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莫学农夫捂僵蛇

2021-12-24 02:04 作者:路生观史 围观:

宁夏为什么叫宁夏?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字:和平!

遥远朝代的主人总是来来回回被换,在史书中看了一遍又一遍。除了这里还会爱上哪里呢?宁夏就是华夏民族美丽和谐的期望。多么美好,熟悉泥土,还有诗歌相伴,和平悄悄盛开。

宁夏为什么叫宁夏?宁是一个人戴着周正的帽子,夏是华夏的意思!

元朝始有宁夏之名

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地处中国西北,东邻陕西省,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和与甘肃省相连。简称“宁”,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发祥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在此设北地郡,派兵屯垦,兴修水利,开创了引黄灌溉的历史。汉朝宁夏属北地郡、安定郡。汉武帝移民数十万大力开发宁夏地区。东汉末年战乱不断,此地落入少数民族政权。

隋统一中国后宁夏属灵武郡,平凉郡,北地郡。唐朝宁夏全境属关内道,设6州:原州、灵州、西会州、安乐州、雄州、警州。北宋年间宁夏地区属秦凤路,后被北部被夏州节度使后代李继迁占领。1038年西夏国建立西夏国,后西北全部落入西夏版图。蒙古汗国于1226年灭西夏,1261年,忽必烈设立西夏中兴等路中书行省,省城仍设于西夏故都中兴府。1288年降中书省为路西夏并入甘肃,改中兴府为“宁夏府路”,宁夏之名由此产生。

明朝甘肃并入陕西省,1393年置宁夏卫。清朝前期,宁夏设巡抚,属陕西布政司,1668年陕西省正式分为陕西、甘肃二省,改宁夏府归属甘肃。1929年国民政府宁夏省成立,辖今宁夏全境及内蒙古西部。1949年9月23日宁夏解放,12月成立宁夏省,1954年并入甘肃省。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成立,至今已走过60多年辉煌历程。

宁夏为什么叫宁夏?宁是一个人戴着周正的帽子,夏是华夏的意思!

诗歌涂色: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宁夏为什么叫宁夏?宁是一个人戴着周正的帽子,夏是华夏的意思!

简介: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抗金名将、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译文:我怒发冲冠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抬头望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壮怀激烈,三十年勋业如今成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只想驾驭着一辆辆战车踏破贺兰山敌人营垒。壮志同仇饿吃敌军的肉,笑谈蔑敌渴饮敌军的血。我要从头彻底地收复旧日河山,再回京阙向皇帝报捷。

1.“贺兰山缺”是和平的述说,在宁夏

宁夏为什么叫宁夏?宁是一个人戴着周正的帽子,夏是华夏的意思!

诗人们把手伸向天空,绝对不是为指尖离太阳近些,用来取暖。当宁夏被一些人无味地理解宁静的夏天,我们的心里盛满了岳飞“怒发冲冠”平和之后的情绪,一个人或曰一口丁,甚至,一群人,更多更多的人都被戴上周正的帽子,开始安静地坐了下来。那叫宁。

随后,贺兰山是我们呼之欲出的眼睛,在广阔的时空里铺设成路,静待宁夏和关注着宁夏、热爱着宁夏的每一个人。那时候,宁夏的实实在在就是阳光中的彩虹,美得惊心,离指尖近,离心也近。

宁夏贺兰山南北长220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海拔2000—3000米。有着丰富的生态、矿产与人文旅游资源。2019年,宁夏文化和旅游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文旅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补短板、强弱项、化问题为导向,以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为中心环节,以奋力推进全域旅游为重点任务,贺兰山东麓生态旅游廊道是其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区之一。

旅游是一个故事,文化被贯穿始终。

在中国,有两座贺兰山,一座在今宁夏境内,一座在河北磁县。

中国史上,除贺兰山之外,似乎从来没有一座山将其战争状态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战争是为了和平。从这个意义上说,贺兰山也是一座民族融合的山,就像岳飞这位抗金的英雄已经被人们在今天转换成了一个爱国的符号。

历史的沉淀与时空的转换,随时随地都存在着。

磁县境内的贺兰山是一座小山,由鹅卵石堆成,高约五丈左右,蜿蜒十余华里。据说,宋代有位名叫贺兰道人在此修炼,故为贺兰山。有人说,岳飞《满江红》中所写的“贺兰山缺”指的可能是这个地方,理论根据是当年岳飞抗金没有到过今宁夏回族自治区。说归说,《满江红》这么大气的一首爱国词,在中国的诗词长河根本找不到第二首,若放在这么小的一座小山上,如何承受!

宁夏为什么叫宁夏?宁是一个人戴着周正的帽子,夏是华夏的意思!

