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电影女排夺冠好看吗

2022-03-04 08:47 作者:电影烂番茄 围观:

《夺冠》,来了。

四十年来,没有电影能诠释中国女排精神,直到《夺冠》横空出世

春节档的时候,我就很期待这部电影,今晚上映第一时间看完,电影本身的质量和情绪感染力,远远超出我的预期。

四十年来,没有电影能诠释中国女排精神,直到《夺冠》横空出世

从八十年代到今天的中国,整整四十年过去,只要提起“中国女排”,中国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无论平时多么不关心体育赛事,多么不在意输赢,听到这四个字,人们都会短暂停顿,若有所思。

因为“中国女排”,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排球运动球队本身的意义。

四十年来,没有电影能诠释中国女排精神,直到《夺冠》横空出世

到现在,我爸一跟我说起铁榔头和1981年开始的五连冠,眼里还有光。

他的那种激情,感觉根本不是说一项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体育赛事,而是在说自己的亲身经历,在说自己年轻时候的故事。

这或许是每一个老一辈中国人的女排情结,也是中国女排对中国人的意义所在。

但四十年来,从来没有一部影视作品,全景式的展现中国女排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更没有一部电影,能完整诠释真正的女排精神。

四十年来,没有电影能诠释中国女排精神,直到《夺冠》横空出世

直到等来了《夺冠》。

这部电影本身,远非一部普通的商业片那么简单。

观感上,它老少咸宜,老一辈中国人会带着自己对中国女排的热情,追忆往昔。

而新一代中国人则可以走进影院,亲身体验那个时候的女排,并真正理解什么才是“女排精神”。

四十年来,没有电影能诠释中国女排精神,直到《夺冠》横空出世

在这一点上,《夺冠》做得很好。

它既延伸到了更远的过去,也触摸到了真实的当下。

它既给了我们女排精神的起源,又给了我们女排精神传承和发扬的具象。

彭昱畅饰演的陪打教练推开漳州女排训练基地大门的那一刻,许多只知道“五连冠”但不知道背后故事的观众,才知道这五个冠军,多么来之不易。

四十年来,没有电影能诠释中国女排精神,直到《夺冠》横空出世

彭昱畅是以一个陪打教练开始的,其实他的视角也是观众的视角,他对女排的认知,也恰恰是当下观众,对当时那个女排的认知。

瘦弱的郎平,需要完成100公斤的深蹲才能摸到球,这个严格的标准少一斤都不行。

四十年来,没有电影能诠释中国女排精神,直到《夺冠》横空出世

由于当时条件太过艰苦,郎平只能靠自己加练。

她说,我天赋不如别人,身体不如别人,在省运动队就是比别人能吃苦。但到了中国女排,发现连自己最能吃的苦,都不如别人了。

美国有计算机分析,有先进的科技帮助训练,但中国没有。

教练只能把网子加高15公分,只能把一万个扣球加练到五万个……科技拼不过别人,我们就拼命。

四十年来,没有电影能诠释中国女排精神,直到《夺冠》横空出世

正是这种不服输的拼劲,成了女排精神的源头。

所以你能看到队员们,有的倒地,却还在拼命救球;

有的即使因训练留下伤病,却还在不停的继续练;

有的觉得太苦,哭成了泪人,扬言不练了,但走到门口又憋着一股气接着练。

四十年来,没有电影能诠释中国女排精神,直到《夺冠》横空出世

他们拧成一股绳,不怕苦不怕累,拼了命地努力,才有了女排的五连冠伟业,才造就了女排的十冠王的辉煌。

观影大厅里啜泣声不断,观众们止不住流泪,因为他们第一次看到,原来我们所熟知的女排冠军,是这么来之不易。

四十年来,没有电影能诠释中国女排精神,直到《夺冠》横空出世

这种心绪是每个中国人共同的,它们合在一起,构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的底蕴。并最终完成了女排精神的传承。

