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吉屋出租电影好看吗

2022-02-28 21:11 作者:寻影者CINE 围观:

1996 年1 月25 日凌晨3 点半,下雪天,百老汇新进创作者乔纳森·拉森(Jonathan Larson)被室友发现倒卧厨房,得年35 岁,死因是主动脉剥离。

是日晚间8 点以前,他的猝逝仅是一枚在外外百老汇发表过摇滚音乐剧《tick,tick…BOOM!》的新星殒落,消息如涟漪在拉森身边的小圈子传开,还未扩及整个剧场界;8 点过后,筹备七年的新戏《吉屋出租》(Rent)在外百老汇首场售票试演揭幕,好评随波希米亚精神给摇滚炸开,汇成足以翻转剧场的海啸,撰写音乐剧史的笔已嗅到与1967 年《毛发》(Hair)改写音乐剧走向相似的气味。一夜之间,自普契尼歌剧《波希米亚人》发想的《吉屋出租》,就要一把将拉森推往百老汇不朽传奇的彼岸,那彼岸将在普利兹奖戏剧项目与乔治·格什温(George Gershwin)的《为君而歌》(Of Thee I Sing)、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dgers)与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Oscar Hammerstein II)的《南太平洋》(South Pacific)、斯蒂芬.桑德海姆(Stephen Sondheim)的《星期日与乔治同游公园》(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等经典音乐剧齐名。

一部《吉屋出租》,属于“上帝”的波西米亚福音

Rent On Tour 官方宣传照

时间倒回三周前。《吉屋出租》首次以全卡司阵容在制片人与纽约戏剧工作坊成员面前读本,回响不俗,但已透支的他不如预期兴奋。两周前,拉森赴一场饭局与电影的约,身无分文下只能卖几本藏书与借几个铜板,凑出一张戏票的费用。一周前,身在排演现场的拉森静默不语,还有细节尚待调整,戏迟迟未能敲板定案,心里头纠缠着与导演迈克尔·格雷夫(Michael Greif)在艺术抉择上的争执,当中包括莫琳抗争行动艺术要全场观众跟着一起模仿乳牛的「哞(Moo)」及第一幕高潮戏〈La Vie Bohème〉在戏剧处理上的意见相左。

四天前,拉森趁空档觅了间小餐馆简单果腹,又匆匆窝回剧场。第二幕开始没多久,拉森起身往剧院后方走,胸口像是遭受重击的一阵呼吸困难与剧痛。当晚等候救护车生死交关的时刻,舞台上的戏正走到〈What You Own〉中主角从「活在美国(living in America)」觉醒为「死在美国(dying in America)」的戏剧转捩点,而舞台下拉森的文字像是给死神指路。一天前,理了发的拉森拖着两度被诊断为流感的身子回到剧场,沉在椅子里撑过最后的彩排。彩排进行得比预期还顺利,落幕后迎来在场所有人的掌声,他也拨出一小时接受纽约时报的专访。子夜,他搭计程车回到租屋处,与创作团队约好翌日在Time Cafe 碰面再商讨细节。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没人知晓事情怎么发生的,由着炉子上沸腾的蒸汽鸣笛声响着挽歌,拉森在冰冷的厨房地板,渡过冥河、悄然离世。

“I can't believe he's gone, I can't believe this family must die. Angel helped us believe in love, I can't believe you disagree. I can't believe this is goodbye.” ~〈Goodbye Love〉

一部《吉屋出租》,属于“上帝”的波西米亚福音

《吉屋出租》剧照

25 日,还未从坏消息恢复神智的剧场成员,只知道这个节骨眼上戏不能停,唯一要决定的,是以什么样形式进行,成员才能好好地与拉森道别。拉来几张长桌并排,摆上几瓶矿泉水,没有走位、舍弃舞蹈,演员别上麦克风坐在舞台上,一字一句承起、接起拉森想被听到的故事。当戏进展到第一幕的最终曲〈La Vie Bohème〉,像是拉森未灭的精神从愁云间、云隙里落下召唤,演员一个接着一个踩上长桌、乐队跟上、灯光就位,此刻起舞台上进行的一切,与前一晚彩排无异地大步前进,而歌词中阐述的正是拉森此生信仰的总和。

2000 年9 月1 日,我伫立在Nederlander 剧院的看板下方,那已经是《吉屋出租》从外百老汇纽约戏剧工作坊转战百老汇的1996 年4 月29 日的约莫四年半后。四年半间,刚在高中音乐教室受到《悲惨世界》(Les Misérables)十周年纪念音乐会版启蒙的我,着魔似地出没唱片行,搜刮有版权代理的音乐剧原声带。CD 架上一字排开有《吉屋出租》、《爵士年代》(Ragtime)、《泰坦尼克号》(Titanic)、《大游行》(Parade)、《南北战争》(The Civil War)、《酒店:复排版》(Cabret),其中《吉屋出租》与《爵士年代》算是最为熟读的两大心头爱。

