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小说连载】老县衙·第一卷·芸娘(十五)

2022-04-18 12:58 作者:明清民间故事 围观:

【小说连载】老县衙·第一卷·芸娘(十五)

老县衙【目录】

—26—

按照那天晚上的约定,二月二龙抬头这天,狗子旦要来接小祥哥。

王凤池一大早就把镇街上瘸五的剃头挑子请到了家里,给小祥哥剃了个头,然后到我家央及爹去落凤坡那边去请刘善人,又央及我娘胡水仙过去帮忙做饭。

快到晌午头上时,我娘炒好了一盘过油肉和一盘土豆丝,准备了些卷卷、灌肠、石花之类的凉菜,又切好了葱丝、黄瓜丝等吃春饼的菜码,正在烙春饼时,狗子旦自己赶着一辆大车来了。

饭菜摆上桌子后,王凤池又到大门口看了几次,就是不见爹和刘善人的踪影,急得他搓着双手对狗子旦说,这是怎呢了?早该来了呀!狗子旦却说,老哥,不急,不急。两人正说着,爹和刘善人就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刘善人一进门,并未理会作为主人的王凤池,而是朝狗子旦一边拱手一边说,郭老板,不好意思,城里生意上有点小事要处理,我也是刚从乌水城赶回来,让您老久等了。

其实,刘善人根本没有去乌水城,而是和街上几个浮浪子弟,在老屠家的肉铺里推牌九。老屠家正月里生意清淡,干脆关了门支起牌九摊子,每天光是抽头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那天爹好不容易打听着找到老屠肉铺时,刘善人正输得红头胀脸的,哪里就肯随爹走,爹只好在一旁干等着。眼看着就要晌午了,爹又怯怯地拽了拽刘善人的衣角,刘善人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牌桌。

吃饭之前,狗子旦说咱们还是先把正事办了吧,爹回家拿来纸砚笔墨写了契约,约定了出徒之前不给工钱,平时就给点零花钱,逢年过节时可以回家看看;一旦出徒,狗子旦就把四喜班传给小祥哥,小祥哥将来为狗子旦养老送终。王凤池虽然心中万分不舍,但还是含着眼泪在契约上摁了手印,爹和刘善人作为中人也在上面按了手印。

狗子旦看着含泪的王凤池用十二分真诚说王老哥,你就放心吧!我会把小祥当自己亲生儿子看待的,我保证不出几年小祥就能成为红透并州府的名角。说完又看了看一边正和小祥哥玩耍的我,接着说秀才哥,其实芸娘也是一块天生的好料,可惜咱这大清国不让妮子们唱戏,真是可惜了啊!

吃过饭,红日已西斜。

临上路时,一直高高兴兴本来已经上了车的小祥哥,突然又从车上蹦了下来,扑倒王凤池的脚下,邦邦邦地磕了三个响头,父子俩抱作一团嚎啕大哭。我也抱着爹的腿哭喊着说我不让小祥哥走,他走我也跟他一起走。爹抚摸着我的头有点哽咽地说,妮子听话啊,不闹了,小祥哥是去学本事呀,学了本事就能挣大钱,挣了钱给妮子买很多很多好吃的。

小祥哥和他爹哭了一气,又跑过来为我抹了抹眼泪拉起我的手说,芸娘不哭,芸娘不哭,等我学会了唱戏,就回来教你,你可要等着我啊。

载着狗子旦和小祥哥的马车,沿着官道越走越远,慢慢地就变成了一个小黑点,接着转了一个弯,就彻底看不见了。王凤池还兀自对着马车远去方向举着一支胳膊,嘴里喃喃的说,祥子啊,出门在外要听师傅的话,逢年过节得了空了就回来看看爹啊!啊啊啊……说着说着就又哭出了声。