当郎平成为中国队主教练后,开始对女排进行改革,不仅扩大招收范围,更鼓励大家,要用爱对待排球,更要用爱对待自己。

四十年来,没有电影能诠释中国女排精神,直到《夺冠》横空出世

当被问及是否真正“爱排球”时,所有人沉默了。

许多人都在为别人打球,不是为父母,就是为工作。

四十年来,没有电影能诠释中国女排精神,直到《夺冠》横空出世

有的干脆因为从事不了其他工作而去打排球。而郎平,则带领新一代中国女排找回了自己。

当朱婷红了眼眶,当惠若琪开始啜泣,当张常宁哽咽着说不出话,每个见过女排姑娘们的观众都会动容。

四十年来,没有电影能诠释中国女排精神,直到《夺冠》横空出世

她们也艰难,她们也有生活压力。如今早已不是四十年前的八十年代,她们有个性,有理想,有希望,有责任。

也在此刻,《夺冠》完成了影片最重要的环节:

郎平将女排精神传承给了新女排的队员们,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找到自己心中对排球的热爱,并为了中国排球全力以赴。

四十年来,没有电影能诠释中国女排精神,直到《夺冠》横空出世

当郎平带着新女排姑娘们来到漳州训练基地,那一个个在墙上凿出的排球印记,成了新老女排精神交汇的核心——姑娘们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女排精神,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中国女子排球队队员。

整部电影的情绪和氛围,也在之后的里约奥运中国和巴西的大战中来到了最高点。

四十年来,没有电影能诠释中国女排精神,直到《夺冠》横空出世

比赛里的反败为胜,从来就不是国外体育电影里那种老套的“救赎”。

而是女排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是老一辈女排精神的种子,在新一代女排身上开出的花朵,结出的果实。

知道赢不了还要拼,知道有危险还要干,赛场上热烈的氛围和令人感动的情绪高潮,会让每个中国人热泪盈眶。

那种热血,那种日本动漫里都看不到的高昂心绪,在女排的比赛里,谁都能感受到。

这也是中国女排为什么伟大的原因。

四十年来,没有电影能诠释中国女排精神,直到《夺冠》横空出世

我有几个从来不看球的朋友,在看完电影后跟我说:

“我从来都不知道原来女排的比赛也能看得这么热血。从今天开始,以后中国女排的比赛我一场不落,全都要看。”

这种感染力,才是中国女排的魅力,才是《夺冠》的魅力。

四十年来,没有电影能诠释中国女排精神,直到《夺冠》横空出世

而它不仅有国外电影拥有的优点,还有我们自己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

特别是对八十年代各种历史细节的刻画,尤其是女排在日本大阪胜利后,全国人民走上街头庆祝的场景,真的能勾起老一辈中国人的时代记忆。

四十年来,没有电影能诠释中国女排精神,直到《夺冠》横空出世

无论从个人情感还是从电影观感上来说,《夺冠》都是一部足够优秀的电影。

这样的电影不仅填补了中国没有关于女排电影作品的空白,更为中国的体育电影树立了一个标杆。

就像女排精神给中国人民的精神品质树立了一个标杆一样,它们相辅相成,注定成为2020年这个秋天,我们关于女排最好的回忆。

四十年来,没有电影能诠释中国女排精神,直到《夺冠》横空出世

应该说,中国女排代表的,不仅仅是某个特定时代的某一群人,更是代表了始终传承的中国精神,代表了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而在影片最后,女排姑娘们走上领奖台的那一刻,我们仿佛也看到了女排精神的将来。

女排姑娘们,值得每一个冠军——

这个竞争激烈的国庆档,也希望《夺冠》夺冠!

现在《夺冠》正在各大院线热映,让我们一起去影院为中国女排姑娘们喝彩吧!

四十年来,没有电影能诠释中国女排精神,直到《夺冠》横空出世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洋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