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电影红岛好看吗

2022-03-01 09:27 作者:餐霞居士 围观:
民国电影《劫后桃花》与青岛崂山的一处古建筑“观川台”

影星 蝴蝶

民国影星蝴蝶唱的主题曲原声及歌词竟然通过无所不能的互联网找到了:

柳丝依依风袅袅,满园春色报人晓。

游鱼跃池塘,飞燕舞柳梢。

红红白白桃李花开颜色娇。

我想起了,我想起了,想起了当年的今朝。

种花的匠人栽培艳桃,秋波相送两相好。

虚伪的君子恋我容貌,碎我瓶花复颠倒。

薄命人苦,啼声悲哀似鹃号。

横来奇祸,家园失散真可恼。

劫后桃花红依旧,往事郁郁气未消。

到如今,空留余踪惹人笑。

《劫后桃花》是根据我国著名文学家、导演洪深的散文《我的“失地”》改编的,是第一部拍摄青岛的影片。1915年,洪家在崂山南九水的住宅观川台被日本人强占,洪深失去了在青岛的一个家。1934年,他再度来青,故园不在,人已非,青岛这座城市也经历了沧桑巨变。国恨家仇涌上心头,洪深感慨万千,写下此文:

德国统治下的青岛,前清遗老祝有为为了保住自己房产通过汪翻译巴结德国总督。祝家小姐瑞芬与在家里种花的刘花匠感情很好,刘花匠因痛骂汪翻译是汉奸,房子被充公无奈之下离开了青岛。祝有为的表侄余家骧常向叔叔借钱,两人关系不好。后来,青岛到了日本人的手里,余家骧成了日本特务,他为了报复把叔叔迫害致死,祝家别墅成了日本人的旅馆。战争时逃到乡下的祝太太和瑞芬回到青岛后靠着以前曾在祝家当老师的李先生接济度日,祝太太拒绝了余家骧娶瑞芬的要求,几年后,瑞芬下嫁李先生,刘花匠回到青岛,发现祝府已成为了督办公署的宿舍,感慨万千。

民国电影《劫后桃花》与青岛崂山的一处古建筑“观川台”

洪深

《劫后桃花》将家庭变迁与时代动荡结合,反映了青岛从德占到日占到收回主权的历史变迁,也展示了上世纪30年代的岛城面貌。编剧洪深、主演胡蝶,也都与青岛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如今位于青岛八大关山海关路21号蝴蝶楼里,也就是当年电影中的祝家花园的取景地,仍能找到一些往日的痕迹。

洪深于1894年出生在江苏常州一个书香门第,曾祖洪亮吉是清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训诂、音韵)、史学家(方志、舆地)、文学家(诗、词、散文、文学评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榜眼,历任翰林院编修、贵州提学使。后上书批评遭谪,回归故里,自号更生居士。

洪深的父亲洪述祖曾在袁世凯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期间,任内务部秘书。1913年,洪述祖卷入宋教仁遇刺案,为躲风头,洪述祖便避居青岛,当时青岛还是德国人的租借地。

民国电影《劫后桃花》与青岛崂山的一处古建筑“观川台”

洪述祖

洪述祖在崂山南九水河边修建了一处名为“观川台”的别墅。洪述祖住在青岛期间,洪深正在清华学堂读书,每逢寒暑假时就回到青岛的家中。然而,好景不长,日本于1914年侵占了青岛,1915年,日本人强行没收了洪述祖的观川台,开了家料理店。洪深在《太白》杂志1934年第一卷第四期上发表的散文《我的“失地”》,记录了这段经历:“久住青岛的人,谁不知道南九水是崂山的一个胜境;谁不知道我父亲观川居士在那里筑有一座别墅,名为‘观川台’;又谁不知道在日本人战胜了德国人的那年,日本人硬把这所别墅占据了,开上了一爿料理店,至今还在开着。”

民国电影《劫后桃花》与青岛崂山的一处古建筑“观川台”

观川台别墅旧照

这座人尽皆知的别墅被强占之后,洪家迁往上海。1922年,洪深从美国学成归来,先后在上海暨南大学、复旦大学任教,并从事戏剧创作,很快便成为有名气的戏剧家,“话剧”之名就是由洪深首先提出来。洪深也投身新兴的中国电影事业,于1925年创作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电影文学剧本《申屠氏》。1929年,洪深编剧的《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上世纪30年代所写的“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等剧本,也颇受戏剧界好评。

民国电影《劫后桃花》与青岛崂山的一处古建筑“观川台”

周至元画作 观川台

与此同时,洪深成为上海左翼剧联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由于一系列进步举动,洪深上了“危险分子名单”,成了被监控的对象,很难在上海继续工作、生活下去。1934年,他和妻子带着三个孩子再次回到青岛,居住在福山路1号。此时,梁实秋因要回北平照顾生病的父亲,辞去山大外文系主任一职,校长赵太侔聘请洪深继任。

重回青岛,观川台已面目全非,故园失却,洪深感慨万千,《我的“失地”》就是写于这个时候。洪深的女儿洪钤告诉记者,“再来青岛,父亲不再是大学生了,已经是名教授了,有了更多的阅历、判断和思考,《我的“失地”》就像他的半部家史,表现出父亲年过四十之时的心境,酸楚、悲怆、无奈”。

