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黄金时代电影好看吗

2022-02-27 19:04 作者:晴晴的娱乐日记 围观:

大众对于香港电影的印象,可能都停留在以下这几种类别:

警匪片、喜剧片。动作片。

至于文艺片,至于历史片,向来都是内地导演才专长的领域,但是在香港就有这么一位女导演,很特立独行,热衷于拍文艺片、热衷于拍自传体。

她就是香港著名女导演许鞍华先生,她一生得过二次金马奖最佳导演,四次金像奖最佳导演,还获得了亚洲电影终身成就奖,可以说拿奖拿到手软,名誉、威望也是香港文艺导演第一位,但是时至今日提起这么一部电影,她还是不无怅惘。

那就是2014年由她导演拍摄的电影《黄金时代》,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部电影吧。

评电影《黄金时代》:优点显而易见,这几点不足却很隐蔽

(一)

我们谈论一部电影好坏的时候,会从很多方面去考量,比如故事完整性,比如镜头细节,再细点,我们可能还会上升到个人演员的演技之上。

而这部电影《黄金时代》,在这些方面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我们谈谈故事的完整性,《黄金时代》的故事逻辑主要是围绕着民国著名女作家萧红短暂的一生而展开的,她的一生,经历过四个男人,奔走过七八个城市,而在这段颠沛流离的生活里,她遇见的人,她经历的事,就成了这部电影最清晰的一个时间脉络。

而以她的情感经历为线索,许鞍华又为我们深层次的剖开了民国奇女子短暂人生的心路历程。

是饥寒交迫的,是忍冻挨饿的,是风雨缥缈的,是没有安全感的。

评电影《黄金时代》:优点显而易见,这几点不足却很隐蔽

特别是经历过萧军的刻骨铭心以后,她对端木说的那样一段话:

我和他并没有什么激情的相遇,只是想和他过寻常老百姓的生活,谢谢他给了我关心、体贴、爱护。

单从故事完整性的角度而言,剧本的完成度其实是极高的,也难怪最后本剧编剧拿到了最佳剧本奖。

其次,这部电影镜头细节,也是极具美学效果的,特别是对于场景的塑造方面,导演也力求达到民国标准。

比如萧红与萧军相识的第一幕,在哈尔滨大街,极具俄罗斯风情的西洋式建筑里,一个面色惨白,穿着旗袍的民国女子从窗头探出头来,就极具美感。

而街角的霓虹,以及极具时代气息、文艺气息的文人相遇,也给予了本片一种扑面而来的时代美感。

评电影《黄金时代》:优点显而易见,这几点不足却很隐蔽

特别是两群年轻人在雪地里相遇,互道“新年好”的时候,这种热情腾腾的、这种青春活泼的时代风骨,也跃然纸上。

什么是“黄金时代”?

只需要几个镜头,只需要几个残破,却不屈服的镜像就表现了出来,这大概就是这部电影最明显的一个优点。

评电影《黄金时代》:优点显而易见,这几点不足却很隐蔽

第三,电影中的角色是立得住脚的。

一部电影的好坏,大半都在其中人物是否能够立得住脚上,而本片的几个主要人物:萧红、萧军以及端木、丁玲等人都有他的时代特性。

譬如萧红,汤唯确实将一个敢于反抗,将一个独立独行的女性作家形象给表现了出来。

从她不顾一切跟着表哥去北京开始,到被抛弃,只能跟着家人躲到乡下。

坐在板车上的她,迎着风雪,但是却满脸的不屈服,不服气,这是她对命运的反抗,也是她对自我的追求,甚至到了身无分文只能去寻找未婚夫帮助时,她的脸上,依然有那个时代女性身上极少有的挣扎与不屈服。

评电影《黄金时代》:优点显而易见,这几点不足却很隐蔽

虽然到了最后萧红还是不得不屈从于男性,还是不得不从男性身上寻找依托,但是我还是得说:

汤唯饰演的萧红,确实将一个不肯屈从于命运,不肯屈从于现实的独立女性作家形象充分表现了出来,比如跟着什么样的男人,比如去过什么样的生活。

再比如端木一个人逃到重庆以后,她对好友说的一句话:

“我自己一个人也能去重庆,要他干什么?”

