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抓妖记电影2好看吗

2022-03-03 22:40 作者:壹条电影 围观:

《捉妖记2》上映三天票房破10亿,豆瓣却打出5.3分,这是为什么?

作者 | 亮哥

出品 | 壹条电影

到底谁才是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力受众?

身处电影行业,又在做电影类的公众号,这个问题是亮哥不得不思考的。

2017年底到2018年初,是中国电影市场极其特殊的一段时期。原本打算“8亿回本”的《战狼2》卖了56个亿,被很多人诟病“屎尿屁”的《羞羞的铁拳》卖了22个亿,原本以为年轻人不会感冒的《芳华》卖了14个亿。

《捉妖记2》上映三天票房破10亿,豆瓣却打出5.3分,这是为什么?

镜头转到《捉妖记2》,还没正式上映,仅仅预售,片子就拿到了2.68亿票房,创造了中国影史的记录。

而后,《捉妖记2》在上映的头两天更是连续打破“影史单日票房记录”、“影史首日票房记录”、“影史单日人次记录”、“影史最快破5亿记录”等等一系列票房记录。

而与此同时,片子在国内最重要的电影打分平台豆瓣上,却只得到了5.3分。

《捉妖记2》上映三天票房破10亿,豆瓣却打出5.3分,这是为什么?

一种深深的群体割裂感。

注意,我在这里用了“群体”,而非“阶层”。“阶层”这个词更多指向的是社会地位与经济收入,这是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会存在的。但“群体”则指向的是人的趣味。

网络的发展,让中国社会的趣味鸿沟变得越来越大,喜欢二次元的,也许不会知道谁是克里斯托弗·诺兰,喜欢伍迪·艾伦的,也许不会知道秒拍上最火的舞蹈是哪一段,喜欢王者荣耀的,也许不会知道成天盯着一只青蛙有什么好玩的……

《捉妖记2》上映三天票房破10亿,豆瓣却打出5.3分,这是为什么?

游戏:旅行青蛙

更不要提那些在中老年群体里传播的“震惊体”和“养生文”,阅读量轻松上百万,我们却从未在自己的朋友圈见过。

中国社会的真相是:人与人之间因趣味不同而产生的群体割裂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我们已经完全不知道别人在看什么,在想什么。别人对于我们,已经完全是外星人了。

这就是所谓的“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吧,其实不光中国,外国也这样。

《捉妖记2》上映三天票房破10亿,豆瓣却打出5.3分,这是为什么?

而春节,却填补了这些裂缝。在亮哥看来,春节不是节日,而是中国社会群体日益割裂的当下,唯一能击穿所有群体的一次机会。

这不是春节有意为之——只是恰好因为过年大家都聚在一起了而已。聚在一起,总不能不聊天,总不能不娱乐,平时一年到头都没有任何交集的人们,在春节就不得不产生交集。

所以那些能击穿最多群体趣味的作品,就会成为春节最大的赢家——比如春晚。

《捉妖记2》上映三天票房破10亿,豆瓣却打出5.3分,这是为什么?

而从过年头三天的结果来看,《捉妖记2》也有这种不亚于春晚的“穿透力”。

说了这么半天,你一定想问:亮哥,为啥你不写电影本身啊?说这些没用的干嘛?

这是因为,相对于《捉妖记2》的本体来说,它带给我们的思考要重要得多。

诚然,在真正看《捉妖记2》之前,就有人跟我说,它很幼稚,像是儿童片。所以抱着“看儿童片”的想法看完片子后,我倒觉得《捉妖记2》还蛮好看的。起码,胡巴确实好可爱啊,李宇春的四川话确实笑点十足,梁朝伟的发挥确实稳,柳岩的身材……咳咳,是真好。

《捉妖记2》上映三天票房破10亿,豆瓣却打出5.3分,这是为什么?

片子的故事很简单,白百何和井柏然两口子寻亲,梁朝伟带着胡巴四处卖艺躲债,最后两拨人马汇合,胡巴一家人团圆了,一起打败了大坏蛋,片子结束。

够简单吧?怎么,你还指望多复杂呢?

指望它有《三块广告牌》般的戏剧张力?

指望它有《暴雪将至》般的气氛营造?

指望它有《星球大战8》、《雷神3》般的恢弘视效?

还是指望它有《相爱相亲》、《嘉年华》般的细腻触感?

《捉妖记2》上映三天票房破10亿,豆瓣却打出5.3分,这是为什么?

电影《嘉年华》

《捉妖记》本就脱胎于好莱坞动画片,作者许诚毅就是《怪物史莱克》的打造者。之前的第一部里最大的看点就是胡巴卖萌和一些好莱坞式的情趣小点子,第二部又是在春节上映,面对的观影人群可能是携老扶幼的全家人。

所以,你指望《捉妖记2》达到怎样的高度呢?

很多人说《捉妖记2》比前作全面崩溃,我不知道这个崩溃指的是故事低幼化还是什么其他,就我自己的观感来说,《捉妖记2》已经完美延续了前作最大的卖点:萌萌的小妖,和一些小灵光,小点子。许诚毅完成了他的任务。

《捉妖记2》上映三天票房破10亿,豆瓣却打出5.3分,这是为什么?

