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形容炒股很牛(形容炒股的人)

2022-01-05 04:03 作者:小李探花爱读书 围观:

9月2号宣告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第三胎。次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紧接着领导班子公布,首批上市公司曝光……

而今天,中国金融系统的两位大佬也先后给民营企业站台。

这力度和速度,真心没得说。

如果有位老先生还在的话,肯定也会被邀请到现场讲讲话,跟大家谈一谈炒股经。这位老先生是镇江人,人称“杨百万”,江湖外号“中国第一股民”。

一位被称为“中国第一股民”的镇江人

杨怀定受邀参加庆祝上海证券成立八周年现场(左二)。

01

1950年,一个叫杨怀定的小男孩,出生于镇江太保巷。

小学毕业后,他随父母迁居上海,成年后,他进入上海铁合金厂当工人,1988年,他担任仓库管理员。

这一年的春节前后,厂里仓库丢了一吨多铜材,杨怀定就成了怀疑对象。虽然破案后证明跟杨怀定没有关系,但身为镇江人的他,骨子里很骄傲,每个月仅有41元,竟然还要被怀疑,他一言不合,就从工厂辞职不干了。

杨怀定辞职后,并没有急着找工作,而是扎进图书馆,读书看报。在报纸上,他获得了国库券的消息。

爱读书的他,读过《子夜》,《子夜》里面讲的证券交易就是这样,价格有高有低就能赚钱。当时三年期国库券,年息超过15点,回报很可观,于是杨怀定果断入手。

但买好以后,杨怀定还是有点忐忑,怕国库券价格下跌,当天下午就跑去看行情。一看涨了好几块,他立刻跑了,赚了800元,一年工资到手。

赚了钱的他,立即联想到全国开放了七个城市的国库券转让,这里面会不会有差价?

不过各地的价格行情在哪里找呢?他又想到了报纸。

当天的《解放日报》报道了上海的开盘价和收盘价,杨怀定推断,各地的党报一定会报道当地的行情,于是立刻跑到了上海图书馆,翻看全国各地的党报,终于查到安徽合肥当日国库券开盘价94元,收盘价98元。

当天连夜去合肥,一个来回2万元的本金就变成了2.2万。

之后,他又来回穿梭于山西、福建、河南等地,采用蚂蚁搬家的方式把国库券源源不断地搬到上海,光是合肥,就去了接近80次,出去一趟,他就有几千元进账。那时候只有10元面值的人民币,没有点钞机,每次回到家他和老婆头对着头数钱,真得数到手抽筋。

因为当时个人异地取款十分困难,杨怀定只好用箱子装着几十公斤的现金或者国库券往返两地。考虑到安全问题,杨怀定专门请警察荷枪实弹来保护自己,还引来《解放日报》报道。

他的本金快速膨胀,不久就到了100万元级别,人送外号“杨百万”。

一位被称为“中国第一股民”的镇江人

▲杨怀定,资料图。

02

国库券交易商赚取第一桶金后,杨怀定订了100份报纸和杂志,每天读报研究行情。

1989年的股票市场,还没有建立成熟的机制,交易者寥寥无几,这时的杨怀定在中国金融杂志中看到了一篇文章,文章中说由于保值利率的提高,信用社和银行把几十年的盈利全都贴进去了,正面临着亏损的边缘。

于是,杨怀定敏锐地察觉到,啊呀不好,这是一个利率下调的信号啊,于是决定抛掉手上的国库券,买进股票。

当时的上海股票市场非常低迷,证券营业部的工作人员都劝他别买,他说估计利率要下调,所以买点股票先放着。

他用2万多块钱买了3000股电真空,“电真空”是当时老八股的龙头,他90多块钱买进了当时面值100元的电真空。

买入以后不多久,利率果然下调了。

半年后,这支股票大涨,竟然涨到了800元。

这时的他反而很冷静,没有继续跟进,反而让他的助手开始不动声色地抛售,抛完之后,杨怀定带着助手来到了普陀旅游了一个月,因为他知道,接下来是一个漫长的下跌过程。

万万没有想到,这只股票竟然一直跌到了199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

“电真空”在199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的时候,每只股票的价格是375块,伴随着交易所的开业,很快涌起了一波买股票的热潮。

杨怀定见状,一个人就买进了500股,上海交易所开业当天,“电真空”总共销售了1000多股,而杨怀定一个人就占了一半。

之后的股价更是飞快地上涨,涨到了500多块钱一股。很快,他又抛掉了手里的股票,这一抛,电真空又跌回到了370多块钱。

很多人觉得这里面一定有鬼,你杨怀定还能未卜先知?有人跑到市政府门口去告状,说杨怀定操控股票的价格,但是杨怀定却觉得很不可理喻,他觉得自己买进之后,每股赚了一百多块钱,总共也才赚了5万多块钱,为什么我不能抛?