一部《吉屋出租》,属于“上帝”的波西米亚福音

《吉屋出租》剧照

强调「熟读」二字,是因为在网络资源不发达的年代,想一窥剧场原貌,只能仰赖CD 盒内附的歌词本,拿文字当砖瓦、以剧照做蓝图地搭建心中的小剧场,搭配《吉屋出租》主角群马克、罗杰、莫琳、乔安、班尼、柯林斯与安琪儿在字里行间的煎熬到和解、热恋到失落、彷徨到拨云见日,四年间早在脑海中历经无数次的操兵演练。

2000 年那趟纽约自由行的尾声,深知经典剧目《悲惨世界》与《歌剧魅影》对我来说都是太观光客取向的选择,挤满正装观众的奢华剧院大厅,我显得格格不入。反观《吉屋出租》长驻的Nederlander 剧院,其售票口的队伍清一色是轻装的年轻男女,那迫不及待、那引领期盼完全不掩饰的兴奋感,这才是迷恋波希米亚精神的人该待的地方。9 月1 日一早与同行友人分道扬镳,循着地图指示找到电影院,这短短一段路耗费四年半的时间,我终于从唱片行辗转到了剧院门口,记忆中CD 唱盘的数位输出将被有温度的人声覆盖。

若你恰好也是《吉屋出租》的剧迷,那真是再幸运不过的事。因为《吉屋出租》算是留下为数不少的影音素材供后世剧迷朝圣、学者研究。

首先,不是每个戏迷都有经济能力走进要价不菲的剧场,即使能力许可也不一定能恭逢其盛地看到原汁原味的原版制作。当然,有些时候一出戏最隐晦的奥义,得历经几回在百老汇的复刻重制,才找到更合适的诠释方向。但原版制作通常最能彰显创作团队的理念,不论成绩优劣,至少都是一出戏会在观众眼前展开的最主要动机。原版的意味,不单是指卡司,更广义地还包含演员走位、场面调度、灯光设计、服装美术风格、甚至是宣传策略。在2008 年9 月7 日《吉屋出租》以第5123 场之姿与百老汇告别,这场演出有留下名为《Rent: Filmed Live》的录影纪录。所有上述关乎灯光、美术、舞蹈的调度,都被完整保留下来,观众能见到一出没有换景却透过几张长桌、灯区转换把玩出来的变化万千。这就是剧场的魅力,在「没有」当中创造「所有」。

一部《吉屋出租》,属于“上帝”的波西米亚福音

《吉屋出租》剧照

谢幕版卡司从事过境迁的今日回看,饰演咪咪的蕾妮·伊莉斯·高德斯伯瑞(Renée Elise Goldsberry)与歌队中唯一亚洲面孔梁特利(Telly Leung)特别吸引我的注意,前者四年后凭另一出改写历史的音乐剧《汉密尔顿》(Hamilton)摘下东尼奖音乐剧类女配角,后者参与美剧《欢乐合唱团》(Glee)演出也领衔主演百老汇音乐剧《Allegiance》与《阿拉丁》(Aladddin),成为百老汇新生代亚裔面孔的代表。

再者,2019 年FOX TV 延续近年电视改编音乐剧的风潮,前仆后继者虽有成绩惨不忍睹的ABC《小美人鱼》(The Little Mermaid Live)、NBC《彼得潘》(Peter Pan Live),但《吉屋出租》电视实况转播版将舞台方框的概念完全打破,改采用环形剧场让舞台四面都环绕着观众,此形式让观众的热情能更近距离回馈给表演者,此版本展现的活力与对故事线的梳理,甚至赢过2005 年电影版及2008 年剧场版。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在转播前一日的彩排现场,饰演罗杰的演员布列宁.杭特(Brennin Hunt)不慎在第二幕扭伤了脚。紧急商议后,FOX TV 决定抽掉翌日的实况转播计画,改采用彩排留下的影像素材,唯有剧末15 分钟段落切回当日的现场表演。也就是〈Finale〉、〈Your Eyes〉、〈Finale B〉这三首歌与谢幕后百老汇原版卡司登场齐唱〈Seasons of Love〉时,观众看到的是坐在轮椅上完成表演的罗杰。