“贺兰山缺”本是指“边疆”,“胡虏”则是指那些时常骚扰中原民族的边疆少数民族。在中华民族这一范畴下,中原民族与边疆少数民族的战争不过是兄弟阋墙,人民内部矛盾。因此,相对而言,将“贺兰山缺”放在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的贺兰山似乎更加合适一些。与岳飞到没到过贺兰山没有关系。

如今,山河为城的银川为了开掘旅游资源和提升自身形象,在河流(黄河)上做了不少文章,在山(贺兰山)上的投入,则借助岳飞的《满江红》走得更远。

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伴着岩画踏歌而行,或吟或唱,很快就被贺兰山或如刀砍斧剁或如一幅幅钢笔画的美景所折服。若借用岳飞的诗,这里实际上也可以变成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这些年,贺兰山持续生态向好,岩羊大量繁殖的同时,后山里也出现了狼,生态链的环节变得完善了起来。优美的景致,加上一些崖壁本身就是一幅幅精美的画卷,若得很多画家都来写生。而“贺兰山缺”自古以来就是今宁夏与内蒙人民相互交流的一条人文通道。

贺兰山位于宁夏与内蒙古阿拉善盟的交界处,它与大兴安岭、阴山、祁连山,共同构筑了中国北方天然的地理分界线。贺兰山以西是广袤苍茫的戈壁荒漠,而东麓则是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是历史上著名的“军山”,千百年来,见证着大小战役,始终捍卫着宁夏平原的安宁。今天的它,依然承担着守护“塞上江南”的重任。所谓“缺”,实际上就是由今银川通往阿拉善的一条山间驿道,写满了古人的足迹,当下依然能找到他们小憩的驿站痕迹。

宁夏为什么叫宁夏?宁是一个人戴着周正的帽子,夏是华夏的意思!

山挡不住路,也可以成为丰富路的更多载体。

诗人们说,银川平原上,许多道路基本和贺兰山平行,如果在行驶的车辆中观看贺兰山,那么,这座山脉就活了起来,像与人赛跑的一群骏马奔驰在天际。因此,贺兰山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总是奔跑的,最早的蹄印就是那些古老的岩画。它们不说,却铭刻着羌戎、月氏、匈奴、鲜卑、铁勒、突厥、党项等民族在这里的歇脚。

岁月失语,唯石能言。可以有各种造型的记忆符号,但有“太阳神”的形象已经足够。神情冷峻威严,似笑非笑里似有和蔼,却叫人不敢轻易靠近。面部像猴子或者熊,甚至被年轻人称为外星人,重环的双眼及短线刻划的睫毛,是人是神都会神采奕奕。有人说,其艺术造诣丝毫不亚于世界艺术大师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那不过是太阳,是温暖中的智慧在闪光。取暖可以,须有灵性才行。

文字不会占领一切,诗歌里或有车水马龙,一个个加大油门,呼啸着直抵人心,让骨髓也能为之振奋,没有一点点多余的噪音。在中国,岳飞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种精神。如同贺兰山有两座,它们确切地说都不是中国的边疆,但都可以指代中国的边疆。山,如同站在大地上的英雄是报效国家的梦,文学与历史在山里相互融合,把英雄的精神推到了一个高度。精神的岳飞,适用于中华民族的任何一个民族,可以随时站立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受到尊崇与敬仰。

贺兰山,中国的名山,意向的指代,英雄精神与梦想寄托,也可以是中国边疆或者大地上的任何一座山。巧合的是,岳飞本人还写过另一首《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是为岳飞收复襄阳六州时所作,比《满江红·怒发冲冠》略早。两首《满江红》,同样是慷慨激昂、豪迈无比,同样抒发戮力北伐克复神州之志,不同的是《满江红·怒发冲冠》更为热血奔放,仿若兵锋北向,势不可挡!而《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则洗练明快,所抒不止豪情壮志,还深蕴岳将军的爱民之心和无意邀功的洒脱。

宁夏为什么叫宁夏?宁是一个人戴着周正的帽子,夏是华夏的意思!

更为遥远的空间是,《满江红·怒发冲冠》中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是有典故的,即汉代耿恭孤守疏勒城(今新疆奇台县境内),被匈奴围困长达近一年时间,最终创造的“十三英雄归玉门”的传奇。

当时,匈奴断掉水源,官兵焦渴困乏,甚至挤榨马粪汁来饮用。即使这样“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因为不断有人战死、病死、饿死,结果只剩下了数十人。匈奴单于因此心生敬意,派人前来劝降,并许诺“若降,当封汝为白屋王,妻以女子”,但耿恭杀死匈奴使者,就在城上,对着匈奴的大军,将其烤着吃了……最终,大汉王朝派兵营救了这些勇士,他们到达玉门时,已由被围前的两千多人变成了最终归来的十多人,“吏士素饥困,发疏勒时尚余二十六人,随路死没,三月至玉门,唯余十三人”。

相同中的不同、不同中的相同,相同的是英雄的精神、不同的是英雄的故事,在中国的大地上如山脉般永远屹立。一座山其实是很多很多的人,很多很多片的林,很多很多首的诗,它不会让人直接有粮食的想法,却能让人吃着粮食为之奋斗一生。在宁夏、在中国,贺兰山始终都是英雄的象征。

宁夏为什么叫宁夏?宁是一个人戴着周正的帽子,夏是华夏的意思!

