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电影心灵距离好看吗

2022-02-28 18:07 作者:观复文化 围观:

“人们看电影是为了时间:

为了已经流逝、消耗,

或者尚未拥有的时间。”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行李都安排好,看着两边的风景从高铁白色的身子边掠过,然后深深地把身体蜷窝进临窗的座位里,打开电脑,点开那部电影的播放键。往往这个时刻,才真正觉得:假日开始了。

不得不说,有电影看的假日——正如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说的——要“长”很多:

当你跟着《返老还童》过了一生,或者随着《指环王》历几场生死大战,回过神来发现才刚到目的地,假期才刚刚开始。那种感觉啊,实在很奇妙。

一想到这里,就对假日更期待了几分……

假日的间隙,终于可以看那部电影了

▲《蓝莓之夜》剧照 如下文所述:非常适合旅途的电影

明天就要进入五一小长假了,你有备好“假日神器”——电影吗?

至少一部,在火车上边看边啃扒鸡、或者在酒店房间的软床上躺平观看(就着一包薯片也不错~),那些属于“路上”的边边角角的时间,都可以用来“被拉长”。

如果你还没有观影菜单,那么或许可以尝尝(完了,彻底被扒鸡和薯片带跑了~)以下三部:

《蓝莓之夜》

“其实要过那条马路并不难,就看谁在对面等你”

私心推荐——

不得不说,我被裘德洛戳到了:在瑞米永远拨不通的电话中。爱的美妙之处在于,你并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与你有温暖连结的人;也不可预料,因为爱你,他会有什么样的异举,无意中触动了你的心弦……

假日的间隙,终于可以看那部电影了

这部电影,太适合在异乡的酒店里看,尤其是午夜。温暖、精短、美。留神,太晚了,可不要吃蓝莓派哦~

——在体味深意之前,你一定会先迷醉于它的美,毕竟,那是经典王家卫式的:富士胶片的色度、爱吃“被冷落的蓝莓派”的失爱女孩、收藏钥匙的咖啡馆老板、偷偷靠近的一吻……

更难得的,是王家卫收起了以往对“爱”疏离和拒绝的态度。这一次,他难得动了心,打算信任爱情一次。

“心灵距离”,是这部片子的焦点。王家卫试图说明,相逢对面不一定更“近”;千里之遥不一定更“远”:

夜夜对面的伊丽莎白和瑞米有着一个悸动之吻拉不近的距离,于是伊丽莎白走开了。可分别的两人,却在一张张不同城市寄来的明信片中、在一个个打不通的电话里、在永远为她保留着的餐盘中为彼此留守着。

假日的间隙,终于可以看那部电影了

假日的间隙,终于可以看那部电影了

在伊丽莎白的路上,见证了两段“情感”。都是这样远远近近的关系。

阿尼和苏琳,令我莫名的想到菲茨杰拉德和泽尔达。在菲茨杰拉德想要写小说的时候,泽尔达总是希望他与自己一起沉湎于奢侈与放浪中。世人皆以为泽尔达害死了菲茨杰拉德,却不去理会后者对前者的痴迷。她身上有令他迷醉的、致命的珍宝。这种珍宝,苏琳身上也有。

假日的间隙,终于可以看那部电影了

虽然是夫妻,但苏琳想要的东西,阿尼却给不了,于是阿尼追,苏琳跑。苏琳摔门而出时,阿尼举枪对着她:“如果你走出去,我一定会开枪”,然而,这一枪却开给了自己。

距离从近至远、再至生死相隔,可这时,明明获得了自由的苏琳,却发现其实自己还爱着对方——伊丽莎白从他们身上看出:逃避,其实并不能解决问题;失去,也不是一种一了百了的方式。

假日的间隙,终于可以看那部电影了

莱斯利,则令我想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赌徒》,有一类赌徒——不是仅仅沉迷于糜烂生活中的那种人,他们另有一些更复杂的动机。比如为了拯救爱人的穷苦家庭教师阿列克谢;比如用赌博去试图了解自己父亲、了解世人、了解自己的莱斯利,他们纵然是失足者,也必将成为“深渊也在回望着你”的人,但仍旧令人心存慈悲。

自认为看得穿任何人、赢得了任何局的莱斯利,却看不出父亲对自己的真心。当她耍手段骗走了父亲的车、等着他报警抓她的时候,却发现父亲把车过到了自己的名下。

父亲一次次的欺骗令莱斯利失望,但直到父亲去世,莱斯利才懂:他或许只是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接近自己。

假日的间隙,终于可以看那部电影了

伊丽莎白以阿尼、苏琳、莱斯利父女作为观照,终于勇敢地走回起点,开启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蓝莓之夜”。

这莫名的治愈一切,就算没有蓝莓派也一样。相信我,当看到那个开启一切的吻,或许你就不那么害怕失去了。

假日的间隙,终于可以看那部电影了

《美食、祈祷和恋爱》

“或许我的人生并非如此混乱,世界的原貌就是如此”

