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虫师 电影 好看吗

2022-02-27 22:01 作者:每天超神秀 围观:
摘要:物哀文化对日本文学、影视等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且在游戏和动漫等一系列作品表现形式中得到了体现,比如岩井俊二电影《情书》中朦胧、含蓄、哀伤之美,比如《虫师》中牺牲、共存之苦。

一、前言

【物哀】——本居宣长(1730—1801,日本江户时期的国学四大名人之一,是日本复古国学的集大成者,提倡日本民族固有的情感“物哀”为日本国学的发展和神道的复兴确立了思想理论基础),在他所著的《源氏物语》注释书《源氏物语玉の小栉》中,对“物哀”这个理念,及其在源氏物语中的体现,都有详尽的阐述。按照目前的说法,「物,mono」就是认识感知的对象,「哀れ,aware」,是认识感知的主体,感情的主体。「物の哀れ,mononoaware」,就是二者互相吻合一致的时候产生的和谐的美感,优美、细腻、沉静、直观。(《広辞源》)简单的来说,物哀是人心接触外部世界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的感情,包括自然产生的喜怒哀乐,再延伸至幽深寂静的情感。

二、牺牲和共存,《虫师》带来的共生世界

《虫师》,日本漫画家漆原友纪老师(日本女漫画师,代表作品有《虫师》、《水域》、《雪之冠》)的作品,2003年《虫师》获第7届日本文化厅媒体艺术节漫画部门优秀赏,2006年《虫师》获第30届讲谈社漫画赏。同时在2005年由动画公司ARTLAND(制作过《家庭教师》、《搞笑漫画日和》、《伯爵与妖精》等一系列优秀作品,是以动画的企划、制作为主要营业事项的日本企业。该公司已于公元2017年6月30日宣布破产。)负责制作成同名动漫,电视动画获得2006年第5回东京动画奖电视优秀作品奖 ,并获选为2006年第十回日本文部省文化厅媒体艺术祭动画部门推荐作品。

B站曾经唯一的10分动漫,完美体现日本“物哀”文化的《虫师》

虫师封面

日本优秀的动漫作品不在少数,风格也各有千秋,《虫师》算是其中比较另类的那一个。很多人熟知的《夏目友人帐》,给我们的感觉是在亲情、友情各种温柔的感情中得到治愈。与其相比,《虫师》作为一部治愈番,基调是悲伤的,背景也更加宏大,人如何与大自然之中众多生物和平共处?是各行其道,互不打扰;还是一方妥协,终有牺牲。

第一次看《虫师》的人,大多会被那群山翠岭、山水画般的绿意所震撼。绿色,本就是自然生命的本色,当生命最原本的颜色呈现在眼前时,带给我们的触动也是最深刻的。在一片苍茫的山水绿色之中,故事开始了。

B站曾经唯一的10分动漫,完美体现日本“物哀”文化的《虫师》

群山翠岭

《虫师》中对“虫”的定义不同于现实世界,以下是男主角银古对虫的描述:

【虫】——于人之外轮回,栖息着一群低等而奇异的,与我们常见的动植物截然不同之物。对这些异形之物,人们自远古以来便满怀敬畏,不知不觉将他们统称为【虫】。

这些虫显然不是看上去肉呼呼扭动的小东西,而是一种最接近生命本源,类似灵体的生物。它们有自己的生存方式,而这种方式却可能有悖于人类的常识,甚至危害人类的生存。于是就出现了“虫师”这种职业,他们云游四方,对虫的生命形态,生存方式进行研究,并接受人们的委托,解决可能是由虫引起的怪异事件,银古,正是他们的一员。当虫的世界和人的世界交叉出现矛盾时,虫师银古就会现身解决问题。

B站曾经唯一的10分动漫,完美体现日本“物哀”文化的《虫师》

《虫师》主角银古

对于【虫】,大多数虫师的态度是消灭,而本番的主角银古的态度则值得深思,“谁都没有错,人和【虫】都是为了生存。”正是这样的处世态度,才能在两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这个世界,有人,亦有【虫】。虫,潜伏在人的身体里,潜伏在沼泽中的,潜伏在群山峻岭之间,他们似乎无处不在。而人,亦如此,有因【虫】获得恩惠的人,也有伤害人类被驱逐的【虫】,有的时候二者可以共存,有的时候却需要牺牲一方。

共存和牺牲,选择本来就是大自然永恒的主题,银古投身于自然万物之间,作为一个无偏向性的个体,虽然参与了,但也终究是个过客,故事就这样缓缓展开。

三、深藏在故事之间的日本文化——“物哀”精神

本居宣长在《紫文要领》中是这样阐述“物哀”的:

世上万事万物的千姿百态,我们看在眼里,听在耳里,身体力行地体验,把这万事万物都放到心中来品味,内心里把这些事物的情致一一辨清,这就是懂得事物的情致,就是懂得物之哀。

