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战争电影1971好看吗

2022-02-26 22:28 作者:乌鸦校尉 围观:

在谈起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归时,有一句特别形象地描述了当年志愿军出征的历程,叫做:待我回家,代我回家,带我回家。

最近,有部叫《长津湖》的电影,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中国式主旋律电影该怎么拍?《长津湖》交出了高分答卷

在浙江一户船民家,身穿解放军军服的二哥伍千里,抱着自己大哥伍百里的骨灰盒回到了家中。

两兄弟告别父母同时参军,大哥为了革命牺牲,让老二替自己回家照顾父母弟弟,故事开头的一个老二回家的画面,就交代了“待我、代我、带我”的悲壮。

正如名字暗喻的那样,大哥牺牲在离浙江五百里外的淮海战场,老二则随着部队一路南下,踏过了五千里的征途,解放了小半个中国。

哥哥的手枪和军装,让从没离开家乡的老三伍万里觉得非常新鲜、非常威风,脑子一热,就想跟着哥哥当兵去。

看着弟弟每天打打闹闹无忧无虑的样子,哥哥欣慰地说,我们把仗都打完了,你可以不用打了,等我解甲归田,就给父母盖个房子。

中国式主旋律电影该怎么拍?《长津湖》交出了高分答卷

然而这一切,都被美国的入侵打破了。

伍千里在家只待了一个晚上,就被部队的紧急调令叫了回去,好奇的伍万里偷偷跟着哥哥一路北上,机缘巧合地分到了哥哥的部队,随着有英雄连队“第七穿插连”开赴朝鲜战场。

电影里,这个连队的每一个成员都身怀绝技,战功卓著,他们很多人打了半辈子仗,却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放下刚过上几天的安稳生活,去冰天雪地的外国战场和全世界最强大的敌人作战。

如果这只是剧情设计,我们作为观众的感触可能还没那么强烈,可最让乌鸦震撼和感动的是,我们知道这些故事都是真的。

中国式主旋律电影该怎么拍?《长津湖》交出了高分答卷

我们看过志愿军战士的回忆录,我们知道,他们不少人还没来得及享受和平生活,就再次告别家人,牺牲在前线。

而幸存者甚至来不及擦干眼泪,就要带着战友的遗志,拼死打退敌人又一轮的进攻。

我们知道,电影里拦着美军逃跑路线的“冰雕连”不是艺术形象,而是历史上一个个真实存在的人。

我们更知道,那个阵地上唯一幸存的连长,抱着炸药包跳进敌群的角色,在现实里就叫杨根思,他笔记本上的话,至今还是这支部队的座右铭。

中国式主旋律电影该怎么拍?《长津湖》交出了高分答卷

除了以上的桥段,本片还记录了毛岸英烈士自愿入朝作战,在前线壮烈牺牲的故事,这在过去的影视剧里非常少见。

中国式主旋律电影该怎么拍?《长津湖》交出了高分答卷

有网友把本片对比另一部最近上映的抗美援朝纪录片《他们正年轻》,为这部纪录片票房不理想感到可惜,有人感叹,是不是现在年轻人都不够爱国、不爱听老一辈讲的故事呢?这样下去,大家会不会忘记这些英雄呢?

其实,这样的疑惑很多国家都有过,大家也提出过不同的设想和解决方案,但他们有的成功了,有的却失败了。

今天,乌鸦想从电影《长津湖》谈谈美国和苏联当时拍摄主旋律的历史,聊聊我们该怎么在荧幕上纪念自己的英雄。

1

1961年2月,苏联最高领导层收到了一封联名信,落款有军队高级将领、文化名流、科学家,阵容非常庞大。这封信不为别的,就为一件事:“美国人把《战争与和平》拍成电影了!”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这部《战争与和平》是国宝级IP,结果美国仗着自己有钱,拉着奥黛丽·赫本等明星,大张旗鼓地把这部巨著翻拍成“爱情偶像剧”。

