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林木电影好看吗

2022-02-28 17:18 作者:卢宇光 围观:
中国电影界美术师林木:意志与信念

这两天极累,甚至累得懒得给八十五岁的老母亲回微信。

昨天一早,老母亲发来一张图片说,浙江省军区第二干休所的铁树开了花了,这是百年一遇。

中国电影界美术师林木:意志与信念

昨天凌晨三点便开始飞往俄南部阿斯特拉罕阿舒鲁克靶场,这是俄军在“国际军技_2020”论坛上,对S-400系统进行动态实弹展示,21枚导弹满天开花。

俄防空军司令波波洛夫说,今天是俄防空军首次在强电子干扰下的作战演示,21个靶标全部命中;准备回莫斯科时,俄国防部接装才一年的安_148_100滑上了跑道,准备起飞时,突然减速又滑回停机坪,原来是充电系统不工作。

好险!

中国电影界美术师林木:意志与信念

卡拉库姆沙漠的热浪滚滚扑面而来,躲在机翼下,才有空看到了老班长于广林转发一篇文章:中国电影美术潮二代林木。

中国电影界美术师林木:意志与信念

电影青年界美术师 林木

中国电影界美术师林木:意志与信念

林木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

未到不惑之年,便爆出了冷门:著名导演管虎的作品《杀生》入围第4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6项提名,林木作为造型指导和美术指导一人获得两项提名,并最终摘得最佳美术指导大奖。

我与林木只见过一次面,那还是他五岁的时候。

中国电影界美术师林木:意志与信念

《八佰》剧组在上海留影,左1导演管虎,左2林木

林木的父亲林道远是我的人生文学启蒙恩师。

林道远,男,原名林道源,广东潮州人。1984年毕业于中国记协职工新闻学院。1960年入伍,历任《人民海军》报政治文化编辑处处长,海潮出版社总编辑。

中国电影界美术师林木:意志与信念

原海军海潮出版社总编辑 林道远

中国电影界美术师林木:意志与信念

中国电影界美术师林木:意志与信念

中国电影界美术师林木:意志与信念

右二为林道远

当年,我还是新兵对前途懵懵懂懂的时间,我的第一篇处女作《站长夫人》给《人民海军报》“水兵副刊”投了稿,稿件却“泥牛入海” 。

我当时在北部边陲一座没有人烟的雪山服役。

一天,上山的运水车给我带来一封从北京海军总部政治部的信,这对于部队来说,无非是历史性的事件,我的文稿被刊登在《人民海军报》的副刊上,回信者是副刊的编辑林道远。

我喜欢读林道远的诗和散文。

每当我放下笔的时候,总会接到林道远的鼓励的信。

我不断写稿坚守意志与信念,后来,我被提为军官。

我学的是俄语,却因为写稿被海军旅顺基地调到基地后勤部担任宣传干事,实际上专职新闻干事。

林道远与我保持通联。

1984年,我参加全军首次广播新闻工作会议,我与时任海军旅顺潜艇支队宣传干事黄毅到北京报到,林道远当时是人民海军报社文化处长,林道远邀请我们去了他家,见到了师母张书转,也见到了才五岁的林木。

林木的妈妈张书转是中国铁路文工团团长,中国著名女中音歌唱家。

人生中有诸多巧合和必然,这是命运。

在这次偶然的巧合中,却在我人生中埋下重重的一笔。

在锦州原40军的兵营里,我碰到了另一位人生的恩师刘长乐,他当时是解放军总政宣传部中央广播电台军事部副主任,因为军事部没有主任。

之后,断断续续从林道远处获得林木信息:获得北京少年美术金奖、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等等,每次都为林道远老师有这样的儿子激动、兴奋和自豪。

我是个感恩的人,我的笔名用了老师林道远曾在“水兵副刊”常用的两个字“路远”,当然林道远还有另一个笔名“林木”。

因为这两个字激励着一个水兵成长为军官;从一个宣传干事成长为记者。

一次,老师写信与我说,他与师母决定林木投考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为第一志愿。

人生选择事业就是一步。

我想,这应是林木终身要感恩的时光。

中国电影界美术师林木:意志与信念

在文章中,这样写着林木。

在南极,林木感到人之渺小,生命之伟大,对大自然充满敬畏,心灵受到了洗礼。

林木在朋友圈中发了一组美得震撼、险得恐怖的照片:“在南极,有一次我单独去寻找合适富春(剧中人)发现地衣(植物)的地点,虽然只相隔一个雪坡,而且对讲机每隔15分钟都会保持通话,但在那与世隔绝的地方,在那静默的时间里,瞬间有种巨大的孤独感和隐隐的恐惧莫名袭来,那一刻,我联想着探险家斯科特、阿蒙森乃至剧中人富春的境遇,内心深深为他们的意志与信念撼动。”

林木作为电影的主创人员,走南闯北,家人很惦挂。

从南极即将回国时,他父亲林道远忽然看到凤凰卫视一条标题新闻:“在南极的一艘邮轮失火。”