私心推荐——

真正的“好”,不是看上去好,而是感觉自己好。更重要的是,别去责怪水逆、运气、潮汐、月相……你总该知道某时某刻,自己的确很糟糕。

假日的间隙,终于可以看那部电影了

《蓝莓之夜》中有个被爱人抛弃而流浪的伊丽莎白,《美食、祈祷和恋爱》中有个抛弃爱人而流浪的伊丽莎白。

不被爱是伤害,被爱也可能是负担,人生啊,就是这样充满陷阱呢……

这个伊丽莎白,表面上是个“人间宠儿”。作为《纽约时报》的人气作家,她年轻貌美,行踪自由,有爱她的丈夫和朋友,然而,在优渥平静中,本该幸福的她却在看不见的地方失衡了……

假日的间隙,终于可以看那部电影了

如果你能明白《月亮和六便士》中中年出走的斯特里格兰特、《时时刻刻》中企图自杀的劳拉·布朗,你应该就能理解这里的伊丽莎白。当然,如果你明白他们,那么或多或少,你心中也曾涌起过一些“大”的迷惘。

这种“大”的迷惘不在于一时一事。它更隐蔽、更难以被发现,因为它破碎的部位在“里”而不在“表”,即在平静的、甚至人人艳羡的外表下内心空洞难言。

就像伊丽莎白所说:“我好空洞,如同行尸走肉。”她的症状是:“我以前胃口大好、享受人生,如今却消失了。”

所以,她要去能令自己悸动的地方,第一站是意大利,她需要某种动力启动自己已经僵化呆板的内心——而她的朋友却嘲笑她:你说得好像是个女大学生。

是的,社会的认知是:为自己的感觉活着,那是不成熟的表现。

假日的间隙,终于可以看那部电影了

这一位伊丽莎白要做的究竟是什么呢?一次开放感官的旅行?独自享受意大利面、意式冰激凌,放心大胆地吃,胖上两个尺码?她要的是:“我需要改变,十五岁起,我不是在恋爱就是在分手,我从没为自己活过两个星期,只和自己相处。”

她要做的,是一次寻找自己之旅,搞清楚摘掉女儿、妻子、母亲、作家……重重社会标签之后,自己到底是谁、生活的真谛是什么。

她首先在意大利学会“无所事事的甜美”、学会了享受生活,体验愉悦,然后才有能量去接受无常的变迁、接受没有所谓的长久;

然后在印度学会了只有坦然面对才能认识自己,学会了与自己平静相处、原谅内心中最不堪的部分,给自己真正的接纳和自由;

最后在巴厘岛,她明白了真正的平衡,从失去平衡开始。不为了维持某种平衡而刻意去拒绝和独守——独立自由并不建立在杜绝和舍弃上。

假日的间隙,终于可以看那部电影了

▲请一定留意那座奥古斯都庙。由罗马首位真正的帝王奥古斯都建造,后成其陵墓。伊丽莎白在这里顿悟,没有所谓的恒久不变,不要害怕改变,因为“或许我的人生并非如此混乱,世界的原貌就是如此,真正的陷阱在于,逐渐依恋这个世界。毁灭是天赋,毁灭是转变之路”——这段话,应该被打印出来,贴在墙上,每日三省吾心。

不破不立,屡破屡立,在不断推翻的同时不断建立起的,才是经得起推敲的,接近最后的真相。正如赖爷所说:

脚踏实地,宛如你有四条腿,那样你就能立身于这个世界;还有,不要通过头脑观看世界,要通过你的心观看,那样你就会认识神。

假日的间隙,终于可以看那部电影了

不过,关于“脚踏实地”……我倒想起弗吉尼亚·伍尔芙也一直在强调这一点。很多人都说要脚踏实地、认清现实,到底“现实”是什么呢?世俗的约定俗成?人类的普遍轨迹?

或许等你看完这部电影,再看看弗吉尼亚这句话,也就能明白了——所谓“现实”,是你用独立的眼光去看到的世间万物:

它(现实)有时出现在尘灰飞扬的道路上,有时出现在街头报纸的字里行间,有时又出现在阳光下亭亭玉立的黄水仙的表面。它照临房中的一些人,铭刻下一些闲言碎语。伴着星光回家的人因为它而兴奋莫名,静谧的世界也显得比语言中的世界更真切——随后,它又现身于熙熙攘攘的皮卡迪利大街上的公共汽车中。有时,它似乎虚无缥缈,让我们难以捉摸它的性质。但无论什么,只要给它触到,便从此固定下来,成为永远。它是岁月的蝉蜕给丢入树篱后留存下的东西;它是时光流逝,爱过又恨过后遗下的一点念想。

假日的间隙,终于可以看那部电影了

《海上钢琴师》

“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

你明不明白?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

私心推荐——

拜托,请不要从勇不勇敢、面不面对现实(还记得上文探讨的“何为现实”吗?当然,这里是世俗意义上的“面对现实”)的实用性眼光看待这部电影。留心别被1900骗了,他选的,不是“***”。

