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意大利电影警察和小偷好看吗

2022-02-28 08:34 作者:虹膜 围观:

文丨赛人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是中国电影人最熟悉的电影流派。从这一革命性的电影运动肇始之日起,一直延续到今。这自然要从第四代算起,如郑洞天的《鸳鸯楼》、张暖忻的《北京,你早》。第五代里张艺谋跟得较紧,他的《秋菊打官司》和《一个都不能少》都在新现实主义的故乡意大利摘得了金狮奖。

第六代的王小帅,他的《十七岁的单车》,听这片名,就是在向《偷自行车的人》鞠躬。而路学长的《卡拉是条狗》则直接借鉴于德·西卡的另一名作《温别尔托·D》(也译《风烛泪》)。

深刻影响第五代第六代的一部意大利电影 | 十分赛人

《十七岁的单车》(2001)

我想说的是,就普通受众而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发韧之时,当时的国人也与这些当时世界上最先锋的电影频频会晤。如《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偷自行车的人》《艰辛的米》(也译《粒粒皆辛苦》)、以及终结这场运动的《卡比利亚之夜》(国内公映时为《她在黑暗中》),也包括《罗马11时》。在国人这儿最受欢迎的,是部世界范围内并不深远的影片《警察与小偷》。

深刻影响第五代第六代的一部意大利电影 | 十分赛人

《警察与小偷》(1951)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之所以能在我国,能在专业内外,都具广泛影响力。一是战败的意大利与新兴的共和国都渴望重建,二是意识形态上的亲近,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所一再流露的对劳工阶层的同情,与我们这边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口号在遥遥呼应。三是国人最为青睐的叙述语境,乃苦情叙述,如暗无天日中盼光明来照,又好比六月天等飞雪飘至。

意大利新现实恰恰站在苦斗而无获者的大多数的一边,去抖落他们的艰辛,去歌咏他们的沉实,去哀叹他们的回天无力。也就是说,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高度尊重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进行再创造的美学方略,倒在其次。而是环球同此凉热,受苦人都是一家人的同心共气在发挥作用。

深刻影响第五代第六代的一部意大利电影 | 十分赛人

《罗马11时》在1950年代的国人心中,地位可能仅次《警察与小偷》。但它却引起了当时一位早慧的青年电影人的高度重视,他就是后来成为时代影向标的大导演谢晋。他自称观摩本片超过三十多遍,写了不薄的拉片笔记。但我没看出,谢晋本人的影片,从中到底学到了什么?也许是镜头的运动和组接,抑或是人物是如何出画又怎样入画。

深刻影响第五代第六代的一部意大利电影 | 十分赛人

《罗马11时》(1952) 《罗马11时》(1952)

而这样一部样貌上已具强冲突的影片,却总能被淡然悠然的人物运动所冲淡的情致,谢晋电影中是没有的,其它电影,也不太容易找到。稍微接近一点的,是《牧马人》中许灵均与李秀芝的闪婚段落,那如甘泉般的人情之美,在人与人之间热烈的传递着。

深刻影响第五代第六代的一部意大利电影 | 十分赛人

《牧马人》(1982)

我并不知道谢晋的观影札记,到底写了些什么?应是一些拉片记录。我也试着就《罗马11时》的片头,说一说它简朴而分外隽永的视听构成。先说一下好莱坞电影的开篇,大多先通过远景、全景先交待环境,然后景别换至近景,通过正反打交待人物关系。

《罗马11时》并不新鲜,也是通过类似的景别交待战后罗马的一派萧条,它的匠心之处,是在令人不安的音乐声中,加入了打字机的声响,又通过报纸上的一则启事,向观众告知,一家公司正招聘打字员。

深刻影响第五代第六代的一部意大利电影 | 十分赛人

这还不是特别高明,关键是时间的转场,罗马的凋敝在黎明之前的光照里若隐若现。等天光大亮,首先是一张白色的报纸,随着镜头的移动,罗马就在高饱和的亮度里迎来了它新的一天。

深刻影响第五代第六代的一部意大利电影 | 十分赛人

这是夜与日的替换,借一个镜头便展现时光的飞逝。更让我们从第一个出现的应聘者身上,通过她的疲惫和困窘,让细心的观众明白,这个可怜的姑娘,已经早早守在招聘地点在等候。也就是说,我们刚才所感知的时间递进,是属于这个姑娘的白天不懂夜的黑。我们看不到她身处于黑暗之中,就像看不到当时的意大利的劳苦大众正在生命线上挣扎。

深刻影响第五代第六代的一部意大利电影 | 十分赛人

这一幕,被张艺谋活学活用在《一个都不能少》里,当整个城市都苏醒过来时,魏敏芝还在酣睡,她晚上辛苦写下的寻人启事,已当成垃圾被人清扫。一个镜头,就能完成叙事、抒情和表意,这就是电影的魅力。

深刻影响第五代第六代的一部意大利电影 | 十分赛人

《一个都不能少》(1999)

而很多糟糕的电影,是无法将这三者结合起来,便只能各行其事。《罗马11时》的结尾,还是这个姑娘,她在等着那个打字员的位置。她倚着冰凉的墙壁,像要进入梦乡。她守着她的黑夜,盼着她的光明。

深刻影响第五代第六代的一部意大利电影 | 十分赛人

接着一个又一个女人,以各自的方式来到一幢大楼前,冷清的街道开始变地热闹。导演朱塞佩·德桑蒂斯,既随意又有着精心的设计。他常常通过一辆交通工具去阻隔视线,等障碍物移动后,新的人物就以她们的闪亮风姿逐一登场了。

