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活着电影电影好看吗

2022-02-28 15:05 作者:影君子曰 围观:

看完《活着》之后,我内心泛起的阵阵余波不亚于捧读完原著小说之后的心灵的冲击。很多人称这部电影为中国电影史上难以超越的巅峰。我也认为如此。不论是张艺谋导演的执导水平,还是葛优、巩俐、倪大红、郭涛等老师的出色表演,抑或是编剧的改编功底和其最后表达出来的深刻寓意,都是使这部影片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先来聊聊剧情。

欣赏整部影片之后,我不禁思考:如果福贵不去赌;如果福贵不被抓丁;如果福贵让有庆别去学校;如果福贵不给王医生买七个馒头...那是不是他的父亲就不会死;凤霞是不是就不会变成哑巴、也不会大出血而死;有庆是不是就不会犯困休息时被墙砸死?但是转念一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福贵将自家宅府输给了龙二,却在特殊的那段日子里避免了被标记为地主成分拉去批斗,免去了一场无妄之灾。妻子家珍在他穷困潦倒时没有丢下他,这也使他真正明白了家珍的一片真心,他才能好好珍惜这个不容易的家庭。

影评 |《活着》:生命之痛与人性的升华

在经历这一切的过程中,福贵不断在成长,也越来越明白活着的意义。在他看来,人活着只是为了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事情活着。这思想境界尤其高。在这个残酷又现实的世界里,一部分人一生追求名利;一部分人一生操心后代,牵挂繁多;一部分人终生庸碌,倒也是符合《活着》的主旨。可是,坚定活着的信念,没有几人能比福贵强。在倾家荡产之后,福贵仍然没有放弃生的念头,扛起了支离破碎的家;在看到惊心的战场时,没有逃避生的希望,一心只想回家继续好好地活下去。这种“福贵”精神实在难能可贵。试想,在因为自己的颓败连累了整个家庭,让整个家庭都向不可预见的深渊坠落,你还能好好承担起责任、顽强地活着吗?在看到百里死尸,冬雪刺骨,内心悲怆不已后,你还想继续为茫然不知生死的未来坚持吗?我的答案是不确定的,我无法做到像福贵那样单纯地信仰“活着”。这就是我认为的“福贵”精神。

因为该影片是余华的小说《活着》改编而制成,我也恰巧看过小说原著,所以我还想谈谈看完小说和电影后进一步的想法。

影评 |《活着》:生命之痛与人性的升华

小说中,余华通过“我”和主角福贵两个视角展开故事,叙述冷静客观。而电影则只有福贵一条线,这种表现方式是导演和编剧对整个故事重构下的主观介入。在内容方面,小说主人公福贵的处境很悲凉,在结局之后自己一个人活了下来,电影的结局则有了一些相互扶持的温情和人性。在我看来,电影的最终震撼呈现甚至比小说的细腻描写更加能够触动人心。电影《活着》揭露了一些历史事件的荒谬与疯狂,例如拒绝上交地产就枪毙的场景;大跃进时期盲目“超英赶美”大炼钢铁;文革时期,镇长被划为走资派,妙手回春的医生在大街被批斗。

再说说影片制作本身吧。

张艺谋导演在大历史背景下为观众塑造了一系列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涵盖小人物在历史的命运中无法掌控自身的生命之痛。这一种对比的手法强烈又深刻地描绘出福贵这一人物形象,在时代的变迁中完成了人性的蜕变和升华。

影评 |《活着》:生命之痛与人性的升华

几个主要的角色在编剧、导演和演员的共同用心塑造下,饱满了血肉,丰满了灵魂。福贵的蜕变和成长在影片中是有迹可循的,并不是在凭空胡诌。从一开始的吊儿郎当到逐渐地沉稳和从容的转变,无论是在角色的台词中,还是在葛优老师的表演中,都有充分的体现。家珍的温婉性情,还有为人妻、为人母的爱与责任感都在表演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就连小角色龙二的狡诈和腹黑都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我认为,角色是除剧情以外最能够体现一个团队水平的成分。角色塑造得好,电影本身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活着》名留中国电影史自是应当。

活着说难不难,说易不易。明天和意外,你永远都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我们应当好好珍惜生存的机会,为活着而活,目的单纯一点,即使碌碌也无妨,幸福快乐地活着,足矣。但若不甘平凡就当另说。

文/赵嘉敏

编/肖洋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