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三父子炒股(炒股三重境界)

2021-12-30 15:59 作者:第五纪 围观:

在《人间词话》里,王国维写道: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对于我等凡夫俗子,既没有大师的水平,也没有大师的高雅,只能借用一下大师的格式,反正炒股也不是什么高雅的事。

要说炒股的三重境界,其实很简单:第一重境界是看涨跌,第二重境界是看数据,第三重境界是看商业。

看涨跌

应该说,大多数人炒股就属于这个境界。

每天打开炒股软件的唯一目的,就是看涨跌。如果自己的股票涨了,就心情愉快,兴高采烈。对这种境界的股民来说,股价涨了的好处不只是账面浮盈,更大的好处是又可以拿股价的上涨去吹牛了。而且,吹牛时候的那种得意和认真,就好像真的知道为什么股价会上涨一样。

反过来,一旦遇到股价下跌,就一惊一乍、六神无主、紧张焦虑,好点的可能会心情糟糕,严重的可能直接就割肉了。等到心情慢慢平复下来,就开始各种责怪,不是怪股市,就是怪公司,要不就怪运气差;实在不行,怪天气不好都可以,反正怪不到自己头上。

总结一下,看涨跌这个境界的炒股,特点就是一句话:“涨了是自己本事大,跌了是自己运气差。”

看数据

会看数据,或者是愿意去找数据看,这个境界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看数据也分很多种,即使看最简单的PE、PB、PEG,或者看看成交量的变化,都远远好过那些只是关注毫无价值的股价波动有意义。

技术分析派要看的数据其实挺多的,什么均线、KDJ、MACD、布林线等等,还有趋势交易、缠论规则。虽然我也研究过技术分析派的指标,不过自从我弃暗投明加入价值投资以后,才彻底明白,用技术分析来预测股价,就好比刻舟求剑。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算法先进和算力强悍的超级计算机投入使用,未来的交易型机会是属于人工智能的。

价值投资派也有很多数据要看,什么宏观的、行业的数据那是相当庞杂。最主要的还是上市公司的数据,比如财务报告。当然,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内容很多,未必有多少人真有耐心全部看完,即使是是研究一下主要数据和关键指标,也是好的。虽然财务数据是事后的数据,不过在我看来,把时间花在这些数据上总比看涨跌要靠谱多了。

看商业

在巴菲特众多的名言中,有一句话被严重地忽视了。

我是一个比较好的投资家,因为我同时是一个企业家;我是一个比较好的企业家,因为我同时是一个投资家。

巴菲特在34岁接手伯克希尔·哈撒韦以后,尤其是在和查理·芒格合伙运营伯克希尔·哈撒韦以后,他就进入看商业的投资境界了。

从1957年开始,在每年的致股东信中,巴菲特会花大量的篇幅讲商业的事。内容也涉及很广,从经营到管理,从运作到收购,从业务到人员,从模式到人性......而且充满真知灼见:

企业主须了解其利益,乃来自于企业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的成长,而不是其持有股票之短期波动。

对企业而言,糟糕的运作加上混乱的管理,结果常常是一笔糊涂帐。

你应该选择投资一些连笨蛋都会经营的企业,因为总有一天这些企业会落入笨蛋的手中。

在你雇用人之前,你需要确认他的三项素质:正直诚实,聪明能干,精力充沛。但是最重要的是正直诚实,因为如果他不正直诚实而又具备了聪明能干和精力充沛,你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如果你在小事上无原则,那么大事上一样没有原则。

如果你一生中找到三个杰出的企业,你就会变得非常富裕。

我从事投资时,主要观察一家公司的全貌,而大多数投资人只盯着它的股价。

正因为巴菲特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所以,他才会成为杰出的投资家。因为股票代表公司的所有权,投资的基础是商业本身。

虽然会从商业的角度看待投资,也未必能让你成为股神,但是,会用商业的眼光看待投资,却可以让你进入更高的投资境界。

循序渐进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王国维的“三境界”,估计未必所有人都知道,这三重境界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关系。王国维曾说,未有未开第一第二境界,而能遽跻第三境界者。

炒股的三重境界,也是循序渐进的关系。

芒格曾经说过:“我从未见过巴菲特拿着计算器去算过一家企业的估值。”

我相信,芒格看到的巴菲特确实没有拿计算器算过某家企业的估值。那是因为芒格在1959年初次遇到巴菲特的时候,巴菲特已经是个经验相当丰富的投资高手了,虽然那年他才29岁。

没办法,股神就是与众不同。尽管如此,我相信,从11岁买入第一支股票开始,巴菲特不仅经历过看数据的阶段,甚至还经历过看涨跌的阶段。

不经过看涨跌的一惊一乍和焦虑不安,就不会有痛彻心扉的领悟,然后愿意真正沉下心、花时间去看数据。

不经过看数据的不断相信与反复怀疑,就不会理解“数据的作用更多在于解释,而非预测”。然后愿意真正放平心态,以公司所有者的眼光看待商业世界的缓慢发展,最终愿意用长期主义的视角接受价值投资的理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