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恐怖电影闪灵好看吗

2022-03-05 10:43 作者:肖朗xiaolang 围观:
三把钥匙,带你解读《闪灵》,世界影史第一恐怖片

电影《闪灵》作为影史经典,被无数影迷从朴素的个人角度审美,形成“反屠杀电影”、“反阿波罗号登月假象电影”及“中年危机探讨电影”这三种主流解读。

最后一种解读,从原著主人公遭遇的现实中的中年危机出发,加之粗浅的弗洛伊德式精神分析后,观点在网上流传开来;前两种解读,一个是罗列出影片中印第安文化符号和纳粹文化符号并以此解释全片,另一个则罗列与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相关的符号。

三把钥匙,带你解读《闪灵》,世界影史第一恐怖片

这三种观点产生的过程和现象,一能体现结构主义思维中诗性为人类固有的观点的合理性,二能体现符号学的运用在社会上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可总结为:1、意淫也是生产力;2、符号学在民间的胜利。

不过,如笔者在大片会议室“影视收藏·百部经典”栏目中,开篇针对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写的文章里所说,经典文艺作品,需要从创作角度审美——你需要了解创作者身平、理解其个人符号特点,再以尽量贴近其个人美学结构的路径去尝试解构、重构相应作品。

三把钥匙,带你解读《闪灵》,世界影史第一恐怖片

即便如此,你得到的还是“窥探”,甚至可以称为“偏见”,而并非“解读”;除非你的审美结构是足够俯视经典大师的——关于这点的原因,可参考笔者在《四部叶问,不如一个李子柒?》这篇文章中的第4节“偏见的根源”,其中有详细论述。

书归正传,我们如何“尽量贴近”斯坦利·库布里克,解构并重构他的电影《闪灵》,“尽量”窥探其美呢?

其实,库布里克留下了三把钥匙。

三把钥匙,带你解读《闪灵》,世界影史第一恐怖片

三把钥匙,带你解读《闪灵》,世界影史第一恐怖片

通读原著并看过电影的朋友们,应该知道原著与电影中有诸多不同之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花在心理铺垫上的篇幅,比如原著花大量篇幅铺垫了男主角内心逐渐变化的过程,而电影从情节考虑,心理铺垫较少;

一类是细节,原著多关注情节本身发展和人物刻画,而电影却在人物之外的布景、道具等方面改动、添加了无数细节。

三把钥匙,带你解读《闪灵》,世界影史第一恐怖片

其实这种差异不难理解,因为通俗小说一般都是将思想以文字形式掰碎了喂给读者,而艺术电影却常常通过影音手段及道具象征,暗示及辅助传播创作意图。

如果“读”不懂这些电影符号,当然会觉得思想性较文字差一筹。

电影《闪灵》,虽借用斯蒂芬·金的故事,但实际上,从表达主题到支撑材料,都是完全不同的。

三把钥匙,带你解读《闪灵》,世界影史第一恐怖片

先了解“当事人”的看法,待会,我们才能更深刻地认知电影《闪灵》独特的思想性在哪里。

斯蒂芬·金对电影《闪灵》非常不满意,公开批评库布里克光顾着影音效果、拍恐怖,而忽视了他书中深刻分析家庭关系的主题,夹带私货太多。

甚至几十年后,斯蒂芬·金写了《闪灵》续作《长眠医生》,还对媒体讲:"斯坦利·库布里克翻拍的同名电影,很多人都认定那是他们看过的最吓人的电影——我从来没搞懂原因!"

怨念颇深!

三把钥匙,带你解读《闪灵》,世界影史第一恐怖片

*斯蒂芬·金

1953年开始,斯坦利·库布里克就着手做独立电影。包括在英国,1962年以后,他也夺得了制片权,获得了自主剪辑电影的权力。

为什么库布里克坚持独立制作?

因为他有独立思想。

电影《闪灵》的制片、编剧和导演都是库布里克;他做的,不是华纳的雇工,也不是斯蒂芬·金的传声筒,而是完完全全忠于自己。

三把钥匙,带你解读《闪灵》,世界影史第一恐怖片

*斯坦利·库布里克

那么两人的分歧究竟在哪?