诗歌涂色:米斯特拉尔《大地的形象》

以前我没有见过大地真正的形象。大地的模样象是一个怀里抱着孩子的女人(生物偎依在她宽阔的怀抱)。

我逐渐明白了事物的母性。俯视着我的山岭也是母亲,

黄昏时分,薄雾象孩子似的在她肩头和膝前玩耍。

现在我想起了溪谷。溪底的流水给荆棘遮住,还看不见,只听得它潺潺歌唱。

我也象溪谷;我觉得细流在我深处歌唱,被我身体的荆棘遮住,还没有见到光亮。

宁夏为什么叫宁夏?宁是一个人戴着周正的帽子,夏是华夏的意思!

简介: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Gabriela Mistral,1889-1957)智利女诗人。出生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市北的维库那镇。她自幼生活清苦,未曾进过学校,靠做小学教员的同父异母姐姐辅导和自学获得文化知识。1945年,她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成为拉丁美洲第一位获得该奖的诗人。

2. 贺兰有匈奴,母亲抱着儿子面向苍天

宁夏为什么叫宁夏?宁是一个人戴着周正的帽子,夏是华夏的意思!

今天,在银川这座城市,抬眼望见瓦蓝色的贺兰山与瓦蓝色天空,坚硬而又柔美地融合为一体,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匈奴的女人昂首向天、双膝跪地的祷告。母亲的阳光在那个时候铺满大地,是天上地下的吉祥。

匈奴女人的时代距今已近两千年,母亲的情爱与心却一直离我们不远。

这是一个女人的传奇,一个匈奴女人的传奇。

《北史》:魏献明皇后贺氏(351年―396年),鲜卑族,东部大人贺野干(一作贺野于)之女,是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生母。公元376年,前秦消灭代国,贺氏与道武帝以及旧日臣属避难向北迁徙(逃跑)。不久(没多长时间),高车突然来掠夺,贺氏坐车与道武帝躲避高车向南走(与臣下分开,向反方向进行)。中途,车轴失去销钉,贺氏有些害怕,朝天祷告说:“国家的后裔,难道在这里灭绝吗!希望神灵扶助。”随后,顾不了许多赶车奔驰,(没想到)车轮(因为她的祷告)端正而不倾倒,(竟然)行走了一百多里,到七介山南面而得以避免祸难(终于安全了)。

这并不是传奇的全部,匈奴女人贺氏传奇的全部。母亲总能让自己和爱同时成熟,走过去,上升的台阶是理性,装扮它的却是被打磨过的心境。

《魏书》:初因迁徙,游于云泽,既而寝息,梦日出室内,寤而见光自牖属天,欻然有感。在那个战乱的年代里,贺氏到处迁徙逃跑,有次途中休息,她梦见太阳从室内升起,一道光芒自窗射向天空。梦醒后,贺氏感到自己肚子里动了动,像是怀孕了。

阳光的赐予,就像贺兰山上的“太阳神”。它更为神奇的是,在贺氏生拓跋珪的371年七月初七日夜里,又有一道光芒照耀夜空(以建国三十四年七月七日,生太祖于参合陂北,其夜复有光明)。

母亲、阳光、天空、大地、孩子,在贺氏的世界里构筑了神奇的梦幻空间。这里空间里,贺氏与贺兰山同姓。有了生,有了灵,阳光、天空和大地因为母亲和孩子而充满灵性。贺兰山的历史伴随着一个女人,成了一部向生的历史。

贺兰部,又称贺赖部,中国古代部族,原依附于匈奴,在拓跋部兴起时,与拓跋部有姻亲关系,成为重要贵族。贺兰部的后代在后来成为形成契丹部落的主干,之后逐渐汉化,融入汉族中。

那就是曾经的太阳和日子,谁都没有想抓住它,但贺兰山却急于把一个女人的故事哭出来。贺兰山之名,最早根蒙古人实在是没有多少关系,皆因鲜卑贺兰氏人曾居住于此。

鲜卑贺赖部其实是一个匈奴的部族,贺氏的父亲贺野干曾经是这个部落的首领,早年贺野干和匈奴铁弗部刘卫辰、南部大人刘库仁一起守卫代国三面,是代国的中流砥柱之一。宋代历史学家胡三省在《资治通鉴》注疏中说“兰、赖语转耳”。

宁夏为什么叫宁夏?宁是一个人戴着周正的帽子,夏是华夏的意思!