林道远料定是林木他们乘坐的邮轮,手机没有信号,十分焦急。

林道远当即电告儿媳,经网上查证,方知是另一艘邮轮,一场虚惊。

管虎筹拍《八佰》,再次邀请林木合作。

影片《八佰》对林木更具挑战性。

中国电影界美术师林木:意志与信念

这部片讴歌淞沪战役国民党军“八百壮士”抗击日寇的英雄事迹,表现各阶层民众对战争的认知和家国情怀的激发,是一次历史胸怀的拓展和对人性的挖掘,一旦搬上银幕,将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浓重一笔。《八佰》题材敏感,体量超大,注定道路之坎坷、工作之艰辛。

参与者可以选择进退。

中国电影界美术师林木:意志与信念

《八佰》剧组,前1林木,前2管虎

林木说,正像导演管虎在开机仪式上说的,“在做一件连上苍都会感动的事情。”

按照林木自己的话说:“抛开了商业意识和个人得失,把它当作使命!”

林木作为电影《八佰》的美术指导火了!观众无不为“八佰壮士”抗战的壮举所感动,林木用电影美术家为隔河相望的四行仓库和英国租界,设计了视觉焦点,影片制造的地狱与天堂的反差效果震撼人心,这是电影美术史上的又一次成功。

文章写道,管虎筹拍《八佰》,再次邀请林木合作。

影片《八佰》对林木更具挑战性。

这部片讴歌淞沪战役国民党军“八百壮士”抗击日寇的英雄事迹,表现各阶层民众对战争的认知和家国情怀的激发,是一次历史胸怀的拓展和对人性的挖掘,一旦搬上银幕,将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浓重一笔。

但《八佰》题材敏感,体量超大,注定道路之坎坷、工作之艰辛。

参与者可以选择进退。

林木说,正像导演管虎在开机仪式上说的,“在做一件连上苍都会感动的事情。”

按照林木自己的话说:“抛开了商业意识和个人得失,把它当作使命!”

这部片在苏州拍摄,制作周期长达3年,林木全身心地投入。

让林木几次回潮州老家,他在三轮车里对古城的感受,在镜头里记录下来的明清建筑、历史余韵,因为与影片中的老上海街景年代相似,创作时派上了用场。

拍摄时也经历了少有的劳累。

片中夜戏较多,须集中一气呵成。

于是昼夜颠倒,白天睡觉、晚上拍戏,连续一个多月。

为了春节放假,白天还得收摊子,睡不了觉,团队人员一脸疲惫。

林木说,早在2013年第一次筹备时,他就曾规划过整个拍摄场景。

当时还没有一个成型的剧本,那时候林木和一部分美术组每天跟导演管虎聊四行仓库的故事。

2020年上映的《八佰》中,很多创意和灵感都是在那个时候就产生的,“有些东西还一直延用到最后。”

最开始剧本没有细化的时候,给了林木很大的创作空间,这个历史事件对他来说本身就有很多的兴奋点,尤其是苏州河南北岸的关系以及历史时期的特殊性,都极具戏剧化。

为了最大程度还原三十年代的状况,美术组进行了大量考证,虽然关于四行仓库的记载很多,但有价值的图片信息并不多。

“我们在各种网站挖掘当年四行仓库周边到底是什么样子,找的资料可以用海量来形容,随便有个跟30年代、上海、淞沪战役、环境之类的相关信息,大家都会记录下来,每个人的硬盘里都存满了。

剧组所选定外景的有效面积其实并不大,林木和美术组首先去探讨怎么利用才最科学,他们必须要搭建出南北两岸足够的空间来为电影服务。

为了更科学地利用场地,在做沙盘之前,美术组先在电脑里三维搭建了一个虚拟的南北岸,然后在虚拟场景上模拟了一些镜头,配上音乐等要素,预览效果十分震撼。

“我们自己做完也被感染到了,当时觉得如果真的把这个事件还原出来,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情,所以在创作过程中,都自然而然地被吸引进去。”

林木坦言,“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的故事对所有主创来说,都具有很大的魅力。真正创作时,美术组强化了苏州河南北岸的两个世界的反差:北岸是被战火洗礼过后的残骸,只有一片仓库还在顽强固守;而一河之隔的南岸租界,完全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人们歌舞升平,隔岸观火。

“这种天堂和地狱的对比给我们的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但确实是一个强烈的兴奋点。”疫情前后,林木马不停蹄,先后参与完成了三部影片的制作,其中两部有幸成为著名导演张艺谋的搭档。

国师有约,再度合作拍摄抗美援朝题材的影片。

期待这位与我人生始终遥相呼应、始终奋进的国际电影界一流的美术家和小师弟,因为我们共享一位恩师林道远。

林道远在40多年前鼓励我的话一直是今天的座右铭:咬定目标不放松。

不是么,杭州干休所内的铁树开花,等待着百年的一瞬间,尽管与百花浮云相比虽昙花一现,却绽放出光彩。

这才是每个人最珍贵的意志与信念。

期待林木新篇。

中国电影界美术师林木:意志与信念

《悬崖之上》剧组,左林木,右张艺谋

中国电影界美术师林木:意志与信念

与张艺谋合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