸以侍祠。”○[宋]程大昌《演繁露‧牛車》:“[漢][韋玄成]以列侯侍祠,天雨淖,不駕駟馬車,而騎至廟下。有司劾奏,削爵。則捨車而騎,[漢]已有禁矣。”

生祠,◆為活人建立的祠廟。○《漢書‧于定國傳》:“其父[于公]為縣獄史,郡決曹,決獄平。羅文法者[于公]所決皆不恨。郡中為之生立祠,號曰[于公祠]。”○[唐][顏真卿]《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元君表墓碑銘》:“百姓詣闕請立生祠,仍乞再留觀察使。”○[清][趙翼]《陔餘叢考‧生祠》:“《莊子》[庚桑子]所居,人皆尸祝之。蓋已開其端。○《史記》[欒布]為[燕]相,[燕][齊]之間皆為立社,號曰[欒公社];[石慶]為[齊]相,[齊]人為立[石相祠],此生祠之始也。”○[聶紺弩]《關於哀悼魯迅先生》:“[魏忠賢]當權的時候全國都有他的生祠。”

沈祠,◆古時祭水神之禮儀。因祭時須沉牲畜、珪璧等,故名。○《史記‧孝武本紀》:“﹝天子﹞還至[瓠子],自臨塞決[河],留二日,沈祠而去。”○《後漢書‧祭祀志上》“三月,上幸[魯]”[李賢]注引《漢祀令》:“天子行有所之,出[河],沈用白馬、珪璧各一,衣以繒緹五尺。祠用脯二束,酒六升,鹽一升。涉[渭]、[灞]、[涇]、[雒]佗名水如此者,沈珪璧各一。律:在所給祠具,及行,沈祠佗川水。”○《宋史‧禮志五》:“[太平興國]八年,[河]決[滑州],遣樞密直學士[張齊賢]詣[白馬津],以一太牢沈祠加璧。自是,凡[河]決溢、修塞皆致祭。”

神祠,◆祭神的祠堂。○《史記‧萬石張叔列傳》:“天子巡狩海內,修上古神祠,封禪,興禮樂。”○[明][劉若愚]《酌中志‧大內規制紀略》:“殿([文華殿])之東曰神祠,內有一井,每年祭司井之神於此。”

三龍祠(三龙祠),◆古[匈奴]俗,於正月、五月、九月戊日祭天神。戊為龍,故稱。○《後漢書‧南匈奴傳》:“[匈奴]俗,歲有三龍祠,常以正月,五月、九月戊日祭天神。”

仁祠,◆1.佛教的祭祀。○《後漢書‧楚王英傳》:“[楚王]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2.佛寺的別稱。○[唐][宋之問]《秋晚游普耀寺》詩:“薄暮[曲江]頭,仁祠暫可留。”○[唐][權德輿]《八月十五日夜瑤臺寺對月絕句》:“[嬴女]乘鸞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邊。”○《釋門正統》卷三:“精舍所踞,號曰仁祠。”

秋祠,◆秋祭。○[唐][周墀]《酬李常侍立秋日奉詔祭岳見寄》詩:“秋祠靈嶽奉尊罍,風過深林古柏開。”

親祠(亲祠),◆謂帝王親自致祭。○《史記‧封禪書》:“有司與太史公、祠官[寬舒]議:‘天地牲角繭栗。今陛下親祠后土,后土宜於澤中圜丘為五壇,壇一黃犢太牢具,已祠盡瘞,而從祠衣上黃。’”○《漢書‧郊祀志下》:“及諸名山川用駒者,悉以木寓馬代。獨行過親祠,乃用駒,它禮如故。”○《宋史‧禮志三》:“王者父天母地,三歲冬至,天子親祠,遍享宗廟,祀天圜丘。”

乞祠,◆1.[宋]時,高級官員老病不宜任事者,請求賜予“奉祠”之職,以享受其俸祿。○[宋][陸游]《與汪郎中啟》:“去[蜀]歸[吳],已侵尋於晚境;乞祠得郡,尚記錄於明時。”○[宋][周密]《齊東野語‧洪君疇》:“乃令堂自陳乞祠,除職予郡。”◆2.指自請退職。○[陶牧]《偕吳門諸寓公探梅鄧尉作》詩:“便欲乞祠從[鄧尉],落英長與薦氍毹。”

