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冯喆电影好看吗

2022-03-01 00:51 作者:演艺界那些事儿 围观:

影迷对冯喆的电影如数家珍:《南征北战》中的高营长、《金沙江畔》中的指导员、《羊城暗哨》中的公安侦察员、《铁道游击队》中的政委李正,《沙漠追匪记》中的骑兵班长,《桃花扇》中的一代名士侯公子……

冯喆身材高挑、英俊潇洒、气质儒雅隽永,与王心刚、张勇手、庞学勤一起被称为电影界的“四大英俊小生”,与其他三位明星的长寿与美满婚姻相比,冯喆悲剧的一生令人叹惋不已。

“高营长”冯喆的婚姻悲剧,49岁英年早逝,妻子没有与他合葬

冯喆1920年生于天津,本名冯贻喆,祖籍广东南海,有一兄一妹。

冯喆的家庭属于上层社会,父亲毕业于哈佛大学,母亲是武汉大茶商的女儿,冯喆兄妹都是圣约翰大学和圣约翰大学附中的学生,一家人可以用英语流利交谈。

1941年,冯喆就读于美国圣约翰大学机械专业,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4月,冯喆辍学回到上海,考入上海国立音专主修大提琴。

“高营长”冯喆的婚姻悲剧,49岁英年早逝,妻子没有与他合葬

1944年3月,热爱文艺的冯喆在著名演员韩非的推荐下,进入“美艺剧团”,走上演艺之路。他相继在《日出》《家》《上海屋檐下》《风雪夜归人》《棠棣之花》《甜姐儿》等话剧饰演主要角色。

1945年7月初,冯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6年,冯喆进入上海国泰影业公司,主演了《裙带风》《忆江南》《鸾凤怨》《十步芳草》《一帆风顺》等电影,成为影坛的一线明星。

“高营长”冯喆的婚姻悲剧,49岁英年早逝,妻子没有与他合葬

“高营长”冯喆的婚姻悲剧,49岁英年早逝,妻子没有与他合葬

1946年初冬,冯喆在观看“中华剧艺社”的话剧《棠棣之花》时,对其中一位演员张光茹一见钟情。

张光茹1929年生于四川宜宾,原名张启珍。父亲是鸦片鬼,家境败落,9岁的张启珍被母亲送进重庆“三庆会”学习川戏,取艺名“鸣凤”。

张启珍天生丽质,唱腔甜美,引起一位上校军官的注意。母亲迫于现实,将12岁的张启珍许配给军官做小妾。

“高营长”冯喆的婚姻悲剧,49岁英年早逝,妻子没有与他合葬

张启珍反抗这门亲事,婚宴那天逃到了永安,继续搭班演戏。戏班解散后,她又回到宜宾老家,仍以唱戏为生。

当地袍哥大爷的公子陈三少爷经常来给她捧场,情窦初开的张启珍对英俊倜傥的陈三少爷也动了真情,两人开始恋爱。

但不久张启珍被花花公子抛弃,伤透心的她竟然挥刀斩断了自己的左手食指,对天发誓:从此再也不对任何一个男人付出真情。

“高营长”冯喆的婚姻悲剧,49岁英年早逝,妻子没有与他合葬

1946年,张启珍来到重庆,又被重庆的警察局长霸占,强迫同居。

后来她结识著名导演应云卫的夫人陈梦莲,陈梦莲非常同情她的遭遇,求丈夫的“中华剧艺社”收留了她,改行演话剧,终于摆脱了饱受欺凌的屈辱生活。

张启珍改名张光茹,意思是要从黑暗里找到光明。

由于以往的情感创伤,张光茹不敢轻信任何人,面对冯喆的追求,她心有疑虑,冯喆这样的大明星会对自己专一吗?

