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长征七号电影好看吗

2022-03-05 03:50 作者:中国日报 围观:

6月25日20时,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为发射货运飞船而全新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603秒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近地点200千米、远地点394千米的椭圆轨道,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圆满成功。

“长征七号”如此受关注,到底“牛”在哪?

作为全新研制的“长征七号”到底有哪些突破?为什么大家对它如此关注?

“长征七号”如此受关注,到底“牛”在哪?

1

个小力大

“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这是航天界的一种说法。

身材均匀,运载能力可以到4吨到14吨,用于载人航天工程货运飞船的发射,给未来的空间站运送货物,也可承担载人任务。

“长征七号”如此受关注,到底“牛”在哪?

从上图可以发现,长征七号和“二哥”长二F改进型个头差不太多,但长七更有劲儿,运载能力比长二F改进型大出不少。

长征七号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达到近14吨,是长二F改进型的1.5倍多,大大提升了中国航天的综合实力。

而大哥“长征五号”非常强壮,因为其研制目标是为把运载能力从传统的10吨级扩展到20吨级,未来发射空间站、载人登月、火星探测等任务都靠它,预计今年首发。

2

可靠、无毒、无污染

长七采用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其推力比现有“长征”火箭发动机提高60%以上,同时这种燃料只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无毒无害,清洁环保。

低温液氧煤油发动机被誉为世界航天动力领域的“珠穆朗玛峰”,技术十分复杂,因为液氧的温度为-183℃,火箭要保持低温,防水隔热要面面俱到。例如,必须通过绝热方式对火箭进行严格控制,需给“冰箭”穿上一件厚厚的“绝热服”,保证火箭不被热量“入侵”;另外,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因低温凝结,这种“冰箭”在设计时必须考虑防水设施。

之所以采用低温的液氧煤油发动机,是因为这种发动机不仅无毒、环保,而且成本低,1吨煤油的价格不到1万元,比常规发动机推进剂便宜60%,更重要的是其可重复使用。

3

防水防风能力强

“长征七号”如此受关注,到底“牛”在哪?

由于长征-7的首飞是我国运载火箭第一次在新建的低纬度发射场——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所以在长征-7火箭的设计中,如何适应全新发射场的环境一直是研制人员关注的重点。为此,采取了应对措施,使火箭呈现出以下新面貌。

例如,火箭具有防水功能。因为海南发射场气候潮湿,全年降水量大且湿度高,另外,长征-7的燃料中有液态氧,它的温度是-183℃,因此火箭表面会出现水蒸气凝结的现象。所以长征-7采用防风防水设计,并渗透到了每个设计细节当中,使长征-7在中雨时也能发射。

另外,火箭能抗8级大风。在内陆戈壁的发射场,风速一般为9米/秒左右,而文昌发射场的风速经常达到20米/秒。为了保证火箭时刻都站得住、站得稳,设计人员专门为它设计了防风减载装置,可以在8级大风的情况下进行垂直转运,抗风能力为目前长征家族之最。

4

三维无图纸设计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实现了“全三维”总装,以直观的三维模型取代了二维图纸,既能减少重复劳动,又能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率。

“长征七号”如此受关注,到底“牛”在哪?

“三维模型”的好处在于可以避免“漏项”。二维图纸的出图周期比较长,如果型号产品的技术状态发生了改变,会以更改单的形式下发到车间。一旦更改多了或者更改信息没能及时传达,很可能就会出现“漏项”。遇到这种情况,工人师傅们要返工不说,还会影响整个型号产品的进度。“三维模型”则可以及时更改,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漏项”的可能性。

5

“新三垂”测发模式

即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转场,缩短了射前准备时间,提高了发射可靠性。

“长征七号”如此受关注,到底“牛”在哪?“长征七号”如此受关注,到底“牛”在哪?“长征七号”如此受关注,到底“牛”在哪?“长征七号”如此受关注,到底“牛”在哪?

长征七号火箭在转场过程中要拐4个60度的弯。为何要拐弯?因为在海南文昌发射场,“长五”火箭的转运轨道是笔直的。“长七”火箭从技术阵地转到发射阵地,必须拐弯。设计人员通过大量计算得出,转弯半径必须为20米,最大转弯角度在60度左右,这样火箭转弯最省劲儿。

“长征七号”如此受关注,到底“牛”在哪?“长征七号”如此受关注,到底“牛”在哪?

长征七号首飞后 还有大计划

长征七号的首飞成功,其实就标志着中国航天距离空间站建设,又近了一大步。

“长征七号”如此受关注,到底“牛”在哪?

从长征七号首飞开始,我国将陆续发射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和天舟货运飞船,中国人的问天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长征七号”如此受关注,到底“牛”在哪?

航天员将在“天宫二号”驻留30天时间

今年下半年,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飞船将发射升空。这次,我们的航天员,将在宇宙空间中,驻留长达30天的时间。这比三年前,神舟十号飞船航天员乘组的在轨停留时间,长了整整一倍。

在完成空间驻留的工作后,天宫二号还要迎接一个新的客人。它就是“天舟一号”货运飞船,而送它入轨的任务将由长征七号火箭完成。

“长征七号”如此受关注,到底“牛”在哪?

想象中的“天舟一号”

根据长征七号的运载能力可以推断,“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可能会重达13吨,比天宫二号的重量大了将近一半,它的主要任务,是验证在太空里进行推进剂的补加,形象地说,就是“太空加油”。

这项技术至关重要,因为根据科学家计算,如果空间站停止推进,它会以每天一公里的速度向地面掉落。只有货运飞船的定期“加油”,才能够保证它一直在轨道上稳定地运行。

“长征七号”如此受关注,到底“牛”在哪?

2020年前后 中国将建设空间站

验证过这一系列技术后,到2020年前后,中国人就将在近地轨道上,建设起自己的空间站。这项工程是如此的复杂,从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一代代的中国航天人将这个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逐步细化和论证,拆解成一个个可以完成的目标,并在这条道路上坚定地前行,才收获了今天的成果。而事实上,中国人在航天领域的每一项成果,都是这样一步步取得的。

“长征七号”如此受关注,到底“牛”在哪?

想象的中国空间站

长征七号的首飞,正是新一轮探索的开始,2016年,我们奔赴星辰大海的旅行,已经开始。

编辑:高启辉

综合: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北京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