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炒股底部模型详解

2022-02-18 19:59 作者:破局者Breaker 围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个运营人必须拥有一个自己得心应手的工具箱,才能在运营工作中事半功倍。工具箱里应该有底层逻辑、思维模型,也应该有运营技巧和操作工具,它们可能分别处于了道术器的三个层面。

我今天整理了部分底层逻辑和思维模型以及它们的使用场景和使用原则,希望对大家以后的运营工作有所帮助。

需求层次理论

满足用户需求、开发用户需求是运营的核心本质,也是最最底层的逻辑。需求是什么呢? 是人们需要被满足的欲望, 可以是某件物品也可以是某种心理。

学过营销学的都知道有个经典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将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分成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已经将人类所有的需求概括了进去, 但是从运营的角度还可以更精简一些。我将用户的需求分成了三个层次:对产品的需求、对事件的需求和对自我的需求。

1、对产品的需求:满足用户对产品物理属性和功能属性的需求, 包含但不限于产品的功能、APP 的功能、服务的水平等等。2、对事件的需求:满足用户的参与感和自尊心, 策划一类活动, 让用户乐于参与其中,刷了存在感而且不掉价。3、对自我的需求:满足用户自我实现的需求, 让用户与品牌、平台共进退, 将平台的发展当成自我实现的事业, 打造利益共同体。

了解了这三类用户的需求我们才能有的放矢的做好活动运营和用户运营,将用户的行为最大程度的释放形成势能,让用户自驱动,让平台的飞轮效应达到最大。

人性思维

在了解了用户的需求后,我们最需要了解的还有人性。

一部电影拍的好我们说它拍出了真实的人性, 一时间人性成了一个万金油的词, 似乎用上“人性”这个词整个人都有了格调, 整篇文章都都高大上了。运营也要基于人性, 但是仅仅用一个“人性”又太笼统和概括了。我们需要把人性再进一步的拆解, 鞭辟入里的阐释到每一个具体的点才能真正的为我们所用, 才算是真正的底层逻辑。

戴尔·卡耐基写过一些列的畅销书, 其中最出名的便是《人性的弱点》和《人性的优点》,所以人性首先可以分成弱点和优点两个方面, 在这两个层面上还能再做进一步的延伸。这些都是人类普遍拥有的属性, 对于运营而言, 就是要让日常策划的活动符合其中某个或者某些人性的特点。

人性的黑暗

《圣经》中列出的人性的七宗罪包括: 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和色欲。这些都是可以激发用户参与和购买的突破点。

从运营的角度我们可以归纳成以下几点: 虚荣、自卑、贪婪、懒惰、窥视和色欲。

虚荣

虚荣: 一方面可以用来建立会员积分体系, 另一方面可以建立付费会员机制, 通过等级制度和身份标识的身份区隔形成歧视, 满足用户的虚荣心。

自卑

自卑: 利用个体在一个群体或者异性面前的虚荣心, 与其他个体的对比产生的自卑和挫败感, 达成销售的目的。常见的应用场景或者产品大多可以与性产生关联, 比如女性的身材、男性的性能力等。

贪婪

贪婪: 人总是期望以最小的代价或者没有代价获得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哪怕这些东西根本用不到, 这也是我们在运营过程中可以利用的最多的一个人性的弱点。优惠券、砍价零元购、秒杀、限时折扣、免费领等等都是贪婪在运营中的应用场景。

懒惰

懒惰: 懒惰是上百万年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个自我保护一个机制, 早期的人类因为食物获取的渠道单一, 需要通过“懒惰”这种机制来节省能量, 经过上百年的进化沉淀形成了人类的“天性”。在运营中, 我们尽量要简化用户的操作, 以符合人们“懒”的天性。一站式购物、一键登录、送货上门等等都是继续人类懒惰开发的应用场景。

窥探

窥探: 人们总是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 对他人的隐私充满窥视的欲望却又不愿暴露自己, 不想留下浏览痕迹。附近的人、朋友圈、匿名社交、明星隐私满足的都是人们的窥探欲。在电商的运营中我们可以在个性化推荐中加上购买过本产品的用户还购买了 XXX 来提高用户的客单价。

色欲

色欲: 色欲被称为网络第一流量, 我理解的色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色欲你懂的, 与 sex 相关; 广义的色欲就是颜值即正义。社交电商运营的五字诀叫: 潘、驴、邓、小、闲,其中的“潘”指潘安之貌, 也是颜值的意思。在运营的过程中, 我们的产品设计、产品详情图、店铺页面、图文排版甚至门店的店面、陈列都要有设计感; 当然如果能做到性感更好。

