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梁祝电影好看吗

2022-02-27 13:53 作者:奋发有为明镜7a 围观:
电影《梁祝》,你为什么那么美?——从美感经验分析

(二)意象

“琴者,情也。”电影《梁祝》中断然不能忽视的一个意象就是琴了。古琴这一意象之美,一在于其本身之美——流畅柔和的轮廓,深沉古朴的颜色及清雅空灵的音色——自古就为文人墨客所青睐欣赏。古琴以简约的七弦奏出心底的七情,它本身的美中又在岁月的涤荡之中不知不觉附丽着民族的文化记忆,一种属于中国人的美感经验。所以,这一意象之美,其二就在于其象征意义——竹林间隐居的高士,山水间沉醉的诗人,夕阳下放歌尽兴而归的渔夫,月夜里琴瑟和鸣互诉情思的恋人……不管怎样,古琴是以一种高节、超然、多情的美好形象存在于我们的美感经验中,这些形象大多挣脱名缰利索的羁绊,于心灵的自由解放中涅槃重生,而这与梁祝的形象是相当符合的。古琴在剧中第一次出现,是祝老爷考查英台琴棋书画时。但是,我认为这时候的古琴并不是作为一个单独意象而出现的,而是作为“琴棋书画”这一集体意象中的一部分出现的,是古时豪门大族培养子女的一套特定且刻板的程序出现的,与我们上文所论完全不同。因此,古琴这一意象第一次真正出现的地方,应该是崇绮书院竹林间的音乐课上。执扇长须的老师静静听着下面这些白衣少年们的演奏,他最终在一个少年的琴前停住,叹道:“梁山伯呀梁山伯,弹琴需心肝脾肺肾具全,方可。”少年迷惑:“不知学生缺了那一味?”老师道:“情啊!”这时,山间的古道上一个新同学从这里经过,她引预眺望却不想正与他四目相对,一时间,笑靥如花。他不知,正是这个突然间闯入他的世界的少年,会在他心中播下“情”的种子,然后生根发芽,化为悦心的琴音。古琴的第二次出现,正所谓因琴而起,又因琴生情。原因暂不赘述,我们暂且先看重点。山伯被同学推搡而失手摔坏琴,英台因山伯家境贫寒难以赔偿而代其受罚。山伯挂念罚站中的英台,万千心绪只能以琴声传达,他不再想如何把琴弹好,而是想如何把情传到;他不再想如何把老师所教琴技模仿得到位,而是想尽情地抒发自己的心声。从傍晚到黄昏,从黄昏到黑夜,他只弹自己的那首曲子,他一遍遍地向她诉说着他的感情。这情之切,她懂得了,所以不哭了;这情之深,老师听出了,频频点头,暗暗赞许;这情之真,他明白了:“心肝脾肺肾,发自肺腑,自然流露”……古琴这一意象最后一次出现,是英台被关黑屋子时。黑暗中依晰可以辨别出古琴的样子,英台啊,拿着那封象征着山伯死亡的书信,失声痛哭,古琴在黑暗中静静地躺在她面前,斩不断的琴弦,忘不了的情思呀!

电影《梁祝》,你为什么那么美?——从美感经验分析

电影《梁祝》,你为什么那么美?——从美感经验分析

在影片中,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意象就是化妆。从祝父一踏进门的一刻起,就嚷嚷着化妆,说着如欧阳家就是化妆化得白白胖胖,满脸红光才走运的之类的话。化妆,在这里显然不是白粉,活血回春膏一类的护肤品,它不是象征着人类对青春和美丽的向往,而是一种讽喻之美。脸上涂得厚厚的粉象征着掩饰,虚伪,假象。化妆在这里并不是其本身意义上的美,而是用一种夸张的手法蕴含着象征之美,利用这一方式使讽喻显得尖锐、深刻而又妙趣横生。就化妆这一意象的本身意义上来看,影片中的化妆丝毫不具有玉手点朱唇、青黛描眉峰这样的美感经验。恰恰相反的是,它显得丑陋无比。厚厚的粉掩盖了面目的真正血色,显得惨白可怖;厚厚的口红使人看起来像极了嗜血的恶鬼;还有那个可笑的“活血回春膏”,尽管再厚也无法遮住面目的狰狞,像祝父最后面部的回春膏都裂开的样子,真是可怕又可笑。

电影《梁祝》,你为什么那么美?——从美感经验分析

化妆第二次出现是在崇绮书院的中秋夜里,一些同学偷偷学士大夫们化妆。这可见伪装虚假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而祝英台也在这一刻向梁山伯表达了自己对于化妆的看法:“我不喜欢化妆,我爹就成天化妆!”正如她这个人一样,她的话直白却又坦诚,与她周遭的环境比起来,这显得是多么弥足珍贵。化妆这个意象最后一次出现,是祝老爷用父威逼着祝英台上花桥时,他命令府上每个人都必须“狠狠地化”“化得白白胖胖的”“因为这是喜事,是好日子”,可是“喜事”在他口中说起来是那样的生硬,他不是真得为女儿出嫁找到归宿而高兴,嫁女只不过是他进一步谋取荣华富贵的程序,“喜事”一称也是完成对这一天特定称谓的程序。所以,化妆与他的理念一致——在“喜事”中要扮演和伪装成“满脸红光、白白胖胖”的样子,这是程序。没有感情,他看不到厚厚的白粉上英台流下的血泪,他感受不到送亲队伍每个面色惨白的人像极了送葬的厉鬼木柁……

电影《梁祝》,你为什么那么美?——从美感经验分析

所以,当英台喃喃道:“山伯,我想对你说的话都说完了,你有什么想对我说的吗?”天色骤变,一场倾盆大雨冲洗掉了英台脸上厚重的脂粉,露出了原本清纯动人的面庞,那一幕,真美!

