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新巴比龙电影剧情「详细介绍」

2022-05-03 04:27 作者:慕蓉小意 围观:
从镜头语言、色调象征、主题呈现,深度解读电影《巴比龙》

电影《巴比龙》是导演迈克尔·诺尔翻拍自1973年的同名电影,剧本改编自亨利·沙里埃的自传《巴比龙》。《肖生克的救赎》是越狱影片的经典,而《巴比龙》要比《肖生克》早出22年,许多人评价这部电影是“最伟大的越狱电影之一”。

这部影片记录的是真实故事,“巴比龙”在法语中是蝴蝶的意思。男主角亨利的胸前有一只蝴蝶的纹身,因此人们都叫他“巴比龙”。

从镜头语言、色调象征、主题呈现,深度解读电影《巴比龙》

影片主要讲亨利遭人陷害,被关进监狱被判终身监禁。在监狱中,他目睹好友越狱被处决,认识并保护德加,经过不屈不挠的逃脱,越狱三次,最终逃出魔鬼岛恢复自由身份的故事。

影片以亨利越狱为中心,从他一次次越狱失败,一次次坚持展开故事情节。在监狱中的所见所闻,最后终于逃出生天,折射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亨利为追求自由,从不被失败击倒的精神。

与其说《巴比龙》是一部越狱的电影,还不如说这是一部折射着为自由永不言弃的人性光辉的电影。我将从镜头的语言、色调、主题呈现来深度解读这部电影的魅力。

1、 镜头语言:三处镜头语言暗示着亨利的内心世界——从一心想越狱,到最后成为跳入大海,成为蝴蝶,获得自由。

从镜头语言、色调象征、主题呈现,深度解读电影《巴比龙》

1 影片开头,锈铁一样的牢房,有一个小小的窗口,逐渐到窗口的身躯,然后是亨利的头,然后伸出窗口的头。

1931年的一个夜晚,亨利和女友一起过夜,天亮时分,他被指控谋杀了一个皮条客。虽然他有女友作证,可是没有人愿意相信一个妓女的证词。

亨利被判无期徒刑,发配到法国的殖民地圭亚那。政府把他们流放到殖民地,实际上就是彻底抛弃他们。让他们为殖民地免费劳动,自生自灭,永远都不要再回到法国,以达到摆脱这些人的目的。

从镜头语言、色调象征、主题呈现,深度解读电影《巴比龙》

亨利从关进监牢的第一天,便走进碗口大的窗户,探出脑袋,四处张望,这个镜头暗示了亨利内心世界,他想越狱,他一定要出去,被人陷害,他心有不甘,他一定要重回外面自由的世界。

②当亨利第一次越狱失败,被单独关禁闭。逼仄的牢房,出口设计在地面上,犯人和外面的沟通联系,都要趴在地上,来接受每天递给的饭菜——一碗很稀菜汤 。

从镜头语言、色调象征、主题呈现,深度解读电影《巴比龙》

亨利接过从地面上的小窗口递过的碗,然后,迫不及待地又把头伸向外面。这里暗示亨利不会因为越狱失败而放弃,他还会继续寻找机会,逃出去。他在查看监狱的情况,以便找到适合自己逃跑的方案。

③在魔鬼岛,亨利终于通过自己的观察找打大海的规律,运用海浪把自己送到大陆。他纵身一跳,然后躺在椰子袋上,仰望着魔鬼岛上的德加。

从镜头语言、色调象征、主题呈现,深度解读电影《巴比龙》

镜头采用俯拍,亨利的身型犹如一只蝴蝶。此时的亨利脸上洋溢着幸福、胜利、灿烂的笑容。这里暗示亨利正如他胸口的那只蝴蝶,终于凭借不屈的毅力,用勇气和决绝跳下数十米的悬崖,像一只蝴蝶躺在蓝色大海的怀抱。