“高营长”冯喆的婚姻悲剧,49岁英年早逝,妻子没有与他合葬

虽然有众多女孩痴迷冯喆,但冯喆心里只有张光茹一人。后来张光茹在冯喆主演的《龙凤花烛》中饰演妹妹,他们获得朝夕相处的机会,感情逐渐升温。

两人相伴去国泰影院看英文原版的《红菱艳》,张光茹不懂英文,冯喆边看边在她耳边小声翻译,影片结束了,他们久久不愿分开,当街相拥。

1948年,冯喆到香港拍电影,一年内主演了《恋爱之道》《结亲》《冬去春来》3部进步影片。

“高营长”冯喆的婚姻悲剧,49岁英年早逝,妻子没有与他合葬

分离一年后,张光茹千里迢迢来到香港寻找冯喆,冯喆的父母觉得张光茹经历复杂,家世背景与冯家差距甚远,坚决反对他们的婚事。

无奈冯喆一往情深,1949年5月7日,冯喆与张光茹在香港六国饭店举行了婚礼。

“高营长”冯喆的婚姻悲剧,49岁英年早逝,妻子没有与他合葬

1950年,冯喆与张光茹回到上海。冯喆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张光茹进入上海人民艺术剧院。

冯喆1952年主演了经典影片《南征北战》,他饰演的高营长深入人心,进入了艺术创作的新时期。

冯喆和张光茹在短暂的幸福生活后,两人的感情出现裂痕。张光茹心理十分敏感,总是凭着一些捕风捉影的流言蜚语盲目臆断冯喆有外遇,双方不断争吵,一步步使婚姻走进危机之中。

“高营长”冯喆的婚姻悲剧,49岁英年早逝,妻子没有与他合葬

冯喆前往朝鲜慰问志愿军,他想到自己将置身枪林弹雨,提出临走前要个孩子,张光茹却一口回绝。

1953年,冯喆从朝鲜前线回到上海,再次提出想要孩子,这次张光茹答应了。

冯喆在大街上碰到了前女友,相谈甚欢,前女友甚至还给了他一张自己的照片。冯喆拿到照片不但不藏起来,还把照片给妻子看,并开玩笑拿妻子和前女友比较,哪个女人不生气呢?

“高营长”冯喆的婚姻悲剧,49岁英年早逝,妻子没有与他合葬

张光茹怀疑丈夫不忠,大吵大闹,并出于报复心理又翻单杠又翻筋斗,终于造成流产。

第二年张光茹再次怀孕,又流产了。医生说她的输卵管堵塞已造成严重水肿,建议她切除输卵管以保命。张光茹无奈接受了手术,从此以后再也不能生育,她和冯喆的关系也跌入冰点。

冯家只有两个儿子,冯喆的大哥因肺病而早逝,冯家的传宗接代只能由冯喆来承担,没有后代是冯喆最大的隐痛。

“高营长”冯喆的婚姻悲剧,49岁英年早逝,妻子没有与他合葬

冯喆与母亲、妹妹冯琳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冯喆后来在广州招待所见到从香港回来,分别10年的母亲时,当众双膝下跪大哭。

张光茹猜疑心极重,只要冯喆和年轻女性说两句话,也怀疑两人有染。冯喆痛苦不堪,对好友说:“光茹太敏感,让我无法畅快呼吸了。”

夫妻冲突不断,最后闹到离婚的地步,双方的朋友和单位都来调解,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勉强维持着不和谐的婚姻。

“高营长”冯喆的婚姻悲剧,49岁英年早逝,妻子没有与他合葬

他们楼下的邻居回忆说,冯喆平时总是乐呵呵的,其实他生活得并不快乐。张光茹脾气不好,听着风就是雨,稍不遂意就和冯喆大吵。有时甚至还把冯喆交给她的工资从阳台往下扔,边扔还边说,我不要你的臭钱。

“高营长”冯喆的婚姻悲剧,49岁英年早逝,妻子没有与他合葬

1954年,冯喆在《淮上人家》扮演男主角高黑子,为了这部戏,冯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当时淮河流域爆发了可怕的血吸虫病,冯喆为了剧情需要,毫不犹豫跳入了淮河边的水塘,不幸感染上了血吸虫病,摘除了脾脏和胰腺,才保全生命。