通过故事的开篇【绿之座】,《虫师》的基本色调就定下来了,淡淡的,雾蒙蒙的浅绿色,没有过大的哀伤,也没有怒放的鲜红,仿佛是生命本来的颜色,淡绿到泛着金黄的色彩,是生命律动的颜色。

B站曾经唯一的10分动漫,完美体现日本“物哀”文化的《虫师》

开篇群山场景

历史上的日本文化,通常也是以清淡、自哀为主。究其原因,人类的文化发展离不开地理环境对其的影响,日本山峦众多,但灾害颇多,资源匮乏,使得日本人危机意识浓重。保护自然、不破坏自然景观是日本自古以来的风俗,因此关于生命和色彩,以及心理上和精神上的追求就显得尤为重要。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日本人对精神层面的追求,由此衍生出人对自然环境,人对于人,人对于实物的一系列情感,日本文化史上称其为【物哀】。

什么是物哀?“物”是自然万物,“哀”指的是悲哀,但不仅仅是,他更深层次的包含了“喜怒哀乐”在内的种种情绪,但这种感情并不强烈,简单来说,就是“哀而不伤”。“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是一种人对秋季到来,树木凋零现象的由衷感叹,你能感受到字里行间淡淡的,清冷的感觉,但是并不会觉得悲伤,最多会发出一声叹息。这是一种因为自然景物而诱发的,更深层次的情感。

【绿之座】中一直与虫相伴的少年森罗,拿起画笔画出了盛满生命之酒的绿盏,使廉子奶奶得以用少女之躯永生。但碎盏难圆,她已永远失去了人类的生命。故事最后,却又看到,孤独的少年从此有了陪伴,属于神之手的传说消失了。

B站曾经唯一的10分动漫,完美体现日本“物哀”文化的《虫师》

森罗与虫共处的场景

【睑之光】中的小女孩翠因为眼睛里虫的繁殖失去了光明,闻讯而来的银古诱杀了从翠眼中爬出的虫之后,却又用虫治好了翠的眼睛。重见光明的翠用虫的眼睛看着这个世界,一边开心,一边又略显落寞。

B站曾经唯一的10分动漫,完美体现日本“物哀”文化的《虫师》

换上虫制作成的眼睛的翠

【柔角】中的小男孩真火,因为寄生在耳中的虫,每天接收各种声音,双耳时刻处在轰鸣声中,头上还长出了四个角。之前,深爱的母亲已经因为这个“病”去世了。危急关头在真火母亲的遗言里,银古找到了答案,用自己体内如熔岩般的巨响,那比任何生命都强大的求生意志,消灭虫。虫被消灭了,在生命最后时光知道方法的母亲却救不回自己了。

B站曾经唯一的10分动漫,完美体现日本“物哀”文化的《虫师》

消灭虫的真火

通过由“虫”引起的种种故事,《虫师》展示了日本独有的,“哀而不伤”的“物哀”精神。银古的每一段旅程,带给我们的常常是生命无常,万物轮回的感觉,但最终,人和【虫】都有其命定的去处。

《虫师》的每一话,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也是我们熟悉的日常。这里面的情感体现的非常具体,母子之情,夫妻之情,姐妹之情,大多数故事的原形就是生活中的我们自己。而故事中的主人公,廉子奶奶人类身体的消失,被献祭河神的少女,在直面死亡和失去的时候,是淡然的,动漫中正面表现悲伤,哭泣或者歇斯底里的镜头很少。正是这种“不提哀感,却在人物身上透出的悲哀和寂静”,才是“物哀”真正的体现。通观《虫师》里的每个故事,似乎都添上了这样的基调。

B站曾经唯一的10分动漫,完美体现日本“物哀”文化的《虫师》

无数虫汇集成的光河

综上来看,除了继承了日本传统的物哀精神,《虫师》还带给我们很多人与自然众生物共存,关于生命的思考。

四、《虫师》记录者的初衷

目前《虫师》动漫已经全部完结,关于《虫师》和银古的故事,有人曾这样描述过:“旅行者(银古)并未停下脚步,只是记录者放下了手中的笔。”自2005年首映以来,包含《虫师》第一季26话、第二季《虫师·续章》20话及3个特别篇,《虫师·蚀日之翳》、《虫师·续章·荆棘之路》以及《虫师·续章·铃之雫》,已于2015年5月全部完结,由于漆原友纪老师的原作全部更新完毕,动漫也更新到漫画结束,所以目测不会再有续集了。

目前B站有引入第一季和最后一个特别篇(后期买了正版),其他的因为之前其他平台买断过版权,所以现在好像没有正版。此外,因为时间较为久远(2005年DVD版发售),因此《虫师》只有480p。

作为B站前期少有10分作品,《虫师》无论是画面还是音乐,都称得上“美”,相信每个人都能从这部漫上找到不同的关于生命的思考,这也是《虫师》记录者的初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