假日的间隙,终于可以看那部电影了

如果按照“举重若轻”原则,这部电影应该坐在车厢,开一罐啤酒,就着一只扒鸡看。当然,你要接受,或许及至影片放完,你懵然发现,扒鸡和酒都还在——不知道什么时候,你不知不觉中停下一切活动,对情节全神贯注。

直到今天,还有相当一大部分人完全不能理解1900的选择。那个无师自通、胜过的爵士乐鼻祖的钢琴天才,为什么就是不肯走下船、不肯与那个只要他动动手指就能名利双收的世界合作。

他们将他看作是一个徒有才华却不肯走出“家门”、不肯走出自己世界的懦弱怪胎。

假日的间隙,终于可以看那部电影了

或许,你应该换一种眼光看:1900显得很虚幻、不真实吧?其实,他只是一种象征——他有双重意义的象征。

第一重象征意义,是“美国梦”的反对者:他本就是那些抱着美国梦的移民者所遗弃的孤儿。在巴里科的原著小说《1900》中,曾这样描述他的出场:

在波士顿,一天早上,人群全部登岸之后,老丹尼在一个厚纸箱里发现了他,大约十天了,十几天吧。他没有哭,睁着眼,独自一人躺在纸箱中,很安静。有人把他放在了头等舱的舞厅里,在钢琴上。但他不像是头等舱里出生的婴儿。通常,这种事只有移民才干得出来:在船上悄悄分娩,然后把孩子遗弃在那里。并非是他们狠心,而是因为贫穷,赤贫……对移民来说,孩子不仅是一张额外要填饱的嘴,而且在移民局,意味着一大堆麻烦,还不如把他们留在船上……

假日的间隙,终于可以看那部电影了

影片的结尾,麦克斯终于找到1900,面对面地劝他下船——他这一次,坦露了心声:

键盘有始有终,你确切知道 88 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它并不是无限的,而音乐,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对。你把我推到舷梯上然后扔给我一架有百万琴键的钢琴,百万千万的没有尽头的琴键,那是事实,麦克斯,它们没有尽头。那键盘是无限延伸的。然而如果琴键是无限的,那么在那架琴上就没有你能弹奏的音乐,你坐错了地方,那是上帝的钢琴。

……

天啊!你……你看过那些街道吗?仅仅是街道,就有上千条!你下去该怎么办?你怎么选择其中一条来走?怎么选择“属于你自己的”一个女人,一栋房子,一块地,或者选择一道风景欣赏,选择一种方法死去。那个世界好重,压在我身上。你甚至不知道它在哪里结束,你难道从来不为自己生活在无穷选择里而害怕得快崩溃掉吗?

假日的间隙,终于可以看那部电影了

20世纪,两次大战摧毁了世界原有的秩序,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信仰天翻地覆,工业文明令人们将追求财富、地位当作终极梦想,因此,无数欧洲人从家乡迁往美国,融入滚滚浑流,去“实现自我”、去淘金。

这个“美国梦”,可怕到令那些追逐者们连自己的孩子都嫌拖累、甚至扔掉的地步。在那些看不见尽头的街道里,藏着无尽吞噬人本心的欲望,1900拒绝的,不是脚踏实地的生活,不是川流不息的人群,而是马克吐温口中那个“心怀卑鄙、身藏赃物,满嘴假仁假义”的世界。

假日的间隙,终于可以看那部电影了

▲1900看到的那个“没有尽头”的世界

假日的间隙,终于可以看那部电影了

▲疯狂追求“美国梦”的人们

第二重象征意义,1900其实就象征着一个人的原始天才、自然灵性和自由意志。

1900全凭天才成为钢琴家后,美国爵士乐鼻祖莫顿要与他斗琴。这一段也要与原著对照相看:

他,1900,却对这件事不怎么感兴趣。他甚至不太能理解。决斗?为什么?但是他很好奇。他想听听爵士乐鼻祖能弹出些什么玩意来。一定不是开玩笑的,他相信,那人一定是爵士乐的发明者。我想他一定是想学点东西。一些新的东西。他天性如此,有点像老丹尼,毫无比赛的观念,根本不在乎谁是赢家。是别的东西让他感兴趣。完全是因为那些别的东西。

1900对名誉地位丝毫不顾,他并不好奇输赢,只想知道自己能学些什么,但他只看到了一个抱着虚荣心炫技的傻瓜,在这个傻瓜颇为灵巧的手指下,天分完全斗不过一颗充满欲望的心。

假日的间隙,终于可以看那部电影了

动车可能快到站了,你当然是要下车的。但你心中应该已然获得了一点启示:

当世界变成一张巨大的网,不可逆、不可救,1900所选择的“留下”,是最大的生机、是对生命本质的完整留存——当不再盲目地鄙视“***”的1900,你就获得了巨大的力量。那么下车后,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没有尽头的世界”,你都可以面对。

史蒂夫·马丁说:“所有人生的谜语都可以从电影找到答案”。

人是灵性的动物,当知觉打开了一个洞口,便会有无限光明涌入。每一部好电影,都多多少少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怎么样,你准备看哪一部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