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追风筝的电影好看吗

2022-02-25 23:22 作者:吉小羊de成长笔记 围观:

我们没有必要知道断线的风筝会飞到哪里去,甚至连它的影子都不值得追随。只要你能为它付出真心,它就一定会在你所追寻的方向。

——摘自网评

关于救赎的话题一直以来都能激起人们极大的兴趣,不管是自我救赎还是寻求皈依。由于人的神性的关系 ,良心和道德会代替上帝来掌管我们的心思和行为,饶是如此,我们的灵魂还是时常难以平静,在遇到自我救赎的故事时,对照自身的情况,往往能引起极大的共鸣。

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下,人们热烈地追捧成就了《追风筝的人》,或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值得追寻。许多以战争为背景的电影着重于强调战争的惨烈和它对人性的扭曲,战争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黑洞,任何接近 它的光源都会被扭曲,被吸收,直至消失不见。战争至今仍是经历过战争的人心中永远的痛,其颠覆性作用可见一斑,我们从国产电影《南京!南京!》中可略知一二。与这类题材不同的是,这里的战争只是背景,天空的变换是不会影响风筝飞行的高度的,晴空万里,或阴天多云,只要风筝升起,自然就有追风筝的人。

影片选用风筝为象征物,意味深长当五彩的风筝在灰扑扑的喀布尔上空升起时,强烈的对比使人 产生晕眩的感觉,雄伟的 喀布尔都市建筑立即和天空一样成为背景。风筝成为永恒,犹如自由之精神,真诚之情感相对于瞬息变化的外部世界。

影片的主人公阿米尔 就是那个追风筝的人,让人痛心的是,影片的前半段,他一步步地将自己的灵魂放远,直至消失不见,也一步步掉入良心的深渊。哈桑(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弟弟,其母亲为阿米尔家仆人,因此受到阿米尔父亲的额外照顾)对阿米尔有着真诚的感情,一直用爱温暖着他但自私和嫉妒是他对被暴徒欺负的哈桑视而不见,哈桑被欺负的缘由是为了帮他捡断了线的风筝,那不是一般的风筝,是两人在风筝大赛上合作获得第一名的那只风筝,象征友谊和自由的风筝。

阿米尔将哈桑越推远远,终于借口哈桑偷怀表将他推走了,阿米尔怎么也没想到,此一别,竟是永远。

苏联的军队开进了阿富汗,战争一触即发,越过的层层封锁线,阿米尔来到了美国。一切平静如水又充满戏剧化的泡沫,他娶了一位苏联将军的女儿为妻。

当婚礼的乐曲声响起,欢快的曲子似乎淹没了一切不和谐的音符:“你看到了什么?”新娘问,“我看到了自己的后半生。”果真如此吗?

为什么阿米尔在看到哈桑的信件的时候眼睛里有难以掩藏的泪水?为什么童年的场景会不停地出现在脑海中?

被阿米尔放逐的风筝开始隐约闪现,趁它还没有完全消失的时候。

阿米尔,快跑!

经过一般波折,他终于回到了喀布尔,回到了童年时和哈桑一起放风筝的地方,人们常说,物是人非,可是现在对于阿米尔来说已经人非物亦非了:喀布尔被塔利班武装占领,他们披着伪宗教的外衣,奴役当地居民,放纵自己的罪恶的私欲,其中的受害者之一,就有哈桑的儿子——索拉博。

阿米尔要救出索拉博,要救出自己的灵魂!

虽然喀布尔已经快变成废墟,但童年的印记还在,那些橙黄色的回忆,像夕阳西下,又如旭日东升。时刻提醒着他要坚定地走下去,因他本是追风筝的人。

“你回忆里的那些东西早就没有了,还是忘了吧。”

“我再也不想遗忘任何事了。”

他真的站到了塔利班武装分子面前。他要和他们谈判,他要要回哈桑的孩子,他要......

被揍,头破血流,气喘吁吁。

几乎是戏剧化的一幕。同样的动作,相似的场景,宿命般地再次上演,不过,以前是哈桑,现在是索拉博,不知道哈桑是否还记得这只弹弓?

索拉博打伤了暴徒的眼睛,两人趁机逃出。

事情仿佛已经接近尾声。

索拉博的眼神中还有不安,他在逃避什么?

“他(指暴徒)总在早晨祈祷前强暴我,我不想让他们得逞......”

“我开始忘记父母的模样了......有时候我很高兴他们已经死了......我不想让他们看到我,我那么脏。......”

或许,阿米尔的救赎才刚刚开始,如果他了解的话。

通常外部的伤痕容易恢复,而内心的创伤却很难平复,有时候你以为伤口已经结痂,可不经意地触碰,还是会血流不止,直至殷红你整个心事。

“For you,a thousand times over.(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是阿米尔的答案,也是他的承诺。

他开始教小索拉博放风筝,就像他当年和哈桑一样。

风筝升上天空的瞬间,索拉博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玫瑰][玫瑰][玫瑰]我是菜菜,欢迎关注菜菜的情感夜话。我们一起泡一壶茶,畅聊各类情感话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