当时许多艺术奖项由美西方把持,因此美版的《战争与和平》斩获了100多个奖项,还设法进入了苏联公映。

中国式主旋律电影该怎么拍?《长津湖》交出了高分答卷

这还能忍?收到信后,苏联高层一声令下:“我们也来拍这部电影”,全国各单位开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为了还原战争场面,全剧做了9000套道具军服,全国各大工厂、机关甚至还有1万多人无偿参加拍摄。

没人知道苏联版的《战争与和平》的实际成本,单算各方的劳务和场地费,这部电影拍摄一天就要花12万卢布。

中国式主旋律电影该怎么拍?《长津湖》交出了高分答卷

1966年,苏联版《战争与和平》正式上映。这部大作的场面,放在几十年后的今天看依然气势恢宏,更别说俄罗斯人自己对原著的理解也更透彻,把那段历史还原得极其精彩。

这片子有多成功?简单说就是:1969年参选奥斯卡奖时,在西方极其敌视苏联的情况下,这部电影也毫无争议地拿下了“最佳外语影片奖”。

中国式主旋律电影该怎么拍?《长津湖》交出了高分答卷

尽管有人指出,《战争与和平》的拍摄期间存在严重的浪费,导演和编剧、演员也常常在完成任务的重压下关系失和,但在获奖面前,这些实打实的问题都被大家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因此,在这部电影的成功下,苏联决定再拍一套纪念卫国战争的系列电影。1971年,《解放》系列就此诞生。

中国式主旋律电影该怎么拍?《长津湖》交出了高分答卷

相比《战争与和平》,这套纪念烈士的主旋律作品得到的扶持就更大了。

苏军调动了大量部队在片中当群演,并向全国各大部队和博物馆征集英模故事,在一大批顶尖编剧的改编下,他们创作出了3个浓缩了苏军战士的形象:

英勇善战的炮兵大尉茨维塔耶夫、女护士卓娅,还有活泼幽默的坦克连通讯员多罗日金。

中国式主旋律电影该怎么拍?《长津湖》交出了高分答卷

此外这套电影还给大家留下了很多金句,比如形容战况激烈时的那句“我们占领了厨房,但客厅还在敌人手里”,比如苏军烈士墓那句铭文“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永世长存”,也是通过这部片子传到了中国。

那么,苏联这样的大制作有没有成功占领宣传阵地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美国的主旋律生产模式。

2

在一部电影档期结束后,演员汤姆·克鲁斯接到了片方的一个电话,对方提出了一个非常无礼的要求:希望他和女主角补拍一段激情戏,制作方还准备给这一幕加上配乐,把这一幕当成大卖点。

中国式主旋律电影该怎么拍?《长津湖》交出了高分答卷

更离谱的是,这部片子是美国海军的官方宣传片《壮志凌云》。

和苏联类似,美军也为了这部电影提供了巨额的资助,美军给这部电影提供了8个现役飞行员,5个中队的F-14战斗机,甚至还调来了一艘航母当“路人甲”。还有一个飞行员在拍摄过程中出了差错,机毁人亡。