初春料峭的寒风中,刚刚解冻的咸阳河哗啦啦地流淌着;河边已经泛绿的柳树枝条间,两只新燕时而追逐嬉戏时而呢喃细语;远处田野里已有勤谨的农人开始了一年的劳作。

是啊,春天来了,可是我的小祥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27—

那年秋天地里正收着苞米的时候,爹的娘却突然死了。

说起来也挺奇怪,爹的娘平时敲木鱼总是不疾不徐的,可是立秋之后,爹忽然感觉他娘敲木鱼的声音一阵紧似一阵,听得心里直发毛,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也没有办法,因为自从爹的娘搬到东厢房后,除了吃斋念佛外,她那张嘴就不再发出别的任何声音了。

那天早上,东面的卧佛山上,一轮秋阳喷薄而出,万道霞光使山里的景色特别灿烂绚丽,舒爽的空气让人心情格外愉悦,院里那颗石榴树上,几只野山雀唧唧喳喳蹦蹦跳跳,伺机扑下来抢食。

吃完早饭,爹换上出门穿的衣服,收拾好褡裢,正准备去乌水城进货,临出大门时却猛然发现东厢房没有了前几天一阵紧似一阵的木鱼声,心里说了声不好,扔下褡裢就向东厢房跑去。

爹战战兢兢推开房门,好一会才看清,黑暗的屋里东墙下那尊佛像前,一只粗瓷大碗里满满的都是香灰,三根快要燃烧殆尽的线香还兀自冒着缭绕的青烟,他娘却赫然盘腿端坐在平日里打坐的蒲团上,左手单掌立于胸前,手腕上还挂着一串楠木佛珠,右手握着一把木槌,做敲击状,人却仿佛被施了法术一样一动不动。爹惴惴不安地叫了声娘,他娘却应声倒在了地上,一团似有似无的影子脱离了他娘的身体腾空而起,绕着呆若木鸡的爹转了三后,呼的一下夺门而出。

爹呆立了半晌才大叫了一声娘,然后哇地大哭了起来,哭声惊动了正在厨房收拾锅碗瓢盆的我娘胡水仙。娘到东厢房一看,见地上躺着老太太,又看到床铺上放着一摞叠得整整齐齐的老衣,就明白怎么回事了。默默地陪着爹流了一回眼泪,娘说他爹啊,你莫要再哭了,老话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娘吃斋念佛这么多年没病没灾的,这也算是寿终正寝。眼下最当紧的是张罗后事。爹这才止住了哭声,赶忙让我到河滩地去叫掰苞米的王凤池。

王凤池和爹商量了一下,就让爹带上我去给族长刘善人和没出五服的刘氏族人挨家挨户报丧,自己找来一帮平时相处得来的佃户们过来帮忙。

五日烧纸,七日打发。搭灵棚、箍墓洞、买棺材、买纸扎一应诸事,就连出殡时抬棺材,都全仰仗王凤池请来的一帮佃户们了。至于刘善人和刘氏家族的子侄们,每天日上三竿过来点个卯,中午混一碗猪肉炖粉条和两个白面馒头,吃完嘴一抹就溜之大吉了。不过,倒也捧了个人场。

打发爹的娘把家里几年来攒的那点钱花了个差不多,生意也因此耽误了不少。爹的娘一过头七,爹就张罗着要到乌水进货。

那天爹在乌水城办好货已经快晌午了,提着大包小裹走过南街时肚子里咕噜咕噜的,走到老白家羊杂割门口,实在饿得走不动了,就进去要了一碗羊杂割和两个火烧,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就在爹吃得专心致志的时候,却没有注意到靠近里面角落的一张桌子上,有几个街里混混模样的后生,向爹这边瞟了几眼,然后把头凑到一起嘀咕了起来,神色非常诡异。正在切羊肝羊肺的老白看在眼里,心里一声叹息,唉!又有人要倒霉了。

爹就着羊杂割吃完一个火烧,又把另一个火烧撕碎了泡在汤里,正准备端起碗连汤带饼一起划拉到嘴里时,一个穿着长衫却显得有点不伦不类的后生凑了过来。

“老哥是不是从南边山里边来的?”

