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驯兔记这部电影好看吗

2022-02-25 22:00 作者:碧落灵犀 围观:
豆瓣8.2《驯兔记》丨缺席的思辨能力,滥用的标准答案

《驯兔记》开头截屏,源自bilibili

一只皮球掉进了一个深坑里,怎么办?——《驯兔记》开头的灵魂拷问

《驯兔记》是童话大王郑渊洁的同名童话故事改编成的微电影。它虽然只有24分钟的时长,却能带来240分钟的深入思考。

郑渊洁这个名字,算是一代人的回忆了。这位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家,创作了皮皮鲁、鲁西西、舒克和贝塔等脍炙人口的经典角色。他写出的故事,是“适合全家人读的童话故事”。他的故事,情节新奇,常常夹带黑色幽默。只为带给大人们警醒,带给孩子们启发。

《驯兔记》这部微电影,讲的不是驯服兔子的农业频道故事,而是人变兔子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在某个晴朗的早晨,主人公皮皮鲁和妹妹鲁西西、好朋友梁果一起,从幼儿园升上了小学,开始就读小学一年级。

皮皮鲁所在的一年级一班,班主任是严厉的徐老师。她希望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规规矩矩,听老师话,不顶嘴不捣乱的好孩子。这样的好孩子,会变成兔子,受家长和老师夸奖。

不巧,皮皮鲁是个思维跳跃,和寻常孩子不一样的“坏孩子”。当所有人都劝他妥协,劝他变乖时,他拒绝了。但他做不到去辜负爸妈和徐老师的良苦用心。

最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地,他带上了兔子头套,过上了看似和其他人一样的生活。

《驯兔记》以奇幻荒诞的表现方式,以“顺从”为切入点,向大家展示了,一个不大一样的孩子,是如何捍卫自己的独特性的。而我,将从一个问题入手:思辨能力缺席,标准答案被滥用,我们该如何自处?

豆瓣8.2《驯兔记》丨缺席的思辨能力,滥用的标准答案

——“老师,这个坑有多深?” ——“很深。”

01.【缺席的思辨能力】强求听话顺从,换来的不会是“好孩子”。

《驯兔记》中,全年级第一只变成兔子的同学,是皮皮鲁的同班同学李小曼。

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好孩子。班里有同学捣乱时,她会马上站起来发言制止;她自己觉得兔头很难看,但老师说兔头好看,她就马上笑着表示同意;之后在鼓励其他同学变兔子的过程中,她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

在原版同名故事中,她因为听话,被徐老师任命为班长。

我相信大家或多或少,在学生时代,都有见过这样的同学(其实我小时候也是这样的)。曾经的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在丢失自己的思辨能力了。

何谓思辨能力?

顾名思义,思考并辨明。指的是面对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时,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大流,自己用眼看真相。

如果你拥有了思辨能力,就能在被海量信息包围时自由沉浮,随心所欲,选择你想要吸收的,而不是被海量信息淹没。

豆瓣8.2《驯兔记》丨缺席的思辨能力,滥用的标准答案

如果你得出一件事的观点前,思考得像【今天穿哪件衣服】一样缜密,不用怀疑,你就是拥有思辨能力的人。

就拿疫情期间,大家对海外华人的看法举例子。

一开始,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在中国肆虐;之后,在除中国外的全世界各地区造成了广泛传播,影响极大。

在新冠传播的前期,大部分确诊病例还在中国境内时,各家媒体都有爆料,一些明星或者有钱人逃去海外避险,并且成功到达海外后,发朋友圈/微博炫耀。

他们的炫耀有多找骂暂且按下不表。不久之后,疫情传播到全世界,这时又出现了许多国外的华人回国的现象。

因为此时中国的疫情有很大好转,他们的回归,又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确诊病例,所以,一直身在国内的、对此事略有了解的人,都纷纷开始在网上讨伐海外华人群体。讨伐的同时还会“翻旧账”,认为他们“国家有难时就跑,国家好转时就回来增加病例,是不仁不义。”

我们以为自己是理性的,我们以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有其道理的。但事实上,我们的绝大多数日常行为,都是一些我们自己根本无法了解的隐蔽动机的结果。

——《乌合之众》

在一个热点事情刚出来的时候,我们掌握的信息比较少,非常容易被各种自媒体的文章误导。换句话说,就是非常容易因为没有思辨能力被别人的看法引导。

我们成年人,尚且会如此。那么小孩子呢?

