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电影罗拉快跑好看吗

2022-02-25 18:42 作者:狗蛋儿的私人影院 围观:

在网上看到过许许多多的关于《罗拉快跑》这部德国电影的影评:有赞赏罗拉为了爱情坚持不懈的情感歌颂;有认为本片是为《蝴蝶效应》提供思想逻辑线索的哲学分析;有罗拉不服输于命运践踏而两次改命的“女权主义”……

罗拉快跑:逻辑崩坏的僵局,三重人生的思辨,远被低估的影史经典

不论你觉得我此处说得如何偏激,抑或如何有道理,这些通通都不是我这篇文章要聊的东西,因为几乎所有的分析文章都完美地绕过了电影在全片都紧张动感的氛围下,异常突兀地冷静而严肃询问观众的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出现在片头:

“人类是谁?从何而来?去往何处?你是如何知道你知道的就一定是对的?为什么我们对所知道的一切都深信不疑?有无数的疑问需要找寻答案,而问题的答案又衍生了新的疑问,如此循环不止……但最终,会不会是一个相同的疑问?并且,会是一个相同的答案?”

罗拉快跑:逻辑崩坏的僵局,三重人生的思辨,远被低估的影史经典

第二个问题出现在罗拉准备第一次改命的时候,她问她的男友:

“曼尼,你爱我吗?你怎么肯定你爱我的呢?我明明和别的女孩一样,为什么你觉得我是全世界最棒的女孩?这是你认为的,你并不确定,要是你从不认识我呢?你一样会跟别人呢说出一样的话来,你为什么会这么感觉?你的感觉到底是什么?你做什么都会听从你的‘感觉’吗?”

罗拉快跑:逻辑崩坏的僵局,三重人生的思辨,远被低估的影史经典

第三个问题出现在罗拉试图第二次改命的时候,轮到她的男友曼尼问她:

“罗拉,要是我死了的话你怎么办?如果我得了癌症,医生判断我只有一天可活,你会怎么办?如果不论你想什么办法,不论怎样我都会死呢?你会怎么办?我知道你会怎么做,你会忘了我,你会难过了几个星期,这也不错,大家都有同情心,所有事情都值得哀伤,所有人也都为你难过,你能让大家看到你有多坚强,称赞你‘多么了不起的女人,她真的站起来不再整天哭泣了’,然后就会出现一个绿眼睛的帅哥,他非常有耐心,愿意做你的听众,你可以尽情的倾诉,你可以告诉他你有多不幸,以后还得靠自己,不知道再会有什么遭遇……没完没了、没完没了地说……然后跳进他的怀里把我忘得干干净净,就是这样。”

罗拉快跑:逻辑崩坏的僵局,三重人生的思辨,远被低估的影史经典

其实单独摘出来我们可以发现,这三个问题的本质其实都是第一个问题,对于问题和答案的不可知性,第二个延展到了“爱情”,第三个延展到了“命运”和“生死”。电影重重复复以三遍去复述同一个故事:罗拉管他爸要钱去救自己的男朋友,乍一看,似乎对于罗拉这三次同样目的过程彼此之间,存在着某种神乎其神的关联关系,但是……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一个个的梳理,罗拉一路都遇到了哪些人:

第一个人,门口的牵狗少年。

罗拉快跑:逻辑崩坏的僵局,三重人生的思辨,远被低估的影史经典

第一次那条恶犬只是呲了个牙,罗拉被吓了一跳,但没有发生任何事顺利通过。第二次,狗没有做什么,少年伸出了腿将罗拉绊倒,罗拉连滚带爬地下了楼梯。第三次,罗拉一个大跳跃,既跨过了狗又跨过了人,回头还冲着正要凶她的狗一呲牙,顺利通过。

第二个人,一个推着婴儿车的大婶。

罗拉快跑:逻辑崩坏的僵局,三重人生的思辨,远被低估的影史经典

第一次,罗拉撞到了她,大婶说:“眼睛睁大点!臭婊子。”结果大婶的下场是因为家庭不幸福她患上精神疾病,孩子被警方强制带走,精神错乱的她跑去偷别人家的孩子;第二次,罗拉又撞到了她,大婶说:“看着点!蠢婆娘!该死的臭婊子。”她这回的下场是买了彩票中了奖一夜暴富,全家过上了有钱人的生活;第三次,罗拉压根儿没撞到她,大婶依旧回头看了罗拉一眼,鄙视地噗了一声,这回是她接了宣教的传单到了教堂,成为了虔诚的基督徒……