齊祠(齐祠),◆齋戒祭祀。○《漢書‧郊祀志下》:“修[武帝]故事,盛車服,警齊祠之禮,頗作詩歌。”

內祠(内祠),◆指宮觀使。○[宋][真宗]時設宮觀使,掌在京宮觀,以宰執充任。後作為安置罷職大臣的職銜。○[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四:“故相入朝,以經筵或內祠奉朝請。”○《續資治通鑒‧宋理宗淳祐十年》:“朕眷倚甚切,而不能強其從也,姑畀內祠,以便咨訪。”

明祠,◆神祠。○[唐][高適]《題尉遲將軍新廟》詩:“良牧懷深仁,與君建明祠。”

廟祠(庙祠),◆1.祭於宗廟。○《韓非子‧十過》:“[秦]得[韓]之都一,驅其練甲,[秦][韓]為一以南鄉[楚],此[秦王]之所以廟祠而求也。”◆2.廟宇和祠堂。○[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四》:“岸上並有廟祠,祠前有石碑三所。”

龍祠(龙祠),◆1.古代[匈奴]單于大會[龍城],祭祀天地鬼神。○《後漢書‧南匈奴傳》:“兩骨都侯頗覺其意,會五月龍祠,因白單于。”○[李賢]注:“《前書》曰:‘[匈奴]法,歲正月諸長小會單于庭祠,五月大會[龍城],祭其先天地鬼神,八月大會[蹛林],課校人畜計。’”◆2.祭祀龍神的祠廟。○[宋][陸游]《雨中泊趙屯有感》詩:“魚市人煙橫慘淡,龍祠簫鼓鬧黃昏。”

靈祠(灵祠),◆神祠,神社。○[唐][李商隱]《賽古欖神文》:“惟神爰因碩果,遂啟靈祠。”○[宋][蘇軾]《秋賽》詩之一:“惟神聰明,為民依庇,宜秩典祀,欽奉靈祠。”○[劉師培]《文說‧宗騷篇》:“孔蓋翠旄,遺制仍沿皇舞;龍堂貝闕,巨觀半屬靈祠。”◆补证条目■神祠;神社。○《安徽日报》2007.8.24:“和县霸王祠是建立在百姓心中的英雄灵祠,是项王灵魂栖息之所,它应该永久香火鼎盛。”

禮祠(礼祠),◆以禮祭祀。○《史記‧封禪書》:“吾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諸神當祠者,各以其時禮祠之如故。”○《史記‧孝武本紀》:“上親禮祠上帝。”

類祠(类祠),◆類祭。○《史記‧孝武本紀》:“既至[甘泉],為且用事[泰山],先類祠[泰一]。”○《漢書‧郊祀志上》:“先類祠[泰一]。”○[顏師古]注:“類祠,謂以事類而祭也。”

解祠,◆謂以祠祭解罪求福。○《史記‧孝武本紀》:“古者天子常以春秋解祠,祠[黃帝]用一裊破鏡。”

節孝祠(节孝祠),◆舊時封建統治階級旌表節孝婦女的祠堂。○[清]代在各省、府、州、縣各建節孝祠一所,祠外建大坊,凡節孝婦女由官府奏准旌表的都入祀其中,春秋致祭。見《清會典‧禮部十‧祠祭清吏司二》。○[清][王端履]《重論文齋筆錄》卷四:“[乾隆]某年以[俞孺人]貞行呈請有司,上其事於朝,得旨旌表如例,公奉[俞孺人]栗主入節孝祠。”

節祠(节祠),◆在清明等節日致祭。○[宋][朱熹]《答竇文卿書》:“[熹]家則廢四時正祭,而猶存節祠,只有深衣涼衫之屬,亦以義起,無正禮可考也。節祠見[韓魏公]祭式。”