如洪深在《我的“失地”中》所写,每次到青岛,他总是设法到南九水去探视一次,独自一人的时候多。但是洪深“轻易不敢对人家说,我才是这屋的真正主人;人家也不晓得我还有这样一块‘失地’”。在这里,洪深曾在某间小屋坐卧读书,在某处小池种荸荠养鲫鱼……回忆起这一切,洪深“莫名其妙地高兴起来”,但这再也收不回来的故园,也使他深感无奈,自责“没有出息的我”。用女儿洪钤的话说,洪深此时的心情“既愉悦又悲伤”。

位于福山路1号的洪深故居,位于海大北门外,沿着红岛路向东,在红岛路与福山路的交汇处,第一个名人故居就是,它依山势而建,穿过两扇雕花的铁栅栏大门,正对着大门的是一段宽敞的沿地势而建的台阶,拾阶而上,台阶向两边分开,之后绕过一面造型古朴的壁墙,进入高处的院内,再通过石阶才能进入居室。

民国电影《劫后桃花》与青岛崂山的一处古建筑“观川台”

洪深故居

洪深故居是一座二层楼的德式建筑,高大的门厅,拱形窗户,青砖灰瓦,歌特式的屋顶,十分的宽敞和气派。通过后来的了解,这处洪深旧居也正是青岛现代文化名人故居中,最为“阔绰”的一处。  

民国电影《劫后桃花》与青岛崂山的一处古建筑“观川台”

洪深(前排左一)与夫人常青真(中)、女儿洪钤以及学生们。

《劫后桃花》中,洪深塑造的人物大都特点鲜明,不论汪翻译官、余家骧、刘花匠、李先生亦或是祝有为尤其是祝太太,言语对白之外,他们各自以参与剧场的出镜率把性格表征详细呈现。甚至在祝府种园子的陈二,洪深也在合适的时机用寥寥几句台词把陈二的特点勾画出来——“有人说,在崂山庙里,真的碰见过。我再去一趟,准可以把老大人找回来。太太再给五块钱吧。”

民国电影《劫后桃花》与青岛崂山的一处古建筑“观川台”

劫后桃花 海报

反倒是祝世杰和祝瑞芬,前者着墨不多,与其他人年岁略有差距,但定位却是不更事的少年,洪深几乎没有让他参与世道,在他身上没有明显的污染源;后者尽管是主角,却分明感觉她所起的作用更大程度是连接者,媒介属性令她面对各种各样的世道人心。如此反观,某种思维层面,祝世杰和祝瑞芬竟是世间之路的根本反映者,他们才是真正“担着心事的人”,是介于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前意识。

1915年春天,祝太太和祝瑞芬从天津搭津浦铁路火车至济南换乘胶济铁路返回青岛时,车窗外的景致与其他时间无异。当然,人物、故事均是洪深虚构,但场景却是实实在在的。经历过变故的母女脸上写满了心事,有一部分是不安,更多却是笃定。世间之路让一个原本丰裕稳定的家庭瞬时变得脆弱,曾经坚固的一切一夜间就烟消云散了。但是,即使这样,她们的承受力也胜过底层人,这才有祝太太后来用一番话就把余家骧击退的兵不血刃。整个故事里,祝太太身上展露的人性之尊严令人动容,有大度,有宽容,有隐忍,有恢弘。

有点琢磨不透的倒是李先生,他既像小说里的人物步步皆对,又如悲欣交集的世人那样逼真。瑞芬与刘花匠、汪翻译官与瑞芬、余家骧与瑞芬、李先生与瑞芬,这是洪深借《劫后桃花》表现出来的爱情(情爱)关系谱。从德租到日据再到北洋军阀时期,祝瑞芬代表了把命运完全出让的那个人,其他人的命运要么交付给清末民初的时代,要么交付给德租日据的时代,要么交付给北洋军阀的时代,只有瑞芬的命运从一个时代经手到下一个时代。1915年春天,返回青岛的火车上,经过忧患的瑞芬“比从前安乐的时候,好象换过一重人格了”,又七年,洪深没有任何交代,时间决定把瑞芬嫁给李先生。

《劫后桃花》的最后,洪深处理的情节是祝太太、李先生、祝瑞芬、刘花匠一行人重回祝公馆,看到了与1914年之前别无二致的灿烂桃花。事实是,这次了却念想的安排对祝太太、李先生、祝瑞芬并没有多少意义,他们早已到青岛郊外的李村生活,接受了时代赠予的命运,无论公与不公,他们不太会泛起波澜了。既然是电影剧本,故事开始刘花匠的妄念还是该了结的,十六七岁的大家小姐对刘花匠的灿若桃花并不是真正的爱情,但是洪深让刘花匠当真了,所以才在刘花匠被汪翻译官借势驱逐离开青岛回到黑龙江十数载后安排他乘船返回。一定意义上,洪深塑造的刘花匠其实是一个颇具野心的人物,只不过他生逢所遇的时机与汪翻译官、与余家骧迥异,否则,他亦有可能成为汪翻译官甚至余家骧式的人物。洪深有意用人性的善把人性的恶隐藏了,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善就占了上风。

“青山转处起该台,台下川流更不回。涧势落成瓴建屋,溪喧声似蛰惊雷。凭栏我有濠梁趣,作障谁为砥柱才?多少黄金延郭隗,几人比德水边来。”这是洪述祖在观川台附近的崖壁上题刻的《崂山》七律,而作者的曾孙竟然是香港武打明星洪金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