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宣发电影好看吗

2022-03-04 03:11 作者:admin 围观:

由张爱玲原著小说改编、许鞍华执导的电影《第一炉香》将在10月22日上映。从立项、杀青到定档,《第一炉香》的上映之路漫长而坎坷,其间既收获了不少书迷、影迷的关注与期待,也因种种原因,在风评上翻了不止一回的车。临近上映,影片发行方在各个平台密集投放了不少市场宣发,这也是影视行业的“常规操作”。然而,不论是片方自己还是关注该片的影视爱好者,恐怕都没有想到:本应承担“吸粉”使命的市场宣发,招来的竟是一波“群嘲”。

图片来源:“电影第一炉香官微”

《第一炉香》的宣发之所以备受差评,最大的原因,就是充斥在宣发物料中的“土味”。在微博、抖音等平台上,片方发布了几段由片花剪出的小视频。令人迷惑的是,这些小视频不仅没有呈现出任何原著韵味,反而将剧情硬套到网络情感小作文的模板里,连角色的姓名都被替换成了充满“青春疼痛文学”气息的“男孩”“女孩”。在其他平台,片方的宣发也没好到哪里去——不论是满篇网络俗梗的荐影文案,还是全程尬聊的“虚拟人物朋友圈”,都让被张爱玲、许鞍华之名吸引来的文艺爱好者大跌眼镜。对此,有文字博主辛辣地将其讽刺为:“当张爱玲被营销成《前任3》”。

雅有雅的好,俗有俗的妙。雅与俗看似是一组反义词,但在本质上并非是水火不容的矛盾关系。一个成熟、健全的文艺市场,既需要“阳春白雪”式的高雅艺术,也需要受众广泛的“下里巴人”,两类作品各有价值,未必非要分出谁高谁低。因此,我们并不能说:改编张爱玲著作的《第一炉香》就一定比《前任》系列高级。在不同的评价标准下,《第一炉香》可以是好作品,《前任》也可以是好作品,但是,把这两种作品混在一起,却难免让人产生说雅不雅、说俗不俗、说文艺不文艺、说商业不商业的“四不像”印象,显得不伦不类。

其实,“土味宣发”并无原罪。2018年,雷佳音和佟丽娅主演的爱情喜剧《超时空同居》,就以一部主打“土味情话”的宣传片赢得了不少网民的好感。从这个角度上看,《第一炉香》的宣发失误,并不是因为“土味宣发”天然就比“文艺宣发”低级,而是因为发行方既没有准确的作品定位,也没有给宣发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宣发物料与观众预期严重错位,舆论差评自然在所难免。

说到底,发行方也不是第一次接触电影市场,不会不懂基本的传播规律。换位思考,不难理解:这其实是一次让文艺电影贴近大众市场的尝试。只不过,从现阶段的舆论反应来看,这次尝试实在有些失败。

一直以来,在文艺领域,都有不少人致力于将“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推向大众,使其获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具体到电影市场,不乏有长期专注于文艺片的导演试水商业片,也有不少发行商试图将小众电影打造成“迷你爆款”。这种尝试的背后,既有艺术动机,也有商业动机。

图片来源:“电影第一炉香官微”

于创作者而言,扩大“阳春白雪”的受众面,既能更好地实现其“艺以载道”的抱负,也能促进文艺创作的繁荣;而对靠文艺市场吃饭的产业链从业者而言,想方设法让小众作品更叫座,也能让他们赚到更多的钱。在这两种力量的驱动下,“阳春白雪”注定不会满足于曲高和寡,而会反复试图将其影响力“下沉”到市场底部。在当下的互联网行业里,用“土味”小视频搞病毒营销,正是常用的“下沉”手段。

“下沉”式的网络营销,在社交媒体、新零售等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效果。有电影发行方也想走这条道,并不令人感到意外。遗憾的是,有些营销方式并不能简单照搬到不同的行业里。对电影而言,盲目展开与影片调性不符的营销,很可能起到“1+1<1”的反效果。《第一炉香》宣发翻车,正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想要通过宣发让一部电影打通“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做到雅俗共赏,并不是不可能的任务。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发行方无疑需要多使点巧劲、多花些心思。

此前,国内市场曾出现过数部自带“小众基因”,却成功破圈成为“票房黑马”的电影。这些影片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各有各的要诀。2019年元旦档,文艺导演毕赣的作品《地球最后的夜晚》取得2.8亿票房,远超其生涯票房总和。尽管其观影人数很快因为影片本身过于文艺晦涩出现断崖式下跌,但是,影片上映前极能调动观众好奇心,出奇而不流俗的宣发,还是让不少从没进电影院看过文艺片的观众尝了一回鲜。

同年五一档,获得戛纳影展评审团奖的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引进中国,也在一句堪称“神级文案”的“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的助力下,顶着《复仇者联盟4》的压力取得了亮眼的票房。有这些成功案例在前,有心在电影领域打破雅俗界限的人大可不必灰心。找到正确的方法,才是成功的关键。

责任编辑:白毅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