人性的光明

无论世界多么黑暗, 永不泯灭的是人性的光辉。雨果在《悲惨世界》里塑造的冉·阿让在面对社会冷遇时, 选择的依旧是乐善好施、诚实仁爱; 中国蒙学《三字经》开篇也写道“人之初、性本善”, 这些都见证着人性光明的一面。同情、信任、分享、协作等等, 这些共同构筑了人类的商业文明。

同情

同情: 人们会对他人的遭遇、苦难产生情感的共鸣, 伸出援助之手。救灾捐款、水滴筹、扶贫助农、希望工程等等都是基于人类的同情心组织的活动。

分享

分享: 获取的资讯、积累的经验、取得的成果人们总是毫不吝惜的分享出去, 正是因为人类的乐于分享才有了人类现在浩如烟海的知识宝库。抓住人们乐于分享的天性, 便可以创作出更多的 PGC 和 UGC 内容, 帮助平台丰富内容体系。

共赢

共赢: 共赢其实符合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在远古时代, 人类狩猎的时候已经学会了团队协作。基于人性协作共赢的一面, 我们可以寻找到与平台调性一致、价值观一致的用户, 打造生态体系共建命运共同体。比如: 社群/区团购的团长、分销体系的分销员都是基于这个层面的运用。

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还有一种提法就是从众心理; 羊群是一个很散乱的组织, 平时在一起总是盲目的左冲右撞, 但是一旦头羊行动起来, 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的一哄而上。“莫名其妙的凑热闹、火急火燎的随大流、操碎了别人的心肝”是李笑来总结的人生的三个坑, 其中“火急火燎的随大流”背后的逻辑就是从众心理。

在运营过程中, 羊群效应最好的应用场景有两个一个是社群团购, 一个是线下的排队现象。在实际的操作中, 我们可以利用羊群效应布置一个“头羊”, 在群团购的时候安排几个“托儿”玩接龙, 在线下故意制造排队和哄抢的氛围, 让所有让用户一起动起来。

框架思维

解释框架思维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思维框架。

思维框架, 是人们思维方式的一种体现, 是大脑对于各领域事物认知判断的固定性从而形成一种框架。

我认为的框架思维就是, 用思维框架的认知方式对一个事件, 一种事物进行分析拆解的思维逻辑。比如我们提到运营, 我们可以将运营分为:产品运营、活动运营、内容运营、用户运营和数据运营等等。

在框架思维的训练和实操时, 我们需要运用到一个法则: MECE 法则。MECE 法则是麦肯锡的咨询顾问巴巴拉·明托提出的一个很实用的分析法,核心观点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

在运营实操过程中, 运营体系的搭建、人员的布局分工、用户体系的建立等等都需要应用到框架思维。

流程思维

流程思维, 也可以称为流程化思维, 是指在思考过程中, 按照时间顺序或者逻辑顺序, 从局部到整体,将活动的内容按照活动步骤进行梳理, 不断的优化调整。

在我的认知里, 框架思维和流程思维应该是一个整体, 一个从空间的维度将要做的工作进行了分析拆解, 一个从时间的维度(包含逻辑纬度)进行了有序排布, 两个结合起来可以打造出一个标准的 SOP。

人有老有尊卑, 事有轻重缓急。在运营过程中我们怎样运用流程思维制定我们的运营流程呢? 这里我给大家两个工具, 一个是 PDCA 四步法(戴明环), 一个 6W2H 八何分析法。

1、PDCA 四步法: PDCA是英文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的首字母。2、6W2H 八何分析法:也有很多的地方说是 5W2H 或者 6W3H, 其实基本的逻辑和观点都差不多, 都是几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Why、What、Who、When、Where、Which、How、How many、How much。

八何分析法可以运用在我们活动运营中活动目标的设置和用户定位上,比如:

Which, 活动的目标;Who, 活动的目标用户;Where, 活动的场地、流量的入口;When, 活动的时间、时长;Why, 用户的动机;What, 用户的行为, 给用户的指令;How, 用户怎么做, 操作路径;How much, 用户完成的程度, 做多多少;How many, 此次活动投入等等。