監祠(监祠),◆監察祭祀。○[唐][柳宗元]《監祭使壁記》:“禮與敬皆足,而後祭之義行焉。○《周禮》祭僕視祭祀有司百官之戒具,誅其不敬者。○[漢]以侍御史監祠。”

家祠,◆祖廟;宗祠。○[清][俞樾]《春在堂隨筆》卷三:“今家祠有屋宇十八區。清明大祭,十八派皆有至者。”○[葉紫]《豐收》:“[云普叔]坐在‘[曹]氏家祠’的大門口,還穿着過冬天的那件破舊棉袍;身子微微顫動,像是耐不住這襲人的寒氣。”參見“家廟”。

祭祠,◆祭祀,陳物供奉始祖。○《漢書‧龔舍傳》:“死時七十九矣。使者、太守臨斂,賜複衾祭祠如法。”○《後漢書‧延篤傳》:“到官,表[龔遂]之墓,立銘祭祠,擢用其後於畎畝之間。”

黃陵祠(黄陵祠),◆即[黃陵廟]。○[宋][辛棄疾]《賀新郎‧柳暗凌波路》詞:“[黃陵祠]下山無數。聽[湘娥]泠泠曲罷,為誰情苦。”

行祠,◆1.臨時的祠堂。○[宋][蘇軾]《昭靈侯廟碑》:“[元祐]六年秋旱甚,郡守龍圖閣學士左朝奉郎[蘇軾]迎致其骨於[西湖]之行祠,與吏民禱焉。”◆2.即旅櫬。指未入祖塋臨時寄放在外的靈柩。○[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摺:“相國行祠,寄居[蕭寺]。因喪事、幼女孤兒,將欲從軍死。”

詭祠(诡祠),◆淫祠,祭祀邪神的祠廟。○[宋][曾鞏]《虞部郎中戚公墓志銘》:“轉知[撫州],其治大方,務除苛去煩,州之詭祠,有大帝號者,祠至百餘所,公悉除之,民大化服。”○[宋][王安石]《虞部郎中晁君墓志銘》:“氓疾不治,謁巫代醫,教以餌藥,盡投詭祠。”

鬼祠,◆猶叢祠。○[元][薩都剌]《和張仲舉<清溪夜行>》:“蔓草古陵神道沒,楓林夜火鬼祠靈。”

宮祠(宫祠),◆官名。宮觀使。○[宋][李綱]《謝乞出不允降親筆手詔表》:“伏蒙聖慈,以臣累具劄子乞外任宮祠,特降親批手詔,曲加撫諭,令安厥位。”○[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四:“[綦翰][林叔厚]《謝宮祠表》云:‘雜宮錦於漁簑,敢忘君賜;話玉堂于茆舍,更覺身榮。’時歎其工。”

伏祠,◆[秦]時伏日祭祀名。○《漢書‧郊祀志上》:“[秦德公]立,卜居[雍]……用三百牢於[鄜畤]。作伏祠。”○[顏師古]注引[孟康]曰:“六月伏日也。○[周]時無,至此乃有之。”

佛祠,◆猶佛堂。奉祀佛像的處所。○[宋][趙抃]《次韻程給事會稽八詠‧戒珠寺》:“[蕺山]下視無窮景,況壓山顛是佛祠。”○[金][元好問]《白雲鄉》詩:“白塔亭亭古佛祠,往年曾此走京師。”

鳳女祠(凤女祠),◆古祠名。相傳[秦穆公]之女[弄玉]與夫[蕭史]雙雙乘鳳凰而去,[秦]人築祠祀之。故址在今[陝西省][寶雞市]東南。○[漢][劉向]《列仙傳‧蕭史》:“[蕭史]者,[秦穆公]時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鶴於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鳳鳴。居數年,吹似鳳聲,鳳凰來止其屋。公為作[鳳臺],夫婦止其上,不下數年。一旦,皆隨鳳凰飛去。故[秦]人作[鳳女祠]於[雍宮]中,時有簫聲而已。”參見“鳳臺”。