这一方法,我最心仪的美国大导演罗伯特·阿尔特曼,在他诸多杰作里也频频使用。罗伯特·阿尔特曼是世界级的群像大师,而《罗马11时》算是我最早接触的一部精彩绝伦的群像电影。它用散点叙事的方式,又宛若绘画中的速写,精准而又详略得当地挥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轻悄悄的几笔,一个个滴着露珠,又冒着热气的女人就向我们款款而来。

深刻影响第五代第六代的一部意大利电影 | 十分赛人

每一个人物都交待的既古典又具现代意味,毫不费力地让我们看到她们的现状,又极轻巧地看到她们的前史,影片最令人激赏的地方,我们基本看不见她们的未来,但富有情感的你我会脑补出一些来。片中的每一个姑娘,都很漂亮,你可以选一个合眼缘的,帮她们冀盼一下。假如你精力充沛,你也可以抱着慈航普渡的心态,开上一艘憧憬船,逐一把她们送到幸福的彼岸。

深刻影响第五代第六代的一部意大利电影 | 十分赛人

传说费里尼是不太喜欢《偷自行车的人》的,他在某些影片里也调侃过这部影片。他的意思是,德·西卡的任务是找到那辆丢失的自行车,而费里尼要做的是,自行车找到之后,你的苦难才会真正的降临。

学过哲学的朱塞佩·德桑蒂斯,和德·西卡一样帅气,也同样做过演员。他的这部杰作,在社会性的控诉之外,依然相信这只是暂时的,还有比失业更有意思的生活,等着那些可亲可爱的人们,善良紧紧地跟随着她们,那么,美好也就离她们不远了。

深刻影响第五代第六代的一部意大利电影 | 十分赛人

这是德桑蒂斯不同于费里尼的哲学,更积极,准确地说,就像片尾最后一个镜头一样,更善于等待,更相信等待。影片在表现那场灾难时,镜头简洁,而极富爆发力。它更多的笔墨,是灾后的重建。是亲情的维系,是爱情的尾随,是一个陌生人对另一个陌生人,感同身受的体恤。这是其它影片所很难给你的观影愉悦,明明是一个沉重的,且是连续性的,扫荡性的,国与民所共同面对的悲剧,却能绵绵不绝地输送暖意。

深刻影响第五代第六代的一部意大利电影 | 十分赛人

这暖意具体指的就是爱情,我们可以将这部讲述200人竞争一打字员职位的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当灾难片来看,也可以把它当作一部爱情片来看。女人在楼里面,男人在楼外面。有眉目传情,有一见钟情,有一厢情愿,更有不离不弃,妻子受伤后,不愿和优渥的父母待在一起,而是回到丈夫——一个穷画家的身边。两人不置一词,只有相视一笑的心领神会。这一处声场的寂静也随之带来了内心的安宁。

深刻影响第五代第六代的一部意大利电影 | 十分赛人

这是妻子对丈夫,而「引发」灾难的妻子,受良心的责备而处于崩溃的边缘,丈夫想伸手打她,但还是用那只手轻揉着妻子的秀发。妻子决意寻短见,是丈夫滚烫的眼神和一声嘶喊,制止了妻子进一步的作为。在那片废墟上,男人向上仰视妻子的目光,仿佛能穿透所有的黑夜。

深刻影响第五代第六代的一部意大利电影 | 十分赛人

最有趣的是啤酒厂工人在准岳父的推辞下,仍以自己的方式死缠乱打。女儿喜欢这个笨拙而英俊的男人,女儿的小妹妹们也喜欢她。父亲既有现实的考虑,准女婿的薪水不算太低,但又有些少数服从多数的,唯老父亲所特有的甜蜜的无奈。对了,这个女儿有着漂亮的歌喉,她在应聘的间隙就唱着歌,而楼外的姑娘则在跳舞,生活就是这样保持着它优美的匀速。

深刻影响第五代第六代的一部意大利电影 | 十分赛人

全片最动人的段落,来自于一个意图从良的妓女。她的老主顾送她回家,到了家门口,妓女先进门,粗着嗓门招呼门外的老主顾入屋。没人应,她跑了出来冲着老主顾的背影继续嚷嚷,但老主顾没有回应。这时,她的妈妈塞给了妓女500里拉,说是老主顾留下的。

妓女故作随意,但面部又有种莫名的为之所动。比这一闪而过的表情更快的是,她把钱很生硬的揣进了自己的口袋。能帮一点是一点,能爱一点是一点。这种不动声色的聊胜于无,也是我在许多电影里,未曾见识过的。不渲染,不强行感动,但自有一份并不完美的情感配合着那个破落的区域,让你有了可有可无的慰籍,可长可短的将就。

深刻影响第五代第六代的一部意大利电影 | 十分赛人

我老早就看过《罗马11时》的剧本,和成片略有出入。桑蒂斯一开始是想暴露时代讯息的,是将花柳巷和难民营并置在一处的。而在实拍时,桑蒂斯打消了这一念头。他知道一切都会过去,不能过去的,是我们不知道到底该拿自己怎么办。

深刻影响第五代第六代的一部意大利电影 | 十分赛人

这是一部关于重生的电影,剧中人不知道自己的命运还将经历怎样的跌宕。但我们知道,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这是全片最神奇的地方,很多电影都让观众比剧中人拥有更多的知情权,但唯有本片,让我们的知情权有了一个欣然、怡然的落脚处。我们用不着去祝福那些美丽的,善良的、容易受伤的女人,因为她们一定会痊愈,也一定会幸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