他们还在学习当中。作为小孩子的他们,往往喜欢顺从老师和家长的做法,会把绝大部分老师和家长等权威形象的言行加以模仿。

为什么?因为他们还小,看到的世界不大,他们也许还不知道,他们需要学会思辨,需要为“掉进深坑里的皮球”寻找更多的解决方法。我们强求他们在所有事上听话,就是在阻止他们学习这一技能。

如果我们继续阻止他们了,等到进入到青春期、叛逆期,他们会因为缺乏思辨能力,无法好好思考沉迷游戏在长远上有哪些不利影响,应如何为自己的未来做规划。如果以后有“第二个新冠”,相似的发展趋势,他们就是接替我们,去讨伐海外华人的人。

完全听话和顺从的,不是“好孩子”,是马戏团的骑单车的猴子,海洋馆里表演杂耍的海豚。

豆瓣8.2《驯兔记》丨缺席的思辨能力,滥用的标准答案

这只微笑的海豚,你看着开心吗?海豚它开心吗?

02.【滥用的标准答案】我们用标准答案认识世界,可只是片面地认识。

《驯兔记》同名故事原文里,有这样一段话,可以作为徐老师人设的补充:

这天上课,徐老师出了道智力测验题:一只皮球掉进了一个深坑里,怎么办?李小曼带头举手。"李小曼。"徐老师叫她。"用网子。....."李小曼刚说了三个字,看见老师轻轻摇头,马上闭嘴。

"你想想再说。"徐老师示意她坐下。通常,老师出的题答案只能有一个,就是她事先准备的那个。

事先只准备一个标准答案的特点,让徐老师的形象,更像一个老师了。

在上面提到的这个场景中,徐老师否定了班长李小曼的答案。这个答案真的错吗?那不一定。

为什么会被否定呢?我的解读为:孩子们还小——才一年级——他们需要获得一个相对正确的答案,来让他们对这个世界有更好的认知。

豆瓣8.2《驯兔记》丨缺席的思辨能力,滥用的标准答案

思考题:你觉得这个灯泡是亮着好还是不亮着好?

但,标准答案,终归只是一个标准。

它可以使用在合适的场合。比如考前辅导时,跟孩子们讲清楚:考试就像一场游戏,也许你不喜欢标准答案,但是你只有填了这个答案,你最后才有机会通关。

而不是在小学一年级的课堂上滥用。

我们来看看上面问问题场景的后续:

……

另一名兔子同学举手。徐老师示意他回答。"往坑里倒水,让球漂起来。"兔子同学说。"正确。"徐老师笑了,"还有吗?"皮皮鲁举手。"皮皮鲁,你说。"徐老师冲皮皮鲁点头。"让爸爸再买一个。"皮皮鲁说。全班同学哄堂大笑。"皮皮鲁!"徐老师喝道,"又捣乱!"“没捣乱呀!您不是问起球掉到深坑里怎么办吗?与其费时间去掏,不如再买一个。您不是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吗?"皮皮鲁振振有词。"胡搅蛮缠!"徐老师火了。"您。....."皮皮鲁不喜欢听徐老师嘴里说这种词。"老师对还是你对?"徐老师问皮皮鲁。"谁正确谁对。"皮皮鲁说。"老师会不正确吗?!"徐老师头一次听学生说这样的话,她认为在学生面前,老师永远是正确的。学生对老师只有绝对服从的义务,没有争论的权力。