奉祠,◆1.祭祀。○《史記‧封禪書》:“[杜主],故[周]之右將軍,其在[秦中],最小鬼之神者。各以歲時奉祠。”○《後漢書‧桓曄傳》:“[賜]遣吏奉祠,因縣發取祠具,[曄]拒不受。”◆2.[宋]代設宮觀使、判官、都監、提舉、提點、主管等職,以安置五品以上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的官員等。他們只領官俸而無職事。因宮觀使等職原主祭祀,故亦稱奉祠。見《宋史‧職官志十》。○《宋史‧道學傳三‧朱熹》:“詔以[熹]累乞奉祠,可差主管[臺州][崇道觀]。”○[宋][陸游]《上書乞祠》詩:“上書又乞奉祠歸,夢到湖邊自叩扉。”

豐祠(丰祠),◆高大的祠堂。○[前蜀][杜光庭]《青城山丈人殿功畢安土地醮詞》:“敞豐祠於炎[漢]之年,旌懿號於中和之日。”○[清][沈道映]《舟泊富林謁陳大樽先生墓》詩:“未見豐祠傳俎豆,空留皎日照衣冠。”

房祠,◆見“房祀”。

方祠,◆方士所興建和主持之詞。○《漢書‧郊祀志下》:“是歲,西伐[大宛],蝗大起。○[丁夫人]、[雒陽][虞初]等以方祠詛[匈奴]、[大宛]焉。”○[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三篇:“[虞初]事詳本志注,又嘗與[丁夫人]等以方祠詛[匈奴]、[大宛],見《郊祀志》,所著《周說》幾及千篇,而今皆不傳。”

弔祠(吊祠),◆吊祭。○《史記‧秦本紀》:“[昭襄王]卒……[韓王]衰絰入弔祠,諸侯皆使將相來弔祠,視喪事。”○《史記‧楚世家》:“十二年,[秦昭王]卒,[楚王]使[春申君]弔祠于[秦]。”○《後漢書‧獨行傳‧李業》:“[述]聞[業]死,大驚,又恥有殺賢之名,乃遣使弔祠,賻贈百匹。”

道祠,◆寺觀。○[宋][韓維]《魯恭太師廟》詩:“去[漢]餘千載,此弊竟相尋。我行道祠下,感激為悲吟。”

大忠祠,◆祠名。祀[宋]末[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三忠臣。

從祠(从祠),◆即陪祭。○《漢書‧丙吉傳》:“始[顯]([丙顯])少為諸曹,嘗從祠[高廟],至夕牲日,乃使出取齋衣。”參見“從祀”。

祠祝,◆猶廟祝。○《史記‧封禪書》:“[高祖]初起,禱[豐][枌][榆社]。徇[沛],為[沛公],則祠[蚩尤],釁鼓旗……令祝官立[蚩尤]之祠於[長安]。○[長安]置祠祝官、女巫。”○[宋][陸游]《癸丑七月二十七夜夢游華岳廟》詩之二:“牲碑偽正朔,祠祝虜衣冠。”○[清][方以智]《通雅‧稱謂》:“今人以守廟道士呼為廟祝,此蓋有本。○《漢表》[景中]六年更名大祝為祠祝,[武][太初]元年更名曰廟祝。”

祠主,◆猶廟祝。○[唐][玄奘]《大唐西域記‧達摩悉鐵帝國》:“王乃躬往天祠,禮請求救。時彼祠主為神下語:‘必當痊復,良無他慮。’”

祠正,◆主管宗祠祭事者。○[清]《今世說‧德行》:“[荊元初]為[丹陽]巨族,族之人推[元初]為祠正。每春秋時享,庀俎豆,省牲牽,率群從子姓,執籩祼獻,不以年至為讓,不以寒暑為解。”

祠宇,◆祠堂;神廟。○《文選‧夏侯湛<東方朔畫贊>》:“徘徊路寢,見先生之遺像;逍遙城郭,觀先生之祠宇。”○[張銑]注:“祠宇,亦廟也。”○[清][顧炎武]《勞山歌》:“八神祠宇在其內,往往棋置生金銅。”○[清][沈欽圻]《生祠》詩:“誰為建祠宇,惟留後人思。”○[黃鈞]《錦城紀游》詩:“[杜公]祠宇春容老,堂上槐陰一尺深。”