“是啊,可是我并不认识你,你有什么事吗?”晕头转向的爹还是有几分戒备的。

“老哥,你别怕,你到四街八巷打听打听,谁不说我游三是个大好人。”说着又转头对老白说:“老白,再给我老哥来一碗杂割两个火烧,都算我的账上。”

爹一听急得使劲摇着双手说:“使不得,使不得,这位兄弟,咱们素昧平生,我怎么好意思……”

不等爹说完,那后生又说:“老哥哎!你看你,一碗杂割两个火烧值个什么啊?你拿这么多东西,还要走那么远的路,不多吃点怎么行呢?再说我也不是让你白吃,我是想请老哥给帮个忙呢。咱们一回生两回熟三回就是好朋友。没事,没事的,来来来,赶紧趁热再吃点。”

(未完待续)

民间故事:女子被害,铁匠入狱,知府审问,铁匠说:都怪那颗佛珠

清朝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农历六月初六,对于保定府的谭铁匠而言,是个大喜的日子。这日午时,妻子芸娘顺利产下一男婴,谭铁匠得偿所愿,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自从芸娘嫁入谭家,先后生下四个女儿,两口子整日愁眉不展,唯恐绝后。如今喜得贵子,自是欢喜不已。谭铁匠绞尽脑汁,给儿子取名谭承,希望谭家子嗣延绵,代代相承。

民间故事:女子被害,铁匠入狱,知府审问,铁匠说:都怪那颗佛珠

家中虽不富裕,但夫妻二人竭尽所能,让儿子吃好穿好,不希望他受半点委屈。时光飞逝,转眼四年已过,谭承也慢慢长大。

这日,他趁着父母午睡之时,偷偷溜出家门,去找小伙伴玩耍。隔壁邻居钟四海,家有一子,名叫钟庆,年仅五岁,和谭承年龄相仿,两人整日形影不离。

钟四海的妻子万氏,伶牙俐齿、刁钻刻薄是个典型的泼妇。谭、钟两家虽是一墙之隔的邻居,但素日少有往来。

民间故事:女子被害,铁匠入狱,知府审问,铁匠说:都怪那颗佛珠

芸娘曾多次劝导儿子,少和仲庆在一起玩儿,就怕哪天不小心惹恼万氏。谭承年幼,根本不懂母亲的心思。他走出家门正好看到钟庆,两人欢呼雀跃,玩得不亦乐乎。

不出半个时辰,门外传来孩子的哭喊声,谭铁匠夫妇跑出家门,只见万氏正在责骂谭承。原来,两个孩子拿着棍子追逐嬉戏,谭承不小心伤到钟庆的眼睛,只是眼皮有点红肿,看上去似乎并无大碍。

谭铁匠夫妇自知理亏,连忙替儿子道歉。万氏不依不饶,责怪谭氏两口子不好好管教孩子。街坊四邻听到争吵声,纷纷走出家门,经过一番劝解,双方各自返回家中。本以为是小事一桩,谁知时隔不久,竟酿出人命案子。

半个月后的一天,钟四海来衙门报案,声称妻子万氏被谭铁匠杀害。如今他已畏罪潜逃,恳请李知府速派人前去捉拿嫌犯,为妻子报仇雪冤。

民间故事:女子被害,铁匠入狱,知府审问,铁匠说:都怪那颗佛珠

未等知府大人问话,钟四海就迫不及待地禀明一切。今日午时,他外出归来,见到家门口围着一堆人,走近一看发现妻子已经倒地身亡。

据周围的邻居们说,谭铁匠刚刚跟万氏吵了一架。两人大打出手,万氏毕竟是一介女流之辈,根本不是谭铁匠的对手。她被一把推倒在地,脑袋正好磕在门口的大青石上,当场毙命。

李知府得知实情,速派捕头带人前去捉拿嫌犯。两个时辰后,谭铁匠被五花大绑带到大堂上。面对知府大人的审讯,他不敢狡辩,只能认罪伏法,讲述起事情的真相。

民间故事:女子被害,铁匠入狱,知府审问,铁匠说:都怪那颗佛珠

今日巳时,儿子谭承出去跑着玩,无意中捡到一粒佛珠,他如获至宝,攥在手里。家门口有棵大树,年代久远,附近的孩子们总爱在树下嬉戏。

谭承拿出佛珠,坐在树下炫耀起来,引得周围的孩子纷纷过来围观。钟庆看到谭承手里的珠子,一把抢过来就往家跑,边跑边说:“这是我家的。”

