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中央车站电影好看吗

2022-03-03 00:51 作者:琴溪之娱 围观:
《中央车站》:在善与恶的边缘挣扎,在别人的故事中自我救赎

《中央车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主角为退休的老师多拉,在里约热内卢的中央车站为不识字的人写信。晚上回到家,就和老邻居以念信为乐。

她们认为重要的信就寄,其他的就搁置或扔掉。某天,若苏埃跟着妈妈来请她写信,因为他思念素未谋面的父亲,没想到才出车站妈妈就被车撞死,若苏埃变成了孤儿。多拉和他之间,由此展开了一段故事。

《中央车站》:在善与恶的边缘挣扎,在别人的故事中自我救赎

这个故事,原来只是若苏埃的寻父之旅,但最后,也成了多拉自己的寻父之旅。

在善与恶的边缘挣扎

这是一趟心的旅程,中间辗转着人性复杂的曲折。

人的良心并不像莲花,总是亭亭立着。人性的实情是好坏并存,如同攀爬在善与恶之间的牽牛花,它是摇摇晃晃地在现实中弯折着。人的心,有时是无条件地悲天悯人,有时又会为利欲所熏。

《中央车站》:在善与恶的边缘挣扎,在别人的故事中自我救赎

多拉就是这样的平凡人。她意外地成了孩子在世上最后认识的人。最初多拉一念救他,跟着又起心害他。车站里的警卫见男孩无依,便串通多拉要把他卖给人口贩子。多拉老来独居,收入微薄,便横下心来哄骗男孩,第二天就把他卖了。

看他无家可归觉得可怜,这是多拉;看到佣金想到梦寐以求的电视机,这也是多拉。可是等到老邻居起疑,警告她那样做的严重性,多拉就失眠了。此时的她,俨然在善与恶的边缘挣扎着。

《中央车站》:在善与恶的边缘挣扎,在别人的故事中自我救赎

电影中,这一段良心的鞭达呈现得很传神。夜半,不断闪进屋内的白光和轰隆轰隆的车轧声,就像邪恶手术室里一刀刀进行的手术。第二天多拉居然大着胆子独闯贼窟,硬是把男孩拉出来,然后决定送他回乡。

心灵的救赎之旅

旅程并不平顺。敏感的孩子骂她是坏人,后来弄丢钱,她把身上唯一值钱的表也当了,就这样身无分文地到了目的地。谁知若苏埃的父亲早已搬走,只留下一个地址。瘪着肚子、没钱、没车,下步不知道如何是好。

《中央车站》:在善与恶的边缘挣扎,在别人的故事中自我救赎

多拉满肚子火,骂了男孩。男孩难过地跑开,淹没在夜祭的人海中。多拉又后悔了,一路地追,终于体力不支而昏倒。

次日醒来,多拉发现自己躺在若苏埃的怀里,二人相视而笑,都觉得安慰。山穷水尽之际,男孩忽然想出办法。他在村集上吆喝“代客写信”的生意。这个主意奏效了。两人赚足了旅费,吃饭、照相,若苏埃还贴心地为多拉买了洋装。这时,奇妙的转变在多拉心中产生了,她不再撕人的信。

《中央车站》:在善与恶的边缘挣扎,在别人的故事中自我救赎

多拉的心宽了。她认真地写着,像家人般耐心地听着每一个故事。多拉付出了对孩子的爱,承受了一路辛苦,此时再看到旁人,自艾自怨的情绪消失了,心变得柔软、充满同情。

若苏埃与家人团聚

电影从这里再深入一层去说明,多拉过去是怎么从天真变成冰冷的。

《中央车站》:在善与恶的边缘挣扎,在别人的故事中自我救赎

开始,多拉就和老邻居为了若苏埃的信该不该撕起争执。多拉认定这是妈妈用“儿子想见爸爸”做借口,真正的盘算是重修旧好。老邻居却觉得孩子不能没有爸爸,他们应该父子相认家团圆。

片头的这个伏笔,到后来我们才知道,这就是多拉的生平。她的生命是不被祝福的。母亲早死,多年后最后一次碰上酒鬼父亲,然而,若苏埃是幸运的。

《中央车站》:在善与恶的边缘挣扎,在别人的故事中自我救赎

他巧遇了同父异母的两个哥哥。他们收到父亲的来信,可惜不识字又不敢问外人。多拉一读,才知道父亲是去找若苏埃的妈妈了,而且还叮嘱两兄弟,如果妈妈先回家就要她等在家中,他会回家团圆。多拉看着这两个憨厚的哥哥,放心了,决定让若苏埃留下来。

看到若苏埃一家的亲情,看到若苏埃父亲的信,让多拉敞开心灵谅解了自己的父亲。她回忆起父亲曾经对自己的爱,以及童年过的美好时光。也许,自己对父亲的失望,就像她先前对若苏埃父亲一样,只是误解。她换上若苏埃给她买的洋装,擦上口红,决定要好好来过此后的人生。

《中央车站》:在善与恶的边缘挣扎,在别人的故事中自我救赎

这一次,她在别人的故事中完成了自我救赎,谅解了服气也放过了自己。

本性为善

《孟子》里有讲善与恶。从天生的资质看,人都是能为善的,这是一种早于善与恶的本能趋向。至于做了不善的那些人并不能归罪于他的资质。

《中央车站》:在善与恶的边缘挣扎,在别人的故事中自我救赎

孟子跟着列举“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自然而然会萌生的心念,说明人能向善的天性是存在的。人就是会向善、就是有能爱人的勇气,差别只在于能发挥到什么程度,够不够挣脱畏惧、软弱。

就像多拉看若苏埃可怜,是恻隐之心,但接着就拐他骗他,而老邻居一句“凡事都该有个限度”、她又警醒了。孩子的可爱与可怜,一直牵动着她的善心。这个心虽然曲曲折折,但却像点了火苗,火愈烧愈光亮、愈热烈,温了别人,也回头温吸了自己。

《中央车站》:在善与恶的边缘挣扎,在别人的故事中自我救赎

20世纪90年代的巴西,仍为经济所困。遍地文盲,连里约热内卢这个人口近千万的大都会也一样。治安不好,入命不值钱,当街袭人或被撞也没人管。

像那车站里的警卫看到顺手牵羊的盗窃,当场就枪毙了他。看着无助的小孩坠入绝境,谁能不动容?但伸出的援手远非上天能力所及。有孩子流落街头,里约热内卢的夜照样冰寒。一个活生生的小生命,若真被残忍地盗卖器官,大地也不会六月飞雪为他垂怜。

《中央车站》:在善与恶的边缘挣扎,在别人的故事中自我救赎

巴西上演这样的惨剧,上天只是静默。然而人不同,人可以改变,像多拉改变了若苏埃的命运。若苏埃母亲的死当然不幸,但这不幸会加剧而成为一个炼狱,还是因旁人的善而得到弥补,不都决定在人的一念之间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