祠謁(祠谒),◆謁拜祭祀。○《後漢書‧張禹傳》:“祠謁既訖,當南禮[大江]。”

祠屋,◆即祠宇。○[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淄水》:“《列仙傳》曰,[鹿皮公]者,[淄川]人也。少為府小史,才巧,舉手成器。山岑上有神泉,人不能到……數十日梯道成,上其巔作祠屋。”○[唐][杜甫]《詠懷古跡》之四:“[武侯]祠屋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新唐書‧王仲舒傳》:“除[江西]觀察使……有為佛老法,興浮屠祠屋者,皆驅出境。”

祠位,◆即神位。○《淮南子‧時則訓》:“﹝立春之日﹞修除祠位,幣禱鬼神,犧牲用牡。”

祠尾,◆即鴟尾。古代宮殿正屋脊兩端的裝飾構件,以瓦為之。以其形似猛禽鴟之尾,因以為名。○[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書證》謂[張敞]撰《東宮舊事》何以呼鴟尾為祠尾,因[張敞]為[吳]人,呼祠祀為鴟祀,故以祠代鴟。一說,即蚩尾,魚尾形屋飾。○[唐][蘇鶚]《蘇氏演義》卷上謂:蚩,海獸;蚩尾,水之精,能辟火災,可置之堂殿。

祠田,◆祭祀田神。○[漢][劉向]《說苑‧尊賢》:“臣非敢以大王語為戲也。臣笑臣鄰之祠田也,以一奩飯、一壺酒、三鮒魚,祝曰:‘蟹堁者宜禾,洿邪者百車,傳之後世,洋洋有餘。’臣笑其賜鬼薄而請之厚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祝盟》:“[舜]之祠田云:荷此長耜,耕彼南畝,四海俱有。”

祠堂,◆1.舊時祭祀祖宗或先賢的廟堂。○《漢書‧循吏傳‧文翁》:“[文翁]終於[蜀],吏民為立祠堂,歲時祭祀不絕。”○[唐][杜甫]《蜀相》詩:“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此謂祀先賢之廟堂。○[宋][司馬光]《文潞公家廟碑》:“先王之制,自天子至于官師皆有廟……﹝[秦]﹞尊君卑臣,於是天子之外,無敢營宗廟者。○[漢]世公卿貴人多建祠堂於墓所。”此謂祀祖宗之廟堂。2.後世宗族宗祠亦通稱祠堂。○《儒林外史》第三二回:“像[臧三爺]的廩,是少爺替他補,公中看祠堂的房子,是少爺蓋,眼見得學院不日來考,又要尋少爺修理考棚。”○[沈從文]《從文自傳‧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本地大建築在城外計三十來處,除了廟宇就是會館和祠堂。”○[冰心]《六一姊》:“從我們樓上可以望見[曲]家門口和祠堂前兩對很高的旗杆,和海岸上的魁星閣。”

祠壇(祠坛),◆祭場。○《史記‧樂書》:“常有流星經於祠壇上。”○《漢書‧禮樂志》:“夜常有神光如流星,止集于祠壇。”

祠祀,◆祭祀;立祠祭神或祭祖。○《史記‧孝文本紀》:“﹝今崩﹞毋禁取婦、嫁女、祠祀、飲酒食肉者。”○《新唐書‧王縉傳》:“初,[代宗]喜祠祀,而未重浮屠法。”○[明][劉基]《再和倒用前韻》:“房帷瓜果紛祠祀,霄漢雲霓隔晦冥。”○[劉師培]《文學出於巫祝之官說》:“古代祠祀之官,惟祝及巫。”

祠寺,◆祠堂,寺廟。○《新唐書‧常袞傳》:“今軍旅未寧,王畿戶口十不一在,而諸祠寺寫經造像,焚幣埋玉,所以賞賚若比丘、道士、巫祝之流,歲巨萬計。陛下若以易芻粟,減貧民之賦,天下之福豈有量哉!”

