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炒股闹得家破人亡(杠杆炒股家破人亡)

2022-01-16 10:39 作者:李羽毛儿 围观:

理财是成年人过好生活最大的自觉

昨天晚上,好友依萍给我打来报喜电话,说自己在天津付了买房的首付款,年过30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依萍是毕业后唯一去北漂的南方人,由于家境一般,没人能帮忙,全靠自己打拼多年。在北京的时候,早早月入过万,而我们这些留在家乡的同学们,家里资助买房买车、结婚生娃,和依萍比起来,我们都太悠闲了。

直到2016年,依萍开始向我询问家乡的就业环境,并且努力了一年,考了老家的公务员。从月入过万,到月薪4000,本以为她的心理落差会比较大,没想到依萍经过4年的努力,攒了30几万,过了年就付了首付,贷款买了房子。

依萍的改变,我是看在眼里的,年轻时北京收入高,加上少年时缺钱,经历了几年的报复性消费,旅游、买高档护肤品、买奢侈品包包,赚得多却也花的多,几年下来也没攒下钱。

带杠杆炒股倾家荡产,小白4年买套房:搞不懂这几点,理财就是坑

依萍从月光到攒钱买房,最重要的是观念发生了转变

回到老家以后,依萍一心想要一套自己的房子,家里帮不上什么忙,便下定决心攒钱。生活上用兼职填补业余时间,赚些生活费,每月的工资和奖金全部攒起来,几年下来,便实现了买房的目标。

其实,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县城,这届年轻人对于理财的需求越来越旺盛。2018年,腾讯理财通和腾讯金融科技智库联合发布《“80、90后”理财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近9成“80、90后”在理财中实现盈利,互联网理财平台成为“80、90后”主要依赖的理财渠道。

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赚钱是维持生存的唯一手段,那理财就是过好生活最大的自觉。毕竟对于多数人来说,吃饱穿暖已经不是问题,如何吃得更好、穿得更好、玩得更好,才是大多数人要思考的问题。

小白理财捂紧钱包观念先行

几年前,提到理财,多数人想到的都是买股票、买基金,特别是看到身边的人赚到了钱,自己便也跃跃欲试,想要去股市捞一笔。可对于小白来说,追涨杀跌、捂盘不动,几年下来,不仅本钱套牢跑不赢通胀,甚至有人把本钱都赔了个精光。

带杠杆炒股倾家荡产,小白4年买套房:搞不懂这几点,理财就是坑

对于多数人来说,股票和基金都是玄之又玄的奥秘

股神巴菲特曾说过,“我从不做自己不懂的东西”。对于很多小白来说,最大的风险就是自己的侥幸心理,认为别人可以自己也可以,只要站上风口猪也能飞上天。

但资本是残酷的,庄家更不会管你的钱是从牙缝里省出来的,还是用杠杆贷进来的。曾经在我身边,就发生过一件因为炒股,最后搞到家庭破碎的真事。

朋友卓姐是一位大学老师,离婚后认识了在银行做信贷的冰哥,业绩好的时候,一个月赚2-3万没有什么问题。两人结婚以后,赶上了牛市,冰哥想要辞职炒股,还准备成立个工作室,行情好的时候能月入10万。

可到了牛市尾巴上,没看清楚状况,用杠杆一下子赔了200多万,欠了一屁股债,被人告上法院。搞得卓姐的工资账户也被冻结用于强制执行,卓姐为了保护自己的个人财产,和他离了婚。

带杠杆炒股倾家荡产,小白4年买套房:搞不懂这几点,理财就是坑

炒股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搞不好弄到家破人亡也是常有的事

冰哥在银行业从业多年,也有很多年的股市实战经验,都没能及时转身,炒股炒到离婚。更何况是什么也不懂的小白,连K线都看不懂,就想靠所谓的内幕消息去空手套白狼,一旦发生风险,我们连基本的抵御能力都没有。

所以,小白想通过理财赚钱,第一件要做好的,就是捂紧自己的钱包,不要去轻易尝试自己不懂的东西。只有留下本金,我们才有可能通过理财钱生钱。

“钱是赚来的不是攒下的”是我们听过最大的谎言

年轻的时候,我们在消费主义的浸淫下,经常会听到销售、导购、中介所有想要赚我们钱的人,对我们说,钱都是赚来的,不是攒下的,只有舍得为自己投资,才能赚到更多的钱。

在这样的论调下,我们扔掉还能穿的衣服,买最新最贵的电子产品,刷信用透支去旅游,结果发现,钱花没了,可是赚钱能力并没有提升,银行卡里除了负债没有一分存款。

事实上,如果不将攒钱作为财富积累的第一步,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怎么才会有机会去触碰财富开关?怎么才能让我们有投资理财的本钱呢?

