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红海行动电影好看吗

2022-03-01 06:17 作者:上观新闻 围观:
《红海行动》:彰显中国军人英勇本色《红海行动》:彰显中国军人英勇本色

场景重现:

2015年3月26日起,由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约旦、苏丹等海湾国家组成的国际联军在也门发动打击胡塞武装组织的军事行动,当地局势骤然紧张。3月29日,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护卫舰临沂舰抵达也门亚丁港。在中国驻亚丁总领事馆的积极配合下,临沂舰撤离了中国驻也门的首批中国公民共122人,其中包括7名妇女和1名儿童。另外,2名来自埃及和罗马尼亚的中国企业聘用的外籍专家一同随舰撤离。临沂舰经过近8个小时的高速航渡后横跨亚丁湾,顺利抵达位于非洲东部的吉布提共和国吉布提港,124人得到了中国驻吉布提大使馆的妥善安置。

3月30日,第二批400多人乘坐中国海军潍坊舰离开也门荷台达港。至此,需要撤出的中方人员已全部撤离也门。

《红海行动》不仅是2018年春节档强势登场的“大片”,也是继《战狼Ⅱ》(2017)之后中国军事题材电影的又一次华丽绽放。影片总票房超过36亿元,在商业运作上极为成熟,而且收获了众多好评。中国观众再也不用高山仰止般膜拜《拯救大兵瑞恩》(1998)、《黑鹰坠落》(2001)等好莱坞同类型影片,而是可以在正视彼此的长短之后,油然而生自豪感,意识到中国同样可以创作出场面刺激、特效逼真、剧情紧凑、悬念迭起、主题感人的战争片。从这个意义上说,《红海行动》不仅证明了中国电影的创作与制作能力,同时也成为世界范围内中国战争电影的代表作。

《红海行动》:彰显中国军人英勇本色

《红海行动》的叙事主线是清晰而明确的,影片的最大挑战是如何为突击队的撤侨过程设置各种扣人心弦的“障碍”,从而使撤侨任务变得惊心动魄,给予观众强烈的视听刺激和情感震撼。影片在“障碍”的设置方面是“份量十足”的,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为观众营造了紧绷的悬念以及令人窒息的氛围。

显然,在这种以动作为主线的叙事链条中,私人感情和私人动机几乎没有发挥的空间。为了避免人物“空洞化”倾向,蛟龙突击队限定于8人,并努力使观众记住8个人的职责、分工、名字与个性。当然,由于影片138分钟的篇幅里大约有100分钟在打仗,观众其实不可能对每个人物都了如指掌,甚至连名字也不一定能记住。这可能是战争电影中群像叙事的普遍性挑战:为了展现激烈的战斗场面,一般需要一定规模的人数,人数一多,势必文戏也要相应增加,这又会造成叙事拖沓、人物形象模糊、观赏性不强等问题。

《红海行动》:彰显中国军人英勇本色

《红海行动》的应对方式是——专注刻画他们的战斗素养,他们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所彰显的智慧、勇气,以及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同时,影片也在战斗过程中让人物面临多个两难选择,这不仅是刻画人物的利器,同时也是影片感人的必要条件。因为,观众不希望看到人物的每个选择都轻而易举,不假思索。让突击队员面临生死抉择,面临道义上的两难,面临责任与情感之间的碰撞,是展现人物性格的极佳选择,也是让观众走进人物内心的一条坦途。

《红海行动》:彰显中国军人英勇本色

队长杨锐带领下的蛟龙突击队,如果仅仅是为了完成撤侨的任务,那么影片在1个小时左右就可以结束了。影片为了以密集轰炸和激烈枪战调动观众的肾上腺素,不仅需要将故事延长,更需要给主人公的目标不断加码。在顺利完成撤侨任务之后,杨锐又接到一个任务:还有一名中国公民邓梅被恐怖分子绑架,必须将她营救出来。为了救一个人,历经千辛万苦勇闯恐怖分子大本营,使影片不仅仅有动作、枪战、爆破,更有情感的温度。