当代山西学者殷宪研究确证,贺赖是破多罗、破多兰简称多兰之名的口语音转,又异译为贺兰等,均为鲜卑族支破多罗部族名和姓氏。在古代鲜卑族语言中,“贺赖”即为“忠贞”之意。在我们的心里,贺兰山还渗漏着母亲的露珠,一颗颗,汇流成河。大河奔涌,如山上的松涛声。

《元和姓纂》第三十八卷贺兰氏条中说:“代居元朔,随魏南迁河洛。魏以忠贞为贺兰,因命以氏。”贺赖部族忠实于自己所属的氏族部落,历任酋长屡次率领部族为拓跋部效忠,并与拓跋部世代姻亲,因此被拓跋部酋首称作“贺赖”,以嘉奖其忠实,该部即因以为部族名称,后以“贺赖”为姓氏,称贺赖氏,汉音注为“贺兰氏”,其部族称为“贺兰部”。

贺兰部后来成南北朝时期以拓跋部为核心的北魏王朝中拓拔氏皇族以下八大王公贵族之一,世代为拓跋部的姻亲,在整体的权势地位上仅次于丘穆陵氏、步六孤氏,排在第三位。

就这样,贺兰山因为一群人有了一层鲜为人留意的意思——忠贞。

贺氏出逃后,好不容易落下了脚,有人却要陷害拓跋珪。得到消息后,贺氏在帐房摆下宴席,请来要要陷害拓跋珪之人,将他们灌了个大醉,趁机让拓跋珪离开。第二天一大早,贺氏来到马圈,故意惊动马匹,开始坐在地上大哭:“我的儿子呢?我的儿子昨天就在这里,现在怎么没了……一定是你们把他给杀了……他怎么就不见了呢……”

宁夏为什么叫宁夏?宁是一个人戴着周正的帽子,夏是华夏的意思!

机智原来是可以发音的。伤心淋漓的哭声很快引得人们围观,陷害之人开始在附近寻找拓跋珪,而拓跋珪已经逃往贺氏的娘家——贺赖部。

陷害之人发现上当后,企图杀死贺氏,贺氏在一位亲戚的家里藏了三天三夜才躲过一劫。儿子就这样被母亲救了下来,成长如山。后来,拓跋珪在贺赖部深得民心,引起自己的舅舅、贺氏的弟弟贺染干的不满。贺染干带人包围了贺氏的住所,贺氏不慌不忙来到弟弟面前,对他说:“你心里还有我这个姐姐吗?你要知道你杀的人是我的儿子,你是他的舅舅!”

贺氏泪如雨下,贺染干有些惭愧地离开。母亲的眼泪唤起亲情,柔弱战胜强悍,与其说这是爱的力量,还不如说是情的幸运。那应该是一段分不清季节的时光,一定有鸟儿坐在树听,毛在眼泪里摇动着未来的消息,还有母爱圈起来的仪式。一座山,一个人,一群人。谁不说,爱国时,也都有一颗爱人的心。

今天,在贺兰山的忠贞里,我们忽然想到一座座的山连起了天地,中间充盈着的是人,人的情、人的爱。贺兰山,有贺氏作为母亲面对苍天的祈祷,也有岳飞“踏破贺兰山缺”的壮志豪情。

北魏,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在这个朝代,北方各族人民改变了原来的游牧生活,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成为农民,汉族人民也学到各兄弟民族的畜牧业经验,丰富和提高了生产知识。他们在反抗各族统治者压迫和剥削的斗争中加强了联系和友谊。尤其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革俗汉化,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为隋朝的统一中国创造了条件。

最好的结局都在这里,晚霞与朝阳握手言和,浮现出来的从来都不是告别,而是开始,新一轮的开始。瓜熟蒂落,不矛盾,也不冲突,融合成了最完美的。贺兰山,一座因为匈奴部落而得名的山;一座因为母亲而丰满的山;一座因为英雄而值得人们铭记的山。

宁夏为什么叫宁夏?宁是一个人戴着周正的帽子,夏是华夏的意思!

诗歌涂色: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宁夏为什么叫宁夏?宁是一个人戴着周正的帽子,夏是华夏的意思!

简介: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3. 关于西夏,李元昊有最为正确的回答

宁夏为什么叫宁夏?宁是一个人戴着周正的帽子,夏是华夏的意思!

只要日子持续不停,谁催着也没用。有将军、有士兵、有母亲、有孩子……走过去,始终都是难忘的,甚至还可以称作是幸福的。

西夏王陵,西夏历代帝王陵以及皇家陵墓。位于宁夏银川市西,西傍贺兰山,东临银川平原,海拔1130米至1200米之间,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西夏文化遗址。营建年代约自11世纪初至13世纪初。

西夏王陵受到佛教建筑的影响,使汉族文化、佛教文化、党项族文化有机结合,构成了我国陵园建筑中别具一格的形式。在中国119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西夏陵是惟一的以单一的帝王陵墓构成的景区。它承接鲜卑拓跋氏从北魏平城到党项西夏的拓跋氏历史。

这个地方被称作东方金字塔,垒着的是中国文化。尽管,今天的学者对它有多种解读,但它忽然是中国文化,就像西夏的文字,加再多的笔画,依然丢不掉中国字的模样。

事实上,对范仲淹的追寻其实就是他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名言,可以盛下所有的山河与人家,甚至一草一木都能参与其中。公元1038年,党项族人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与宋朝的外交关系正式破裂。

次年,为逼迫宋朝承认西夏的地位,李元昊率兵进犯北宋边境,于三川口大败宋兵,集兵于延州城下,准备攻城(今延安)。消息传至京师,不怎么会打仗的宋朝多少有些荒了手脚。大约到了1040年初,宋夏边事仍然吃紧,其时,宋仁宗想到了众望所归的范仲淹,升了他的官,让他挂帅出征西夏。《渔家傲·秋思》大约就是这之后写下的诗句。

宁夏为什么叫宁夏?宁是一个人戴着周正的帽子,夏是华夏的意思!

