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电影之窗好看吗

2022-03-05 01:37 作者:电影故事荟 围观:

据报道,2016年7月,世界上最后一家磁带录像机生产商日本船井电机(FUNAI)宣布,其VHS录像带播放机生产线于月底停产,而在此之前的一年多,我最终还是将用了十几年的松下录像机当废品给处理了。

打开观看世界电影之窗的录像带时代,有谁经历过?

VHS录像带

其实这台录像机已经坏了好多年了,和它一起坏的,还有我那数百盘复制了各种电影的VHS录像带,按照磁带的宽度一般叫它“二分之一”录像带(宽度为二分之一英寸)。在开始使用录像机和带子的时候,我曾认为它们会伴随着我的一生,但没想到没几年,它们就被VCD后来又被DVD“取宠”了,而如今家里的近万张DVD也面临着走进废品站的危机。

时代的步伐走得太快,快得让人来不及适应,今天就很快变成了往事,所以,我们对逝去的电影时代回忆是很清晰的。由于在录像机引进中国的时候,我已经在电视台工作,所以可以算是比较早的接触录像机和录像带的人。但是,那时候我们工作用的录像带是“广播级”的,带宽在四分之三英寸,由于磁带宽度大,颗粒密集,所以画面的清晰和细腻程度远高于“二分之一带”,说实话,从工作的角度我们那时是不太看得上“二分之一带”的,因为在我们看来那就是个玩具。

但很快我就被“二分之一带”的“魅力”所吸引,因为,虽然它们看上去画质和我们的工作带相比有天壤之别,画面模模糊糊不说在播放时还伴有很大的交流电声,但是,它们的许多内容,却是我们在工作带上看不到的。

那时候,咱们的工作带上不是党政领导的镜头就是社会主义新城乡的画面,而这些模糊的画面上有什么呢?邓丽君的演唱会、台湾的综艺节目、周润发的上海滩,而最多的是那些我们早就闻其名而从未得见的外国电影,“二分之一带”为我们送来了好莱坞、希区柯克、斯皮尔伯格、成龙和戈达尔。

打开观看世界电影之窗的录像带时代,有谁经历过?

录像带时期的“标配”

得近水楼台之便利,1985年台里组织学习的时候,后来到凤凰卫视当高管的王纪言等“北广”的老师带了一些带子来观摩,这里面就有希区柯克那部永恒的经典《后窗》,因为之前读过该片的剧本,也知道这是历年评比有史以来的最佳的十部影片之一,所以至今想起来在“二分之一带”上与这部片子不期而遇时,都有点“心潮澎湃”,而这年我26岁,这也是我第一次在录像带上看外国电影。

80年代中期,我的工资不过60多元,而我听说日本进口的录像机售价在几千元,所以,自己拥有一台录像机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但是,没有可以找啊,很快我就发现这些进口录像机“藏身”何处,第一,是我们单位,可当时这种稀罕物我们这种小记者一般是很难有机会使用的;其次是社会上一些单位如科研所、法院、大学的电教室,我知道他们有,但那也是人家单位,偶尔看看可以,总往人家那边跑去“看录像”也不方便;第三就是那些当时“援外”归国和有海外亲戚来探亲的人,因为可以带几大件进来,而这几大件里一般都会有录像机,而事实上,我用的最多的录像机就是我隔壁的赵老师,他就是从中东援建回来的,他家里就有一台崭新的录像机!

赵老师在大学教英语,虽然他有“牙”,但是没有“花生仁”,于是,找磁带的任务就落在我身上,我卯足了劲开始“漫山遍野”的找带子,主要是找电影。

到现在,我也说不清,那些外国电影是通过哪些途径“钻进”“二分之一带”的,我们一起看过开头有字幕提示“象征着吃人的资本主义”的斯皮尔博客的《大白鲨》、也看过同样有批判提示为“揭露吃人的资本主义制度”的《飞越疯人院》以及《日瓦戈医生》、《阿拉伯的劳伦斯》、《巴顿将军》和成龙的《警察故事》、《飞鹰计划》等港产片,毫不夸张的说,这些影片真是让当时的我们“开了眼了”。

打开观看世界电影之窗的录像带时代,有谁经历过?