后来有关部门在进过了调查之后,为杨怀定辟了谣。

杨怀定并不在意别人的风言风语,在370块钱的时候,他又分批买进了“电真空”,之后的“电真空”每股涨到了2500多块钱。杨怀定利用“电真空”这只股票,收益直接翻了25倍,赚得盆满钵满。

一位被称为“中国第一股民”的镇江人

也有人眼红,到处说他知道内部消息,杨怀定说:“我哪有什么背景,我就是读报才分析出来的。”

在1992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让杨怀定很得意的事情。

那年12月份,上海交易所开始实行股票拆细原则,十块钱拆到一块钱。

但是交易所在收印花税的时候,没有对小数点进行相应的调整,仍然按照十块钱的面值计算,杨怀定拿到交割单一看,就立马发现了这其中的不对劲,这一点点不对劲,很容易发展成大事。

于是他从上海大厦跑步到交易所,找到尉文渊总经理,让他发通知一律作废,明天再交割。

交易所的人也发现了这其中的问题,也很紧张,连声说杨怀定立了一个大功。

03

随后,他在股市里赚到了第三个100万、第四个100万……

风头无两的“杨百万”逐渐成为成为了上海滩第一批证券投资大户,股市里炽手可热的风云人物,更被一些媒体称作“中国第一股民”。

他的名头太响,甚至引起过当时上海市长的关注。

2000年,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开办EMBA,当时院方想找些市场人士来讲解一下A股,有人推荐说要是杨百万不来讲,谁还更有发言权?

杨怀定也很爽快地答应了邀请。

讲课的那天,本来是安排在正常讲课的大课室,结果现场一看,满眼都是人头,实在是挤不下了,除了中山大学的学生,很多社会人士也纷纷慕名前来,结果不得不临时更换去了岭南堂的大会议室,结果还是人满为患,连《羊城晚报》《广州日报》《股市快报》以及电台电视台等等的媒体都自己找过来了,估计这应该是中山大学EMBA当时最热闹的一堂课。

杨百万虽然学历不高,但却十分擅长演讲。全程脱稿,正负能量碰撞,随时会有惊人之言,金句不断,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这一年,他还被北京大学邀请去为研究生讲授关于证券市场的理念。

谁能想到,在此之前,他只是一个初中毕业的普通工人。

这个“太保巷”出生的镇江人,在证券市场拥有许多“第一”:

第一个从事大宗国库券异地交易的个人,第一个到中国人民银行咨询证券的个人,第一个个人从保安公司聘请保镖,第一个主动到税务部门咨询交税政策,第一个聘请私人律师,第一个与证券公司对簿公堂,也是第一个作为个人投资者被大学聘为教授……

经历了十几年故事的风雨,他深知,市场上没有神仙,没有人能够完全地把控市场形势,因此,从2004年起,他尽量减少出去讲课以及采访的次数,他也开始慢慢的淡出江湖。

一位被称为“中国第一股民”的镇江人

04

杨百万几乎没什么特别嗜好,就是痴迷股市。每天收盘后会休息,睡觉,直到晚饭才起来。

但他在股市的操作上倒确实很保守,见好就收,不贪胜,有纪律。所以熟悉他的人,说他是“股市的滑头”也没错。

杨怀定将他这种操作手段比喻成“老鹰叼肉”,叼一块就走,而不像麻雀一样,只顾着低头吃,等着网罩下来的时候,自身都难保。

他的炒股哲学,使得他安然度过了几次大股灾,这在与他同时代的上海滩十几个大户中,算是难得的幸存者。

杨怀定很注重家庭,他经常跟朋友开玩笑说:他给老婆发工资,因为老婆的家务事也是一份付出,帮他空出了炒股的时间。

他说:“股市已经成为我的生命。股民爱什么?阳线,所以我的孙子就叫阳线,小名叫涨停板。”

他随身佩戴一块硕大的和田玉,有足足有一巴掌大,随时就拿出来把玩。

有一次他走进一家星级酒店的工艺品商店,走了一圈,询问店员店里陈设的白玉的价格和品质。别人以为他想买白玉,谁知道他忽然就掏出这块巴掌大的和田玉,向店员显摆了一阵子,然后骄傲地若无其事地走了。

晚年的他,像足了一个老顽童。

一位被称为“中国第一股民”的镇江人

▲杨怀定,资料图。图源/新京报网。

今年6月,杨怀定去世,几乎所有媒体都报道了这一消息。

从“全世界最小的市场”起步,新中国股市用了短短30年时间跻身全球股票市场“第一阵营”。杨怀定不仅和数以亿计的中国股民一道见证了这一过程,也从中获得“红利”,成就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这位镇江籍的超级股民,见证了一个伟大的黄金时代;他,从一个无名仓管员到全国知名的股市名人,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屌丝逆袭,“投机”改变命运,故事十分励志。

最后,让我们重温这位老镇江的一句名言,作为对朋友们的分享:

“股市是没有围墙的社会财经大学,只有留级和重读,永远没有毕业生。”(《要做股市赢家》作者:杨怀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