徐老师在这个场景中,向我们展示了,滥用标准答案的典型案例。

豆瓣8.2《驯兔记》丨缺席的思辨能力,滥用的标准答案

图为徐老师,截图自《驯兔记》,源自bilibili

皮皮鲁错了吗?错了。

他错的点在,没有明白老师想问什么。老师是想让大家想一想,如何把球从坑里捞起来。皮皮鲁的回答偏题了。

但他也是对的。按照常识,球掉坑里,小朋友去捡,要考虑安全性、难度和可行性。往坑里倒水这个标准答案,可行性就存疑。

小朋友玩的球通常不贵,让爸爸再买个球,跟风险比起来,性价比很高。

总而言之,皮皮鲁的答案不标准,但没必要说是不正确的,不对的。

其实,滥用标准答案这个错误,不只是教导小朋友时会犯,大人也常犯。

我出生于医学世家——我爸爸是医生,妈妈是护士。从小,妈妈就教导我说,生病了就要吃药。

我从来没有想到去问为什么。因为家里有一个柜子,里面放满了各种常用药。

爸爸感冒流鼻水了,就去吃一粒日夜百服咛胶囊;妈妈拉肚子了,就去吃几粒黄连素药丸;我感冒了,要是让爸妈知道,三四种感冒药就喂下去了。

后来才知道,原来有很多病症,都是可以等待自然痊愈的,没有吃药的必要。

豆瓣8.2《驯兔记》丨缺席的思辨能力,滥用的标准答案

是药三分毒,务必慎重选择。

在这个故事中,生病了就要吃药,就是一个标准答案。我爸妈拥有这个标准答案,并曾把这个标准答案成功传授给我。他们并不认为,他们是错的。

怀抱着这样的信念,他们将这个标准答案反复使用,直到滥用。到了我上高中的时候,似乎全家人,都对黄连素药丸有了一定的抗药性,处方要求一次1-3粒,我们通常吃4粒。

我们再看看开头,为什么要有标准答案?因为要让他们更好地认知世界。

无论是问问题场景中,还是生病了就要吃药这个习惯,都只能让孩子们片面地认知世界。片面地认知,会直接导致将来,面对一些事情时,产生片面又偏激的观点。

要知道:缺乏思辨能力,就需要去依靠标准答案;标准答案滥用,思辨能力就会逐步丧失。

《驯兔记》中除了皮皮鲁外的其他孩子,就是这个恶性循环中的牺牲品。

豆瓣8.2《驯兔记》丨缺席的思辨能力,滥用的标准答案

全兔班合影,截图自《驯兔记》,源自bilibili

03.让思辨能力提升,重新定义标准答案。

《驯兔记》这部微电影的结尾,着实引人深思。

徐老师的女儿——一个可怜的孩子。她只能坐在轮椅上,没法去上学——跟皮皮鲁说,她平时最开心的事,是听妈妈给她讲故事。可是妈妈工作太忙了,不是每天都听的到。

皮皮鲁动容了。他是个善良的孩子,他希望哪怕是假装也好,让自己变成兔子,让徐老师放心,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回去陪她女儿。

之后,他房间的桌子上,就出现了一个兔子头套。

戴上头套的他,获得了大家的祝贺。

从此,皮皮鲁每天二十四小时穿着兔模拟衣生活,上学。不管天气多热,他都不敢脱,他怕别人失望。夏天上课时,皮皮鲁浑身都被汗水湿透了,他几次险些窒息。可当他看见挂在教室里的"全兔班"奖起时,就战胜了酷暑。皮皮鲁变得沉默寡言了,他不敢张嘴说话,他不能说出自己的主见,因为他已经是兔子了。徐老师、皮皮鲁的父母和兔班同学都为皮皮鲁的转变感到由衷的喜悦。皮皮鲁生活中的唯一希望,就是能有一天脱掉这模拟兔衣。他从骨髓里害怕穿一辈子。

——节选自《驯兔记》同名故事原文的尾声部分

豆瓣8.2《驯兔记》丨缺席的思辨能力,滥用的标准答案

兔子头套特写,截图自《驯兔记》,源自bilibili

可以看出,皮皮鲁真的是一个很特别的孩子,哪怕表面上被同化,内心(目前)也还是澄澈的。

现在已经是2020年了,我们每天能获取到的信息只增不减。思辨能力,正在变成每个人的刚需。

我们应该马上着手,让自己和孩子的思辨能力向皮皮鲁靠拢。

①唤醒求知欲,是拯救思辨能力的法宝。

求知欲,即想要获取知识的欲望。

欲望是由人的本性产生的,不会轻易泯灭。因此,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唤醒。

这个唤醒的方法,就是把握住好奇心。

我曾在初中的语文周报上读到一篇文章,作者的名字已经记不清了。讲的是一个“寻找惊蛰”的故事:

开头讲,这位作者因为写作灵感枯竭,回到乡下清静。

来到乡下时正是初春,赶巧碰上惊蛰那天。

惊蛰时节的清晨,他出门,来到田野间散步,突然听到滚滚春雷。

回想起老一辈人对“惊蛰”一词的解释,他便低下头,观察田里的土,看有没有拱出来的小虫子。

最终,收获颇丰。

作者在结尾说道,这件事,让他重新获得了好奇心。

后来,他全身心投入到对二十四节气的研究之中,甚至创作出了二十四节气漫画,供后人了解。

豆瓣8.2《驯兔记》丨缺席的思辨能力,滥用的标准答案

好奇心:用婴儿视角,看熟视无睹的东西

这就是通过观察生活获得好奇心,再用好奇心唤醒求知欲的一个典型案例。

唤醒求知欲这个点子,其实源于《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书。它让我学到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做事时最重要的,就是多问为什么,即多去利用自己的求知欲,刨根问底,获取根本动因。

我非常建议你们去读。因为,理应在思辨能力上获得提高的孩子,在小时候自己通过思考,去提高能力不大可能;长大思维固化后,做出改变又容易受到思维固化的阻碍。

一本拼音版的,带着趣味性的《十万个为什么》(哪个出版社、哪个版本都行),能给孩子思辨能力和求知欲上的启蒙,大人们时不时看看,也会很有帮助。

豆瓣8.2《驯兔记》丨缺席的思辨能力,滥用的标准答案

如果你和孩子找不到共同话题,请给他一本《十万个为什么》。

②家长以身作则,重新定义标准答案。

《驯兔记》中,皮皮鲁的爸爸是曾经挣扎过的。

在皮皮鲁的妈妈提出,要在家里展开一场比赛,比谁先变成兔子时,皮皮鲁的爸爸敲了敲桌子,在旁边嘀咕着:

“好好的孩子,干嘛非得变成兔子啊!”

被皮皮鲁的妈妈瞪了一眼后,他才作罢。

不难猜到,皮皮鲁能有这样的思辨能力,都是爸爸平时在家中以身作则影响到他的——不然说要再买个皮球时,也不会让爸爸买了。妈妈可能真的想往坑里倒水。

豆瓣8.2《驯兔记》丨缺席的思辨能力,滥用的标准答案

皮皮鲁的爸爸一脸耿直,截图自《驯兔记》,源自bilibili

要想重新定义标准答案,我们作为大人,应该从小告诉孩子:每一道题的答案有很多种,生活不是选择题,也不是限定字数的填空题,是开放性的思考题。

做到了这点,接下来就应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多跟孩子讨论,多了解他们的想法。最后,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他们的想法,和他们商量出做一件事,目前可以做到的最优解决方法。

没错,标准答案的新定义,是做一件事时,目前可以做到的最优解决方法。

举个家喻户晓的例子,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在小时候,用父亲送他的小斧头砍倒了父亲最喜爱的樱桃树。父亲回到家后很生气,但因为诚实原谅了华盛顿。

这位父亲就做的很好。在看见樱桃树被砍倒时,他其实有很多个可选项:就地把孩子骂一顿,让孩子去外面赚钱买树赔给他……但最终,他选择了先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如实告知,这位父亲了解了情况后,选择了赞扬他的品质,而免除他的责罚,这就是当时情景中的一个标准答案。

豆瓣8.2《驯兔记》丨缺席的思辨能力,滥用的标准答案

这个华盛顿砍樱桃树的故事,让全世界的孩子,通过故事集很快认识了他。

③拒绝同质化,是根本诱因。

说到底,我们之所以会看到思辨能力缺席与标准答案被滥用这个恶性循环,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喜欢和别人变得相似,都想要抵制同质化。

生命之所以宝贵,不在于它只有一次,而在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轨迹。——毕淑敏

而当我们真正走出了这个循环,看事从容不慌,看人目光老道,心里有谱时,我们就是最独特的了。

《驯兔记》这部微电影给了我们警醒,让我们不要留在舒适区,要努力改善现状。

教育体制每年都在变革,跟皮皮鲁生活的八九十年代相比,已经有很大变化了。我们是幸运的,至少比皮皮鲁幸运。这是一个还不错的时代。我们有能力,也有机会。

那么,文章的收尾,我来问一个问题:一只皮球掉进了一个深坑里,你的最优解是什么呢?

豆瓣8.2《驯兔记》丨缺席的思辨能力,滥用的标准答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