原来,钟家有串佛珠,万氏还没过门儿的时候,这串珠子就一直放在抽屉里。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之物,后来儿子钟庆经常拿出来玩,全家人并没有放在心上。

这日,万氏进屋发现珠子散落一地,她找来绳子准备把珠子重新串好。这串佛珠原本是108颗,串完佛珠,她数了数发现少了一颗,就将钟庆责骂一顿。

民间故事:女子被害,铁匠入狱,知府审问,铁匠说:都怪那颗佛珠

如今儿子找回这颗佛珠,万氏自然是又惊又喜,她还没来得及细问,就见谭承哭着上门讨要珠子。万氏怒火中烧,将他赶出家门,还气呼呼地说他是个小偷,告诫儿子以后要远离他。

谭铁匠正在院子里晒粮食,听到万氏辱骂儿子是个小偷,气得暴跳如雷。谭家虽不富裕,可世代老实本分,怎能容她诋毁家中清誉?

他扔下手里的活儿,来到钟家,看见到儿子谭承流着眼泪,一脸委屈。谭铁匠强忍心中怒火,询问珠子的来历,儿子坦言,那粒佛珠是他在外面捡的,根本不是偷来的。

民间故事:女子被害,铁匠入狱,知府审问,铁匠说:都怪那颗佛珠

万氏闻言,冷笑一声,显然不认可他的这一说法。谭铁匠看着她那张刁蛮无理的脸,怒上心头,非要让万氏给儿子赔礼道歉不可。

两人争执不休,万氏回身抄起一根木棍,欲将谭铁匠父子赶出家门。两人推推搡搡来到大门口,万氏怒骂谭承是个小偷,说他们父子俩都不是好人,小的偷东西,老的还护犊子。

街坊四邻知道万氏不讲理,就劝说谭铁匠赶紧回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万氏自认为有理,偏偏不依不饶,口口声声说谭承是个小偷。

当着众人的面遭此大辱,谭铁匠自是咽不下这口气,不顾大家的阻拦,对着万氏就是一拳。她未加提防,后脑着地,正好磕在门口的大青石上,当场气绝身亡。

民间故事:女子被害,铁匠入狱,知府审问,铁匠说:都怪那颗佛珠

谭铁匠讲述完事情的经过,追悔莫及,没想到赌一时之气,竟惹出人命案子。事已至此,他自知死罪难逃,恳请知府大人查清佛珠丢失的真相,还谭家一个公道。

李知府带人来到钟家,拿起谭承所捡获的那颗珠子,与钟家的那串佛珠相比对,发现两者在色泽确实相差无几。但若细看,又有一定的差异。

都说孩子嘴里吐真言,李知府猜想谭承定是受了委屈。经过仔细搜寻,他在万氏房间的墙角处,发现一个老鼠洞,那颗佛珠正是掉进了鼠洞里。众人得知,唏嘘不已。

万氏刁蛮无理,不明真相,恶语伤人,终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谭铁匠虽洗清冤屈,却难辞其咎,杀人偿命,自是难逃一死。

民间故事:女子被害,铁匠入狱,知府审问,铁匠说:都怪那颗佛珠

编后语:

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本应相互照顾、相互扶持,可万氏刁蛮无理,小肚鸡肠,处处与人为敌。她口出恶语,图一时之快,贻百年长恨。

古人云:“君子三缄其口”,要“敏于言而慎于行”,说话办事要言之有据,时刻提醒自己谨言慎行。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劝君多用“爱语”,多结善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