失去了脾脏,就等于人体失去正常的免疫功能,严重影响了冯喆的健康。

“高营长”冯喆的婚姻悲剧,49岁英年早逝,妻子没有与他合葬

1957年,成都川剧团到上海演出《谭记儿》,川韵川味使张光茹倍感亲切,产生了回四川唱川剧的强烈愿望。为此夫妻俩又一次争吵,张光茹去意已决,一个月后办好了调动手续,从此和冯喆两地分居。

一到四川成都,张光茹就后悔了,那里的工作生活环境远远不及上海,但想再回来已经不可能了。

1959年,张光茹随成都川剧团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来到上海,与冯喆久别重逢。小别胜新婚,时空的距离使他们忘记了曾经的芥蒂,来到中国照相馆留下了合影,作为结婚10周年的纪念。

“高营长”冯喆的婚姻悲剧,49岁英年早逝,妻子没有与他合葬

这张照片被放大,陈列在中国照相馆的橱窗里很长时间,过路行人都会停下来看几眼。 

此时冯喆的事业如日中天,在银幕上塑造了众多经典形象,如《铁道游击队》的政委李正,《羊城暗哨》中的侦查员王练,《沙漠追匪记》中的骑兵班长钟永胜等,均好评如潮。

“高营长”冯喆的婚姻悲剧,49岁英年早逝,妻子没有与他合葬

“高营长”冯喆的婚姻悲剧,49岁英年早逝,妻子没有与他合葬

然而“街头追女”事件让冯喆的命运发生了转折,有一天他上街购物时,在百货公司见到一位相貌出众的女士,不由自主跟随她走了一段路,结果跟到了派出所,原来这位女士是一名便衣警察。

这件事捅到上影厂,冯喆百口莫辩,上影厂对他做出了处分:工资降两级,开除党籍。

上影天马厂与峨眉电影制片厂合并,厂址在成都。冯喆被第一批调往四川峨影厂,表面上是照顾夫妻两地分居,实际上是对他的惩罚。

“高营长”冯喆的婚姻悲剧,49岁英年早逝,妻子没有与他合葬

临行前,冯喆与好友铁牛把酒话别,他苦笑着对铁牛说,结婚12年,唯一宝贝的就是老婆。

铁牛很理解冯喆,虽然冯喆与张光茹感情上磕磕绊绊,但内心深处,他还是爱着妻子,并期待到了成都,能得到妻子的温暖和精神上的支持。

冯喆到成都的第二天,就赶到剧场看张光茹演出的川剧《铁笼山》。两人冰释前嫌,和好如初。但张光茹很快就知道冯喆调来成都的原因,怒不可遏,拒绝与丈夫共处一室。

“高营长”冯喆的婚姻悲剧,49岁英年早逝,妻子没有与他合葬

冯喆的辩白毫无效果,万般无奈搬入峨影厂的宿舍,夫妻分居。冯喆精神极度苦闷,开始借酒消愁,经常喝得酩酊大醉。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穷困潦倒的冯喆把树叶、树皮、杂面混在一起,就当作一顿饭充饥。 1963年,冯喆主演了人生中最后两部电影《金沙江畔》和《桃花扇》,成功饰演了英武的红军指挥员金明和风流公子侯朝宗两个天壤之别的人物,之后患上了严重的胃溃疡,住进了医院。 

“高营长”冯喆的婚姻悲剧,49岁英年早逝,妻子没有与他合葬

“高营长”冯喆的婚姻悲剧,49岁英年早逝,妻子没有与他合葬

1966年,运动爆发后,冯喆被贴大字报,游街批斗,关押在道具间里失去了自由。张光茹也受到冲击,被送进了学习班。

一天,冯喆得知张光茹从学习班回来,便偷偷溜出道具间,跑到张光茹宿舍门口,哀求道:“光茹,我们两个还是和好吧!”