公式思维

公式思维, 就是用数学公式来表达各个要素之间的连接关系。通过公式思维的运用, 我们可以更好的梳理出各种变量, 并通过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 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运用公式思维可以分成两个层次:

一是应用层面, 即我们可以根据前人总结的公式直接套用;二是总结层面, 即我们根据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自己总结梳理。现阶段我认为我们只需要直接套用以前的公式即可满足运营的需求。

这里给大家分享五个运营中常见的公式,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交易额 = 访客数 * 转化率 * 客单价

这个是电商运营中最常用的公式,我们要提高平台的交易额, 主要从访客数、转化率和客单价三个要素上入手, 它们与交易额都是正比关系, 提高任何一个要素都能提升交易额。

提升访客数常用的手段有: 优惠券、拼团、砍价、降价拍等;

提升转化率的常用手段有: 满减/送、秒杀、限时折扣、优惠券等;

提升客单价的常用手段有:优惠套餐、打包一口价、第二件半价等等。

2、复购交易额 = 成交用户数 * 复购率 * 客单价

这个公式里我们最应该关注的复购率, 成交用户数在第一个公式里已经有了解决方案。提升复购率就是要栓住老用户,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几个方式增加复购:

a、付费会员卡;b、搭建用户体系, 制定会员和积分政策;c、完善用户标签体系进行定向推送;d、支付有礼;e、会员储值。

3、流量 = 自有流量 + 赢得流量 + 购买流量

这个公式主要解决的活动的策划执行过程中流量来源的问题, 流量是一个活动是否成功最关键的要素之一。

自有流量: 平台或企业自己拥有的流量, 包含 APP 自有用户、公众号粉丝、社群成员、员工朋友圈等;赢得流量: 通过活动中趣味性、功利性、公益性等环节的设置,引发用户、大V、媒体转发报道等带来的流量;购买流量: 需要企业付出现金购买或者利用资源置换的流量, 比如朋友圈广告、大号推送等等。

4、用户价值 = 新体验 - 旧体验 - 替换成本

这个公式可以帮我们解决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如何从竞争对手的平台撬动一个用户成为我们的用户,一个是如何挽留住一个我们的老用户。在撬动新用户上, 我们需要提升我们的使用体验; 在挽留老用户上, 我们需要增加用户的替换成本。

5、ROI = 营销支付金额 / 营销优惠金额

这个公式主要是帮助我们核算营销的投入产出比, 投入产出比越高说明我们的活动越成功。在具体的实操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这个公式进行拆分, 比如将第一个套进来就变成了: ROI= 访客数 * 转化率 * 客单价/营销优惠金额, 这样我们就能根据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的提升 ROI 了。

模型思维

模型其实是各种经验的抽象集合, 你拥有了更多的思维模型, 也就拥有了更多的认知世界的工具。我理解的模型思维和公式思维是一对很好的组合, 就像我们中学里学的几何和代数一样, 模型思维是从几何的角度出发, 公式思维是从代数的角度出发, 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帮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问题。

斯科特·佩奇在他的《模型思维》一书中提到了20多个思维模型, 我们在运营过程中可能会经常用到的有: 漏斗模型、金字塔模型、RFM 模型、用户生命周期模型、滑梯模型、消费者行为模型等等。下面我简单的介绍几个常用的模型抛砖引玉, 更多的思维模型还需要我们在日常的运营工程中不断的积累。

漏斗模型

漏斗模型是用户购物流程所要经过的核心流程步骤, 用户在流程的走向过程中会逐渐的减少。

运营必须的30个底层逻辑和思维模型(收藏版)

金字塔模型

金字塔模型可以在用用户分层的时候使用,

比如我们可以将用户分成:头部用户、中腰部用户、底部用户;

也可以分成: 合伙人、付费会员、复购用户、成交用户、浏览用户等等。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其实也是金字塔模型的一个应用。

运营必须的30个底层逻辑和思维模型(收藏版)

RFM 模型

RFM 模型是衡量客户价值和客户创利能力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是电商运营所必须的分析模型。

运营必须的30个底层逻辑和思维模型(收藏版)

R(Recency)代表最近一次消费。理论上来说, 上一次消费时间越近的客户是越优质的客户, 该部分客户与店铺的关系更加紧密, 更加容易触达;距离当前上一次消费越远的客户, 越有流失的风险。F(Frequency)代表消费频率。可以说最常购买的客户, 是满意度最高的客户, 也是忠诚度较高的客户。提升客户的购买频率意味着提高客户终身价值的贡献。M(Monetary)代表消费金额。消费金额是客户贡献的最直接的体现, 我们所做的所有运营活动都是为了提升客户的消费金额。