斯蒂芬·金在《写作这回事》中谈过:“我一直未认识到,原来我写的正是我自己。”

在《闪灵》中,斯蒂芬·金写的是一个恐惧的小孩,小说里透射着现实中他与父亲纠结的一生;不同于他的其他小说,《闪灵》是他非常个人化的一部作品。

斯蒂芬·金曾亲自写了一稿剧本给剧组,结果,斯坦利·库布里克直接否了。

三把钥匙,带你解读《闪灵》,世界影史第一恐怖片

*斯蒂芬·金

库布里克要的是什么?斯蒂芬·金认为他关注的是一个异变的中年人。

了解库布里克的影迷应该知道,库布里克之所以伟大,靠的又不是人品、性格,靠的正是作品思考的深邃和技术的创新。

从某种角度看,可能会冒犯一些书迷,库布里克的学识、思想性和艺术成就,一定不亚于通俗小说作家斯蒂芬·金。

所以,不必纠结于为何不迁就斯蒂芬·金。

三把钥匙,带你解读《闪灵》,世界影史第一恐怖片

*斯坦利·库布里克

三把钥匙,带你解读《闪灵》,世界影史第一恐怖片

了解了斯蒂芬·金和斯坦利·库布里克的分歧所在,我们现在将目光聚焦到——

库布里克的《闪灵》,想表达什么主题?他是怎么表达的?他的主题和方式有何意义?

这里,我们就可以回到前文所述的,库布里克留下的“三把钥匙”。

它们是——

《麦田里的守望者》、荣格心理学、诺娃尔·墨里塞奥。

三把钥匙,带你解读《闪灵》,世界影史第一恐怖片

《麦田里的守望者》

28岁的温蒂手里拿着咖啡杯,正在看一本杂志,杂志上介绍如何用最少的钱布置一个舒适的家。杰克失业已经半年多了,存款即将花光,如果丈夫再找不到工作,一家三口就要开始领救济金过日子。

这是斯蒂芬·金《闪灵》原著中的片段,在电影中,杂志被库布里克换成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三把钥匙,带你解读《闪灵》,世界影史第一恐怖片

后来被誉为“垮掉的一代”代言人的塞林格,在他这本意识流名著里,抨击了二战后实利主义的美国。

当时的美国,一跃成为政治、经济、军事大国,这个国家和这个国家的人们看似获得了一切成功,但实际上,精神生活一片荒芜。

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社会里,由于利益关系走到社会关系的最前台,人类在“异化”。《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中主人公霍尔顿,正是以其自身的堕落揭示和反抗着异化社会中人类道德的堕落。

三把钥匙,带你解读《闪灵》,世界影史第一恐怖片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

荣格心理学

电影《闪灵》“面试”一幕,酒店经理乌尔曼办公桌右角,放着非常夺目的大红色封面图书,放大后可以看到,写着“THE RED BOOK”,是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的私密之作《红书》。

《闪灵》于1980年上映,《红书》却2009年才出版。

由于荣格本人的遗愿及家人的恪守执行,据说在此书出版之前,全世界只有20余人见过此书真容。

三把钥匙,带你解读《闪灵》,世界影史第一恐怖片

荣格是弗洛伊德的得意门生,但也与弗洛伊德决裂。

熟悉心理学的朋友,一定对荣格不陌生,他对现代心理学的发展而言,是极其重要的。

电影《闪灵》中,广泛地结合了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人格整体论、人格类型论、人格动力论和人格发展论。

在这部电影里,涉及人格发展论里的精神中年危机,集中探讨了人格整体论里的集体无意识。库布里克所体现的集体无意识到意识的转变,是和他一贯的后现代主义思想相互交织表现的。

三把钥匙,带你解读《闪灵》,世界影史第一恐怖片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诺娃尔·墨里塞奥