带杠杆炒股倾家荡产,小白4年买套房:搞不懂这几点,理财就是坑

攒钱是普通人开始理财最重要的一步

在电视剧《都挺好》中,苏明玉的父亲苏大强就保持着每天记账的习惯,小到一个馒头,大到给苏明成买房子,家里的每一笔花销他都记录在案,清清楚楚一笔账。

尽管苏大强记账的目的并不单纯,但是对于一个养育三个子女的家庭来说,明确家庭的财务状况,未雨绸缪早做打算,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对于老一辈人来说,每家几乎都有一个账本。即使记账并不会立即缩减家庭开支,但一定能够避免非必要的花销,真正让好钢用在刀刃上,花好花对每一笔钱。

所以,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必要养成攒钱的习惯,而记账无疑是督促自己理智消费的最好办法。无论我们月入多少,在保证基本家庭消费的同时,尽量多地存钱会有效提高家庭的抗风险能力,不会让我们在需要钱的时候捉襟见肘。

合理进行保障型、稳健型、激进型财富配置

近几年,随着人口老龄化、医疗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更新进步,人们花在医疗上的费用越来越高。2018年,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让我们看到了中产阶级脆弱的抗风险能力,那个精致华丽的高收入外衣,在老人病重进到ICU开始,就被彻底撕碎。

带杠杆炒股倾家荡产,小白4年买套房:搞不懂这几点,理财就是坑

很多所谓的中产阶级,在风险面前都不堪一击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现实生活中也在不时上演。去年,同事小崔就因为媳妇在生二胎时引发子痫,花费了一大笔医疗费用,不仅留下了后遗症,连工作都丢掉了,只能靠小崔一人养家。事后我们询问小崔,才知道,他们一家四口没有买过一份保险。

1、保障型财富配置

当今社会,风险无处不在,小到生病住院,大到失业失婚,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突然遭遇意想不到的困境。而保险,无疑是我们花小钱买大保障最划算的一笔消费。

从近两年的数据来看,我国保险业保费收入增速持续放缓,基本告别高增长时代。这也说明,保险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对于那些有主动给自己及家人配置保险意识的人来说,基本保险已配置到位。

而在各类保险中,最主要的并非理财险,而是重疾险与医疗险。我的同学小张在2016年曾患胸腺瘤,经历了几次大的开胸手术,花费几十万元医疗费,后期还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化疗放疗,负担很重。

带杠杆炒股倾家荡产,小白4年买套房:搞不懂这几点,理财就是坑

保险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至关重要,千万不能忽视

幸好她在大学刚毕业时就给自己买了保险,当时身体状况好,保费低,生命以后赔付费用也高,自己几乎没花什么钱。

有人会认为,自己没什么钱,根本拿不出钱来交保费。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越是没有钱,越应该提前配置保险,在身体健康、年纪轻时配置保险会更划算。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更是如此,配置保险的顺序是先大人后孩子,毕竟大人才是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顶梁柱不倒,什么困难都好克服。

2、稳健型财富配置

每个人对于财富都有天然的渴望,但每个人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都各不相同。高风险高收益是一项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但能够承担高风险的激进型人格,毕竟还是少数。

特别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传统家庭,更是输不起。所以,当我们有了闲钱想要理财的时候,建议大家一定要先配置稳健型的资产,比如大额存单、国债、货币型基金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带杠杆炒股倾家荡产,小白4年买套房:搞不懂这几点,理财就是坑

先进行稳健型投资,之后再慢慢接触其他的激进型

尽管这类理财方式的流通性较差,但收益高于普通的银行存款,而且几年下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通货膨胀带来的货币贬值。最主要的是,资金安全性高,不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也不需要花费额外的精力进行管理,可以说,是非常适合理财新手的。

随着自己理财经验值的上涨,之后,我们再去慢慢接触一些激进型的理财项目,这样,才能确保本金的安全,为之后的高收益打好基础。

3、激进型财富配置

几年前,P2P这类理财方式刚进场时,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收益一度高达15%,导致很多理财小白盲目跟投。但随着多个P2P项目暴雷,多少人的身家一夜蒸发,人们才意识到,高收益高风险并非一句空话。

所以,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任何收益一定是建立在盈利基础之上的,无论是实业还是互联网经济,只有顺应时代发展,有着创造财富的根基,才能为经营者带来利润。

带杠杆炒股倾家荡产,小白4年买套房:搞不懂这几点,理财就是坑

投资有风险一定要理智对待,不可盲目跟风

投资时,最忌讳的就是空谈概念,看不到未来,或者未来太虚无缥缈,都是不可信的。2018年的时候,我曾跟着家里的亲戚投了2万块钱,直到最后本钱被套才知道,那是一个资金盘。好在投的不多,但毕竟也是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说不心疼都是假的。

从那以后,鼓吹收益超过10%的项目,我都慎之又慎。除了基金定投之外,也没在做过其他风险超出我容忍度的项目。而基金定投会根据你的风险喜好,购买风险承受范围内的基金,我也曾在26个月的时间里,拿到过年收益率5%的利润,这对于我来说,已经足够了。

最后,再提醒大家一句,本篇文章只是我个人的投资理念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务必理智对待,不可盲目跟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