他终于可以飞翔了,虽然一切都是那么如履薄冰,但是,他终于获得了自由!躺在海洋上的亨利,就是一个美丽的存在,是一个对命运永不屈服的蝴蝶,是一个活着就要自由的蝴蝶。

2、 色调象征:富于象征意味的色调与主题的联系

从镜头语言、色调象征、主题呈现,深度解读电影《巴比龙》

影片主要采用红色、灰色和黑白色调来描述亨利的故事。在亨利被捕前,影片主要是采用红色调来渲染。红的的霓虹灯、红色的衣服、红的的背景,象征着这个社会的激情、暴力。

而亨利整个在监狱越狱部分,影片则采用的灰色调,给人视觉空间的狭窄,监狱生活的不见天日的窒息,象征着人生活在其中的束缚、阻碍和困难。

从镜头语言、色调象征、主题呈现,深度解读电影《巴比龙》

影片的最后,描述亨利的书籍的影响以及那一段历史,影片采用黑白色调,导演以求让这部影片看起来更像一部纪录片,显得更加真实。特别是亨利投稿时,夹着的蝴蝶,黑色而破旧,象征着亨利的自由历经了千辛万苦,这是一只带着泥土,在风雨中跌打滚爬飞向自由的蝴蝶。

从镜头语言、色调象征、主题呈现,深度解读电影《巴比龙》

导演通过不同时期的色调运用,来象征着社会虽然黑暗,充满暴力与陷害,但是对于在灰色监狱里的亨利来说,依然充满激情和诱惑。

最后获得了自由,用黑白色调,除了增强真实性,也象征亨利获得自由的漫长,以及往事的不堪。

3、 主题呈现:生命和自由

亨利被人陷害,社会将他这样的人抛弃。面对着一切,亨利没有低头,他为了争取自己的自由,尊严,他用尽一切的力量和时间来越狱。尽管一次次的失败,但是逃出去是他始终的坚持。

从镜头语言、色调象征、主题呈现,深度解读电影《巴比龙》

他始终知道自己最想得到什么,他活着就是要享受自由。监狱的铁墙关不住他内心的一个地方,它就叫着自由。

正如尼采说:“那些消灭不了你的东西,会使你变得强壮”。

第一次越狱,单独关禁闭2年,不许说话。第二次越狱,单独关禁闭5年,不许说话。

如果杀害了狱警就会被处决。

亨利知道要自由,首先是保住生命。于是,他每次越狱都注意不去伤害狱警的性命。面对禁闭,即使只是一碗汤,一个巴掌大的地方,他都坚持吃和锻炼。

从镜头语言、色调象征、主题呈现,深度解读电影《巴比龙》

有一个强壮的身体,才能更好的逃跑。就算死,他也要死在自由的世界里。人只要有了一种信念,有了追求,什么困难都能够忍受,什么环境都能适应。

影片中的德加,在最后一刻选择了留在魔鬼岛,他没有跟着亨利跳下去。德加也渴望自由,可是最后一刻他选择了放弃,第一有着不想拖累朋友的思想。更多的是他已经被“体制化”了。

德加已经适应了魔鬼岛的生活,他对自由的向往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彻底消失,他已经不再向往外面的世界。他和亨利不同,亨利是被陷害的,亨利认为自己没有杀人,不应接受这样的惩罚,所以他用尽所有力气来逃出禁锢,获得属于自己的自由。

从镜头语言、色调象征、主题呈现,深度解读电影《巴比龙》

德加是有罪的,他最后放弃越狱,说明他已经醒悟,接受惩罚才是正确的生命打开方式。所以对于德加,逃出去不是自由,留下来才是真正的自由。

亨利历经磨难终于获得成功,他把这一切写成了自传《巴比龙》,连续21周占据法国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这本书已经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售出1300万册。

1970年,法国司法部长签署一项法令,特许亨利回到法国,并恢复了他的自由人身份。

从镜头语言、色调象征、主题呈现,深度解读电影《巴比龙》

写在最后:

《巴比龙》不只是一部越狱的电影,更是一部探讨自由的影片,亨利对于自由不屈不挠的追求,发人深省,给人启发。

亨利越狱追求自由的故事,告诉我们:有些蝴蝶是能够飞越沧海的。因为它们有着坚强的信念、不屈服的精神和永不言弃的生活态度。它们飞越大海的翅膀那么鲜艳,始终扑扇着清醒自由的光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