电影《闪灵》“面试”一幕中,酒店经理乌尔曼办公室外,挂着诺娃尔·墨里塞奥的画作《伟大的母亲》,办公室内墙壁也挂着其画作《一群乌鸦》。

诺娃尔·墨里塞奥是加拿大的印第安人,这位土著艺术家对奥吉布瓦价值观的文化复兴,产生过重大影响。

三把钥匙,带你解读《闪灵》,世界影史第一恐怖片

*诺娃尔·墨里塞奥与《伟大的母亲》

奥吉布瓦人是北美印第安原住民中的重要一支,其传统宗教萨满教,在美国同一化的民族政策和天主教传播的夹击下,几乎遭遇灭顶之灾。

与大名鼎鼎的印第安女作家路易斯·厄德里克一样,原始主义画家诺娃尔·墨里塞奥不惜违反传统禁忌,以民族宗教神话主题创作,只为属于他们的文化不至于在现代文明中消失。

奥吉布瓦文化价值观的核心是:理解精神真理是我们一生的工作。

三把钥匙,带你解读《闪灵》,世界影史第一恐怖片

*《一群乌鸦》

三把钥匙,带你解读《闪灵》,世界影史第一恐怖片

在正式打开“酒店内生活”的剧情大门之前,斯坦利·库布里克已经将三把钥匙悉数交到观众手中。

实际上,与之相关的暗示有很多——

与“社会堕落”相关的POP元素,比如动画片角色的“灭亡”,比如与“自然运动”格格不入的高跟鞋等;

与“人格探讨”相关的分析形象,比如家庭医生对童年的探究,比如乌尔曼对幽闭环境的观点等;

与“文化变迁”相关的历史符号,比如大量的印第安土著和纳粹意象,比如代表人类前沿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等……

三把钥匙,带你解读《闪灵》,世界影史第一恐怖片

缺乏相应知识结构和审美经验的普通观众,往往流于机械的符号组合、盲人摸象的欣赏中;由于缺乏对斯坦利·库布里克其人思想及《闪灵》电影思想的深刻理解,中国数量庞大的自诩的“文艺影迷”、“恐怖影迷”们,也仅仅停留在去粉流行偶像的粉丝的阶段。

这一点都不奇怪。刚刚过去的2019年,当你某天回顾到国内观影市场,《决战中途岛》被热捧、《小丑》被曲解为“社会边缘人”、《利刃出鞘》鲜有人知真正主角等现象,你就能深刻明白,现阶段人们平均审美水准的极端低下。

三把钥匙,带你解读《闪灵》,世界影史第一恐怖片

大片会议室撰写“影史收藏·百部经典”栏目,唯一的、简单的目的,就是希望读者能跟随这些电影解读,一起多读书。电影谁都会看,但是没相应知识结构等于没看;看完没反刍、提高审美,也等于白看。希望关注这个栏目的读者,能保持和我们一样期待向上的同理心。

现在,让我们回到电影。

大片会议室给予大家一个概述性质的解读,在文章下一节(第4节)再详细解释,并在第5节给出这些解释与上述的三把钥匙间的联系,当然,还有深刻的意义。

三把钥匙,带你解读《闪灵》,世界影史第一恐怖片

电影《闪灵》的主题是,分析1980年代的一个美国人的精神中年危机;他的精神中年危机来自逐渐了解所处的特定的异化社会的本质、在道德追求和利益追求中选择的困惑。

假设他是个作家,假设他正好有大把时间去深入探索内心。

给他触发条件:比如他正在创作一部关于西进运动的小说,接触了大量的印第安神话,接触到某种集体无意识的“禁区”。

三把钥匙,带你解读《闪灵》,世界影史第一恐怖片

他人格中的阴影原型(杰克),被天然吸引,趋向依附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借阴影原型强化认同,表现为杰克追杀温蒂和丹尼。

他的意识(丹尼)是可塑的,虽不知一切为何,但可以接受,且本能抗拒;他人格中的自我原型(温蒂),在拦截集体无意识,保护意识。

但最终,他接受了利益追求历史中的特定的集体无意识的客观存在,但选择道德追求;杰克之死的结局便是明证。

三把钥匙,带你解读《闪灵》,世界影史第一恐怖片

三把钥匙,带你解读《闪灵》,世界影史第一恐怖片

电影《闪灵》的主题是,分析1980年代的一个美国人的精神中年危机;他的精神中年危机来自逐渐了解所处的特定的异化社会的本质、在道德追求和利益追求中选择的困惑。

精神中年危机,是荣格分析心理学中叙述的现象。中年人因为体力、智力滑坡,物质条件定型再难突破等等因素,会产生精神上的中年危机现象。

1980年代的美国中年人,是“大变革”时代的中年人。

在经济上,他们的物质生活极大改善,是工业发展、西进运动的切身受益者;在政治上,他们国家的国际地位蒸蒸日上,大国沙文主义蔓延,他们是政治情绪上的受益者;在文化上,土著文化消灭殆尽、“垮掉的一代”、“结构主义和符号学”、“后现代主义”等等思潮接踵而至,几乎全在否定美国人固有的精神生活,代表廉价的波普文化居然能拯救他们。