表面上看她屈从于男性,向往过老百姓的寻常生活,但是她骨子里的高傲,她骨子里的孤寂,让她还是一个人挺着大肚子,在这乱世里挣命,而她在文学上的成就,似乎也达到了这样一个高度。

评电影《黄金时代》:优点显而易见,这几点不足却很隐蔽

再比如端木这个文人形象,也是立得住脚的,他一开始的软弱,他一开始的懦弱,都是有他的具象表现的。

比如在他和萧红好了以后,萧军却突然从一线回来了,面对突然回来的萧军,他慌了,第一时间他就跑到了好友那儿求援说道:

“待会儿要是有什么事,记得帮我”。

评电影《黄金时代》:优点显而易见,这几点不足却很隐蔽

而在站在萧红身边时,他也永远表现的像是一个跟班和秘书,譬如跟从萧红去拜访好友胡风一家人的时候,他就只敢站在一旁不敢上前。

甚至最后一刻萧红的死亡也是和他有直接关系的,他明知道医生并不靠谱,但是却无法阻止萧红自己在手术单上签字,这本身就是他的懦弱和无能的集中体现。

正是有了端木的软弱,才进一步衬托出了萧红这位奇女子一生的悲凉,而这也是这部电影最明显的一个优点。

评电影《黄金时代》:优点显而易见,这几点不足却很隐蔽

(二)

虽然这部电影优点众多,也很明显,但是在我看来,也是有几点遗憾的,而且这几点遗憾,还非常隐蔽。

首先在于叙事方式之上,给人观感极其混乱。

这一点可能是大多数观众,在看这部电影时的第一感受,导演许鞍华,在讲述这么一段民国奇女子的往事时,力图真实。

所以一会儿用回忆体,一会儿用讲述体,一会儿又用演绎体。

这种叙事方式,在以往的电影里,只出现在纪录片中,虽然许鞍华也说这部《黄金时代》就是一部类似纪录片的拍摄形式。

但是对于一部院线电影,这种叙事方式,其实并不讨喜,而且在交错的叙事方式中,也很容易让观众产生时间混乱。

评电影《黄金时代》:优点显而易见,这几点不足却很隐蔽

譬如我在看到萧红回忆鲁迅先生的时候,我就对时间线产生了深度混乱,而另一个混乱之处可能就是武汉--重庆---香港这条时间线的时候,重叠太多,回忆太多。

让人有点目不暇接。

另一点大概就是作为一部“纪录片”,让讲述者,讲述自己的故事,这本身就让观众很难带入,很难让观众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评电影《黄金时代》:优点显而易见,这几点不足却很隐蔽

其次,人物太多,可能是最大败笔!

对于许鞍华来说,她理解的《黄金时代》就是“萧红”这短暂的一生之中,遇到的那些人,经历的那些事。

所以她将过多的笔墨放在了“相遇”这一个主题之上。

为了这次“相遇”,她走马观花似的将民国文人墨客,一一放置于电影屏幕之上,譬如鲁迅,譬如胡风,丁玲等等,等等。

评电影《黄金时代》:优点显而易见,这几点不足却很隐蔽

在许鞍华看来,这可能是本片的精华之所在,也反映了电影的“黄金主题”,但是在我看来,这可能正是本片的最大败笔。

一部电影靠名人,靠明星去刷脸,这本身就是一件可耻的事情,特别是对于很多无关紧要的人,特别是对于很多无关紧要的剧情,更是如此。

在我看来,围绕着萧红,仅仅只需出现萧军、鲁迅、端木等等几个关键人物即可,其他名人,其他墨客,除了让观众去互相询问这是谁以外,并没有多大用处。

最后,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剧情太过拖沓,在将近3个小时的电影时长里,有很多细枝末节的剧情,并不需要着重描述。

评电影《黄金时代》:优点显而易见,这几点不足却很隐蔽

比如在遇见萧军之前的两段感情,虽然从时间线的角度而言,对于萧红的一生影响很深远,但是对于这部电影而言,却显得并不重要。

而回忆童年,回忆与弟弟的相逢,这一系列镜头和画面,都会给人一种飘在半空之中的感觉,与本剧重点格格不入。

至于与丁玲的相遇,这一条支线,在我看来也是无关紧要的,虽然可能与导演力图从时代背景,去解读萧红这个特立独行的女性有关,但是于我而言,丁玲这条支线也让人足够难受,足够影响整部剧的阅片效果。

毕竟整部电影,都是在围绕萧红的情感、痛苦在着眼,突然出现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形象,并不能为这个人物的丰满带来半点好处。

评电影《黄金时代》:优点显而易见,这几点不足却很隐蔽

结语:

对于一部电影的反思,其实也是对一段人生的反思,而在这部电影《黄金时代》里,我也确实深刻的感受到一个“奇女子”的痛苦与煎熬。

而这也是这部电影的优点之所在,但是除开故事的张力,以及镜头的美感,这些显而易见的优点以外,我们会发现其实这部《黄金时代》,其实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譬如对于支线的进一步缩小,譬如对叙事方式的进一步简练,都是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