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八佰电影好看吗豆评

2022-02-28 06:33 作者:电影通缉令 围观:

《八佰》终于揭开面纱,昨天看完点映震撼不已,好久没说话。终于想展开说一下,战争片提供给观众的思考无疑是反战,但是在本土战争片,我们能看到的就不仅仅于此。

评《八佰》:每个人都是时代的拼图

凭借那个天堂到地狱的摇镜,管虎就称得上一流的导演,实际上,「隔岸」这个意象一直贯穿全片。一边是浴血奋战的孤军,一边是歌舞升平的租界,这种对照无比强烈,不管是哪一边更迫切,都让现实无比残忍,这种强大的共情让观众置身银幕前无法抽身。你可以是免受枪炮隔岸观火的围观群众,也可以是和敌人死磕的战士。观众的视角完全被导演牵引,我们到底属于哪边,这是一个伟大的蒙太奇。演员方面,我想先说下三位所谓的“快乐男声”:欧豪,魏晨,俞灏明。三个人都非常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你甚至忘记了他们是歌手出道的演员,导演对演员的调教尤其好,特别是魏晨,他的随时“爆炸”让你忘了他乖乖仔的形象。

评《八佰》:每个人都是时代的拼图

欧豪在片中的成长是最易见的,从逃亡到英雄,从贪生到慷慨赴死,他的笔墨最饱满。他去救唐艺昕受伤马上要写遗书,这一个细节其实是为了告诉观众——他其实做好了随时赴死的准备。一个普通人要完成这个转变,是困难的,电影给了很多细节支持。

评《八佰》:每个人都是时代的拼图

李晨是一个特别存在,他帮助人成长。张译,姜武,王千源又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人,三种不一样的选择,这三个人也是一个递进关系,正如杜淳说,活下来才是胜利,我们几百人牺牲不要紧,更重要的是希望更多群众觉醒。觉醒是多么重要,这也是张译在最后时刻在「对岸」看向「对岸」的目光,这里面哪怕有一点改变都是胜利。三场大戏,人肉炸弹,天台,过桥,场场动人,催人泪下。真好,疫情之后有这样的大片救场。

《八佰》呈现的视角够多,我们可以从每个人短暂的出场中去挖掘他们的内心,从而去做那个时代背景下国人状态的拼图,每一块不可或缺。

评《八佰》:每个人都是时代的拼图

管虎都极有耐心,陈树生的悲壮,羊拐自发的二次护旗,端午本质的改变,这些都是显性的,是引爆情绪的炸药包,一点就着。

评《八佰》:每个人都是时代的拼图

但是对于山东兵李晨,导演做的非常克制,这种分寸感恰恰是导演在山东兵身上给予了国人极大的恻隐之心。

评《八佰》:每个人都是时代的拼图

一开始,杀日本兵,端午不敢,被魏晨顶着头读秒,李晨马上上去顶着端午往前。很简单,李晨知道如果端午不敢,必然是被枪毙的下场,因为电影开场的第一场戏就是杀逃兵。非常高明的解围。

评《八佰》:每个人都是时代的拼图

如果这场戏还不足以体现,护旗前一天,有人说不想呆了可以走,结果真有一个人就走,李晨端起枪瞄准,隔了2秒,放下枪。结果是那个人被打死了,李晨还是动了恻隐之心。国人不杀国人。

评《八佰》:每个人都是时代的拼图

这种情绪传递给了端午,老算盘要逃,被端午发现,那一场戏,是李晨移情给了端午,共情力的调度。

所以全片,山东兵其实不是最有情绪点的一个角色,甚至有点温吞,但是这种温吞恰恰有最大的力量,比如说跳楼那场戏,他一句“绑紧一点”,比如最后要留下牵制敌人的火力,他按下魏晨的那个动作,甚至都没有言语,但是后劲巨大。

评《八佰》:每个人都是时代的拼图

他永远是扮演一个大哥哥的角色在帮助别人,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兵。他的内心在皮影戏那场爆发,战士戎马四方,最后不过是“可笑”的棋子,所谓政治。黄晓明最后点明了一切。作为一个兵,他没得选,只能向前冲,他在皮影戏的时候甚至也在思考这场战争的意义,他第一次流下眼泪,我看得无奈又心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