第三个人,是那个红衣服偷自行车的少年。

罗拉快跑:逻辑崩坏的僵局,三重人生的思辨,远被低估的影史经典

第一次他问罗拉要不要买车,遭到拒绝后没有更多的对话,但是他后来被仇家痛打进了医院,跟护士相识相恋最终结了婚;第二次,他同样对罗拉问了一样的话,但是同样遭拒绝后罗拉直接指出他的车再好那也只是偷的(此处影片完全没有解释罗拉为何知道这件事),结果少年后来自己落魄到流落街头、尾随女性,最终被发现吸毒吸死在了公共厕所;第三次,罗拉为了躲开路边的一行修女突然冲出马路,差点跟少年撞到一起,少年这回完全没有问起买车的事,而是转道将车停在了路边的食杂店,把车卖给了一个陌生的大叔,而这个大叔便是罗拉的男友曼尼将人委托的货物在地铁上弄丢,而在一旁捡了漏的流浪汉。

第四个人,是罗拉在父亲的办公室的门口遇见的正拿着文件路过的秘书。

罗拉快跑:逻辑崩坏的僵局,三重人生的思辨,远被低估的影史经典

第一次,罗拉路过的时候只是说了句:“对不起”,而这个秘书后来出了车祸,瘫痪在床,受不了生活折磨的她选择浴缸放血自杀;第二次,罗拉前几次完全只是路过她,镜头只带了一下这个女人的背影和侧脸,到后来她在门口打印文件的时候,遇见了罗拉正挟持她的父亲向金库走,而女人后来与金库的职员出外划船幽会,彼此相恋;第三次,罗拉压根儿没赶上跟父亲见面,所以这个女人只是在他父亲出门的时候镜头一闪而过,完全没有任何的故事讲述。

各位发现没有,笔者上面所细细复述的四个人,他们的命运,是跟三次奔跑过程中罗拉的行为,完全没有任何关系的:相信任谁也不会认为,罗拉走过这同一条路时,因为撞没撞那个推婴儿车的女人,而导致她是否中彩票、患精神病、或者成为宗教教徒吧?因为她理了、或者理那个偷车的,会影响到他到底能不能找到真爱,或者会不会惨死公厕?而最后一个就更荒唐了,因为罗拉看没她一眼,造就了那个银行女职员的不同结局:一个因瘫痪不堪痛苦而选择自杀,一个找到了真命天子……

如此差距甚大的几个结局,会因为罗拉的对他们那么一点点微乎其微的影响,而改变整个进程、大方向吗?显然不能够的。

写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觉得,不对吧?罗拉只遇到这么几个人?那个准备开车出马路后来遇上恶霸的罗拉父亲公司的职员大叔呢?他爸爸呢?他爸爸的情妇呢?他爸爸公司的那个啰嗦的保安呢?需要知道的是,这些人可是跟罗拉紧密相关的,罗拉每次选择奔跑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改变其中某几个人的命运,而我上面所细细复述的四个人,他们的命运,是跟罗拉的行为,完全没有任何关系的。

所以,《罗拉快跑》中,罗拉无法进行直接影响的所有人的命运,其实都不会由于罗拉某个动作作为“潜在因子”,而受到彻底的大方向的改变,换个角度来说,完全不讲逻辑推理的《罗拉快跑》跟具有强逻辑链条的《蝴蝶效应》,根本在本质上就是有着天壤之别。

那么《罗拉快跑》究竟在讲什么?究竟它背后的逻辑动因为什么服务?开头、中间、结尾的三个问题又到底在问些什么?

那么,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细致地想一想,《罗拉快跑》构建了一个怎么样的世界?

罗拉是一个具有全知视角的角色,她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行动重启,所有这一路上遇见的人,类似于一场电子游戏中的“NPC(游戏中的非玩家角色)”,他们所有人,拥有自己独立的身份、独立的思考惯式、独立的性格、独立的行动动机取向,而他们就在罗拉每次重启时间节点的那一刻起,便清空了之前的玩家行为记录,严阵以待,等待罗拉这个玩家的到来。而罗拉在每次重启游戏后,进行的就是对各个NPC的熟悉工作,进而规避一次次的意外风险。

理解影片设定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把《罗拉快跑》的世界想象成一个“游戏世界”,这对于我们理解这部电影似乎是轻松加简单了,那么电影刻意地将故事设定成为一个这样的世界意义又是什么?

罗拉快跑:逻辑崩坏的僵局,三重人生的思辨,远被低估的影史经典

记得吗?即使《罗拉快跑》中的每个人都是能够受到罗拉的意愿影响而或多或少做出改变,但他们依旧是独立而鲜活的个体,远不是笔者笔下简单比喻成为的游戏中的“NPC”,这类似于一种平行时空,所有的人和物除了罗拉之外都进行了重启,他们每个个体带着自己的“原始设定”,在每个罗拉来临的关口,要进行自己行为的选择,比如门口牵狗的小男孩,他要选择伸脚还是不伸脚、那个推婴儿车的大婶,她要选择骂“婊子”还是“臭婊子”等等等等……

每一个情况下的他们都是“他们”,他们在进行每一次选择的过程中,最简单的情况面临的就是两种选择(三种、四种、五种……),而在进行这两种选择的同时,下一次面临的,最简单的情况又是两种选择(三种、四种、五种……),以此类推……高中学过指数函数的你,不要问不要想,立刻告诉我,进行一百次最简单的选择之后,会有多少种可能性???

