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电影一日情人好看吗

2022-03-04 06:30 作者:爱尚书廊 围观:

欢迎来到[爱尚书廊],点击上方“关注”,每天与你分享经典好书和书海摘录~

文字生暖,爱尚与你一起读书成长

长期征稿中~

欢迎朋友们多多交流~

《一日情人》| 你曾因为一满杯牛奶 就爱上一个人吗?

《一日情人》| 你曾因为一满杯牛奶 就爱上一个人吗?

文 | 双木

“拿出一颗内脏 忘了一个人 都活生生的 却终于跟身体无关了”

这是台湾已逝的青年女诗人叶青的诗作《忘掉一直不能忘掉的》,简单的文字,表达出来的却是真挚的情感。

爱情,文学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我们人生中永远追求的幸福之一。

爱情,一直都是美好的吗?我希望如此,每一个相爱的人都应该能得到幸福的爱情。

但为何越是凄美的爱情故事,越是能够被我们牢牢记住呢?

《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是因为催人泪下而被大家铭记,生死相依的爱情紧紧的抓住了我们内心那隐秘的渴望,我们都需要被爱,哪怕结果只是一个悲剧。

那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呢?相信没有一个人能够拿出让所有人都信服的答案。

小说集《一日情人》用十二个短篇小说,给我们呈现了爱情里的那些虚幻,背叛,自以为是的爱情幻象。

读完这本书,也许对于爱情,对于隐藏在内心深处不能直面以对的欲望、不堪,我们能拿出一些面对的勇气。

《一日情人》| 你曾因为一满杯牛奶 就爱上一个人吗?

《一日情人》是花城出版社出版的“东欧特辑”之中的一本,作者是捷克作家伊凡·克里玛。

伊凡·克里玛是一名捷克籍犹太裔作家,十岁时随父母被关进纳粹集中营,在那里度过三年。成年后曾先后在多家杂志或出版社任编辑,同时创作剧本和小说。

在长达二十年内,他的作品在捷克遭到完全禁止,只能以“地下文学”的形式在国内外读者中流传,广受欢迎。

克里玛与哈维尔、昆德拉被并称为捷克文坛的“三驾马车”。

2002年,克里玛获得捷克共和国杰出贡献奖章,此后又获得“卡夫卡奖”,成为该奖的首位捷克籍获奖者。

01《米里亚姆》与饥饿捆绑在一起的爱情

小说集的第一篇短篇小说《米里亚姆》叙述的是一个发生在犹太小镇里的平凡男孩身上的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

“我”作为一个平凡的男孩生活在小镇的犹太聚集区,我们的食物缺乏,每天都要依靠统一配给的食品才能勉强生活下去。

有一天我到食品分配点领取我和弟弟的午餐食品,八分之一升的牛奶。

分配牛奶的是一位穿着白围裙的姑娘,她接过领取者的凭证,然后会用一只小量器从牛奶桶里捞出一点点牛奶倒进领取者随身带的铁罐里。

《一日情人》| 你曾因为一满杯牛奶 就爱上一个人吗?

·爱尚书廊· 该图片来源于pixbay

当我站到她面前时,她对我笑了笑。我知道她,但是我从来并没有真正的注意过她。

她用最大的量器从桶里往我的铁罐里倒了两勺牛奶,然后又加了两勺,继续对我笑了笑。

我含含糊糊的说了声谢谢就离开了,一出门就立马喝掉了三分之二的牛奶,我怕她会追出来收回这不合常规的施舍。

虽然我喝掉了这么多,但还是比以往我和弟弟的分量要多些。

晚上,我一如往常的恐惧,我害怕党卫军冲进我小小的房间将我带走,就像其他消失的人一样。我看着窗外的树枝树叶,它们就像恶魔的脸在对着我龇牙咧嘴。

第二天我紧紧的抓着我那只被洗得干干净净的铁罐,排在队伍里。

等到我的时候,我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敢抬头看她的脸,她对我笑了笑,又往我的铁罐里倒了满满的三勺牛奶,仿佛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一出门,我就端起自己那特殊的一份,喝掉了四分之三,然后望着其他人提着铁罐走出来,他们分到的牛奶只能勉强盖住罐底。

这时,我的心里开始充满了一种撩人而又幸福的兴奋之情。

晚上,恐惧伴随着黑夜的降临向我逼近,不过现在已经不像以前那么的恐惧了。只要闭上眼,我就可以看到一个形象,她的笑脸与望着我的充满爱意的目光。

我知道,她应该是爱上我了。

《一日情人》| 你曾因为一满杯牛奶 就爱上一个人吗?

·爱尚书廊· 该图片来源于pixbay

第三天,我接过那满满的一罐牛奶,从她脸上柔和的微笑我知道我没有想错,我也开始无法掩盖自己的感情。

除了我,没有人能够从她那里得到满满的一罐牛奶,这难道还不能说明她是爱我的吗?