这是一个人类异化中的社会,利益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主导、前台,社会道德坠落甚至少有人去关心。

社会的危机,也是人们个体的危机。

我们上文提示过,《麦田的守望者》这本书,探讨的正是这种困惑——当然,这是本在少年间风行的书,而看该书的少年,到1980年代,的的确确成为了中年。

三把钥匙,带你解读《闪灵》,世界影史第一恐怖片

假设他是个作家,假设他正好有大把时间去深入探索内心。

精神分析最佳的对象一直都是作家。因为精神分析需要调动想象,并能严格区分自己的真实与想象,客观记载、叙述。这些正是作家成为精神分析对象一贯最佳选择的原因。

精神分析理论在文艺批评中的应用,开拓了前所未有的角度——以前你只分析文本,现在,我们通常分析作家本人及其文本。

三把钥匙,带你解读《闪灵》,世界影史第一恐怖片

给他触发条件:比如他正在创作一部关于西进运动的小说,接触了大量的印第安神话,接触到某种集体无意识的“禁区”。

……

但最终,他接受了利益追求历史中的特定的集体无意识的客观存在……

实际上,接触所谓的“某种集体无意识”,可以从电影中提及的西进运动和印第安人切入,也可以从纳粹和二战切入,都是一样的。

这种集体无意识,用达尔文主义者的说法是优胜劣汰,用鲁迅的说法是吃人,用美国历史的说法叫战争和屠杀——整个美利坚短暂的历史便建立在各种残忍的现实利益之中。

电影《闪灵》,隐喻囊括西进运动、二战到阿波罗探月,核心意图就是讲述:我们一直在胜利,胜利到月球,但驱动我们胜利的,一直是现实利益。

如果将二战(纳粹符号)隐喻的喻义扩大化看待,或许可以认为电影在讲全人类不过如此。

荣格心理学观念较弗洛伊德而言,有一重大进步,便是其集体无意识及其发展观点,可以与结构主义思潮中的社会文化结构及其发展对应起来,让精神分析学说直接扩展应用到社会文化方方面面的解释中去。

当人们口中所述的道德社会结构,其实质来看却是利益发展需求推动的结构时,即便只是窥探,看起来也像跨入了某种不该知道的禁区——因为这对知晓者造成几乎摧毁信仰的困惑与痛苦。

北美印第安人的屠杀、文化毁灭,只是个缩影,未来,连月球都逃不过这一劫。

集体无意识以符号的形式遗传下来,在库布里克的《闪灵》里,集体无意识最显著的符号,居然是屠杀和战争。

影片最后,主人公出现在酒店成立初期的合影中,指向的是,承认了“他一直都在”,或说,一直如此、客观存在。

——行文截至到此,看起来是有些悲壮的,仿佛库布里克一如坚定的达尔文主义者的“冷血”,仿佛弗洛伊德早就断言了这一切。

三把钥匙,带你解读《闪灵》,世界影史第一恐怖片

他人格中的阴影原型(杰克),被天然吸引,趋向依附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借阴影原型强化认同,表现为杰克追杀温蒂和丹尼。

在荣格的理论中,人的集体无意识需要被激活,黑暗这一面的集体无意识,借用的正是阴影原型。

在电影《闪灵》中,代表黑暗这一面的集体无意识的,是北美印第安奥吉布瓦文化中的原始萨满教——萨满教实际上无宗无教,只是原始的巫术与神话的结合。

在杰克被天然吸引,指的是在面对“利益”时的表现。

比如,对酒的欲望,可以扬言出卖灵魂。

比如,对性的欲望,可以不顾环境安危——这里提示下,浴缸里走出来的老龄尸身,应该是该地萨满教神话中的一位凶神,代表黑暗、夜晚、疾病和死亡;神话中,该凶神是一对邪恶双胞胎的祖母,那么出现在电影中的双胞胎自然何寓意也不言而喻。