最后,在有电影改编的音乐剧当中,能保留高比例的百老汇原卡司相当罕见,有部分是因为电影版筹备期过长,导致演员实际年龄与角色不符,或者是在知名度与票房号召力的考量下,制片宁可让好莱坞大明星来挂名演出。前者的理由正催促着格伦·克洛斯(Glenn Close)催生《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的拍摄计画;后者最经典的例子就是朱莉·安德鲁斯(Julie Andrews)错失随《窈窕淑女》(My Fair Lady)登上大银幕的机会,被声势如日中天的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所取代。在2005 年由克里斯·哥伦布(Chris Columbus)执导的《吉屋出租》电影版,几乎召回百老汇的原版卡司,除了饰演夜店舞者咪咪的达芬妮·鲁宾-维佳(Daphne Rubin-Vega)有孕在身、饰演同志律师乔安的弗雷迪·沃克(Fredi Walker)自认超龄而婉拒电影拍摄的邀约。

一部《吉屋出租》,属于“上帝”的波西米亚福音

《吉屋出租》剧照

试想没有尤尔·伯连纳(Yul Brynner)的《国王与我》(The King and I)或少了雷克斯·哈里森(Rex Harrison)的《窈窕淑女》,后人就只能在文字叙述中去想像这些经典角色在剧场中的模样。正因为电影改编的存在,暹罗国王在〈Shall We Dance〉波卡舞曲的舞步、语言学教授字字计较的〈The Rain in Spain〉才得以在每次胶卷转动时让后世得以体验大师课。虽然拿《国王与我》、《窈窕淑女》来比喻《吉屋出租》不甚妥当,毕竟后者强调的是一个集体(community)的概念,群戏中没有特别耀眼的主角、也没有被省略的配角,但能在大银幕留下全体卡司的身影,对听着原声带却无缘走入剧场的戏迷来说,重要的是一种如愿。

真要说电影版在演员方面的亮点,我会点名饰演跨性别角色安琪儿的威尔森·杰梅因·贺雷迪亚(Wilson Jermaine Heredia)与饰演行动艺术家莫琳的伊迪娜·门泽尔(Idina Menzel),前者在百老汇剧场上可是一周八场如特技表演般蹬着高跟鞋在桌面与地面脸不红气不喘地来回跳着,也因为安琪儿这个角色威尔森摘下东尼奖音乐剧项目男配角的殊荣,而〈Today 4 U〉这经典桥段也完整收录在电影中;后者在离开《吉屋出租》剧组后,主演了同样是高人气长青音乐剧《女巫外传》 (Wicked)并担任《冰雪奇缘》(Frozen)艾尔莎公主的幕后配唱,歌喉霸气的伊迪娜自此从剧场界天后的王座,走进全世界每个女娃的心坎。

论电影版成绩,克里斯·哥伦布不算艺术企图强烈的导演,他的温情主义在《窈窕奶爸》(Mrs. Doubtfire)、《小鬼当家》(Home Alone)这类以美国中产阶级为背景的喜剧小品还能奏效,但要掌舵《吉屋出租》题材中的同性恋、异性恋、跨性别、反资本主义就像好学生学骂脏话,遮遮掩掩地少了地道的口气。反倒往前推几年,巴兹·鲁尔曼(Buz Luhrmann)执导的《红磨坊》(Moulin Rouge)才是真正洋溢着与《吉屋出租》共同的信仰核心:波希米亚精神,是我心中比较适合执导筒的人选。

而电影改编对整体结构做了不少更动,其中几个调整对我来说是不可原谅的致命伤。

一部《吉屋出租》,属于“上帝”的波西米亚福音

《吉屋出租》剧照

开场曲通常是用来定调风格走向、角色关系、时代背景的,成熟的开场能让观众一目了然、一曲进入故事的世界,就像《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以同名曲目刻画修女玛莉亚对自由奔放的向往,《泰坦尼克号》以三分钟序曲引导观众登船并「听」到这艘豪华邮轮订了几斤物资上船、哪位乘客被安排到哪个舱等这一切细节,《Natasha, Pierre & The Great Comet of 1812》更以〈Prologue〉一曲将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笔下11 个主配角的人物谱系梳理开来。

《吉屋出租》的开场曲〈Rent〉,也是一首用来定调的曲目,照理来说除了还未登场的咪咪、安琪儿外,所有角色都将在这首歌中找到未来故事线发展的起头,包括「生活的困顿」导致音乐人罗杰、摄影师马克得烧乐谱/剧本来生火取暖,大学教授柯林斯在电话亭被揍遭抢而种下与安琪儿萍水相逢的契机,一桩机械故障带出马克、前女友莫琳、前女友的现任女友乔安理不清的「三角关系」,飞黄腾达的班尼将代表准岳父来驱逐身无分文的非法住民(包括前室友马克与罗杰两人)。

