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这六本书也许能帮您了解我们的困境就是与生活的冲突感

2022-05-03 22:00 作者:黑子读 围观:

#人生在世,你悟到什么道理#

一、许倬云《从历史看时代转移》

在《从历史看时代转移》一书中,许倬云说:

“知识分子的困境,在于他们面临了文化认同的两难。他们接受的教育是西方的,对文化了解不多,他们为此将文化丢在一边;……其困境在于……却扬弃了中国的文化。”

我这样的泥腿子出生的人,并不了解西方文化,当代知识分子的困境,百年以来已有了变化,不过始终是许倬云所说的,存在着一种间隔感和撕裂感。不了解西方文化,就一定了解当代中国文化吗?我看也未必。但有许多知识分子的行为表现得异常激烈和狂暴。

我们可以把知识分子的困境,理解为一种因为紧张、无奈而带来的冲突感。无法正确的书写,使得当代文化变得苍白无力,而其文字后面大多潜藏着一种不安感。知识分子常常要求合理的表达,但常常温文尔雅的态度,表现在公共空间里就成为了一种懦弱。

于是在普通大众看来,就没有狂欢的感觉。

这六本书也许能帮您了解我们的困境就是与生活的冲突感

从历史看时代转移 作者: 许倬云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1-1 ISBN: 9787563363186

二、郑世平《身边的江湖》

而近年来,这种公共开智的表达,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便是个人史、口述史。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在《身边的江湖》中,作者郑世平说:

“个体的生活史自古便是国家叙事不可或缺的构件,虽谓之以蠡测海,却也足见其沧桑咸腥。无论史学意义,抑或社会学价值,皆不输于那些假言涂鸦的鸿篇巨制。”

个体历史的存在,只因为过去的历史被遮蔽与掩埋。

一个可悲的现象是,口述史很难有优秀作品出现,普通的口述史,变成了家族炫耀史。口述史和生活史,经济和情感部分被刻意忽略,更毋言是个人的阴暗部分。

这六本书也许能帮您了解我们的困境就是与生活的冲突感

三、唐德刚《张学良口述历史》

然而,就像人本身一样,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圣人,人生来为人,是因为它本身便有缺陷。

有个人写了一本口述史,名叫《张学良口述历史》,这个人名叫唐德刚。我们看到,口述史应该就是像这样:

“另外一个人,我跟他太太是非常好的,他看出来了,后来我和他太太发生关系了。”

若没有这本书,我们还真以为张帅就是一个鲁莽英雄,看完这本书,却道是“名士风流”。

即便在口述史中,大多数与口述者本身的讲述有关,有些甚至是谎言。这就在于记录者的甄别。历史是要与真实一致的,如同知识分子在努力和时代讲和。但若真的讲和了,那倒是非常无聊,甚至是一种更悲惨的惨状。

也许不是,但以前车之鉴,所以还是不得不停下脚步来思考。

这六本书也许能帮您了解我们的困境就是与生活的冲突感

张学良口述历史 作者: [美] 唐德刚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3-2-1 ISBN: 9787203080473

四、梁文道《关键词》

对峙与口角之争是完全不一样的,而这个时代,对于说话的知识分子有些严苛。

为什么说严苛呢?我们曾经目睹了微博上的各种争论,多是知识分子之间的争执,但不少争执,最终的结局无疑是不了了之,一方成为另一方的黑,每一方都得到更多的粉丝或失去一部分阵营。围观者对于知识分子的分歧总会过分渲染与扩大,认为势必会对世界造成巨大的波浪。围观者的严苛,让口角变为了一种阴谋,这恰恰是大多数知识分子所不希望的。

《关键词》一书中说:

“在不能讲理与只能动手之间,其实还有太多选择,例如冷静不言,甚或避席而去。为什么对政治和社会的意见分歧,就只能沿着讲理到动手的这条轴线发展,将不成理则继之动武?”