但在剧情上,编剧们是一点武德都不讲,完全在当偶像剧拍。

他们听说观众喜欢“兵哥哥和兵姐姐”的感情戏,就让男主角和女教官来了一场“师生恋”,后来还生怕不够刺激,又补拍了上面说的那段。

中国式主旋律电影该怎么拍?《长津湖》交出了高分答卷

就在许多专业影评人疯狂吐槽之际,打脸的事情来了。电影上映后很快爆火,票房直升3.53亿美元,大大弥补了之前的成本。

最重要的是,美国青年中掀起了一股参军热潮,报名增幅最大的,就是主角扮演的海军舰载机飞行员。英国《卫报》统计,报名参加美国海军的人数增加了三分之一。

毫无疑问,这是美军最划算的征兵广告。

这些影评人的分析不能说错,但却忽略了美军的兵源本来就是一群低学历、爱耍酷的人,美军本身也没有什么指导思想,强调的就是冒险精神。

因此,尽管这片子的深度远赶不上苏联的《解放》,但《壮志凌云》影响了整整一代美国人。

中国式主旋律电影该怎么拍?《长津湖》交出了高分答卷

而另一个美式主旋律IP《美国队长》,从一开始就是决心要当“抗德神剧”的。

美国队长在自己出场的第一期漫画里就狠狠给了希特勒一拳。

中国式主旋律电影该怎么拍?《长津湖》交出了高分答卷

在二战战场上,美国队长无所不能,手撕纳粹,拯救同胞。

虽然二战结束后,因为观众对战争的热情消散了,美国队长画不下去了,停刊了,被设定成冰封在北大西洋。

好在美国这个国家自带战争狂热属性,冷战、越战、宗教、女权,很快又把大家的战斗热情挑起来了。

新的风暴已经出现,美国队长怎么能冰冻不前?他又被唤醒,重新和各种各样的敌人作战。

美国政府因为水门事件等黑暗面丧失公信力,美国队长的漫画里就来九头蛇和神盾局斗法。

美国经济复苏,互联网时代来了,美国又觉得自己天下第一了,漫画队长就干外星人,开始维护美国价值观。

总之,美国队长总是在大众最需要他的时候出现,按照大众的期待做最符合美国精神的事。

他的思考也许没有多深刻,但精神总是最受欢迎的,美国观众总能从他的身上,把现实中的情绪得到足够的宣泄。

就在美国队长电影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他也自然而然地把美国的价值观,美国精神传递给了全世界,虽然我们都知道美国大兵在现实中大部分都不干人事,但架不住人家电影能拍呀。

影视方赚到了钱,观众也感受到了美式爱国热情,美国也树立了自己的正面形象。

在2020年疫情把美国的画皮撕下来之前,大家或多或少不都觉得美国电影里的精神在现实里的美国也有吗?

中国式主旋律电影该怎么拍?《长津湖》交出了高分答卷

更关键的是,这些娱乐性质的爆米花电影,实打实地撑起了美国电影市场,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优秀演员、编剧和导演。

因此,当美国需要创作严肃题材的主旋律电影时,这些现成的人力物力,也决定了好莱坞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搞大制作,再通过公映买票站着挣钱,而不是像苏联这样临时征调各种资源,导致拍摄成本极高。

在这个模式下,美国的主旋律电影梯队成形了。

完成宣传任务、搞严肃美学的,有《父辈的旗帜》、《硫磺岛的家书》等片子。这些电影的主题思想深刻,反思角度有很强的哲理性,可以跟苏联高端大制作抗衡。

中国式主旋律电影该怎么拍?《长津湖》交出了高分答卷

中国式主旋律电影该怎么拍?《长津湖》交出了高分答卷

走亲民情怀路线的,有《兄弟连》、《拯救大兵瑞恩》,这些片子故事精彩,又有大片的热闹场面,传递的精神也包装在细腻的故事里,既传递了爱国精神也票房爆炸,叫好又叫座。

能和这类美式大片抗衡的苏联电影,就已经不是那么多了。可偏偏这个类型是主旋律里把故事和精神内涵平衡得最好,影响范围最广的。

某种程度上,《长津湖》的定位也是这一类电影。

中国式主旋律电影该怎么拍?《长津湖》交出了高分答卷

中国式主旋律电影该怎么拍?《长津湖》交出了高分答卷

至于《美国队长》、《钢铁侠》、《壮志凌云》这种爆米花电影,就是图一个刺激,负责冲在前面培养市场,确保整个电影界能吃得上饭。

中国式主旋律电影该怎么拍?《长津湖》交出了高分答卷

美国的主旋律电影,就像一个“联合舰队”,各类电影相互配合,各有分工。造就一个繁荣的行业。而靠动员模式生产的苏联主旋律片子,则只有制作精美的艺术型电影,去别国赚钱就别想了。