祠室,◆即祠堂。○《漢書‧張禹傳》:“[禹]年老自治冢塋,起祠室。”○《後漢書‧清河孝王慶傳》:“朝廷大恩,猶當應有祠室,庶母子并食,魂靈有所依庇。”

祠事,◆祭禮,祭祀之事。○《史記‧天官書》:“兩河、天闕閒為關梁,輿鬼,鬼祠事;中白者為質。火守南北河,兵起,穀不登。”○[張守節]正義:“輿鬼四星,主祠事,天目也,主視明察姦謀……中一星為積屍,一名質,主喪死祠祀。占:鬼星明大,穀成;不明,百姓散。質欲其沒不明;明則兵起,大臣誅,下人死之。”

祠神,◆祭祀神灵。○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劉尹在郡,臨終綿惙,聞閣下祠神鼓舞。正色曰:‘莫得淫祀!’”

祠山神,◆民間俗祭。其所供神之姓名、事跡因史志中各以民俗相傳而稱說不一。或謂[烏程][橫山][張渤],或謂[武當][張秉],號[祠山神]或[祠山大帝]、[張大帝]。其祭所稱[張王廟],又稱[祠山廟]。○[漢][唐]以來,廟祀不絕。○[清][趙翼]《陔餘叢考‧祠山神》:“合而觀之,則[祠山神]之祀,本起于[廣德],其所謂化豬通津,蓋本《淮南子》[禹]化為熊,通轘轅之路,[塗山氏]見之,慚而化為石之事,移以附會于[祠山]。然俗所傳[祠山][張大帝]寔本此。而非如[弇州]所云也。且[祠山][張大帝]之稱乃近代流俗所傳,而[宋]以來尚稱[張王],并未加以帝號。”參閱[宋][吳曾]《能改齋漫錄‧神仙鬼怪》、《通俗編‧神鬼》引[明][田藝蘅]《留青日札》。

祠賽(祠赛),◆祭祀以報神恩。○《周禮‧春官‧大宗伯》“國有大故,則旅上帝及四望”[唐][賈公彥]疏:“謂祈請求福,得福乃祠賽之。”

祠容,◆祭祀的儀容。○《宋史‧樂志十二》:“祠容肅肅,風馭冥冥。”

祠求,◆祭神祈求。○[唐][玄奘]《大唐西域記‧瞿薩旦那國》:“羅漢曰:‘大王治國,政化清和,河水斷流,龍所為耳。宜速祠求,當復昔利。’”

祠器,◆祭器。○《管子‧形勢》“抱蜀不言而廟堂既修”[唐][尹知章]注:“蜀,祠器也。”○《南史‧庾悅傳》:“就[道錫]索嫁女具及祠器。”

祠廟(祠庙),◆祠堂,廟堂。○[唐][杜甫]《謁先主廟》詩:“舊俗存祠廟,空山泣鬼神。”○[唐][杜甫]《登樓》詩:“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明][常倫]《過韓信嶺》詩:“帶礪山河在,丹青祠廟新。”○[劉師培]《論說部與文學之關係》:“巷議街談,輾轉相傳……甚至記壇宇而陳儀跡,因祠廟而述鬼神,是謂[齊]東之談,堪續[虞初]之著,此又一類也。”

祠祿(祠禄),◆官名。○[宋]制,大臣罷職,令管理道教宮觀,以示優禮,無職事,但借名食俸,謂之“祠祿”。○[宋][陸游]《秋晚歲登戲作》自注:“時方謀祠祿。”○《宋史‧職官志十》:“宋制,設祠祿之官,以佚老優賢,先時員數絕少,[熙寧]以後乃增置焉。”○[元][王士熙]《送華山隱歸西湖故居》詩:“欲向君王乞祠祿,安排杖屨來相從。”○[明][王鏊]《震澤長語‧雜論》:“[宋]有西北二邊歲幣百萬,百官祠祿郊賜之類,今皆無之。”