我开始和我认识的人说起她,我的朋友们说她叫米里亚姆,就和我住在同一层楼,我甚至知道了她的房间号码。

和朋友们的谈论使我愈发的激发起自己的感情,我打算去见她,表达我的情感。

不过我这么一个骨瘦如柴、头发蓬乱、衣衫褴褛的脏小孩凭什么值得这样的姑娘爱慕呢?

我翻出了我的节日盛装,虽然衬衣的领子紧了一些,西服的裤腿和衣袖短了一些,但我实在没有其他拿得出来的衣服了。

我洗了脸,把脖子也洗干净,将头发弄湿,还精心的分了条及标准的头缝。这下我感觉自己帅极了,我向她住的房间走去。

米里亚姆,这一辈子都没听过比这更加好听的名字了。

我在心里想着我的天使,幻想着我们的对话,站在她的门前我想象着她与我心有灵犀能够打开门出现在我的面前。

这时,一个老太太从拐角出现,手里端着的盘子里放着几个脏土豆。看来分发晚餐的时间到了。

第四天,我又一次在牛奶桶旁见到了米里亚姆。她接过我的罐子,对着我笑了笑,然后再次给了我三勺满满的牛奶。

《一日情人》| 你曾因为一满杯牛奶 就爱上一个人吗?

·爱尚书廊· 该图片来源于pixbay

米里亚姆,我从没体验过这种感觉,我简直爱得无法自拔。我出门靠着墙喝掉了三分之二的牛奶,对我来说这就是爱的信息。

晚上我穿上那套不合身的西服,弄好头发,拿上我用旧盒子做的木偶剧院以及破布条制成的木偶,打算去见米里亚姆。

我在她家门前徘徊,幻想着我们见面时的场景和对话。

第五天,我忐忑不安,她会不会因为我一直没有向她表露心迹而生气,她不会不爱我了吧?

当我从她手中接回那勺了三勺的铁罐时,我放心了,而且我对她的爱恋愈发的浓烈。我至死都会爱她的,没有人会像我这样的爱她。

晚上,党卫军开始来发放逐通知单,至此每天都有人接到放逐通知。

恐惧与厄运降临了犹太聚集区,成千上万的人胸口别着小小的通知单,无奈的走向火车站。

然而每天我依然会从米里亚姆那里得到三勺牛奶,对我来说那是爱意,是希望,是诺言。

《一日情人》| 你曾因为一满杯牛奶 就爱上一个人吗?

·爱尚书廊· 该图片来源于pixbay

每天都有人消失,我所有的朋友和大部分面熟的人都被带走了,街道上空空荡荡。我不想再在她的门口徘徊,我要向她表白。

今天,我排着队,我打算和她见面时就说出我的心里话。她接过了我的罐子,用最小的勺倒了一勺给我。

她望着我没有一丝微笑,我想她会不会是没有认出我。最后她带着点歉意,又有些哀伤地笑了笑。递给我的罐子里是一层稀薄得刚好覆盖住罐底的液体。

我走出了门口,我只知道她已经不再爱我了。我连那几乎空荡荡的铁罐也拿不住,晕倒在了地上。

02 “我”与米里亚姆的爱情

那么,“我”对米里亚姆的感情到底是爱情吗?

我个人认为嘛,这其实并不是爱情。

首先,“我”以前就知道米里亚姆这个人,但是她并没有吸引过我。

这说明米里亚姆其实在“我”的眼里是很普通的一个人,和其他女孩并没有什么区别。这一点从主角对她的印象里可以看出来。

小说文本里对于米里亚姆第一次出现在食品分配点是这样描述的:“我自然知道她,但并没有真正注意过她。她的头发乌黑乌黑的,脸上长着雀斑。”

想想我们自身,如果有一个异性吸引了我们,我们对心动对象的印象会是这么平淡无奇吗?

《一日情人》| 你曾因为一满杯牛奶 就爱上一个人吗?

·爱尚书廊· 该图片来源于pixbay

要知道,爱情天生就自带粉色滤镜的效果,一个吸引我们的异性是自带主角光晕特效的,在我们的眼里绝对不会这样平平无奇。

那应该是一瞥一笑都如夏花般绚烂,随时都能抓住我们的眼光才对。

所以,主角应该是以前都没正眼瞧过米里亚姆一眼,她对于主角来说纯粹是路人一个。

其次,第二天主角才真正的用心看了这个女孩子,并对她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小说里对“我”看待米里亚姆的描述是用了简单的两句话:“我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壮起胆,望着她的脸。它的眼睛又大又长,像两只杏仁,差不多像代用咖啡一般黑。”

这说明,主角是到这一天才发现女孩的眼睛是到底长得什么样,连一个长相都没点印象的人我们会爱上她吗?

我相信答案是否定的。而且“我”是到了恐怖的晚上,才想清楚原来是因为女孩爱上我了,才给了我超出份额的牛奶。

最后,主角是在第三天与朋友的谈论里才激发起对女孩的所谓“爱情”。

也就是这一天,主角才知道这个女孩的名字叫米里亚姆,同自己住一层楼,以及女孩的房间号。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主角在这栋楼里住了这么久,他连这个女孩子就住旁边都不知道,那谈何而来的爱情?