正因为阴影原型对利益的倾向,才会有影片中投靠邪灵、追杀妻儿的桥段。

他的意识(丹尼)是可塑的,虽不知一切为何,但可以接受,且本能抗拒;他人格中的自我原型(温蒂),在拦截集体无意识,保护意识。

前文有述,荣格的学说较弗洛伊德最重要的不同之处之一,便是认为意识虽受先天、儿童期影响,但却是后天可塑、可选择的!自我原型为达到人格的平衡,无时无刻不在平衡意识和潜意识,并且引导选择、发展。

在电影《闪灵》中,温蒂扮演了这个“平衡”角色。她在面对家庭医生的心理分析时,说了一长串为杰克暴力行为辩解的话,为什么?——很简单,他们夫妻,包括儿子,都是一个人,是一个人在接受心理咨询,被问及儿童期创伤,于是他的自我原型在平衡,给出一个最为“舒适”的解释。

而当遇到黑暗一面的集体无意识被激活的情况,自我原型则坚定地选择保护意识(丹尼),拒绝“入侵”。

额外提示两点:

1、温蒂看到的着狗装的人,是该地萨满教中一位天神的形象(印第安与称为“在两个地方撑住天穹的神”),象征着拯救。虽然可怕,但原始宗教里哪位神的形象不可怕?那位神号称最大天神,特征就是着狗装——所以,此处意味着被拯救。

2、呼应开篇时温蒂在读《麦田里的守望者》,该书中文译名中的“守望者”,其实英文写作Catcher,原意是棒球的捕手。当年翻译进国内,因为棒球文化不流行,就用了“守望者”这个信雅达的翻译词。

麦田里的捕手什么意思?是该书主人公霍尔曼的理想的解释:他要在麦田里看着纯洁的小孩子们做游戏,这里没有利益熏心的大人,但他自己要当个捕手,专门捕住那些不小心要掉进麦田旁边悬崖的小孩,保护他们——

是不是和温蒂的喻义对应上了?所以称之为第一把钥匙。

但最终,他……选择道德追求;杰克之死的结局便是明证。

同上文述,荣格学说与弗洛伊德学说的不同之处,在于意识的可塑和选择性。

杰克之死看起来像人文关怀性质的浪漫,但这正是荣格心理学的魅力之一,这是乐观的心理学。

三把钥匙,带你解读《闪灵》,世界影史第一恐怖片

三把钥匙,带你解读《闪灵》,世界影史第一恐怖片

言及此处,电影《闪灵》的创作意图、结构、素材和符号意象的使用,都解释得差不多了,未及提及的,实际上读者完全可以在此框架内补充。

其实不需要,但还可以补充一些“旁证”:

1、在掌握了电影制片权后将近40年的时间里,库布里克只拍了9部电影,从《洛丽塔》到《大开眼界》,他只关心反映人类究极欲望和恐惧的题材;最伟大的鉴赏家们都称他为“用电影说话的先知”,斯皮尔伯格认为相比之下,自己是“拍电影给小孩看的”。

三把钥匙,带你解读《闪灵》,世界影史第一恐怖片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2、《巴里·林登》、《闪灵》、《全金属外壳》,连续的三部电影,虽题材各不相同,但拍的主题都是人性在某种环境下被异化。其实纵观其主要作品,都是差不多深度的思考和意味。

3、荣格幼时意识到自己的双重人格,像《闪灵》中丹尼一样;与弗洛伊德决裂后,他在很长时间内去医治自己的“精神中年危机”;他造访过印第安部落。库布里克也说过,他在很早的时候,就认识到了自己人格的多方面。

三把钥匙,带你解读《闪灵》,世界影史第一恐怖片

*弗洛伊德与荣格

但是,需要额外重点提及的,有两点:

1、第三把钥匙,即诺娃尔·墨里塞奥,并非单单引出印第安的奥吉布瓦文化这么简单,墨里塞奥对库布里克思想最大的意义在于,墨里塞奥认为他们民族的宗教、思想和价值观是可以顺应现在这个时代发展的,即便它们很原始。而荣格的“先进之处”,真是契合墨里塞奥这个观点,即便是黑暗方面的集体无意识,也是在不断演变的,最起码是可以选择的!

2、基于以上文章所有,起码在《闪灵》这部电影中,可以看到被误解为“冷酷的达尔文主义者”的斯坦利·库布里克,是乐观的、有温度的、饱含人文关怀的!

三把钥匙,带你解读《闪灵》,世界影史第一恐怖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