SWOT 模型

SWOT 是最常用的竞争态势和竞争机会的分析模型, 利用二维四象限的方式分成:

S (strengths)是优势、W (weaknesses)是劣势,O (opportunities)是机会、T (threats)是威胁四个维度。

用户生命周期模型

用户的生命周期就是用户从接触到平台 (APP) 到用户流失的整个过程, 可以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休眠期、流失期。

从平台运营的角度可以将用户的生命周期分成获客区、升值区和流失区, 对应着这三个阶段我们的运营核心工作也不尽相同。

获客区: 推广获客;升值区: 成交转化、复购增购、分享裂变;流失区: 新品研发、用户导流。运营必须的30个底层逻辑和思维模型(收藏版)

滑梯模型

滑梯模型是基于说服心理学构建的, 在具体的运营过程中, 主要可以用在推广文案和产品详情页的撰写和策划中。

运营必须的30个底层逻辑和思维模型(收藏版)

消费者行为模型

消费者行为在百度词条里有具体详细的解释, 我所理解的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从需求到交易的整个行为过程。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 针对消费者进行研究的模型已经从最初的 AIDMA 模式(Attention 注意、Interest 兴趣、Desire 欲望、Memory 记忆、Action 行动), 演化到了到后来的 AISAS 模式(Attention 引起注意、Interest 引起兴趣、Search 进行搜索、Action 购买行动、Share 发起分享)。根据消费者行为模式的变化, 我们在运营的过程中也要适当的调整运营流程, 让我们的运营更契合消费者的行为, 让运营效益最大化。

运营必须的30个底层逻辑和思维模型(收藏版)

闭环思维

提到闭环, 人们最先想到的肯定是 PDCA (戴明环)。我理解的闭环思维是流程思维的升级版, 将原来的流程的一条直线演化成了一个圆环, 让系统可以不断的迭代自我循环。PDCA 在流程思维里已经讲过了, 这里我们再分享一个 AARRR 闭环模型。同样 AARRR 也可以当成是一个单独的流程, 也可做成一个闭环。

运营必须的30个底层逻辑和思维模型(收藏版)

AARRR闭环

AARRR 是 Acquisition(推广获客)、Activation(成交转化)、Retention(客户留存)、Revenue(复购增购)、Refer(分享裂变)五个首字母的缩写。在具体的运营过程中, 每个环节都会有相应的手段和运营工具, 下面简单的列举几个。

Acquisition (推广获客): 注册有礼、关注有礼、任务宝、朋友圈广告Activation (成交转化): 新人有礼、优惠券、秒杀、降价拍、限时折扣、定金膨胀Retention (客户留存): 签到有礼、积分商城、会员储值Revenue (复购增购): 满减/送、优惠套餐、周期购、打包一口价、加价购、第二件半价Refer (分享裂变): 转发有礼、老带新拼团、分销员、砍价、好友瓜分券

矩阵思维

矩阵是一个数学概念, 我的理解就是多元化、多角度布局, 让产品布局更合理, 让形成的效果最大化。这里给大家说三个常用的矩阵模型: 波士顿矩阵、自媒体矩阵和微信号矩阵。

波士顿矩阵

波士顿矩阵其实是利用二维四象限将产品分成了明星、金牛、瘦狗和问题四种类型。在电商运营中波士顿也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我们可以根据波士顿矩阵的方式制定平台的产品矩阵: 流量款、利润款、形象款, 让商城的产品更符合交易逻辑。

运营必须的30个底层逻辑和思维模型(收藏版)

自媒体矩阵

自媒体矩阵其实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矩阵思维, 核心就是一稿多投。自媒体平台越来越多, 将更多的平台组合起来, 可以让我们创作的内容更大化的曝光, 更有利于企业和个人打造品牌。

微信号矩阵

微信以其用户多、实时在线等优势成为了企业搭建私域流量的最佳载体。在微信体系内有订阅号、服务号、个人号和企业微信(企业号)等四个载体可以成为私域流量的载体。我们可以利用矩阵思维打造微信号矩阵让我们的品牌多方位立体化的展现给用户。

订阅号: 内容体系打造;服务号: 活动体系、成交体系及用户成长体系打造;个人号: 员工IP打造、用户互动;企业微信: 经过开发后将成为个人号和服务号的合体,成为一个功能强大的 CRM 系统。