战争总是让人伤怀的,而今天某些人把李元昊称为西夏开国皇帝这种说法可能多少有些问题,元朝人没有为西夏修专史一条重要的原因在于西夏作为辽宋金的藩属国地位,并不合封建史家的正统观念。

公元1038年,李元昊在今宁夏银川南郊筑坛,正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国号称大夏(史称西夏),但他这个皇帝一直得不到宋朝的认可,为此,李元昊向宋朝发动了多次进攻。其中,较大规模的战争主要有三次:即三川口战役(1040年)、好水川之战(1041年)、定川寨之战(1042年)。这三次战役都以李元昊大获全胜告终。之后双方开始和谈,并于1043年成了协议,即李元昊以“夏国主”的名义向宋称臣,但在“大夏”内部可以称作皇帝(帝其国中自若也)。

这就是说宋朝并没有把李元昊当作“皇帝”看待,在宋廷李元昊仍然是臣子,不过享有皇帝的某种特权而已。同样,辽也不把李元昊当什么帝王,1031年,辽圣宗将宗室女兴平公主嫁给李元昊,辽封李元昊为驸马都尉,晋爵夏国公,又封夏国王。

弄错了或者弄对了,谁都报不准接下来的节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使尘埃落定,也可以修改尘埃,因为历史就在尘埃,细节得要花大力气。在这里,李元昊也就是王、公这个级别,距“帝”还差得很远。

蝴蝶拍打翅膀也能打断木头,就像有背景的女人常常能让很多人的命闪烁在刀光中。兴平公主是辽宁国后来的辽兴宗的姐姐,这位大国公主是李元昊的第二个老婆,嫁到西夏后,李元昊对她十分冷淡,两人感情不和,最终因其离世而引发夏辽战争。

1044年,辽兴宗亲率骑兵10万,分三路渡过黄河,直入西夏境400里。李元昊自知不是辽军的对手,率兵退守贺兰山,开始向辽兴宗谢罪请和,有意拖延时日。他一边撤退一边采取坚壁清野的对策,致使辽军危困之境,随后纵兵突袭辽军。老天在这时也帮了他一个大忙,双方交战难解难分之时,忽然狂风骤起,飞沙扬尘,暗无天日,辽军被沙迷目,阵中大乱。李元昊乘机猛攻,辽军大溃。

此役,李元昊军俘获辽驸马都尉萧胡覩和近臣数十人,辽兴宗仅跟从数骑逃出。之后,李元昊立刻遣使同辽讲和,同时又向宋朝献俘。某些史家说从这时起,就意味着宋、辽承认了李元昊的皇帝地位,但这只是个人层面上推断出来的“意味”,讲和与献俘有力地说明了“大夏”与宋、辽之间的关系仍然维持原状。李元昊虽然取得了与宋、与辽战争的胜利,但他仍然是宋朝之臣,辽之“夏国王”,一个“非法皇帝”。

因为这个,西夏只能在《辽史》、《宋史》、《金史》中以《西夏外纪》、《夏国传》、《西夏传》的形式出现。一个地方小政权而已,元人为专不其修史的做法是对的。

宁夏为什么叫宁夏?宁是一个人戴着周正的帽子,夏是华夏的意思!

李谅祚,李元昊的儿子,西夏第二个王,即位时才1岁,由其母没藏氏掌握朝政。在大将漫咩等的支持下诛杀舅父没藏讹庞及其家族,结束了没藏氏专权的局面。他的王后梁氏,一个汉族女人,为他了一男一女。公元1067年,21岁的李谅祚因和北宋作战受伤,伤重而亡。第二年,只有7岁的李秉常继位,梁氏升格为皇太后,代替儿子摄政,成为西夏王朝的执掌人。

梁氏要大干一番“事业”的机会来了,但党项人不可能看着自己的权力被一个汉女完全操持,一些贵族开始站出来反对。对此,梁氏采取的方式是迎合、巴结,把自己和其他汉人一起党项化。下令废除西夏所实行的一切汉化措施,重新废除汉礼,恢复党项蕃礼。如此一来,党项豪族成了真正的“贵族”,开始胡作非为,大肆掠财,弄得民穷财尽,民怨沸腾。梁氏明知弊端何在,为转移民众视线,她竟然借口宋朝不许换回绥州和不许宋夏私市为名,撕毁此前订立的宋夏和约,数次发动对宋朝的战争。