一千次呢?一万次呢??

天文数字。

所以呢,同样是一个推婴儿车的女人,她像往常一样在推着婴儿车,最后的结局,她可能精神错乱、可能信奉宗教、可能一夜暴富……这些可能性彼此相关吗?似乎关系差着远了去了,但是可能吗?对于这天文数字般的可能性基数来讲,简直“可能”得不能再“可能”了。

罗拉快跑:逻辑崩坏的僵局,三重人生的思辨,远被低估的影史经典

罗拉快跑:逻辑崩坏的僵局,三重人生的思辨,远被低估的影史经典

罗拉快跑:逻辑崩坏的僵局,三重人生的思辨,远被低估的影史经典

讲到这里,这部电影的表层表达的内容基本就可以缕清了,它构造了一个拥有无限可能性的世界,那么联系片中反反复复的提的三个问题,你又明白了吗?

罗拉,你快点跑,但是,你快点跑就能赶上跟男友曼尼约好的十二点吗?你以为你在十二点之前到达了,这件事就能办成吗?你的钱拿到手了,你的男友就能不去抢劫免于危机吗?来,让我们也学着这种语气问问:

你为什么要快跑呢?你快跑就能拯救一切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你以为的答案就是答案吗?你确定它不会引发下一个疑问吗……

BLABLABLA……

来,让我们好好想想,罗拉试图通过“快跑”,赶得上各个NPC的行动进度,进而去达成自己的行动目的,但她万万没想到,正因为她跑得一次比一次快,她没有拦得住父亲公司职员开出来的车,那人没有被恶霸拦住,导致他成功地在罗拉赶到之前按时将她的父亲提前接走,而同时,罗拉因为避开了修女而不小心干扰到了正在骑车的红衣少年,红衣男没有心思向她推荐偷的车,转了道把车以更高的价格卖给了那个流浪汉,流浪汉骑着买来的车不小心撞见了罗拉的男友曼尼,被曼尼夺走了本属于他的货物……最终,罗拉虽然确实规避了一切风险,越来越快了,成功远远早于十二点到达电话亭,但是似乎整个流程进行到最后,她的努力也都彻底白费了。

她凭借她越来越熟知的NPC的设定,试图赶超上他们规避掉各种问题的出现,但是问题却越来越多,或者问题最终不用她解决,自己就荡然无存。这样的强烈的问题隔阂性、封闭性、不可知性,背后的哲学意义是什么?

学过大学哲学的你,一定还记得,什么叫做“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无非一个物质决定意识,一个意识决定物质,但是它们两个都承认一件事:物质是可以被意识反映的、可以被认知的,而认为物质是不能被认知的理论,叫做“不可知论”。

理解一下,世界,是无法被认知的。

你所感所爱的这个真实的世界,它可能并不在意你的存在,即使给你机会,让你去改命,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着在天文数字一般的可能性:没有疑问的任何答案,任何答案都会产生新的疑问,在不断叠加疑问的过程中,这个世界渐渐地模糊……

我甚至不能知道,你是否真的爱我,到底是你没想明白只凭感觉,还是你只是遇见了我、此时此刻你的眼前只有我,所以才爱我……

如果我死了你会怎么办?如果我的存在被彻底否定了你会怎么办?你的整个人生里是否真的像你口中所说的那样需要我?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任何你认为确定不变的事,此刻瞬间都变成了不确定的事……

罗拉快跑:逻辑崩坏的僵局,三重人生的思辨,远被低估的影史经典

说爱一个人很难,说我需要你很难,我现在想简简单单回答一个问题,都变得难上加难……

话已至此,这部电影的逻辑内涵基本已经清晰了,它将电影中、文学艺术中、甚至人类思维惯性中的一切僵化的思维模式打破,用三种毫无逻辑串联关系的时空来表达世界的无限多重的可能性,从而推导出世界的不可知,可见我们人类是如何的狂妄自大、自作聪明。

罗拉快跑:逻辑崩坏的僵局,三重人生的思辨,远被低估的影史经典

这样的电影其实不只是《罗拉快跑》,韩国电影《杀人回忆》一样借用了这种“不可知论”的思维链条,即使证据渐渐明晰、逻辑渐渐成序,即使最后的真正的杀人凶手仿佛就在嘴边呼之欲出……但是总是习惯于自作聪明的人类,在无限多可能性的世界面前,简直就是幼稚得可笑。

以上。

喜欢赏鉴内容的小伙伴记得点个赞、关个注、留下个好评哦~靴靴

个人公众号:dogmovie12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