流量思维 /流量池思维

商业的本质是流量。

在电商的成交公式中: 交易额=访客数*转化率*客单价 , 访客数对应的其实就是流量。

流量思维最早是在前几年比较火的《互联网思维的独孤九剑》一书中提出的。流量的大小意味着体量的大小, 流量的量变可以带来质变。随着流量红利的消失, 流量的获取越来越难, 流量也越来越贵, 于是后来出现了流量池、新零售、社交电商和私域流量。

无论概念怎么更新, 只是流量的获取方式发生了变化, 流量的本质其实没有变。

流量从获取方式上有:搜索流量、内容流量和裂变流量三种,从是否付费的角度可以分为:自有流量、赢得流量和购买流量,还可以分成私域流量和公域流量。

知道了流量分类和框架, 我们再根据不同的流量类型制定相应的引流策略即可。比如: 搜索流量我们需要做搜索引擎优化和电商平台搜索优化, 内容流量需要我们广撒网、持续输出等等。

用户思维

互联网的法则是谁离用户越近、占据用户的时间越长、黏性越高谁就越有价值。这就要求我们以用户为中心, 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 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我们可以从用户的标签化和用户场景化两个纬度理解用户思维。

1、用户标签化: 用户标签化解决的是用户是谁的问题。提到用户是谁我们说的最多的是用户画像, 而用户画像则是通过用户的标签体系来完成的。用户的标签体系大致可以从 :

a、社会属性;b、心理属性;c、兴趣特征;d、消费特征;f、位置特征;g、行为数据;h、社交数据

等维度进行标记。

2、用户场景化: 用户场景化解决的是用户在哪、用户在哪用和用户什么时候用的问题, 它可以帮助我们优化推广渠道、推广路径和推广时间; 找到用户的使用痛点, 优化产品和服务内容。我们可以通过空间、时间、人物和事件四个维度对用户的场景进行分析。

a、空间 (where)——用户使用的物理空间: 卧室、客厅、办公室还是车上等等。b、时间(when)——用户使用的时间维度: 早上还是晚上、起床前还是睡觉前、早餐时还是午餐时等等。c、人物(who)——谁在用, 用户的主体: 用户标签里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用户是老人还是小孩, 是男是女等等。d、事件(what)——用户怎样用, 用来做什么: 通过对使用场景和事件的描述让用户产生身临其境和已经得到的感觉。

超级用户思维

超级用户思维是用户思维的深化, 是组织与用户之间高价值链接和小生态的构建, 用户与组织之间通过信任转化, 加入会员体系, 形成了命运共同体, 将平台的口碑进行了放大。超级用户思维更看中的是用户的终身价值和超级用户带来的口碑效应。我理解的超级用户可以通过付费会员、平台分销员、拼团团长、PGC等形式实现。

高频带低频

高频带低频是运营最底层的基础逻辑之一也可以称为是一种商业模式。用户的使用频次越高越容易形成使用习惯, 形成黏性和路径依赖。高频产品由于用户的使用频次高或者购买频次高, 往往被设计成引流产品, 通过高频产品为其他产品引流, 从而形成高频带低频的打法。在实际的运营中我们需要做好高频消费品和低频消费品的组合, 让高频消费品带来的流量优势和用户优势给低频消费品带来销售的增长, 达到高频带流量、低频做利润的效果。

运营必须的30个底层逻辑和思维模型(收藏版)

美团高频带低频的增长飞轮

产品思维

微信是一款产品, 支付宝也是一款产品, 关于产品思维的文章和讲座也有很多, 真正要写起来估计几万字也说不完。那么, 我理解的产品思维或者说运营过程中我们从产品思维中要汲取的核心能力和思考方式是什么呢? 我认为产品思维的核心是: 交付意识和交付能力; 也就是说, 我们在有限的信息、有限的资源的条件下, 如何运用自己的能力将它打包成一个可以向他人交付的产品并取得相应的回报。要交付一个好的产品需要我们掌握许多, 比如: 用户洞察、同理心、上瘾机制、峰终定律、商业逻辑等等, 这里不再一一展开了。我认为在内容运营中, 产品思维是最重要的。我们的文案、产品主图、详情图、产品视频、成交流程等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件产品, 需要我们不断的优化打磨。

