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她法国电影好看吗

2022-02-26 10:11 作者:澎湃新闻 围观:

澎湃新闻记者 程晓筠

当地时间2月2日,有着“意大利电影皇后”美誉的莫妮卡·维蒂(Monica Vitti)在其位于罗马的家中与世长辞,享年90岁。

纪念|莫妮卡·维蒂的高冷惶惑,成就了《奇遇》

莫妮卡·维蒂

上世纪六十年代,莫妮卡·维蒂与意大利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先后合作了《奇遇》《夜》《蚀》和《红色沙漠》四部影片,成为当时最具国际知名度的意大利女演员之一。过去十五年中,她因罹患阿尔兹海默症长期卧病在床,生前最后一次公开露面,还是在2002年去法国出席舞台剧《巴黎圣母院》的首演。

当年和安东尼奥尼合作期间,年龄相差19岁的两人,在生活中曾携手长达十年之久。分手后,维蒂与小她16岁的导演罗贝托·鲁索(Roberto Russo)结为伴侣,晚年也都依靠后者悉心照护,直至离世。

纪念|莫妮卡·维蒂的高冷惶惑,成就了《奇遇》

罗贝托·鲁索与莫妮卡·维蒂

原名玛丽亚·路易莎·切奇亚雷利(Maria Luisa Ceciarelli)的莫妮卡·维蒂,1931年11月3日出生在罗马一个普通家庭。孩提时代正好赶上“二战”爆发,据她日后回忆,她和弟弟在防空洞躲避盟军空袭的时候,靠给周围人表演小剧目打发时间,而这也让她对表演产生了莫大的兴趣。

“二战”结束,年轻的维蒂开始参加各种业余剧团的演出,并在18岁那年加入意大利国立戏专,从莎士比亚和莫里哀等人的经典剧目系统学习表演。也正是在那一年,维蒂的父母亲带着她的两个弟弟,坐上远赴美国的邮轮。战后的意大利,经济凋敝,满目疮痍,父母决定要换个环境,去追寻一下传说中的美国梦,但年纪轻轻已抱定演员志向的她,做出了独自留在罗马的决定。

纪念|莫妮卡·维蒂的高冷惶惑,成就了《奇遇》

莫妮卡·维蒂与安东尼奥尼

1953年,她从国立戏专毕业,并给自己起了“莫妮卡·维蒂”的艺名,正式登台演出。三年之后,她加入由安东尼奥尼发起成立的剧团,两人的合作就此开始。1957年,在安东尼奥尼执导的《呐喊》中,她负责为女演员多里安·格雷配音。该片虽然获得当年洛迦诺电影节的最高荣誉金豹奖,但回到意大利国内,票房却相当糟糕,据说甚至让安东尼奥尼一度萌生索性退出影坛,专心当戏剧导演的想法。

好在,安东尼奥尼最终还是改变了想法,决定再试一次,于是也就有了1960年的那部《奇遇》。算上之后的《夜》和《蚀》,因为主题和风格接近的关系,常被影评家视为一个整体,在中文世界有着“爱情三部曲”“情感三部曲”等数种说法;在意大利国内则习惯被称为“无法交流三部曲”,而在英语世界也有人以“社会异化三部曲”称之。无论叫哪个名字,不变的是维蒂在这三部作品中一以贯之的精彩演出和她始终如一的冰山美人造型,都和安东尼奥尼所秉持的电影美学风格相得益彰,与他想要通过镜头来传递的当代人的内心困惑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的不可能性互为表里。

纪念|莫妮卡·维蒂的高冷惶惑,成就了《奇遇》

《奇遇》剧照

纪念|莫妮卡·维蒂的高冷惶惑,成就了《奇遇》

《夜》剧照

纪念|莫妮卡·维蒂的高冷惶惑,成就了《奇遇》

《蚀》剧照

如今,这三部作品都已铭刻影史。不过,1960年五月,《奇遇》在戛纳电影节首映时,其实并不受观众欢迎。维蒂曾回忆说,从影片开始到结束,挑剔的法国观众几乎就没停止过哄闹,现场不时响起各种口哨声、嘘声和喝倒彩的声音。“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我整个人都快泣不成声了。彻底的绝望,想想我那几个月的各种付出,全都彻底白费了。”

好在第二天一早,一份由大导演罗伯特·罗西里尼领衔签名的声明稿,出现在了戛纳各处。多位导演和影评人联合签名,声明《奇遇》绝对是他们在“这一届戛纳电影节上看过的最好的一部电影”。最终,那年戛纳的金棕榈大奖由安东尼奥尼的同胞费里尼凭借《甜蜜的生活》夺得,但《奇遇》凭着罗西里尼等人的力挺,也拿到了相当于亚军的评审团奖(与日本影片《键》并列)。

不久之后,美国知名影评人宝琳·凯尔在《纽约客》杂志撰文,给予《奇遇》高度评价,并且将其与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提到同等高度。而年底的法国《电影手册》杂志评选年度十佳时,《奇遇》的得票数排在第二名的位置,高于戈达尔的《精疲力尽》和特吕弗的《射杀钢琴师》,仅次于那年被他们视作最佳影片的《山椒大夫》。1962年,英国《视与听》杂志征集全球70多位影评人的意见,评选影史最佳影片,问世只有两年的《奇遇》居然已能排在《公民凯恩》之后,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影史第二。

三部曲之后,维蒂又在1965年出演了安东尼奥尼的第一部彩色电影《红色沙漠》。没过多久,他便向维蒂提出了分手,两人后来虽还合作过一部《奥伯瓦尔德的秘密》,但其票房和口碑皆不理想。

纪念|莫妮卡·维蒂的高冷惶惑,成就了《奇遇》

《红色沙漠》剧照

与安东尼奥尼的分手,标志着维蒂演员生涯的一次重要转折。在此之后她改投意大利传统喜闹剧的怀抱,除参演布努埃尔的《自由的幻影》之外,基本未再怎么出演过传统意义上的文艺作品。靠着《来自西西里的女杀手》《橙子里的鸭子》《两相好》等喜剧片,维蒂也曾五次获得意大利最高电影奖项大卫奖最佳女主角的荣誉,只不过这些影片几乎清一色都是墙内开花墙内香的作品,很少能走出国门,如《奇遇》一般在国际影坛产生影响。

好莱坞并不是没有向维蒂抛出过绣球。那个年代的意大利女演员人才济济,但索菲亚·罗兰和安娜·马纳尼(Anna Magnani)等走的都是热情奔放接地气的路线,外形高冷的文艺片女神莫妮卡·维蒂却是自成一格,照理说也有她的一大片市场。不过,据说是因为讨厌坐飞机的关系,对于来自海外的邀约,她几乎一概拒绝,因此从头至尾只拍过两部英语作品,分别是1966年上映的谍战喜剧片《女谍玉娇龙》(Modesty Blaise)和1979年上映的爱情喜剧片《银海万花筒》(An Almost Perfect Affair)。

1990年,维蒂首次尝试自己担任自演自导,拍摄了《秘密丑闻》(Secret Scandal)一片,还拿到了大卫奖的最佳新人导演奖提名。不过,该片票房并不怎么理想,也让她做出了就此息影的决定。此后,她将重心转向戏剧舞台,直至因病渐渐消失在公众视线中。

纪念|莫妮卡·维蒂的高冷惶惑,成就了《奇遇》

维蒂自导自演《秘密丑闻》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丁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