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电影迷墙好看吗

2022-02-25 19:06 作者:南夕子 围观:

《迷墙》是由艾伦·帕克执导的音乐类型电影。该片于1982年5月23日在法国上映。 该片根据风靡一时的摇滚乐歌集《墙》改编,讲述了一个在母亲的过分呵护下长大的男孩陷入疯狂状态的故事。

本片用迷幻的影像和摇滚乐讲述了一个非典型乐队主唱的成长史。儿时,平克的父亲在二战中身亡,母亲与家庭医生关系暧昧,这让他幼小心灵备受创伤。在学校,他对呆板的填鸭教育深恶痛绝,时刻准备着绝地反击。

成年后,他在泡吧时结识了风骚的舞女,并与之发生了关系。然而,性欲的满足感并没有维持太久,他就厌倦了这种不靠谱的感情,特别是他对于女人的怀疑和嫉妒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因此当对方再度示好投怀送抱的时候,他便歇斯底里地爆发了,仿佛要把全世界都砸碎了才算安心。

在此期间,他还表达了强烈的反战情绪和愤世嫉俗的观念,在物质丰富的生活中,他的精神生活极度匮乏,在工业化大行其道的环境里,他还固守着梦想的断壁残垣……

这是一张为专辑解读的CD式电影,影片展示了主人公从婴孩降生到这个世界直至成人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人生沉浮,故事中几乎没有对白,我们只能随着音乐渐渐融入其中。今天,我将从“故事主线、主题设计、现实意义”三个方面来解读影片的价值和魅力。

从故事主线、主题设计及意义解构《迷墙》的独特价值

01、故事主线:平克悲哀的人生经历,封闭自我与解放心结的矛盾,完美诠释了绝望的生活对人生造成的痛苦阴影

童年丧父的阴影,爱与被爱的渴望,爱的缺失,使主人公痛苦不堪。人生的意义在哪里,该沉迷颓废,还是该解放自我?主人公在墙的枷锁中挣扎,演绎着悲剧的人生。

第一,孤独与痛苦的交织,爱与被爱的渴望,贯穿故事情节的始终

平克一出生就面对着如履薄冰的人生,出生的环境就为他以后的悲惨命运和崩溃的人性奠定了悲伤的基调。平克的童年几乎是在阴影中度过,他一个人孤单地在在公园寻寻觅觅,看到一个慈善和蔼的老人,渴望从老人身上得到父爱,上前牵着老人的手,却被无情拒绝。看着其他小朋友都有家庭的爱,而自己被爱的渴望却无人理解,平克又一次陷入孤独。

接着,镜头转向平克孩提时代,他回忆着二战中父亲的牺牲;他无奈地面对着学校刻板严格的填鸭式的教育制度;他极度反感着母亲对自己过度的监管;感受不到任何家庭温暖的平克,性格孤僻,对人生绝望。

他不由得自问到:“我该相信政府吗?他们会把我送上火线吗?我是否该修建一堵墙?”太多的疑问的背后,平克眼中的答案却是这个世界依旧充斥着漫天而降的炸弹和到处奔走、躲避炸弹的平民。

在我看来,平克童年的痛苦经历,失去父爱,渴望被爱,无论自己怎么努力,结局却是没人爱。因为平克的人生没有爱,他才会被孤独与痛苦环绕,看不到眼前的希望,对世界绝望,对人生充满抱怨。随着音乐节奏的步步推进,观众对平克的人生经历甚是同情,我们也经历过不幸,遭遇过苦痛,因此,主人公的经历更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从故事主线、主题设计及意义解构《迷墙》的独特价值

第二,沉迷颓废与解放自我的不断穿插,主人公在墙的枷锁中演绎人生

绝望的平克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他终日堕落,沉迷颓废,对身边的一切没有一点兴趣。平克的内心极度缺爱,对爱的渴望,对性欲的憧憬,他无处发泄。现实生活很无奈,很空虚,他只好伪装自己,让自己仿佛快乐地活着。

日子越久,他越发现爱的阴暗与凋零,剩下的都是逢场作戏,他的心慢慢衰竭,他唯独能感知的,只剩下剃刀般的冰冷和葬礼的鼓声。此时的平克他不再相信任何人,他认为自己仿佛是一块墙上的砖头,被强行禁锢在其中,迷失了自我。最后,他彻底将自己与世隔绝。平克建立起一堵墙进行自我封闭,这时的他已深深地陷入精神失落的旋涡里。

平克依然找寻着如何自我解脱,但是现实带给他的伤害又一次使他绝望,他越来越孤僻,直到走向极端。精神忧郁的他终日面对电视,电视中反映二战时期的电影又唤起了他童年时悲伤的回忆。面对电视,痛苦的他最终还是被迫要面对外面的世界。

在表演现场,平克的忧郁压抑最终演化为莫名其妙的僧恶和歇斯底里般的法西斯的发作,他孤独无助却不想随波逐流,他不愿意被这个肮脏的社会将灵魂腐化。在混乱的颤栗中,他的心在流血,他的精神早就疲惫不堪,但他无计可施。