在舞台版中,既然同名开场曲一口气亮相这么多角色,其份量之重让没在序曲亮相的安琪儿、咪咪以及延宕到剧情四分之一处才现身的莫琳,有理由以各自秀味十足的〈Today 4 U〉、〈Light My Candle〉、〈Over the Moon〉三首曲目与〈Rent〉达到平衡,并且带出安琪儿直肠子的热情奔放、咪咪释放被保护的需求及莫琳让乔安死心踏地的王者魅力。

在电影版中,〈Rent〉开场曲原先乘载的讯息量被大幅削弱,只保留马克、罗杰与柯林斯的戏份,班尼的出场接续在歌曲结束之际,并且改用把歌词「说」出来的方式交代给观众。在开场曲发生这样的变动,会造成什么影响呢?──打个比方,就像是一本书的大纲页被直接抹去几个篇章的纲目,这教读者如何从残缺中去窥得全貌?那些被缩减的部分,有些是直接删减,有些则是原有的歌词被抹去,画面中乐声持续,角色却无话可说、无词可唱的短暂留白,就像突然安静的空气,尴尬至极并且破坏创作者拉森在曲目间拿捏的平衡。

一部《吉屋出租》,属于“上帝”的波西米亚福音

《吉屋出租》剧照

比对百老汇版与电影版原声带曲目,百老汇版42 首、电影版28 首,扣除作为剧场过场用的〈Tune Up〉、〈Voice Mail〉共8首,两版本曲目仍有6 首的落差。被删除的曲目中,〈You Okay Honey?〉、〈Halloween〉两曲的移除造成戏剧推进、情绪堆叠上的问题。

在《吉屋出租》中的人物可分为四组,分别是马克、罗杰、班尼的「前室友」,罗杰与咪咪、乔安与莫琳、柯林斯与安琪儿这三对分属不同感情态度的「情人」;至于这些角色的戏剧任务是「不再躲藏」、「学习去爱」,第一幕的功能在于用琅琅上口的主旋律去嵌合角色的内在状态,像是一直被打断没能说清楚的「I should tell you」造就罗杰与咪咪的误会加深,像是柯林斯与安琪儿以「I'll cover you」许下纯洁的承诺,像是「Tango: Maureen」让站在竞争位置的乔安与马克两人得以坦言与莫琳相处时的提心吊胆彼此取暖。

随着第一幕摩擦与不满的累积,罗杰无法面对咪咪孱弱的身子、乔安再也不想压抑对莫琳四处调情的醋劲、柯林斯要学习放手让爱滋缠身的安琪儿不再病痛,带出第二幕描绘内在挣扎的〈Without You〉、〈Take Me or Leave Me〉,也让所有角色的冲突在安琪儿的告别式过后一次摊牌,成就《吉屋出租》挖掘最深、负伤最重的〈 Halloween〉、〈Goodbye Love〉、〈What You Own〉组曲。要有清创才有愈合,所有面对爱的逃避心态,因为安琪儿的离开、咪咪的弥留,才让罗杰找到歌曲的灵感、马克重拾摄影机纪录下〈Your Eyes〉勇于去爱的深情款款。

一部《吉屋出租》,属于“上帝”的波西米亚福音

《吉屋出租》剧照

回到先前所提消失的曲目,〈You Okay Honey?〉是安琪儿与柯林斯萍水相逢,后续定情的〈I'll Cover You〉、追悼的〈I'll Cover You: Reprise〉都得以〈You Okay Honey ?〉作为根基去打造柯林斯会呵护安琪儿、安琪儿能照料柯林斯的线索,尽管全曲不长只有1 分42 秒,但安琪儿的现身替平安夜被劫的柯林斯注入不少暖意。

至于下半场从告别式后众人摊牌的〈Halloween〉、〈Goodbye Love〉、〈What You Own〉组曲,是放弃梦想、相互指责、远走他乡的撕裂过程。马克出卖创作的灵魂,允诺出任电视节目的摄影;罗杰卖掉吉他,买了辆车头也不回地离开纽约。〈Rent〉一曲还只是烧烧剧本、乐谱取暖,至少他们还扛着摄影机、抱着吉他执着于梦想燃烧。事过境迁的〈Halloween〉,罗杰指责马克躲在摄影机后面不敢面对莫琳的分手,马克批评罗杰作为音乐人却无法为自己发声,只有挚友才会这么赤裸裸,唯有熟识才会如此血淋淋。在这组曲中没有建立新的主旋律,但那字里行间的赤裸裸、血淋淋,成为《吉屋出租》面对艺术、面对爱情最坦诚的段落。

《吉屋出租》是一把解剖刀,切开拉森卅五年来在纽约东区累积的脓疡,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认同用「爱」来包装爱滋是唯一的解决之道,但上苍派拉森来完成《吉屋出租》却又急忙回收,也算是留给相信爱情、相信自由、相信波希米亚精神的人,一个出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