一个女人的利欲熏心暴露无遗,西夏民众再次被抛入战争的水深火热之中。公元1076年,年满16岁的李秉常亲政,但权力仍然被牢牢把控在梁氏的手中。人其实可以刺伤很多人的,但当天真的落下来,心痛里就会有花开,点着的光彩也便实实在在。公元1085年,梁氏死时却留下了这样的临终遗言:“世受朝廷封爵,恩礼备隆。今虽边事未已,属纩之后,急宜奉遗以进,示不忘恭顺之义,虽瞑目无憾。”

意思是,我们(西夏)世代受宋朝封爵,这份尊崇和恩情是很难得的,现在,虽说边境上的事还有点儿摩擦,但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报告宋朝,以示我们的不忘恭顺之义,这样,我就可以闭上眼睛,死而无憾了。这时候,梁氏这个被称为战争狂人的女人倒是想到了自己是个汉人,想到了宋朝,想到了宋朝给予西夏的恩情。

这更有力地说明,西夏作为一个地方割据政权,宋人就从来没有承认过其“帝位”的合法性,从来也没有过,其建立者李元昊一直是以“夏国主”的名义向宋称臣的,西夏那些所谓的皇帝、皇后甚至太后,都是被后人违背宋人的意愿一个个硬叫出来的。

宁夏为什么叫宁夏?宁是一个人戴着周正的帽子,夏是华夏的意思!

李元昊的割据政权辛苦了范仲淹,让他挥诗成泪、落泪成金,这金光芒四射地生长在史书里,为其提供根系与营养的便是今天的宁夏。

历史是美丽迷人的,是多源多流的。《史记·匈奴列传》:“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过去北方草原民族一脉相承的关系。和匈奴这个民族集团一样,鲜卑的民族成分同样十分庞杂,既有东胡系统东部多源的鲜卑宇文部之裔,也有来自多流的匈奴“余种”。东汉永元元年(89年)至永元十七年(105年),匈奴被汉将耿夔击破,北单于逃走后,鲜卑进据匈奴故地,“有十余万落”未逃走的匈奴人加入了鲜卑。这10余万落匈奴人并未继续以匈奴为号,而是“皆自号鲜卑”了。这中间也有着鲜卑贺赖部的影子。

当匈奴“转化”成鲜卑,李元昊认为自己一定是鲜卑人的后裔。史书中说其是北魏皇室鲜卑拓跋氏之后,远祖拓跋思恭,在唐朝时因功再次被赐李姓。正是这个原因,李元昊把自己的割据政权叫“夏”,又自称邦泥定国或白高大夏国、西朝,与匈奴人铁弗部族人赫连勃勃建立大夏政权相同,为区别这两个政权,史家把李元昊建立的政权叫“西夏”。

宁夏为什么叫宁夏?宁是一个人戴着周正的帽子,夏是华夏的意思!

一方面,中国古代以“夏”为国号的少数民族政权颇多,李元昊与赫连勃勃都有着“认祖归宗”的意思;另一方面,赫连勃勃称夏王,筑统万城都之,公元431年,北魏灭其国,先改统万城为统万镇,不久即改为夏州,而那里也是西夏政权的发祥地之一。而西夏的祖先党项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与鲜卑人有着说不清的关系。

曾经,党项首领(李元昊的同族)被迫降了宋,宋太宗赐其“赵”姓。李元昊的爷爷李继迁当时没有去宋朝,他不接受宋的赐姓,他觉得宋朝的皇帝没有多少出息,在宁夏拉起人马,与宋朝为敌,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仍以唐朝皇帝赐予的“李”为姓。

李元昊继位后,为了强化民族意识,增强党项族内部的团结,争取贵族上层和广大党项部落人民的支持,首先抛弃了唐、宋王朝赐封给其祖的李姓、赵姓,以祖宗为鲜卑拓跋,为了怀念祖先,保持旧俗,他率先自秃其发,剃光头,并穿耳戴重环饰,以示区别。虽说,建立蕃学培养党项统治人才,甚至创制本民族文字,但始终尊崇着“夏”字。

为此,有人给出过这样的“公式”:九黎=上古传说族群=黎民=百姓=华夏=汉;北方游牧+汉=唐;唐+满蒙回=元清;今日中国各民族平等相处、团结一心=中华民族。融合的过程就是“宁夏”的过程。而宁夏作为一个地名、一个地方,是中华各民族在漫长融合史中的一个缩影,是冲突过后现实的幸福与和平。

宁夏为什么叫宁夏?宁是一个人戴着周正的帽子,夏是华夏的意思!

嘴角露出难得的微笑,黄土其实永远都醒着,季节为它换着不同的衣服,却年年不过如此。1972年6月,原兰州军区的一支部队在宁夏贺兰山脚下发现了一些陶器和方砖, 砖上有一些天书般的方块文字。部队首长意识到这里可能有重大发现,遂将此事通知了宁夏博物馆。考古人员进行抢救性发掘,一个古老的墓室从此重见天日。今人为此留古诗:

银川西望帝王陵,荒冢残堆葬九雄。

先祖凭功迁夏地,后人割据扩州城。

开国元昊足一鼎,朝灭李睍献庆兴。

富甲一方疆域广,至今遗笑败德行。

铺满白纸的道路需要笔,划直或者划画弯,压在坟头的黄土都不会停止呼吸,看着人群和星空,鲜活的都是文字的手写体。谁也不能完整地写下自己,干吗遗笑它?还有范仲淹的眼泪。

诗歌涂色:王昌龄《塞下曲》二首

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

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其二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宁夏为什么叫宁夏?宁是一个人戴着周正的帽子,夏是华夏的意思!

