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电影好与坏,电影自己说了不算

2022-03-02 10:00 作者:舜网 围观:
电影好与坏,电影自己说了不算

新近开播的综艺《导演请指教》,是一档华语电影导演竞技真人秀。已经播出的一期里,“新锐”导演进行命题作文,两两比赛,竞争进入下一轮的名额。可是,只要看过这档综艺的观众都会发现,导演的“作业”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基础,节目更多的时长里,是现场人士就这个“话题”进行辩论,从评判电影的标准到中国电影史再到导演的技术细节,无所不包,而作为观看这档节目的观众,我们或许会发现,原来我们对一部电影的直观感受是不作数的,而一部电影的好与坏,也不是电影自己说了算的。

电影好与坏,电影自己说了不算

《导演请指教》预告海报

在第一期中带着作品亮相的导演分别是相国强、包贝尔和梁龙、毕志飞,无不话题满满。相国强的《少年巴比伦》曾让人倍感惊艳,包贝尔身上贴着“烂片导演”的标签,梁龙是独立且有个性的摇滚歌手,毕志飞的《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豆瓣评分2.2。这四位导演被剪辑到第一期中播出,显然重任在肩,负责冲击节目的话题度。某种意义上,他们成功地射出了子弹,收获了火力流量,使得但凡看过这档节目的观众都想吐槽两句,而没看过的观众也已经在别人的吐槽中准备打开看看它到底有多热闹。

客观来说,节目现场的嘉宾配比是合理的,有普通观众,有专业的影评人、电影学研究者,还有制片人。他们的背后应该是评判一部电影的各个维度,可实际上,每个人都固执己见,使得有价值的讨论变成了一些带有情绪化的争吵。在讨论一部电影的好与坏的时候,除了几位学者型的影评人会从电影的结构、技术、精神内核等方面进行分析之外,其他所有人几乎都在使用“我喜欢”和“我不喜欢”来简单地得出一个结论。

比如梁龙的那部电影,现场的普通观众按照节目规则使之失去了完整播放的机会,而一些影评人却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普通观众不想看下去的原因无外乎看不懂,而在一些影评人看来,“看不懂”是观众的问题,而非导演的问题,而当有观众质疑影评人对梁龙这部电影的评价有点“故作高深”的时候,这位影评人现场解释了影评人在电影和观众之间的中介作用:“我们影评人不是叫故作高深,我们是用我们的行业知识,或者我们的经验,来告诉观众,这个影片创作大概是什么思路,从什么点起,从什么点落,我们其实是用我们的经验在引导你们,不是所有电影你们看完就有第一反应,这个汤圆我爱吃,这个汤我爱喝,不是的,我们要告诉你这个汤妙在哪里,哪里有可取,怎么喝,凉着喝,温着喝,烫着喝,是开水浇花还是冷水浇花,我们告诉你,你才能从正确的入口进,才能从正确出口出,这才是我们影评人应该做的和要做的。”

这样的解释一出,不免会遭到观众的拒绝,我们购买电影票,花费时间走进影院,看完一场电影,却需要再借助影评人才能完成对电影的消化,那我们进行这个观看过程的意义是什么呢?同样,导演的表达如果不能直接有效地到达观众,而是需要通过影评人的解读才能释放正确的信息,那么导演的一切努力又是为了什么?对一部电影而言,来自影评人的评价和观众的评价本身就是两个维度,将自己置于一种解读中介的位置,或许是一些影评人对这个身份的误解。

第一位出场的导演相国强也承受了相当一部分火力,就播出的镜头而言,显然是批评多于赞美。关于他和他的作品的矛盾跟后来出场的梁龙其实有点像,就是导演自我表达与观众理解的失衡,而他远没有梁龙那么幸运,能够得到一些影评人的力挺。相国强显然有着远超于同场包贝尔、梁龙和毕志飞的电影造诣,或许也正因如此而想与现场诸位一辩高下,而这毫无疑问增添了火药味,让矛盾更加激烈。

作为一名恰好热爱电影的普通观众,或许真的可以看一下这档综艺,即便是那些“吵”出来的热闹,也足以加深我们对电影的理解。我们或许会对自己向来笃定的直觉产生怀疑,但我们起码会对好电影和坏电影有个新的判断。

如果是这样,那么就意味着我们其实打通了身份的一些壁垒,而这一切来自一档节目中关于电影的“争吵”,吵架的人坚持着自己的“身份”,从立场出发,输出观点,互不妥协。

但依然要强调的是,“喝汤”这件事,真的不用某些人来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