张光茹赌气把冯喆推出了门外,冯喆在门外整整蹲了一个通宵。妻子的冷暴力,让他万念俱灰。

“高营长”冯喆的婚姻悲剧,49岁英年早逝,妻子没有与他合葬

此时,当地一位小学女老师是冯喆的影迷,得知偶像落难,便不顾非议主动接近逆境中的冯喆,表示关怀。冯喆在一段日子里偷偷从道具间跑出来,与这位勇敢的姑娘相见。

这件事很快被发现,小学老师被送往农村劳动改造,冯喆更是罪加一等,他彻底绝望了。

雪上加霜的是,张光茹向峨眉电影制片厂告发了冯喆以前和同事聊天时对形势的一些议论,为此冯喆被套在麻袋里毒打,遍体鳞伤。

“高营长”冯喆的婚姻悲剧,49岁英年早逝,妻子没有与他合葬

1969年,四川省文化系统一千多人到四川省大邑县的“刘文彩庄园”(即“收租院”),接受教育改造,冯喆也在其中。

1969年6月2日一大早,院里的高音喇叭喊道:“冯喆,你在哪里?赶快回来!如不回来,后果自负……”但无人回应。

第二天下午,造反派宣布:“冯喆在堆煤的破屋子里上吊自杀了。他自绝于党和人民,死有余辜。”

“高营长”冯喆的婚姻悲剧,49岁英年早逝,妻子没有与他合葬

张光茹听到冯喆自杀的消息,顿时僵住了,她连夜赶到大邑县峨影厂“五·七”干校,冯喆躺在一辆马车上,双眼微睁,身上裹着破旧的毛毯。她在日记中写道:“可怜一代风流儿死了。” 

冯喆的亲友们都不相信他自杀,冯喆就像他演的英雄一样,是压不垮的硬汉,而且他主演的《南征北战》已经重新公映,对他来说解放在即,曙光就在前面,他为什么会走上绝路呢?

见过冯喆遗体的峨影厂同事说,冯喆表情从容,不是上吊死后的舌头外伸的样子。

“高营长”冯喆的婚姻悲剧,49岁英年早逝,妻子没有与他合葬

冯喆最后的照片

关于冯喆的真正死因,存在着诸多疑点,究竟是他杀和自杀,至今未有定论。

运动结束后,1978年7月13日,峨影厂召开追悼大会,为冯喆平反昭雪。冯喆的妹妹冯琳前来参加追悼会,一位冯喆的同事对她说:“你哥哥人长得很漂亮,死得也漂亮。” 

“高营长”冯喆的婚姻悲剧,49岁英年早逝,妻子没有与他合葬

冯喆去世后,张光茹没有再婚,1993年6月28日走完了坎坷的一生,终年64岁。

张光茹的学生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一本《笔花诗集》,其中一首《忠魂伴君》写道:

“我悼亡君十八年,此心耿耿意绵绵。君虽逝去我恋君,梦里相逢话苦甜。” 

张光茹的后半生在追悔和思念中度过,死后按照她的遗嘱,张光茹的骨灰被分葬两地,一半葬于宜宾白塔山父母身旁,一半放入成都磨盘山公墓,却没有葬在丈夫冯喆的身边。

“高营长”冯喆的婚姻悲剧,49岁英年早逝,妻子没有与他合葬

“高营长”冯喆的婚姻悲剧,49岁英年早逝,妻子没有与他合葬

1995年纪念中国电影诞辰90周年时,冯喆列入126位“中华影星”,2005年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之际,冯喆入选“中国电影百年百星”。 

爱恨都已随风而去,如今冯喆安息在广州烈士陵园,墓前影迷的鲜花永不断。

今年是冯喆的百年诞辰,他短短49年的人生留下的经典形象仍然令后人缅怀,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观众。

“高营长”冯喆的婚姻悲剧,49岁英年早逝,妻子没有与他合葬

欢迎阅读

美男子王心刚:与患病妻子相爱几十年不离不弃,今年88岁了

八一厂大帅哥,《林海雪原》的少剑波,刘晓庆恩师,今年86岁了

庞学勤:红色英俊小生,在家里是保姆,照顾病妻45年,86岁去世

王志文与6个美女的爱情故事,错过徐帆许晴江珊,42岁娶亿万富婆

“高营长”冯喆的婚姻悲剧,49岁英年早逝,妻子没有与他合葬

你喜欢冯喆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你的转发评论点赞是对我的鼓励!

欢迎关注同名公众号:十点八卦君

本文参考了许多文字资料,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