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西线电影好看吗

2022-02-28 12:05 作者:林艾米 围观:
经历轰动和被禁的《西线无战事》:和平年代,为何还热衷战争题材

《西线无战事》剧照

我们这一代人对于战争的了解,大部分都来自于历史课本。近几年,经常会看到电视里播放着各种抗战神剧,让我们身处和平年代的一代人,也了解到些许战争的状况。

曾经有一部堪称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反战电影"之一的影片《西线无战事》,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题材的影片,荣获1930年第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这部影片改编自德国作家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的同名小说《西线无战事》。

经历轰动和被禁的《西线无战事》:和平年代,为何还热衷战争题材

《西线无战事》实拍

《西线无战事》是雷马克在1927年仅用6周时间就完成的自传体小说,1929年一出版,就引起了轰动,被翻译成26种语言,出版的第一年仅在德国就销售过百万册。

由于作者雷马克在《西线无战事》中,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描述过于真实,而1930年还处于纳粹统治初期,所以雷马克被流放,这本书一度成为禁书被焚烧。

《西线无战事》的主人公保罗·博伊默尔的原型就是作者雷马克本人。

经历轰动和被禁的《西线无战事》:和平年代,为何还热衷战争题材

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

01 热血青年懵懂出发

保罗18岁时,正在读高中,学校里经常宣传上战场是爱国,学生们脑海里认为去打仗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老师假意答应保罗他们,如果去了战场,接下来的考试给他们优待。

保罗和同学们都是热血青年,没有发现老师匆忙赶他们去战场的意图,简单地相信只去几周就能回来。经过老师的鼓动,保罗和同学们憧憬着为国而战的荣耀,他们懵懵懂懂地踏上了去战场的列车。

经历轰动和被禁的《西线无战事》:和平年代,为何还热衷战争题材

《西线无战事》剧照

这并不是几周就能结束的"闪电战",这一打就是几年,是历时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保罗和同学们到了战场上才发现,眼里的一切和学校宣传的完全不一样,没有荣耀等待着他们,他们眼前只有硝烟弥漫、尸横遍野,他们没有时间思考,他们随时面临着枪林弹雨和毒气的威胁,他们随时面临生死。

经历轰动和被禁的《西线无战事》:和平年代,为何还热衷战争题材

《西线无战事》剧照

02 战争残酷,但人性可贵

保罗他们上战场以后,每天都会看到战友由于中弹伤势严重被截肢,甚至死去。医生护士们忙着收治源源不断送来的伤员,顾不上照顾伤员的情绪,时不时地到离死亡不远的伤员前张望,以便第一时间空出床位收治新伤员。

保罗他们自己还是孩子,面对伤亡惨重的场景,内心充满恐惧,但是当看着自己的朋友躺在病床上时,他们做不到无情对待。

有一个朋友虽然已经截肢,但还是无法挽回生命,在弥留之际,保罗他们希望朋友最后一刻的心情是美好的。保罗他们没有告诉朋友已经被截肢了,他们还把朋友的靴子擦亮放在床边,告诉朋友马上就能恢复下地走路了。

经历轰动和被禁的《西线无战事》:和平年代,为何还热衷战争题材

《西线无战事》剧照

为了抵御战火,保罗他们修筑了防御工事,在战壕里长期窝着,人的精神状态会发生变化,会出现狂躁。当人狂躁爆发的时候,行动无法自控,会拼命冲出战壕,不管外面的枪林弹雨,只为了出去透口气、跑一跑。

随着战争一天天的继续,保罗他们有了在战场上生存的小经验,当有新兵到来时,他们察觉新兵有异样时,马上及时阻止悲剧的发生。

经历轰动和被禁的《西线无战事》:和平年代,为何还热衷战争题材

《西线无战事》剧照

保罗他们在撤退过程中,绝不会落下战友,把受伤的战友背回战壕。其中有一个战友被炸成残疾,身受重伤无法动弹,保罗他们只能听到他的声音。但由于战友是脸朝下发出的声音,无法辨清方向,他们不断摸索,在枪炮中匍匐找了三天,终于把战友带回了战壕。

在自己都身处险境的情况下,保罗他们还对战友不抛弃、不放弃,这份真情让人泪目。

经历轰动和被禁的《西线无战事》:和平年代,为何还热衷战争题材

《西线无战事》剧照

03 和平年代,为何还热衷战争题材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

虽然现在是一个和平的年代,但是有时候商场和职场上的战斗也不容小觑,有些人会为了一些利益做出出格的事。

保罗他们身处残酷的战争之中,这不是他们能选择的,但这一切也没有抹灭他们的人性,在生死关头,他们绝对不会只考虑自己,他们还保持着一份善良有爱的心,时刻为他人着想,这份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细细品味。

通过残酷的战争更折射出和平的美好,好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知足常乐。在和平年代,不会有生命危险,害人之心更不可有,更应该保有善良和爱心,充满人情味。

-END-

解读经典,为你赋能,带你发现更多美好,看完记得点赞哦,欢迎关注@林艾米

#博书文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