祠具,◆祭祀時所用的器具。或稱祠器。○《漢書‧郊祀志》:“天子既令設祠具,至[東泰山],[東泰山]卑小,不稱其聲,乃令祠官禮之,而不封焉。”○《後漢書‧桓榮傳》:“[賜]遣吏奉祠,因縣發取祠具,[曄]拒不受。”

祠薦(祠荐),◆以祭品祀神靈祖先。○《南史‧羊玄保傳》:“四時珍新未得祠薦者,口不妄嘗。”

祠監(祠监),◆管理祠堂的人。○[晉][王獻之]《玄度帖》:“因祠監多感足下共事甚善,然所造極難。”

祠祭司,◆[清]代禮部所屬官署名。主掌祭祀。○《紅樓夢》第五三回:“﹝[賈珍]﹞一面說,一面瞧那黃布口袋,上有封條,就是‘皇恩永賜’四個大字;那一邊又有禮部祠祭司的印記。一行小字,道是:‘[寧國公][賈演],[榮國公][賈法],恩賜永遠春祭賞共二分,凈折銀若干兩,某年月日,龍禁尉候補侍衛[賈蓉]當堂領訖。值年寺丞某人。’下面一個朱筆花押。”○[清][梁章鉅]《稱謂錄‧祠祭司》:“《皇朝通考》:‘祠祭清吏司,凡祭祀其列在祀典者,則稽其實。喪祭貴賤有等,皆定其程。凡術數、醫卜、音樂及僧道并藉領之……’案今之祠祭司亦稱大主禋。”

祠祭,◆祭祀。○《戰國策‧趙策二》:“先王棄群臣,寡人年少,奉祠祭之日淺,私心固竊疑焉。”○《後漢書‧皇后紀上‧和帝陰皇后》:“[朱]及二子[奉][毅]與后弟[軼]、[輔]、[敞]辭語相連及,以為祠祭祝詛,大逆無道。”○《新唐書‧王璵傳》:“[玄宗]在位久,推崇[老子]道,好神仙事,廣脩祠祭。”

祠館(祠馆),◆猶祠堂。○[宋][李綱]《與潘子賤龍圖書》:“仰荷上恩寬厚,復畀祠館第,深感涕。”

祠官,◆掌管祭祀之官。○《史記‧孝文本紀》:“今吾聞祠官祝釐,皆歸福朕躬,不為百姓,朕甚愧之。”○《後漢書‧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常以鬼神難徵,淫祀無福,乃詔有司罷諸祠官不合典禮者。”○[唐][杜甫]《橋陵》詩:“宮女晚知曙,祠官朝見星。”○[王國維]《觀堂集林‧<齊魯封泥集存>序》:“郡縣屬官如水丞、平丞、陶丞,餘官如司空、祠官、橘監、發弩、兵府、治府皆[班]《表》、[馬]《志》所未載。”

祠宮(祠宫),◆指祠堂,神廟。○[宋][韓駒]《余往歲與遜叔侍郎同寓廣陵》詩:“[廣陵]三歲共祠宮,二月帆開二水風。”○[宋][梅堯臣]《蓬萊閣賦》:“喬松鬱雽故陵,丹青儼於祠宮。”◆补证条目■指祠堂。○汉《无极山碑》:“其年八月丁丑,詔書聽其九月更造神廟,恢祏祠宫,置吏犧牲从制。”

祠典,◆祀典,有關祭祀的典制。○《三國志‧魏志‧明帝紀》:“﹝[青龍]元年﹞詔諸郡國山川,不在祠典者勿祠。”○[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渭水》:“[霸][滻],[長水]也,雖不在祀典,以近[咸陽][秦]、[漢]都,[涇]、[渭]、[長水],盡得比大川之禮。”

祠城,◆祀神的地方。○《史記‧封禪書》:“[文公]獲若石云,于[陳倉]北阪城祠之。其神或歲不至,或歲數來,來也常以夜,光輝若流星,從東南來集于祠城,則若雄雞,其聲殷云,野雞夜雊。”