《一日情人》| 你曾因为一满杯牛奶 就爱上一个人吗?

·爱尚书廊· 该图片来源于pixbay

那么女孩子知道他吗?在我看来肯定是知道的,不然“我”哪里有资格多分食物。

这里这么多男孩子,只有主角有这特殊的待遇,这只能说明主角在女孩子心里是很特殊的存在。

所以说嘛,要说两人之间真的有爱情,那也是女孩子米里亚姆爱主角,而且是在主角都没正眼看她一眼的时候就爱上了这个男孩子。

至于主角嘛,如果不是米里亚姆掌管着他的食物分配,估计还是会如以前一般,对她不屑一顾。

那“我”这个主角,又是为什么“感觉”自己爱女孩子米里亚姆的呢?让我们从心理层面看看这个问题。

03 心理需求与情感依附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

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我们先看看生理需求:

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食物是我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之一。什么玩乐啊,爱情啊,精神追求啊,都先要给吃的让路。

也就是说饥饿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是能够主导我们作为一个行为人的行动的,在极端的饥饿环境下,我们的首要行动目标肯定就是要先找吃的让自己能够活下来。

从历史的角度上说,每当大饥荒时期都会发生的同类相残的案列也已经验证了这一点。

《一日情人》| 你曾因为一满杯牛奶 就爱上一个人吗?

·爱尚书廊· 该图片来源于pixbay

在小说里,米里亚姆在极端缺少食物的大环境背景下,给予了主角超于其他人的食物份额,确保了主角的生命不会被饥饿所威胁。

在这一点上说,她满足了主角的最基本需求,也就是这样主角才对她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与依赖。

接下来,吃饱了,我们的主角在恐怖的黑夜也逐渐不再那么害怕,毕竟他的个人安全在当时还是没有受到什么实质性的威胁的,以前的害怕估计与饿得心慌也脱不了关系。

所以,主角“我”才能够有精气神开始寻找第三层次的需求“社交需求”。

第三层次: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友情——爱情——性亲密

当然了,人都是需要关心照顾的,目前我们的主角“我”受到了女孩米里亚姆的照顾吃得饱饱的,身边还有朋友有亲人,那么现在他缺少的就只有爱情了。那么爱情从何而来呢?

目前他唯一接触的年轻女孩只有米里亚姆,而米里亚姆又刚好喜欢他,那么选择也就不那么困难了。更加上,米里亚姆还掌握着他的食物来源,可以说是他最重要的依靠。

不管从生存角度还是心理角度来说,那么他将对生存资源的依赖投射到具体的人身上,产生爱情的幻觉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如果这不能说是爱情,又应该是什么呢?我认为这应该归属到“情感依附”的范畴里。

至于是什么让我们产生这样的依赖感呢?

正常的情感依附是与生俱来的,从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起,让我们天生就能够亲近父母或任何一个在身边照顾我们的人,由此让我们生平第一个人际关系得以建立。

《一日情人》| 你曾因为一满杯牛奶 就爱上一个人吗?

·爱尚书廊· 该图片来源于pixbay

生平第一个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让我们作为一个婴儿可以存活下来,还在于能够让我们还尚未发育成熟的大脑系统可以学习成人的机能来组织自身。

当父母对我们投入感情的时候,我们婴儿的正面情感(比如满足或者高兴)就会得到鼓励发展,而潜在的负面情感(比如挫败感和恐惧)就可以得到缓解。

这种做法能够让作为婴儿的我们获得秩序感和安全感,最终这种做法就会深深的印在我们作为婴儿的潜意识记忆当中。

我们能够与他人建立起情感纽带,也就来源于婴儿时期的这个阶段。

所以说,作为主角的“我”从米里亚姆的身上得到食物、安全感,转而从生存的依赖移情为“爱情”的这种想法也就不奇怪了。

《一日情人》这本小说集里有很多能够引起我们深入思考的短篇,那些有关爱情、婚姻、良知、忠诚和背叛、灵与肉等主题的故事,非常贴近我们的心灵。

人生没有答案,却有故事可以给予我们一些借鉴。

《一日情人》| 你曾因为一满杯牛奶 就爱上一个人吗?

·爱尚书廊· 该图片来源于pixbay

也许,对于米里亚姆来说,主角“我”正如叶青的诗《变奏曲之一》里写的那样:

风景是你的诗

风景是你的

风景是你

往期·推荐

《假面山庄》| 一场“舞台戏”揭开人性最得体的面具

《我将独自前行》| 趁着阳光明朗,好好活

《万人如海一身藏》|人生三十 没有什么比成为自己更自由

作者简介

爱尚书廊,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分享经典好书和书海拾遗。

文字生暖,笔墨生香,爱尚与你一起读书成长。

目前长期征稿中,期待您的投稿~

—End—

所爱隔山海 山海皆可平

文字生暖 爱尚和你一起读书成长

你点的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感谢有你

。♥ᴗ♥。

《一日情人》| 你曾因为一满杯牛奶 就爱上一个人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