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音乐赏析:必看!柴科夫斯基之经典三大舞剧

2022-02-24 23:00 作者:好琴声音乐日记 围观:

莫斯科的《天鹅湖》

自从彼得大帝于1712年将首都迁至圣彼得堡,早在1147年建城的莫斯科虽然一度人口递减,但到了18世纪中叶又快速发展。1776年沙皇凯瑟琳二世特许彼得(Pyotr Urusov)亲王在莫斯科成立表演团体,于彼得洛斯基(Petrovsky)剧院演出芭蕾、歌剧等,因1856年落成的新剧院规模更大(俄语发音为Bolshoi),后来简称为波修瓦剧院(大剧院)。



音乐赏析:必看!柴科夫斯基之经典三大舞剧

▲路线创新大胆的波修瓦剧院,今日仍是莫斯科市中心的艺文亮点

于是莫斯科的波修瓦剧院和圣彼得堡的马林斯基剧院,便成为帝俄时代的剧院双龙头,两百多年来彼此是强劲的竞争对手。马林斯基在佩提帕主导之下,走的是纯正精致的古典主义,而波修瓦则强调大胆创意及丰富效果,与之互别苗头。

1866年莫斯科音乐学院成立后,刚毕业的柴科夫斯基应聘来此任教,1875年春天在谱写第三号交响曲之际,波修瓦剧院经理给付800卢布,委托他谱写《天鹅湖》的配乐。完成第三号交响曲后,柴科夫斯基开始动笔,他曾写信给林姆斯基—高沙可夫说:「一部分原因的确是我需要钱,另一方面,我长久寻找能够展现自我的音乐类型。」(此时柴科夫斯基任教的年薪仅1500卢布。)

天鹅湖的故事情节如今很难考据出确切根源,毕竟「人的变形」早在各地神话与民间传说屡见不鲜,从希腊神话到阿拉伯文化「一千零一夜」皆有。舞剧《天鹅湖》最有可能是改编自18世纪德国作家慕萨斯(Johann Karl August Musäus)所发表的童话《被盗的面纱》(Dergeraubte Schleier),描述被巫师施法变成天鹅的少女,只有王子的爱情才能拯救之传说。

此外《天鹅湖》再加入俄国童话「白鸭」的部份情节,故事描述某位国王离开新婚妻子去旅行,他警告妻子不要离开后宫,但一位女巫诱使她来到花园池塘,把她变成白色鸭子,而自己取代成为王后。白鸭生了三只小鸭(谁搞的?),她警告小鸭们不要靠近城堡,但小鸭还是去了,被假皇后杀死。白鸭伤心地呜咽,引来国王的注意,后来飞到国王手上变回女人。《天鹅湖》的剧情与前述两出故事皆有极大出入,首演节目册并没有标注是谁的创作,因此很有可能是波修瓦剧院的集体创作。

接受委托后,柴科夫斯基开始研究在俄国广受欢迎的芭蕾舞剧「配乐专家」,像是意大利作曲家普尼(Cesare Pugni)的《艾丝梅拉达》(La Esmeralda,《钟楼怪人》女主角)与《法老王的女儿》,或是奥地利作曲家明库斯(LudwigMinkus)的《唐吉诃德》与《舞姬》。柴科夫斯基起初对于这些轻快又带着节奏性的芭蕾音乐抱持着负面看法,但后来对于其中富感染性的旋律而印象深刻,毕竟这正是他擅长的创作强项。

尤其法国作曲家亚当斯(Adolphe Adam)名剧《吉赛儿》所运用的主导动机,让柴科夫斯基深为佩服,于是此技法亦采用于《天鹅湖》音乐中。不过根据柴科夫斯基的侄儿后来表示,早在1871年,柴科夫斯基已写了同名的小型芭蕾音乐,其中的「天鹅主题」便拿来贯穿于新戏中,而他1868年的第一出歌剧《司令官》(Воевода)里的多段旋律也借用给《天鹅湖》。

当作曲家在1876年4月交出乐谱后,包括序奏与29段音乐,由波修瓦剧院重金礼聘的捷克舞蹈大师莱辛格(Julius Reisinger)负责编舞。按照当时习惯,莱辛格任性地删掉他觉得无法跳舞的乐曲,甚至想要拿其他作曲家作品混入,但被柴科夫斯基严正抗议而保留不动。

1877年3月4日,《天鹅湖》在波修瓦剧院首演,评价不佳,追究原因,部分是原先饰演奥黛特公主的芭蕾女伶索贝丝夏丝卡雅(AnnaSobeshchanskaya)被一位政府高官控告她收受珠宝,却转身嫁给另一个男舞者,还把他的珠宝卖掉换钱。剧院只好临时把饰演母后的卡帕柯娃(Pelageya Karpakova)「升等」为女主角,可惜她不熟悉舞步而表现欠佳。

此外还包括批评莱辛格的编舞「毫无想像力且没有记忆点」,俄国观众亦对于柴科夫斯基的音乐大惑不解,认为「太吵、太华格纳、太交响曲」。不过尽管如此,波修瓦剧院仍保留《天鹅湖》剧目,持续演了6年超过40场,次数仍远胜过其他原创芭蕾舞剧。