爆款思维

关于爆款的书籍有很多, 我读过的就有三本, 比如金错刀的《爆款战略》、关健明的《爆款文案》等。我理解的爆款思维的核心是聚焦, 本质是口碑。通过聚焦, 集中优势资源, 打造极致的产品, 占据细分市场的第一或者品类的唯一, 抢占用户的心智, 赢得用户口碑, 梳理出销售渠道, 争取最大化的赢得流量, 让品牌的自传播效应最大化, 为后续产品积聚势能。爆款思维的案例很多, 快消品行业里很多企业都是靠一款产品打天下; 2019 年的各类知识地图其实也都是爆款思维的案例。

简约思维

简约思维就是减少选择, 简化流程, 是用户思维的延伸。在运营实操中,简约思维有两个应用场景:

1、减少选择: 在活动的设置中一定要减少用户的选择, 给用户的行动指令有且只有一个。要么让用户下单要么让用户分享, 不要让用户有两个及以上的指令, 这样才能保证活动的效果。2、简化流程: 在活动设置、页面搭建的过程中尽量的减少跳转。每增加一步跳转都会造成用户的流失, 一键直达是最佳的选择。

杠杆思维

中学的物流上我们都学过一个简单的机械——杠杆; 阿基米德也曾经说过: 给我一个支点, 我可以撬动地球。

杠杆思维就是用极小的成本去撬动极大的资源, 从而做到收益最大化。前面提到的 ROI 其实就是一种投资的杠杆, 我们策划的每一个活动其实都是用杠杆来放大我们的收益。

在内容营销的过程中, 我们要撬动的是用户的情感, 内容就是我们的支点, 持续的输出能力和时间就是我们的杠杆;在促销活动中, 我们要撬动的是用户的支付金额, 优惠力度就是我们的支点, 活动的宣传和氛围的打造就是我们的杠杆。

游戏思维

游戏是最容易让用户上瘾的。我们在用户运营的过程中, 许多游戏里的机制我们都是可以借鉴的, 这里简单的分析几点。

1、及时反馈: 在网游里我们每砍一刀都会有炫酷的特效和对方血条的减少, 让我们的心理产生愉悦。在日常的运营中, 我们也应该做到及时反馈, 一是用户每消费一笔都会有积分的提醒, 二是要及时反馈订单的处理状态, 三是能做的用户的每个订单支付后都有礼物相赠最好。2、延迟满足: 很多的游戏都有主线任务和副本两个成长路径, 我们经常是做着做着主线任务发现自己打不动了, 因为我们等级不够或者装备不行,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一遍一遍的刷副本, 等到等级提升的那一刻, 多巴胺激增, 愉悦感爆棚。在运营过程中, 我们可以设置连续签到21天送产品的活动, 一方面培养了用户的使用习惯, 一方面让用户延迟满足。3、勋章等级: 游戏里一方面有等级来限制用户的血量、魔法和技能,一方面用各种勋章来提升用户对产品的热情和忠诚度。在日常运营中, 我们也可以设置会员等级、会员标识、会员专属页面等形式提升用户的忠诚度。4、付费特权: 人民币玩家是我们在游戏中经常遇到的, 通过充值用户可以获得专属道具、减少冷却时间等等特权。我们也可以采取付费会员的形式, 基于付费用户更多的特权, 培养平台的超级会员。

门槛思维

在策划活动时我们应该避免免费拿、免费领的形式,设置一个最低的支付门槛,会带来更好的活动效果。这里我简单的说四点。

1、免费的都不珍惜, 只有设置了门槛用户才会感到有价值。2、没有门槛会招来大量的羊毛党, 设置了门槛可以让用户更精准。3、跑通支付流程。一般首次活动的时候优惠的力度都比较大, 因为诱惑力比较大用户会乐意完成整个支付流程, 比如绑定手机号、绑定银行卡、填写收货地址等等。如果活动力度大的时候没有让用户跑通支付流程, 等以后活动力度小的时候, 用户就没有动力填写这些资料了, 会造成转化率的下降。因此在拉新活动时哪怕支付1分钱, 也要让用户跑通整个支付流程。4、培养用户的付费意识, 以后的成交更顺利。

增长思维

增长是永恒的主题。我所理解的增长包含两个层次,

一个是数据层面的增长,一个是商业模式层面的增长。

基层的运营人员考虑更多的是数据层面的增长, 包含: 用户增长、销售额增长、转化率的提升、用户黏性的增强、付费用户的增加等等;

