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中线炒股教程(炒股中线是多长时间)

2021-12-30 20:39 作者:财小哞 围观:

很久没写深度系列了,春节期间一直在家自我隔离,把人都隔懒了,我决定告别颓废,特意在TiMi五连跪之后爬上来写文章。

原本打算谈谈光伏,最近这个板块走的相当不错,找了十来篇研报,才看三篇就给我看懵逼了,等我研究明白了再说。

今天聊聊做中线的事。

说是聊中线,首先要搞清楚短、中、长线的区别,从字面意思看主要是持仓周期不同,我习惯这样区别:

短线,5个交易日以内;

中线,20-60个交易日;

长线,半年以上。经常有人问我做短、中、长线是多久,这次算是统一回答了。

但是要注意,以上只能做事后总结,也就是在结束一笔操作后判断自己做的是什么线,绝不能在建仓之时就给自己做这方面的限定。

举个例子,假如你买入一支股票准备做短线,之后股价连续上涨,难道涨到第5天你就强行卖掉吗?

很显然,根本不会有人这么做,理性的选择都是让股价继续涨,让利润继续飞,没有强行下车的道理。

所以在实际交易中可以短线变中线、中线变长线,只要股票没有触发你的卖出信号,就应该坚决持仓。当

然,这么做的前提是赚钱,随着持仓周期越长,赚的也越来越多。

股市不缺钱,缺的是好筹码,一旦遇到绝不能轻易丢掉,你会发现复利的力量真的很强大。

拿连板股来说,第一个涨停你赚10%,再来一个涨停你就是21%了,再来一个就是33.1%,再来一个就是46.41%……

只有敢于持仓,才能享受到滚雪球的美好。

然而大多数人只有亏钱了才越拿越久,结果越亏越多,赚钱的股票反而稍微涨点就想跑,即使给他做大做强的机会都不敢要。

所以,短线、中线以及长线不能用持仓周期进行划分,因为从这个角度你根本分不清楚,而且容易让中线或者长线成为你操作不止损的心理缓冲区。

你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做短线亏了但不舍得割肉,总想找个老师问问能不能做中长线,其实这个问题在你心里只有一个答案:能。

说白了,你问老师只是想求个心理安慰,实际上能个锤子,你也许这家公司干嘛的都不知道,做个鸡毛中长线。

短、中、长线的区别不在于持仓周期,而在于你的选股逻辑,不同的选股逻辑,选出的股票自然适合不同的周期。

短线主要看技术形态,因为技术形态通常反应市场的短期情绪,而情绪这东西来的快去的也快。

就像伦嫂看了昨晚的文章把我毒打一顿,但今天早上就雨过天晴了,这就是短线。

中线的关注点是市场对某个概念出现认知偏差,修复认知偏差的过程,股价就会形成一波中期上涨。

比如去年年底的胎压监测概念,正是资金利用了市场的认知偏差走出一波六亲不认的行情,龙头股万通智控不到一个月翻了1.6倍。

深度:讲讲中线怎么做

这个概念的认知偏差来源于国家的新政:明年起所有新车强行安装胎压监测装置,很像去年的ETC概念。我在概念启动之前就讲了这个逻辑,后来很多人问我,国家政策是明牌,所有人都知道,也就不存在认知偏差了,为什么股价还能涨这么猛?

原因很简单,你以为这个政策是明牌,实际上很可能是因为你看了我的分析,而这个市场中绝大大大大大部分韭菜在第一时间是不知道的。

你知道,然后就下意识的认为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不对的。举个例子,科比去世那天我觉得天呐这么大的事全天下的人应该都知道吧,实际上我爸妈就不知道,很多和他们一样的人也不知道。

不要陷在我XXX样别人就XXX样的误区里。

包括最近的抗疫情概念,即使我三令五申不能做,即使前两天跌成狗,但依然有人问我能不能买,这同样是认知偏差。

可见,认知偏差一直都有,所以A股市场才总会有中线好股票。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关注的认知偏差有两种:突发的和常规的。

突发的认知偏差主要指由于某些政策、事件、消息导致市场对上市公司的预期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一定是基于业绩层面的,不能是纯炒概念。比如我们上个月建仓的一支中线股亿纬锂能,买的时候正是基于锂电池市场前景变化导致资金对亿纬锂能形成认知偏差,而且完全基于业绩层面,到前两天止盈的时候已经拿到30%的利润。

深度:讲讲中线怎么做

反观抗疫情概念,看似也是炒认知偏差,但其中大部分股票都无法兑现到业绩层面,所以本质还是炒情绪,也就没有中线关注的必要,顶多找一些形态好的标的做做短线。

再比如我前两天讲的智能物流概念,这是一个很可能兑现到业绩层面的认知偏差,值得以中线思路关注一波。

常规的认知偏差主要指每年都固定炒的中线题材,大致包括这些:

1-4月,中央一号文件、两会、年报、摘帽;

5-7月,半年报、高送转;

8-10月,没有;

11-12月,年报、高送转、摘帽。

就今年来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发了,但市场关注度似乎并不高,资金关注农业股的底层逻辑是蝗虫。

两会由于疫情因素可能有意外惊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认知偏差关注点。年报和摘帽目前都有资金在做,只不过并没有集中于某个题材,相当于是游击队,虽然没有眼球效应,但空间不容小觑。

长线的关注点就不再是形态和阶段认知偏差了,因为这些东西放在股价的长期波动中都是渣渣灰。

好的业绩预期会对冲一切利空,坏的业绩预期会抹平一切利好。有关长线的内容之后单开一堂课讲。

说是深度,实际上没讲什么真正深的内容,都是浅显的逻辑,也都是交易的地基,很重要。

底层积累的深度,决定了顶层能达到的高度。

就酱!债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