祠曹,◆祠部機構。○[隋][唐]時屬禮部。○[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怨怒》:“[張楚]與[達奚侍郎]書:‘公任在[臨淄],請僕為曹掾……僕轉郎署,先在祠曹,公自臺端,俯臨禮部,昔稱同舍,今則同廳。’”

祠部,◆官名。○[三國][魏]尚書有祠部曹,掌禮制,歷代因之。○[北周]始改為禮部。○[隋][唐]別置祠部曹,屬於禮部,掌祠祀、天文、漏刻、國忌、廟諱、卜祝、醫藥等,及僧尼簿籍。○[宋][元]迭有變革,[明]改為祠祭司。○[唐][韓愈]《上鄭尚書相公啟》:“分司郎官職事,惟祠部為煩且重。”

祠兵,◆古代兵將出戰,陳於近郊,殺牲饗士卒,謂之“祠兵”。○《公羊傳‧莊公八年》:“甲午祠兵。祠兵者何?出曰祠兵,入曰振旅。其禮一也,皆習戰也。”○[何休]注:“禮,兵不徒使,故將出兵必祠於近郊,陳兵習戰,殺牲饗士卒。”○[王闓運]《丁文誠誄》:“曾選士於[衡][湘],截[粵]餉以祠兵。”一說,祠兵即治兵。○[清][王念孫]《讀書雜志‧漢隸拾遺》“[泰山]都尉[孔宙]碑”:“第六行‘□□祠兵,遺畔未甯’,祠兵,即治兵也。○《左氏春秋‧莊八年》甲午,治兵,《公羊》作‘祠兵’,[宙]傳《嚴氏春秋》,故書此碑者,亦從《公羊》作‘祠兵’也。”

春祠,◆春季的祭祀。古代宗廟四時祭之一。○《周禮‧春官‧司尊彝》:“春祠夏禴,祼用雞彝鳥彝。”○《公羊傳‧桓公八年》“夏,五月,丁丑,烝”[唐][徐彥]疏:“[周]之三月,乃是[夏]之孟月,自有春祠之禮。”

楚王祠,◆[楚王]的祠廟。○[唐][無可]《經貞女祠》詩:“不同[巫峽]女,來往[楚王]祠。”○[明][楊基]《湘中雜言》詩之三:“[鄂渚]雲歸後,[巴山]雨過時,鵑啼[湘]女廟,花落[楚王祠]。”

楚祠,◆1.指[漢][韓信]的祠廟。○[信]曾被封為[楚王],故稱其祠為[楚]祠。○[前蜀][韋莊]《題淮陰侯廟》詩:“滿把椒漿奠[楚]祠,碧幢黃鉞舊英威。能扶[漢]代成王業,忍見[唐]民陷戰機?”◆2.指[西楚霸王][項羽]的祠廟。○[宋][陸游]《避暑近村偶題》詩:“[楚]祠草合三叉路,[隋]寺苔侵半折碑。”自注:“[項羽廟]在[項里]。”

碧霞元君祠,◆道觀名。在今[山東省][泰安市][泰山]極頂南面。始建於[宋][大中祥符](公元1008-1016年)間。○[清][姚鼐]《登泰山記》:“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亦省作“碧霞祠-碧霞祠”、“碧霞-碧霞”。○[清][葉廷琯]《吹網錄‧泰山秦篆十字殘石》:“[秦][李斯]篆書,在[泰山]頂[玉女池]上……[明][嘉靖]間,移於[碧霞祠]東廡。”○[郭沫若]《訪泰山雜詠‧萬松亭遇雨》:“磴道千尋盡,[碧霞]鐵瓦紅。”

碧霞祠,◆見“碧霞元君祠”。

寶祠(宝祠),◆謂視為珍寶,虔敬奉祀。○《漢書‧張良傳》:“[良]始所見[下邳]圯上老父與書者,後十三歲從[高帝]過[濟北],果得[穀城山]下黃石,取而寶祠之。”○《史記‧留侯世家》作“葆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