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光明电影院好看吗

2022-02-27 07:26 作者:文化艺术报 围观:

文/朱文杰

南大街光明电影院

曾位于南大街30号的光明电影院,是西安“八大影院”之一。据《西安市志》和《碑林区志》记载:“光明电影院,地址南大街南段。1954年建。占地3.4亩,建筑面积2309平方米,楼上楼下共设座位1100个。该电影院是由政协西安市委员会副主席黄彦儒组织16家138个私营工商业者集资人民币40万元联合兴建的。1955年10月1日正式对外营业,1956年3月,转为公私合营。1988年,改建为立体声。1989年,装修了门庭设施,更换了座椅,安装了空调,另外增设了录像厅、商品部等。影院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基本达到现代化的需求,1990年被省、市文化部门授予文明影院、先进影院等称号。”

光明电影院前身为万盛和酱园,四家私人经营合并而成,后拆除建成电影院。万盛和酱园老板(资方代表)是我中学一校友的父亲,我听他多次说过。

光明电影院是一座坐西向东、外墙呈淡黄色的影院,有3层楼高,正门呈正方形,进门有10级台阶,属于欧式风格的建筑,高大宏伟气派,在当时的西安市城区里也属于地标性建筑。

光明电影院楼前还有一块比较大的广场,约有半个足球场大,两边各有一排整齐的玻璃橱窗,主要是张贴电影简介和电影海报等。场内有宽敞高大的舞台和半圆形的乐池,大厅屋顶中央有一个很大、造型很别致的圆形吸顶灯,场内四周有许多小型的吸顶灯,墙壁上有不少火炬形的白色壁灯,灯光全部打开时全场明亮如昼。场内分有池座和楼座,上了二楼后面两边还有几个包厢。整个影院楼上楼下布置得舒适温馨,这在当时的西安市属于一流的电影院。

我从小就是个电影迷,上小学、初中时的1956年至1965年,因学校和住址在西安城内西南隅,平时看电影,大多数就只能在西大街的群众电影院看,在光明电影院仅看过一半场。到了 1965 年9月和 1966 年5月,因所上的中专西安市财政会计学校安排勤工俭学,先后到钟楼食品商店和南关的糕点四门市部劳动锻炼。“南关糕四”又是南大街庆丰食品店核算店所辖的店,而我还被庆丰食品店从南关商店抽来,办过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黑板报,店里领导为酬谢我,便宜卖给我处理的点心渣子,还赠送我光明电影院的电影票。所以近水楼台在光明看电影的机会就多了,看了不下二十场。尤其是晚上要住在商店值班,当年文化娱乐活动极为贫乏,看电影就成了我最迷恋的文化享受,加之当年每月发十五块钱,那就不缺看电影的票钱了,还有12点前后有夜场,一场才花五分钱。尤其是买上一包叫天津豆或鱼米花生来宵夜,那可是顶极的享受了。记得在光明看过那几年才发行的新片主要有战争片《逆风千里》《三进山城》《兵临城下》《独立大队》以及《霓虹灯下的哨兵》。其他有《阿诗玛》《舞台姐妹》《早春二月》《昆仑山上一棵草》《李双双》《天山上的红花》。当时觉得自己受教育很大,谁知,刚看完就开始批判什么《舞台姐妹》《早春二月》《逆风千里》等。我日记上记有:《舞台姐妹》是一株反党、反社会主义,宣扬“三十年代”资产阶级个人奋斗、资产阶级人性的大毒草。当时还要检查自己中了什么毒,一下弄得人昏头转向。接着批判《早春二月》《逆风千里》以及其他我没看过的电影,我就不关心了,但再看电影时心里自然有了负担,因为报纸广播上总在说什么带着批判的眼光,绷紧阶级斗争的弦。很快,这些电影都被停演了,好像开始只剩下《地道战》《地雷战》等少数几部,再后来是八个样板戏拍成的电影,八亿人民八个戏嘛!“文革十年”后期才陆续有了《闪闪的红星》《春苗》《决裂》《金光大道》《枫树湾》等电影,记得那些年仅在光明电影院看过一场《沂蒙颂》,还是在西安开文艺创作会时会议安排的。今天回想起来当时在光明看电影时的感觉有点无所适从的困惑。

后来,光明电影院就忽然被拆了,成了现在的中大国际百货,这座见证了我青春年少的荒诞岁月,甜蜜中有苦涩的电影院,已然无迹可寻了。

编辑:高思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