录像带开头字幕写着:《大白鲨》象征的“吃人的资本主义制度”

客观地说,由于当时的管制,我们能从录像带里看到的“外国名片”实际上是非常有限的,看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也没有更多的渠道能弄到影片,所以,翻来覆去就看那么几部,因此,“找带子”看录像的热情也就很快消退了,而直到此时,我对世界电影史的了解仍然停留在书本上。

到了1989年,在一次由江苏台和中国电影家协会举办的电影学习班上,我才第一次真正把电影史上的一些重要时期的重要作品浏览了一遍,这些影片都是电影家协会从中国电影资料馆翻录出来的,其中有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戈达尔的《筋疲力尽》、特吕弗的《四百下》、维斯康蒂的《豹》和《魂断威尼斯》、法斯宾德的《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维罗妮卡·福斯的欲望》、阿布拉泽的《悔恨》、丘赫莱伊的《第四十一》、塔尔科夫斯基的《安德烈·卢布廖夫》,还有一个中文字幕都没有的莱昂内的《美国往事》,这次学习整整一个星期,看得昏天黑地,总算是囫囵吞枣地把世界电影史中重要作品浏览了一遍,而放映这些影片的媒介就是录像机和“二分之一带”,这让我当时感叹地说:“还是北京的带子多啊!”

打开观看世界电影之窗的录像带时代,有谁经历过?

维斯康蒂《魂断威尼斯》剧照

看这些影片的时候,我有个强烈的愿望,就是把这些带子都翻录下来带回江西,可在当时这完全是不可能的,因为根本没地方买空“二分之一带”,也没有设备能很快地将这些带子翻录下来给我,而最后终于实现了大量的翻录电影的愿望,是我来深圳之后,这时已经是1994年。

某种程度上,是香港明珠台的一档在晚上9点30分播出的节目,俗称“930”把我吸引到深圳来的。“930”每晚播出一部外国电影,从老片到新片,从艺术片到类型片应有尽有,所以,刚来深圳的时候,每晚下班之后就锁定明珠台,享受“930”给我们送上的影片,对一个影迷来说,这绝对是“饕餮盛宴”,关键在于看这些电影还不用花钱。

打开观看世界电影之窗的录像带时代,有谁经历过?

“930”节目至今还有

很快,我就觉得,许多电影看一遍是不够的,应该把它们录下来“据为己有”,这样能达到“私藏”和“独享”并反复观看的目的。那时我已经有了一台录像机,我研究好了录像机上边看边录、定时录像等功能,跑到深圳八卦岭一家生产“二分之一带”的厂子里,一次性买了100盒,记得当时是5块钱一盒,买回家之后,录节目、贴标签、分类放好,忙得不亦乐乎,很快,几百盘录像带就占据了我狭小的出租屋内的很大一部分空间。

打开观看世界电影之窗的录像带时代,有谁经历过?

深圳八卦岭当年有不少生产磁带的工厂

说实话,我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许多钱”录下来的这些带子根本就没有几部重新回头看过,因为,还没等我实现“录下930里所有的电影”的“伟大梦想”,一种比录像带更轻便也更不占地方的媒介已经悄然面世,这就是VCD,而我这时候才发现,我原来是如此“喜新厌旧”的一个人,因为很快我就忘却了“930”和那些录像带,而投入到“淘碟”的“时代洪流”中去了。

时隔多年,我在整理东西的时候,发现了那台布满灰尘的录像机和那一大堆录像带,我有些“心情复杂”地拿出一盒带子,擦去上面的霉点,将它塞进机器内,这是我录下的《美国往事》(港译《义薄云天》),没想到,竟然还能放出来,只不过画面上出现了许多“拉条”(磁带的磁粉脱落所致),而就在这一天,我把这一切都扔进了废品站,因为,我虽然也怀旧,但不是个矫情的人,旧物太多了不但占据家庭空间,也占据心理空间,而我并非心胸无限宽大。

别了!永不再现的录像带时代!

文/孙海帆

本文版权归传记片所有,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