两相竞争之下,苏联电影开始节节败退。随着苏联的解体,许多经典的爱国电影也就此埋没了。

3

对于我们的主旋律要怎么拍,有很多人都进行过激烈的争论,但我们不妨先看看美国和苏联两种主旋律的竞争结果。

1991年,苏联宣告解体前,电影年产量还刚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在375部以上。

然而,电影制作需要很多个不同行业、工种配合的产业,这个对苏联而言“创纪录”的数字,在面对差异化明显、产量极大的美国电影,还是没能守住市场的阵地。

换句话说,《战争与和平》和《解放》是好,艺术性很高,但是这样的电影制作难度也很高,无法批量生产,数量远远不够。

更糟糕的是,因为长期缺乏故事性强的作品,就连很多暴力、色情的美国烂片,在俄罗斯也突然有了市场。

一时间,凡是不放美国烂片的电影院,在俄罗斯都开不下去,而莫斯科最好的影剧院,放的是连美国人自己都没听说过的粗制滥造的电影,什么《海滩女郎》、《忍者九死》、《热靶子》啥的。

中国式主旋律电影该怎么拍?《长津湖》交出了高分答卷

这些在美国按照播放时长和胶片重量批发出售的烂片,到了俄罗斯居然还被当地院线老板抢得头破血流,甚至得靠托关系才能搞到一部。

眼看本土电影占有率只剩7%,不少俄罗斯电影人也学坏了,从只拍“阳春白雪”走向了“只搞黄赌毒”的另一个极端。

中国式主旋律电影该怎么拍?《长津湖》交出了高分答卷

在这种大环境下,《解放》等主旋律电影承载的爱国情怀和理想,最终也没有守住。

很多朋友都看过一个数据,上面说二战刚结束时,欧洲很多经历了这场战争的人,都根据史实认为苏联的贡献更大,2004年,西欧各国的舆论风向就变成了58%的人认为美国贡献最大,20%的人支持苏联。

这种观念的转变,跟美国二战电影充斥荧幕关系很大。

我们要拍怎样的主旋律?要怎样拍主旋律?一直是很多人讨论过的话题。

苏联的模式成本太高,没办法占领市场,美国的纯市场化操作,又难免出现披着主旋律外衣的劣质低俗内容。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百战开国,对于付出千辛万苦和牺牲的先辈们,这两个路子只能给我们启发,但都不能直接模仿。

值得欣慰的是,和苏联电影市场被美国占据不同,随着这些年的发展,中国的电影市场不仅扛住了好莱坞大片的冲击,还逐渐扶持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电影,中国近些年电影票房榜单的前十,一大半都是国产电影。

这对于我们探索优秀主旋律电影拍摄,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

在学习美苏优秀经验、发掘“中国式主旋律”道路这点上,我认为《长津湖》交了一个不错的答卷。

一方面,它吸收了苏联战争电影,以及掌握了苏联战争电影最精髓的《大决战》那种“司令部电影”的许多优点,具有宏大的背景和价值观。

在这部片子里,麦克阿瑟的狂妄自大、教员的运筹帷幄,不仅向观众介绍了战争的时代背景,也为我们的抗美援朝做了简练的定调:“保家卫国,正义必胜”。

中国式主旋律电影该怎么拍?《长津湖》交出了高分答卷

但另一方面,《长津湖》也借鉴了好莱坞“以小见大”的故事表现手法,构建了不少非常有中国意境的故事场面。

比如为了展现美军阵容庞大,镜头会直接切到一眼望不到头的美军坦克和航母,再对比志愿军集结的画面、七连在北上的火车里看到的壮阔的长城和山海关,观众自然而然就会想到那两句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这是一种根植于我们文化和历史里的“中国式浪漫”。