如果不是因为知识分子的断代,我会希望知识分子的争吵非要动手不可。而断代所形成的,便是还没有体系的奇特群体。这个群体在长时间内被理解为偏执和穷困,被曲解为不适应时代的人群。人们对知识分子的眼光,已经经过多年的驯化成为一种变异。

这六本书也许能帮您了解我们的困境就是与生活的冲突感

关键词 作者: 梁文道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14-6-1 ISBN: 9787508645452

五、许知远《一个游荡者的世界》

人们无法去拒绝这个时代的信息,但多数群体还是不具备选择的眼光。

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还停留在善与恶,穷与富的简单判定层面。长期的贫穷,到现在能够不为五斗米折腰,已经被视为一种恩赐。而我们在选择性忽略随时可能失去的,不止是金钱与财富,也可能是生活和生命。

在新世界里,过去的种种仇恨,变成了一种嫉妒与期望的模糊和重叠,甚至有着合并的趋势。

价值观的不同,人们不仅仅是知识分子,对世间种种都失去了信赖感。有人认为,当代人群,连自身的文化都不曾了解,却大量引用外来文化来试图对国人进行改造,这难免是饮鸩止渴。我们常见的误解便自此而生——为了保护自己的文化,过分拒绝外来的精华。

我认识几位有足够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他们拥有话语权,却被迫憋屈得只能把历史当做镜子来试图继续照亮世界。更可怕的是,他们的镜子,却让不少人认为是照妖镜——妖精总是不肯承认镜子中的是自己,于是更加埋怨。

许知远在《一个游荡者的世界》中写道:

“像此刻世界上的很多地区一样,这里的青年人对政治没有太多兴趣。像是对被……弄得乌烟瘴气的20世纪的逆反。”

而我们何尝不一样,我们中的多数人厌倦了那种一直以来的虚构和碎片信息,于是沮丧情绪普遍存在,难受在心,拒绝在身。

为什么要执迷于知识分子的偏执呢?为什么我们就不能直视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意见,而自我进行分辨呢?这个世界如此粗俗不堪,多数人在羞辱和被羞辱中间徘徊。我们每个人都在书写着自我的贪婪与自私、占有与抛弃的故事,却又希望不受这个世界的负面侵扰。这个世界习惯了苍白和枯燥,习惯了烦恼与短暂的欢愉。

这六本书也许能帮您了解我们的困境就是与生活的冲突感

一个游荡者的世界 作者: 许知远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1-9 ISBN: 9787549506958

六、《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可惜的是,正如周濂的书名那样说:《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周濂说:

“一种未经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一个无从选择的幸福生活不是真正的幸福生活,而只是‘被幸福’。”

我们已经失去了反思。人们终日为琐事而奔忙,穿衣打扮、买房买车、跳槽加薪、结婚生子、争吵与哭泣、新品上市、晚餐吃什么……我们不再希望这个世界变化,我们也不需要去知道自己在哪里、是谁、为什么来这里,因为最好的生命,就是看见自己的眼泪在对方眼睛里流。

人们总习惯这样欺骗自己,被骗着或者假装着,慢慢地就像真的一样。习惯自欺欺人,最后变得开始让所有人顺从和被蒙蔽。

这六本书也许能帮您了解我们的困境就是与生活的冲突感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作者: 周濂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2-4-1 ISBN: 9787300152202

其中意味,大家都懂。但懂并不代表做,因为在这个自私和无所适从的年代,我们连为自己着想,都显得困难。

人们所能想到的最好的,就是不需要他人帮助自己去揭示真相,宁愿把那些残酷的、恐怖的,逐渐淡忘吗?并非如此,若是自己能思考出真相,人人都是哲学家了。可难以想象的是我们麻木到了如今的地步,不再愿意花时间去阅读,不再愿意认真去旅游,不再愿意去知道这个世界发生什么?连带着我们思考的知识分子,也逐一被排除在外。

现在的人们,都孤独地坐在屋子里,面对着电视或电脑,偶尔一声笑,上帝便开始思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