高阶的运营人员还要考虑商业模式重构带来的增长, 比如 2B 到 2B2C, 从线上到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等等。

裂变思维

裂变思维是流量思维和增长思维的延伸, 是社交电商和私域流量运营的一个重要方式。每个客户背后有250个潜在客户, 裂变思维就是要将每个用户背后的那250个用户挖掘出来, 实现几何式增长。常见的裂变手段有任务宝、积分宝、拼团、三级分销、砍价等。

数据思维

作为一名运营每天打交道最多的可能就是数据了, PV、UV、GMV、ARPU、ARPPU、ROI 等等,当然还会有各种图表。这些数据和图表的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 而数据背后的意义以及各组数据之间的关联逻辑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数据的本质是用户的反馈,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更精准的了解用户的需求和行为习惯。作为一名运营需要精通采集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指导运营的整个数据运营流程。

清单思维

清单思维就是把需要做的每件事以清单形式进行整理, 将原则和关键点写下来, 并严格按照清单推进, 以将成功的可能性提升到最大。清单思维是对框架思维的一个补充。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我们可能会用到: 物料清单、工具清单、人员清单、资源清单、数据清单等等, 有了这些清单我们在具体的实操过程中才会不丢项、不漏项,更高效有序。

首因效应

首因, 就是我们的第一印象。人们的心理有个“缺陷”, 会对第一次接触到的人、事、物印象最为深刻, 先入为主, 很难改变, 这就是首因效应。知道了首因效应我们在运营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呢? 首先是公众号的关注自动回复, 这个是我们个用户接触的第一触点, 关注自动回复的内容一定要精心设计; 第二是商城/平台的首页一定要有设计感, 符合品牌的调性, 给用户一个完美的第一印象。如果第一次不能抓住用户, 以后再对用户的印象进行改观会非常困难。

锚定效应

通过设定、改变、移除用户心中的参照物, 达到用户评价体系的方式叫锚定效应。大家都知道宜家门口的冰激凌只卖1块钱, 这1块钱就是一个“锚”, 让用户感觉宜家的东西真便宜, 进而产生宜家的家具也便宜的错觉。限时折扣、秒杀都是锚定效应的应用。

比例偏见

人们的心理作用会对同一个数据的不同表达形式产生偏差。同一款闹钟, A商店卖100元, B商店卖60元, 很多人会选择花10分钟的时间, 从A商店到B商店去购买闹钟, 来节省这40元。同一款名表, C商店卖 6600元, D商店卖6550元, 同样10分钟的路程, 而且可以省50元, 但很多人仍然会在C商店购买名表。

在具体的运营过程中我们怎样用呢? 举两个简单的例子,满50减10的优惠我们写直降20%效果更好, 单价500优惠20%我们写直降100元会更有冲击力, 也就是说当金额较小的时候我们用百分比, 当金额较大的时候我们用具体值; 第二件半价实际上是整体打了七五折等等。

确定效应

人们在面对有风险的大收益和确定的小收益时, 大多喜欢见好就收, 选择确定的小收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谚语“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在活动策划中, 同样的活动预算, 我们将优惠拆分, 让参与的用户都能得到确定的奖品, 比设置一个大奖抽奖带来的用户参与度更高。

价值重构

当商品的单价很高时, 我们将价格平均到每月甚至每周, 就会容易让用户产出“也不贵”的心理, 从而忽略产品的总价, 立即购买, 分期付款是对价值重构最好的应用。我们在运营时也可以应用“每天/月XX钱, 轻松XXXX”的句型实现商品价值的重构。

跨期偏好

大部分人都“及时行乐”的偏好者, 一旦需要延迟满足产品的价值在用户心理上就会大打折扣。在实际的运营中, 我们可以使用定金翻倍, 来弥补延迟满足带来的价值打折。

损失规避

人们在得到和失去同一件东西时, 失去所带来的负效应是得到带来的正效应的2.5倍, 这种对损失更为敏感的心理状态, 叫做损失规避。免押试用、七天无理由退货都利用了人们的损失规避心态。

总结

万物皆运营, 运营也可以分成不同的行业和岗位, 以上只是把常见的一些基础规律进行了的罗列和简要分析, 迭代思维 、跨界思维、语义效应等等还有很多的思维模型平时应用的几率较小, 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要想真正做成一名运营高手, 只掌握了这些模型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我们在日常的运营过程中多归纳、多复盘、多反思、多总结才能进一步提升我们的运营水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