中国式主旋律电影该怎么拍?《长津湖》交出了高分答卷

中国式主旋律电影该怎么拍?《长津湖》交出了高分答卷

为了凸显“保家卫国”这个概念,编剧在开头先展现了解放后人民安详生活的场景,随后把镜头变成美军战机从航母起飞的视角,带着观众的双眼见证了他们轰炸东北的暴行。

这个一分多钟的画面,比一万字的书面报告和口述资料,给普通观众的震撼都来得更强烈。

中国式主旋律电影该怎么拍?《长津湖》交出了高分答卷

就像当年的志愿军战士学习美军战术和武器,用这些知识反过来打美军一样,某种程度上,《长津湖》也是在学习美式电影工业化技术,拍出一部属于中国历史记忆的电影,回击了美国在文化领域的霸权和侵略。

除了电影拍摄的特点,在看电影时的见闻,也让我很有感触。

电影开场前,我身后有几个小姐姐聊起了抗美援朝和这部电影,她们都对抗美援朝的了解仅限于“中国打美国”,甚至不知道“长津湖”是在哪个国家,来看这部电影很大程度上是奔着喜欢的明星来的。

电影刚开场,还能听到她们交流历史背景,没多久,她们几个就安静了下来。等电影散场后,我看到她们三个人的眼眶都红了,其中一位还说要再去看看关于抗美援朝的纪录片,好好了解下这段历史。

我相信,从这个电影院走出去时,“长津湖”在她们心中肯定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地名了。

当志愿军战士化为电影里那些有趣的人物和故事,呈现在我眼前时,我突然想到,他们不害怕牺牲,但他们肯定不希望被遗忘,肯定会害怕自己的事业没有人继承。

中国式主旋律电影该怎么拍?《长津湖》交出了高分答卷

如果主旋律题材被普通观众视为畏途,看作是纯粹的“宣教”,如果我们没有办法把先烈的故事,拍得让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想看、看了能有感触,那我们才是真正辜负了先烈对我们的期待。

一方面,我们需要考据严谨的纪录片,帮助我们记载和了解这段历史。而另一方面,对于一开始还不了解这些故事的人,我们需要情节精彩的故事片,让他们对这段历史感兴趣。

从这个角度评价,我认为《长津湖》做到了这点,我们普通观众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就像本剧主角伍万里的从军历程一样。

中国式主旋律电影该怎么拍?《长津湖》交出了高分答卷

他的烈士大哥、正在当七连连长的二哥,就像我们这代人的祖辈和父辈一样,在最艰苦困难的年代,撑起了共和国的天空。

电影开头的伍万里,能在村里无忧无虑地打闹,就像出生在和平年代、衣食无忧的我们。

安逸的生活让我们缺乏磨砺,不能像先辈们一样勇敢和坚定,他们用鲜血和牺牲奠定的事业,也成了我们这个年代遥不可及的传奇,和平被视为理所当然,英雄的故事被束之高阁。

就像电影里伍千里那句“仗都让我们打完了”话音刚落,伍万里就跟着哥哥迈向朝鲜战场一样,我们这一代人,也注定有我们的要打的“仗”。

尽管我们不一定都会成为英雄,但也得有人把英雄的故事讲给我们每一个人听,因为这种来自历史的崇高精神,才能支撑我们扛过最严酷的寒冬。

中国式主旋律电影该怎么拍?《长津湖》交出了高分答卷

因此,我希望大家可以走进电影院,看看那些历史课本上篇幅有限、只有寥寥数语的英雄们,都有着怎样传奇的故事,也能听听那首由烈士宋阿毛绝笔信改编的片尾曲:

坚守着阵地和荣誉

挥洒着热血不放弃

苍天之下冰雪之上骄傲地耸立

如果再也不能回去

请你不要为我哭泣

替我看那山河壮丽

记住我,我来过

我爱我的祖国

中国式主旋律电影该怎么拍?《长津湖》交出了高分答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