在我看来,影片中出现的一幕幕墙的浮现,那是平克为自己建造的一座墙,孤独冰冷地封锁了他的心和意识。这堵墙演绎着平克的人生,孤独、封闭,他在墙里寻求解放,又在墙里自我封闭。平克在沉迷颓废与解放自我中不断挣扎,寻找人生的真正意义,或许只有在封闭自我与拥抱世界的挣扎中,他才能够在墙的枷锁中探寻到属于自己的人生。

从故事主线、主题设计及意义解构《迷墙》的独特价值

02、主题设计:音乐与画面的交织,动画效果的融入,多种元素的应用以及时代价值观的呈现,使影片的主题思想更加生动

影片中故事情节并不完整,整部影片通过音乐和画面的结合将一个个情节穿插来表达主题思想。凌乱的交错中更加体现了精神大师弗洛伊德的意识流思想。影片中加入的动画效果也展现了这部影片的主题思想。

故事通过音乐的方式来呈现影片主题。整个故事由童年、学校、家庭、战争、毒品、人性、爱情等一系列的元素组成,片中穿插有演唱会、动画、还有一些法西斯类的画面。影片中呈现了各种元素,唯独没有人物的对白,更加丰富了观众的想象力,使观众对主题思想有各自的独特解读。

战争的无情打击、人性中真善美的呈现、思想的摧残在动画效果中完美展示了美与丑、善与恶、纯洁与污浊的人性。《迷墙》该故事包含了多个角度:战争的残酷对人身心的破坏、人性的正反面的对比、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家庭关爱的缺失、爱情的迷惘以及儿童心理疾病,给观众留下了许多思考。

影片的主题呈现是通过一堵墙来隐喻平克的自闭与痛苦,平克在墙的枷锁中完全封闭自己,他沉迷颓废,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他孤独绝望找不到生存的意义。他想要在墙的世界里治愈自己可是墙外的世界却带给他更多的伤害。平克内心的爱的缺失,使他难以在生活中找到平衡。

影片的反战意识也结合了时代,战争发生后,人们的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他们躲避不了现实的无情打击,只能建造一堵墙给自己来寻求解放。影片在反映社会现实的呈现中让观众去探索时代所蕴涵的独特价值观,更加深化了主题思想。

从故事主线、主题设计及意义解构《迷墙》的独特价值

03、现实意义:基于影片中人物经历,结合现实生活经验,谈谈我的几点思考

①面对生活的困难,勇敢地去克服,逃避,只会让生活更加糟糕

影片中平克的生活充满了不幸与重重困难,他想要得到别人对他的关爱,可是无论他怎么做,得到的都是他人冷漠的回应。平克对人生彻底悲观,面对生活的困难,他逃避了,给自己建立一堵墙与外界隔绝,逃避自我,只会让生活变得更加糟糕。

生活虽然总是会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但是,积极向上去生活的人,直面眼前的困难,勇敢地去克服,哪怕伤痕累累,也绝不向生活投降。因为他们知道,逃避,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越来越严重,勇敢一点,坚强地去面对生活的不如意,我们也会发现生活的美好。

②学会敞开心扉,接纳世界,接纳自己,不要固步自封

影片中主人公自幼遭到二战的打击,父亲去世,母亲对自己不够关怀,学校老师的嘲讽,周围的一切仿佛都与他为敌,让他受到控制,没有自由。于是,他用一堵墙来封闭自我,希望与世隔绝,这样固步自封的做法,看似让自己避免受伤,可是长期来看,他会一直在泥潭中无法自拔。

我们要学着去敞开心扉,去拥抱世界,去接纳自己。固步自封,让自己与世隔绝,并不能改变内心的孤独,也不能使自己感到快乐,世界虽然很残酷,世界也充满了温暖与人情关怀,需要我们有心去发现,去拥抱世界吧,接纳自己,我们自己也会被世界接纳,从而使内心的黑暗一点点被光明驱散。

从故事主线、主题设计及意义解构《迷墙》的独特价值

③关爱孩子,注重爱的教育

影片中主人公平克自幼失去了父亲,母亲对他的过度管制也让她感受不到母爱,而被操控。这使得平克从小就在一个不完整又缺爱的家庭长大,得不到爱的教育,造成了他的孤独与自闭,心理有了创伤。生活中没有爱,甚至导致了平克一生的不快乐。

所以,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特别注重对孩子的爱的教育。孩子很天真,给点阳光就灿烂,孩子的幸福也很简单,只要给他爱与关怀,他的内心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孩子才能在生活中学会去爱自己以及爱他人,他的人生才能更完整。

总结一下:

作为一部音乐类型的影片,影片将战争带给人的创伤通过音乐来描述,人物之间没有对白,只有表情的呈现,更加激发了人的思考与想象。观众随着音乐的节奏渐渐进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受主人公的痛苦,给人以更多启发。

本文从“故事主线、主题设计、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对影片进行了解读,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迷墙》的意义,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堵墙,是要跳出墙外去拥抱生活,还是锁在墙内关闭自己,都在我们的选择之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