简介: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开元十二年甲子(724年),二十七岁约在是年前后,赴河陇,出玉门。其著名之边塞诗,大约作于此时。其作《塞下曲四首》,此处仅节二首。

宁夏为什么叫宁夏?宁是一个人戴着周正的帽子,夏是华夏的意思!

译文:

其一

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

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

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

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其二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4.宁夏是长城的博物馆,也是和平的博物馆

就像没有比饯行的酒更懂得离别的码头,也没有什么人比军人更懂得和平。当阳光的热血被暗淡成铁的冷色,一切也都会凝固下来,那便是长城。平庸的人会告诉你,那是分界线;奋斗的人会告诉你,那是精神……然而,诗人总会以经历者的姿态非常温暖地告诉你,它由帝国的骨架堆砌而成。长城,在宁夏的地名里温暖成了可以让人们泪串于心的和平感动。宁夏的宁、宁夏的夏,都伸出了胳膊,把手握在了一起,说是有过相互打架的历程,但现在大家就是一个人,又在历史的妆扮下把这个人巧合成了一条长长的城。

宁夏为什么叫宁夏?宁是一个人戴着周正的帽子,夏是华夏的意思!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华人民共和国辖省级行政区,简称“宁”、“宁夏”,东邻陕西省,西部、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地势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地处中国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全区总面积6.64万平方千米,下辖5个地级市;2017年常住人口681.79万。在西北是一个小省,但宁夏却有着长城博物馆的美称。

宁夏境内的长城,从战国开始,经过战国、秦、汉、隋、金、明等朝代的不断修筑,总长度达1500公里。在这里,几乎可以找寻到历史上各个朝代修筑的、技术迥异的长城遗迹,都在以泥土挺拔的形式挡住风雨,在不断被侵蚀中讲述着一个个生生不息的中国故事,全是人类在大地上的完美留影,从来没排除过辛酸与凄婉,活下来的却是被热血沸腾过,甚至可以食用的感动。

什么是宁夏,在我们万般赘述的文字里,也只有诗人会告诉你。

宁夏为什么叫宁夏?宁是一个人戴着周正的帽子,夏是华夏的意思!

这两首诗与“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比起来,没有多少激情与豪迈,在纵横驰骋的广阔空间里,作者也并不一定专门是在写宁夏,但诗中的萧关作为宁夏的地理标志之一,在那个时代里是凄凉的环境安抚着征战的铁衣,呼吸在那里结成银白,是反战的思绪。而当与岳飞飘过贺兰山的《满江红》在宁夏相遇,有两个字像人生一样落地生根,成山成河,亿万年一成不变地长成。甚至,能在天上戳个洞,淹没王昌龄一片又一片的心,美成笑容。

宁夏最古老的长城,战国秦长城全长约有200公里,是秦汉时曾做过修缮和增补,明代亦曾加以利用。隋代曾在宁夏修筑过一段新的长城,以防御突厥、契丹的威胁……但是,不管是谁修的,也都没能挡住爱情。

宁夏为什么叫宁夏?宁是一个人戴着周正的帽子,夏是华夏的意思!

宣太后,电视剧里将她称为芈月,历史书上将其称为芈八子,楚国的一个女子,一个极为复杂的女人。在楚国,她地位并不高,嫁到秦国却成了中国史上第一个太后,她的丈夫是秦惠文王,他的儿子是秦昭襄王。丈夫早死,儿子年幼,让她在王后的位置上变成了一个权力的女人。重用白起和魏冉,一个主内,一个主外;白起负责军事,为秦朝打下了半壁江山,魏冉负责政事,处理秦国大小事务。自己则想着法儿越过200公里的宁夏战国秦长城,对付义渠国。

行走的时候,那边还有敌人,脚印的生成证明友爱已经来过,走一走,就是一道航线,是连续不断的记忆,抬头,总能看到天空。200公里是一种距离,但芈月越过它只需要一抬腿,中国最早的太后由此跨过中国最早的长城,把烽火台都点成了跳动的心。

公元前314年,秦惠文王出兵攻打义渠,攻取其25座城池,义渠虽被大大打击,但还在顽强存活。秦昭襄王继承王位时,义渠首领前来参加朝贺。此时芈月利用美人计,与义渠王私通,还生下了两个子嗣。以此密谋杀害义渠王之计,之后引诱义渠王进入秦国,将其在甘泉宫杀害。义渠王死后,秦国趁热打铁一举攻下义渠,在其地设立三个郡。

宁夏为什么叫宁夏?宁是一个人戴着周正的帽子,夏是华夏的意思!

