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热搜榜华尔街电影好看吗

2022-02-26 21:32 作者:桃桃淘电影 围观:

时隔33年之后,豆瓣评分高达9.2的《天堂电影院》,终于在内地上映了。

这部电影是太多影迷心中的“白月光”,很多人就是从这部电影习得“人生没有容易二字”,也获得了爱的教育——故事结尾长达3分钟的“亲吻”镜头集合,这些曾经被意大利电影审查视为“伤风败俗”的镜头,像海啸一般涌来,却又像潮汐般轻柔地在观众心里栖息。

这么好的电影,真的这么快就要下线了?

老头子阿尔弗雷多对托托说:“生活和电影不一样,生活比电影难多了。”

这么好的电影,真的这么快就要下线了?

我突然就想起了前段时间刷屏的文章《平原上的娜拉》,那个被困在农村小镇中的刘小样。

电影的魔力就在此:人类的悲欢,是可以相通的。

这么好的电影,真的这么快就要下线了?

但很可惜,很多人还来不及看,影片的排片就已经快被挤没了,

端午假期的第一天,该片的排片已经不足2%。而在网上,还有很多影迷苦于找不到地方看。

翻看最新的豆瓣评论,内心也是五味杂陈。

很多人说重看30年前的老电影,“还是那么打动人心”,也有很多“第一次看”的新观众,说“很幸运可以在电影院看”。

但从票房数据看,尽管网络上很多人求排片,该片还是挺“无人问津”的。

可能是因为太多伟大的词汇,曾被用来赞誉这部电影——以及那些同样“经典”的佳作,以致令人心生敬畏、甚至都不敢走近。最后,要完整地体验一回或重温经典,也就变得艰难起来了吧。

1

我不确定,现在的人们是否明白,或者说足够珍惜大银幕重映的价值。也许有很多人会觉得:为一个甚至都称不上真实的东西,付出时间和精力,值得吗?

至少对我来说,是值得的。

这么好的电影,真的这么快就要下线了?

我记得自己是在差不多2010年的时候,窝在宿舍电脑前看完这部电影的。

我这种影迷,在当时都会被“嫌弃”太后知后觉、识货太晚。

毕竟,《天堂电影院》上映于1988年,次年获得戛纳主竞赛单元的评审团大奖,1990年又斩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而在很多年前,在论坛,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已经被无数影迷封神了。

这么好的电影,真的这么快就要下线了?

在那个年代,这些电影根本和国内大银幕无缘,大家只好去各种音像店或路边摊淘VCD或DVD来看。再后来,互联网打通了世界,电影成为更大众的爱好和话题,那张阿尔弗雷多搂着托托、两人都笑容淳朴的海报,我好像总能在互联网冲浪时看到——快找“种子”吧,心里有个声音在催促着。

这么好的电影,真的这么快就要下线了?

那时的资源没那么清晰,观影体验也没那么好。

甚至,自己对电影主题的理解也很粗浅,只是隐约感受到了某种和人生、和爱情都相关的苦涩芬芳。

但这部电影,还是留在了心里,我逐渐明白那是电影带来的五官通感,是某种关于遗憾的痛感,还有关于人生、爱、岁月、成长、取舍等宏大命题的柔软讲述。

看过这部电影,在当时就是一种privilege了。

2

但时代,显然已经快速转变。现在,恐怕二倍速都不够用了。

看剧要看爽剧,刷文要刷爽文,最好还能够精准聚焦男频或女频的细分市场;直戳G点才能“爆”,把微博热点在剧本创作初期就 ALL IN,燃起多少观众的焦虑,就能收获多少的话题热搜,最好能住在热搜上。

这么好的电影,真的这么快就要下线了?

还不只是“爽”字当头,移动设备的普及还让快餐文化、速成攻略、碎片化内容成为主流。人们获得快乐的方式变得便捷,只需轻轻滑动手指,就可以围观人生百态,奇闻异事或工业糖精任君选择。然后,更多同类型的“快乐”将通过算法再次加码打包投喂给你……

就这样,被简单的快乐所包围,但却也困在了算法的单一供给之中。

我们能坚持多久不看手机呢?15分钟?半个小时?又或者再长一点,一个小时?

手机电量只要变成红色,现代人就焦虑了起来,不是吗?

我们又能持续专注一件事情多久呢?

如此说来,到影院看电影,是一个需要付出不少成本的娱乐。选定档期、提早购票,再如期奔赴一个黑黢黢的密闭空间,然后投入到一场长达两小时的梦境之中……

当马丁·斯科塞斯接受流媒体Netflix的帮助,拍出快三个半小时时长的《爱尔兰人》,他语重心长地呼吁观众“不要用手机看我的电影”,我想他呼吁的并不仅仅是一个更大的观影界面而已。

这么好的电影,真的这么快就要下线了?

《盗火线》(1995)&《爱尔兰人》(2019)

这位好莱坞顶级的导演,上世纪曾经执导过《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好家伙》等经典电影;进入21世纪,也有《纽约黑帮》《无间行者》《华尔街之狼》的杰作问世。

他对观众还提出过更“苛刻”的要求,他说大受追捧的漫威电影并不是电影:“电影应该是演员努力去传达情感和心灵感受的作品”,虽然漫威电影的制作也很精良,演员表演都非常到位,“但终究还是很像在主题公园看的影像”。

后来,他又追加了一篇文章,影迷圈内将之翻译为《电影永不投降,老马永不投降》。关于电影艺术,老马率先给出的答案,是电影大师费德里科·费里尼。

不要被电影大师、艺术电影这样的大词吓跑,更无须妄自菲薄,文章的落点其实很通俗易懂:电影始终在探讨的,是“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快乐何处寻觅”“自己在人生中的定位为何”等哲学母题。

还是那句:“电影应该是演员努力去传达情感和心灵感受的作品。”

这么好的电影,真的这么快就要下线了?

不久前,史诗巨作《指环王》在中国重映了4K重制的版本,这部曾为无数影迷开启了魔幻世界大门、获得了351项国际奖项的佳作,不仅未能在票房上有所作为,还在电影购票APP上屡收一星差评。“三小时一个戒指没送完,节奏太慢”,新入场的观众未必有足够的耐心去了解这样的巨作,更谈何吸收和消化呢?最后给出“批评苹果不是梨”的批评,多少让人心里不是滋味啊。

之前也有传《放牛班的春天》将有望引入并重映,但这部“温柔”的电影,真的会被如今的“鸡娃年代”所接纳、甚至获得治愈吗?怕是要捏一把汗了。

在《天堂电影院》里,多多在30多年后返乡,目睹了天堂电影院被拆毁等一系列“物非人非”的变化。

就像电影名为“天堂”,这不仅是对人生的漫长告别,也有导演对那个古早电影年代的缅怀和对艺术记忆的再珍藏。

而如今,同样是在30多年后,这部电影来到中国重映,在银幕上托托将再一次目睹天堂电影院的倒塌。

但我想,这座“天堂电影院”还存在于很多中国观众的心里——尤其,能够在大银幕观看,真的是privilege啊。

排片很少了,抓紧时间去看吧。毕竟,国内市场从来不乏观众“用脚投票”支持影片,甚至最终逆袭的例子。

每个观众,都可以守住自己的“天堂电影院”。

这么好的电影,真的这么快就要下线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