萌萌的小妖不用说了,几乎胡巴每次出场都会引起全场宠爱的惊呼,尤其是有个镜头,胡巴对着梁朝伟叉腰一站,小嘴一撅,简直是萌神。

除了胡巴,续作里又引入了几只重要的妖:比如在骰盅里拨弄骰子,帮梁朝伟出老千的那只“骰子妖”(原谅我忘了他的名字)

比如骰子妖的老婆,那个吹鼓了自己就可以浮在空中的“胖胖妖”(一样忘了名字)。

《捉妖记2》上映三天票房破10亿,豆瓣却打出5.3分,这是为什么?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梁朝伟的得力助手“笨笨”(总算记住名字了)。这只妖怪可不得了, 又能拉车,又能打架,还tm能隐身!而且还是一个爱吐槽的大暖男!平时动不动就吐槽梁朝伟;对胡巴百依百顺像个大哥哥;关键时刻却敢舍身救主,大杀四方;

更加分的是,他居然还有很多小聪明,被追击的时候拍拍窗户,屋里的人开窗查看的时候正好挡住了追兵。

性格太好了!我被“笨笨”完全圈粉。

《捉妖记2》上映三天票房破10亿,豆瓣却打出5.3分,这是为什么?

至于小灵光和小点子,我简单举几个例子:

梁朝伟和“笨笨”在被追杀的时候,“笨笨”在身后放下一个帘子,帘子上印着砖块的图案,追兵跑过来一看,以为是面墙。而此时一个妇人却掀起了帘子,一脸懵逼地念叨“这是什么玩意?”

李宇春饰演的债主大人操着一口正宗的四川话,对梁朝伟情有独钟,却被梁朝伟骗了一次又一次感情。最后梁朝伟耍了个小手段,把纸上的“爱你一辈子”改成了“欠你一辈子”,李宇春却云淡风轻地表示:换张结实点的纸!老子愿意被他骗!

至于“思念沙丘”和大鹏饰演的堂主,也是充满了别致的小趣味,这里不再赘述。

《捉妖记2》上映三天票房破10亿,豆瓣却打出5.3分,这是为什么?

这些小灵光和小点子已经不单纯是“笑点”了,而是一种导演的心思和趣味的体现,从电影里,就能看出许诚毅那个温暖和有趣的灵魂。

《捉妖记2》这部电影,故事幼稚就幼稚,人物单薄就单薄,我本来进电影院就不是为了来看复杂的故事和丰满的人物啊!我就是为了过个快乐的年,来看个快乐的电影啊!

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一点都不差。

我说这话证据很充分,大年初一去看电影的时候,全场满座,我特意买了第一排最边上的座位。看电影的时候我很多时间会回头看一下观众的反应。据观察,在我身处的这个四线小城,人们看《捉妖记2》看得很开心。

《捉妖记2》上映三天票房破10亿,豆瓣却打出5.3分,这是为什么?

看得开心,不就够了吗?

这篇文章是我写的所有影评里,对电影本身涉及最少的。这并不是说《捉妖记2》实在没啥可说,毕竟各大公号已经先我一步刊出了影评,褒得少,贬得多。大家都煞有介事地要分析一遍剧情,剖析一遍人物,解读一遍剧本。然后给出一个结论:《捉妖记2》不值得这个票房。

但我要说,它值,因为它发挥了一个合家欢爆米花电影应该发挥的职责。

《捉妖记2》上映三天票房破10亿,豆瓣却打出5.3分,这是为什么?

很多公众号在分析商业片的时候,总是会用艺术的眼光去分析,而忘了它只是一件商品。

如果分析《捉妖记2》,我不会分析剧情、人物、剧本,我宁愿去分析它中间让我开心,让我感动的那些小心思,如果没有这些小心思,我会说《捉妖记2》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烂片。

所以,故事本就不是《捉妖记》系列的灵魂,这些小心思才是。

《捉妖记2》上映三天票房破10亿,豆瓣却打出5.3分,这是为什么?

说回开头,到底春节档需要什么样的电影?也许《捉妖记2》并不是全部正确答案,但一定是正确答案的一部分。在春节这个不同人群的交集之处,《捉妖记2》是能够击穿不同人群的趣味的,就算它没有击穿你。

要记住,个体趣味并不能不代表主流,春节期间尤其如此。

中国有2.28亿80后,1.74亿90后,1.26后亿00后,这三波人加起来是5.28亿,北上广三个一线城市总人口加起来不过6000万人,就算这里面有一半年轻人,也不过是3000万,还不到全中国年轻人总数的十分之一。

《捉妖记2》上映三天票房破10亿,豆瓣却打出5.3分,这是为什么?

更不要提这里面拥有丰富观影经验的影迷群体了——九牛一毛。

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真实的吗?我们以为的主流,是主流吗?

如果说《战狼2》帮助我们看到单部电影的票房空间有多大,那么《捉妖记2》就是在帮助我们看到,什么才是真正的春节档主流人群。

这种观察和思考,意义要远远大于电影本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