太后的女人不用纱罩,始终都一副神秘的样子,爱过你,也可以杀掉你!楚国女子的爱情在这里由楚楚动人变成了步步惊心,长城上抬起的那条腿使得秦国可以一心东向,再无后顾之忧。

历史的辉煌掩不住个人的寂寞,《战国策·秦二·秦宣太后爱魏丑夫》记载:“秦宣太后爱魏丑夫。太后病将死,出令曰:‘为我葬,必以魏子为殉。’魏子患之。庸芮为魏子说太后曰:‘以死者为有知乎?’太后曰:‘无知也。’曰:‘若太后之神灵,明知死者之无知矣,何为空以生所爱,葬于无知之死人哉!若死者有知,先王积怒之日久矣,太后救过不赡,何暇乃私魏丑夫乎?’太后曰:‘善。’乃止。 ”

寂寞的太后竟然在晚年想把一个名叫魏丑夫的男宠拉进墓坑,意思是说,宣太后想让魏丑夫殉葬,魏丑夫十分害怕,便请人替自己说情。庸芮问宣太后人死后是否对世间只是有所感知,宣太后说没有。庸芮说,既然人死后不会有什么知觉,那又为何要将自己爱的人置于死地?如果死人真的有知觉,那么先王早就因出轨之事对太后您恨之入骨了。您弥补过失都来不及,哪有空隙与魏丑夫有私情呢?魏丑夫这才免于一死。

宁夏为什么叫宁夏?宁是一个人戴着周正的帽子,夏是华夏的意思!

知觉或者不知不觉都成了可以用来修筑长城的黄土,多情的女子也可以在帝国的骨架中。宁夏战国秦长城,由甘肃静宁县入境,进入宁夏固原市西吉县,沿葫芦河东岸北行,经西吉县将台乡的东坡、保林、明荣村后,于将台乡的东南侧折而向东,进入马莲乡;又沿马莲川河东北上,经红庄乡,穿滴滴沟,至孙家庄南,折向东,过海子峡于吴庄北,绕固原县城西北10里的长城梁、明庄、郭庄,到达清水河西岸。在次,长城分为内外两道:一道由海堡开始,绕乔洼,过清水河,至郑家磨,又沿河岸南下到陈家沙窝,与前道长城合并,尔后进入固原东山,经城阳、孟源等城进入甘肃省镇原县境内。

宁夏为什么叫宁夏?宁是一个人戴着周正的帽子,夏是华夏的意思!

不管向哪个方向飘,都是光束的声音,尘埃间,也有清水断线张望的眼睛。风流也好,寂寞也罢,终归都是泥土的,也可以砌成石头,用来透气。万人垒筑的长城,应该说,伴随着它们的应该还有芈月的芈姓,然而全国约万人姓芈,但宁夏却无一人。

作为冷兵器时代最重要的历史现象之一,如巨蟒游弋于起伏山岭,似蛟龙翻腾在黄土之海,不仅是是一种防御工事,更是一种象征。强化着农牧两种生存方式之间的二元结构,将农夫和牧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局限于对立,又如宣太后的抬腿蕴含着两者特殊且暧昧的关系。

《史记》:秦惠文王时,拔义渠二十五城;秦昭王时,攻灭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这就是固原城北战国秦长城,从来不跟人姓,可以忘掉任何人,也可以用一坯黄土掩盖所有的多情。

宁夏为什么叫宁夏?宁是一个人戴着周正的帽子,夏是华夏的意思!

汉来了,唐走了,宋笑了笑,明接过了刀柄。在总结前代经验的基础上,在宁夏耗“万金”修筑了南起大坝堡、北连三关口,长达80公里的长城。一道不够,再来二道,正所谓“头道边”与“二道边”。在贺兰山的诸多山口中,三关口最为重要,这里的长城出是宁夏明代长城西长城段最重要的关隘。古代,贺兰山中有大小近四十条可供通行的山口,三关口交通最称便利。今天,银(川)巴(彦淖尔)公路由此通过,只需几十分钟,便可直达阿拉善高原。站在关上,至今仍是山与关同时震出的波涛汹涌。

最早的长城,原来有过一个女人。瓦蓝色的苍穹下飘来神秘的风,宛转的羌笛被战马踏成碗口的形状,可以舀起一勺慢慢享用,藏在黄河水里的农耕与游牧是双峰的驼,没有谁大谁小,都渐渐丰满,还有西夏文化、回族文化、丝路文化渐渐生动。

宁夏为什么叫宁夏?宁是一个人戴着周正的帽子,夏是华夏的意思!

跟着诗人们走吧,可以带上王昌龄,也无妨把这里读成“天苍苍、地茫茫”,更可以让这里的庄稼站成诗行。活着、奋斗着、明白着,在宁夏这个被长城以诗的方式涂色的地方,刀剑无语成泥,绑腿已经生锈,用用力,所到之处都夜不闭户的和平。(文/路生)

本文选自《诗行中国·神奇宁夏》,去村里网荣誉出品,出品人:李光荣,谢绝任何形式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