精雕细琢、叫好叫座的《睡美人》



音乐赏析:必看!柴科夫斯基之经典三大舞剧

▲1890年《睡美人》首演时的序幕与剧中场景

柴科夫斯基一向对自己的作品严苛看待,《天鹅湖》的评价不高,浇熄了他对芭蕾舞剧的热情。他曾对学生说:「我听过德利伯的《西尔薇亚》后⋯⋯多么迷人、多么优雅、多么富有旋律、节奏及和声。这让我好生羞愧,如果我先前有听过这音乐,我绝对不会去写《天鹅湖》。」

1888年,已是国际级大师的柴科夫斯基,在完成了第五号交响曲后,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经理弗谢沃洛日斯基(Ivan Vsevolozhsky)邀请他为剧院写一出舞剧,原先计划改写著名的水妖「乌蒂妮」(Undine)传奇,经过讨论后,决定以法国作家佩罗(CharlesPerrault)家喻户晓的《睡美人》为题材,由剧院经理弗谢沃洛日斯基亲自改编剧本。为了剧情热闹,更把佩罗童话集的其他角色,诸如小红帽、长靴猫、灰姑娘、拇指姑娘、青鸟等,都放进舞会中轧上一角。

剧院经理在5月写信给柴科夫斯基说:「我希望有着路易十四时期风格的场景,采用卢利、巴赫、拉缪的音乐幻想风格。如果你有兴趣,为何不尝试看看呢?」柴科夫斯基并未回复,最可能原因是作曲家正在撰写第五号交响曲与《哈姆雷特》序曲,直到8月,柴科夫斯基回信说他对这愉悦的主题很有兴趣。

从10月起,柴科夫斯基就与舞蹈大师佩提帕和剧院经理数次见面,细心讨论《睡美人》的剧本。佩提帕为这出舞剧写了极其详细的脚本,例如第一幕奥劳拉公主16岁生日舞会之场景:

「奥劳拉突然注意到那位以4/2拍挥动着手上毛线针的老婆婆,她接过纺锤,旋律变成徐缓的4/3拍圆舞曲,但突然间停住了。奥萝拉举起手指,因痛苦而旋转着,鲜血涌出,音乐以4/4拍进行8小节,倒地后以急促的半音阶描绘场面的紧张。」

有了这么详尽的施工图,柴科夫斯基自然创作顺畅,在他写给梅克夫人的信中说:「就我认为,这部芭蕾的音乐是我最好的作品。主题充满诗意,音乐极尽完美,我全然投入,带着热情与渴望谱写音乐,希望能符合它的价值。管弦乐法比我过去作品来得难些,工作进展也比较缓慢,但也许这样比较好,过去我写的作品,总是太过匆忙且未深思熟虑。」

1889年8月,柴科夫斯基完成了包含序奏与30首乐曲、长达3小时的《睡美人》总谱。隔年1月15日在马林斯基剧院首演,由义大利籍的音乐总监德利果(RiccardoDrigo)指挥,舞台上明星荟萃,包括佩提帕的女儿玛丽饰演紫丁香仙子,观众反应热烈,就连一向自虐的柴科夫斯基也再次肯定这应是自己最棒的作品。而对马林斯基剧院来说,《睡美人》是继佩提帕名作《法老王的女儿》后最受欢迎的舞码,10年内便上演超过200场次。

《胡桃钳》与《约兰达》



音乐赏析:必看!柴科夫斯基之经典三大舞剧

▲《胡桃钳》首演时的第一幕,Stanislava Belinskaya饰克拉拉(最左者),帝国芭蕾学校的学生则演老鼠

有了《睡美人》的成功前例,1890年首演后的年底,马林斯基剧院经理再度委托柴科夫斯基创作,这次合约包括一出歌剧与一部舞剧。歌剧定名为《约兰达》(Iolanta),描述15世纪盲眼女公爵约兰达的忠贞爱情故事,这也是柴科夫斯基最后一部歌剧,而舞剧主题则由舞蹈大师佩提帕所标明的《胡桃钳》。

这是根据德国作家霍夫曼(E. T. A. Hoffmann)1816年的《胡桃钳与老鼠王》,再经由大仲马改写的《胡桃钳故事》进行剧本改编。原先柴科夫斯基对这主题很喜欢,毕竟霍夫曼的奇幻情节在当时俄国相当受到欢迎,不过后来作曲家对《胡桃钳》剧本有诸多意见。剧院经理曾写信给他说:「我对于要求你写这出芭蕾感到深深抱歉,我知道它不吸引你,而你却是那么仁慈地不忍拒绝我。」

抱怨归抱怨,柴科夫斯基还是交出可观的音乐杰作,《胡桃钳》总共包括序曲和15个乐段,其中运用在第二幕舞会特色舞的编号12「嬉游曲」(Divertissement),有着风格各异的西班牙舞曲〈巧克力〉、阿拉伯舞曲〈咖啡〉、中国舞曲〈茶〉、俄罗斯舞曲〈特列帕克〉(Trepak)、〈芦笛之舞〉及〈仙鹤妈妈与她的小丑孩子〉,抢在舞剧首演前,柴科夫斯基就先以管弦乐曲在音乐上露脸。而在乐团编制上,除了用到许多玩具乐器外,当时才刚发明的「钢片琴」(celesta)也被用在〈糖梅仙子之舞〉,此外著名的〈雪花圆舞曲〉,柴科夫斯基还要求安排24位年轻女声在幕后吟唱。

本文节选自《MUZIK古典乐刊》No.143

作者:林伯杰(POKEY),林伯杰凭借着热情与努力,多年来生活都浸淫在音乐当中,历经滚石唱片企划经理,及现职的金革唱片音乐总监及广艺爱乐顾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