杨锐一行抵达邓梅被关押的小镇之后,他们面临一个两难选择,是只营救邓梅,还是顺便营救全部人质?要知道,他们面临的是8人对抗150人的战斗,不仅没有胜算,而且不是他们的任务目标。在夏楠倾吐了她对恐怖分子的痛恨之后,杨锐面临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影片中,中国军人不仅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和出色的作战能力,还有着深厚的人情味和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

在营救了全部人质但又遭到恐怖分子伏击之后,杨锐和3名保有完全作战能力的突击队员再次面临一个两难选择:在上级交代的任务已经完成之后,他们要不要继续追查可制造“脏弹”的核材料的下落?当四人以无畏的气概和恢宏的担当精神决定冒险追击之后,进一步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无畏,他们既能打胜仗,又富有人道情怀。

《红海行动》:彰显中国军人英勇本色

《红海行动》的情节起点是一次困难重重的撤侨任务,但影片在这个原始目标之外不断延伸其它目标。而影片之所以能够使这个过程自然流畅,除了因为影片用了将近100分钟的动作与爆破戏来支撑情节线,更因为影片不断为人物设置两难处境和情感刺激点,使人物的选择具有更令人信服的情感逻辑。

此外,《红海行动》还在战斗间隙或者战斗过程中安排了富有人情味的人物互动,这有效调节了影片的节奏与氛围,同时又使人物更具辨识度。例如,杨锐与夏楠从彼此隔阂到互相理解,甚至产生隐隐的情愫萌动;佟莉与石头之间从微妙的暧昧到情感的迸发;李懂与顾顺之间从疏远到相互欣赏……这就是电影编剧中所谓的人物“弧光”,也就是人物所发生的变化。影片的情节发展伴随着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从而更好体现电影的运动特性,增加观众的情感认同。当观众与人物产生情感上的重合之后,人物的情感就能触动观众的情弦,人物的选择就能与观众产生共鸣。

《红海行动》:彰显中国军人英勇本色

《红海行动》激荡着热血阳刚的气息,其群像叙事使得叙事逻辑更为扎实,场面和细节处理更具冲击力。它使得观众真正在血与火的洗礼、胆略与智慧的较量中见证中国军人身上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和坚韧顽强的战斗意志。

《红海行动》:彰显中国军人英勇本色

战争片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让人向往战争,更不是对战争进行浪漫化处理,而是要让观众在意识到战争的残酷之后渴望和平,又对战争中的英雄及其感人行为深受鼓舞。在《红海行动》中,蛟龙突击队虽然神勇无比,以一敌十,但他们并非万能,他们同样会遭遇绝境,会在战争中承受伤痛和死亡。因此,影片中的战斗固然精彩,但绝不会让人向往战争,相反,我们会谴责恐怖分子的疯狂与残忍,同时感动于中国军人对于国民的保护,对于国家尊严的捍卫,对于世界和平的守护。

《红海行动》:彰显中国军人英勇本色

战争片作为中国电影的一个重要片种,既是中国电影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又是中国电影发展的推动者和变革者。未来,艺术与商业的结合给中国战争片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方向,这种“电影化”不是指对特效的盲目追求,而是回归电影本质,回归电影编剧的创作规律,追求艺术感染力。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红海行动》是中国战争片中当之无愧的佼佼者。

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上海国际电影节正式推出“致敬百年——用电影讲党史,追忆1921”特别策划,以时间线索为主要脉络,挑选能反映百年党史中的重大事件、重要成就和关键历史场景的21部主旋律影片,通过影评导赏的方式,重温1921年至今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创造的辉煌历史,展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致敬百年——用电影讲党史,追忆1921”由上海国际电影节和上海戏剧学院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联合策划,特邀复旦大学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撰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