而象征封建大家族束缚的,还有一个有趣的意象——绳子。祝母对英台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你脚上的绳儿呢?”“把你脚上的绳子再绑紧一点!”这个是有形的绳子。直到在崇绮书院举办蹴鞠比赛的时候,英台才敢名正言顺且心安理得地把绳子解下来。那一次,她玩得真开心,那么尽情尽兴,那么酣畅淋漓!那一次,她玩得真灵活,她不仅用脚踢球,还用头顶球!那一次,她感受到了胜利的快乐,不仅是她所在球队获胜的快乐,更是她自己的快乐——谁说蹴鞠必须用脚踢而不能用头顶啊?谁说女孩子必须如何如何呢?既然大家公认的说法都未必是真理,难道父母说的话就一定是对的吗?既然不一定是对的,那么父母说的话就不一定必须遵守!那一天,想必她一定实现了思想上的解放。早在她在书库里第一次遇见梁山伯时就听到梁山伯说“应该不应该之间,自己总得有个选择嘛”,当时这句话在她心中激起层层涟漪,使她感到很是激动,因为从前从来没有人对她说过这样的话。但是对于这句话中更深沉的含义,她显然还是没有真切地理解到。而这一天,此刻,她深刻地感受到了,这是从未有过的兴奋,她在“应该”与“不应该”之间有了选择,她在这些选择之中看见了她自己。从这以后,我想她可能再也没有绑上脚上那根有形的绳子,直至后来回家后被母亲逼迫而绑上。与此同时,除去的还有心中无数根无形的绳子,而且是永远地除去了。比如,临去崇绮书院之前母亲的三条戒律——不可透露自己女儿家的身份,不可与同学有肌肤之亲,不可饮酒乱性,可是在心爱的人面前,她选择不遵守这一切;比如,她抗婚不从,她提出私奔,她内着白色丧衣,她跳坟以死明志……她反抗,她挣扎,她要冲破这些外在的枷锁,她要摆脱这些周遭的绳子!这皆是因为她摆脱了思想上心灵上的绳子,她竟与西方伟大的哲人尼采一样,敢于“重估一切价值”!她从前尽管锦衣玉食,却在压抑中过着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冰冷而僵硬的生活,而如今她挣脱了思想的绳索,显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张力,如一把一起点燃的火柴,如一道划过天际的流星,在刹那间发出绚丽夺目的光彩,短暂却很热烈,刹那即是永恒。这才是真正活过了。

电影《梁祝》,你为什么那么美?——从美感经验分析

梁祝的故事中,无论如何不能忘记的意象一定就是蝴蝶了,电影《梁祝》中蝴蝶的意象自然也是贯穿了全片。开头部分,英台爬上屋顶眺望远方时就带着她的蝴蝶瓶。她多么希望自己能像蝴蝶一样能够飞翔,飞出这沉闷的高墙大院,自由自在。这里的蝴蝶是渴望。蝴蝶第二次出现是在英台的纸上,她随笔画了两只蝴蝶放在灯里,灯光下画中的蝴蝶显得美轮美奂,在英台的吹拂下竟像振动着双翅缠绵飞舞一般。这里的蝴蝶是欢喜,是感情,是少女朦胧悸动的心。蝴蝶第三次出现在英台准备与山伯私奔的时候,她放走了瓶中的蝴蝶,深情地对它们说到:“飞吧,飞吧!”这里的蝴蝶是理想,是祝福。在蝴蝶飞走的那一瞬间,英台一定觉得那一对翻飞舞动的蝶就是山伯和她自己。然而,蝴蝶自由了,英台的理想却很快就破灭了,美好的祝福也化作了泡影。随着母亲一声尖锐的“你不是很喜欢它们吗”,英台惊,瓶落地而碎。在那样的环境中,她的挣扎改变不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和动向,注定是一场悲剧。“生”是不由自己选择的,一如山伯和英台悬殊的出身;“命”也是不由自己选择的,一如这份被无情打碎的理想,被无情蹂躏的愿望。世间造化之伟岸与神奇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就像大脑中百分之九十九被神秘的潜意识控制,而只有百分之一被意识控制一样,复杂的人世间更是如此。我们所知的不过仿佛沧海一粟,我们所生的阶段也不过是有如宇宙间的白驹过隙。相比于浩瀚无垠的世间,我们谁不是过客?相比于波诡云谲的自然,我们谁不是被动承受?只是这被动中孕育着主动,这不知中孕育着有知,这无中孕育着有,这死中孕育着生,这毁宁中孕育着幻化。正是庄子哲学中的“撄宁”——撄而后宁,灭而后生。所以,心灵自由了的英台可以选择“死”,可以选择“化”,在当世之人看来她似乎毁灭的那一瞬,她与山伯化作了蝴蝶,她“入坟”,却是“重生”,却是“涅槃”,却是“轮回”……这里的蝴蝶是哲思,是不朽,是永恒。美极了!

电影《梁祝》,你为什么那么美?——从美感经验分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