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蝴蝶牌电影剧情「详解」

2022-05-02 19:07 作者:子夜人物 围观:

1933年,《明星日报》发起的“电影皇后”评选活动,胡蝶以最高票数当选为电影皇后。

同年,英商中国肥皂公司也发起了一次“力士香皂电影明星竞选”,胡蝶又名列第一。

翌年,在中国福新烟草公司发起的“1934年中国电影皇后竞选”中,胡蝶再次当选。

胡蝶成了名副其实的“电影皇后”,名气也一路高涨,成为了上海滩上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胡蝶回忆录》|  胡蝶凭啥收获圆满人生,答案在这里

胡蝶

胡蝶以她独特的性情与处世哲学,在经历了上海滩血雨腥风的大风大浪后,却仍能全身而退得以善终,实属不易。

功成身退、家庭幸福、名利双收,胡蝶的人生可以说达到了世俗意义上的圆满。那么,胡蝶圆满人生背后,又有哪些成因呢?

一 家庭因素

胡蝶出生于上海的名门世家,家境殷实。父亲胡少贡任京奉铁路总稽查,性格开明大度,母亲虽是普通家庭主妇却极善为人处世。

胡蝶姑母嫁给了段祺瑞政府总理唐绍仪的弟弟。因此,胡蝶一家还算得上是半个“皇亲国戚”。

殷实的家境,让幼小的胡蝶从未受过金钱物质的困扰。有人说:从小缺什么,长大后就越在意什么。

《胡蝶回忆录》|  胡蝶凭啥收获圆满人生,答案在这里

显然,胡蝶从小并不缺少物质享受,所以她在后来的人生中,没有像阮玲玉一样,被男人们一件珠宝,一栋豪宅,就沉沦在男人怀里,沦为男人的玩物。

胡蝶从小除了不缺钱,还不缺爱。胡蝶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直到十几岁时,还在享受独女的待遇。

父亲胡少贡更是对胡蝶宠爱至极。胡蹀小时候身体弱不爱吃饭,胡少贡心痛闺女,便买来各式各样带有彩绘的瓷器。

在胡蝶吃饭时,就指着瓷器上的彩绘,绘声绘色讲彩绘上面的有趣故事,以此让听得津津有味的胡蝶多吃点饭。由此可见,父亲胡少贡的疼爱对,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胡少贡还为人宽厚,性格开朗,又十分幽默风趣,这种性格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胡蝶。

《胡蝶回忆录》|  胡蝶凭啥收获圆满人生,答案在这里

胡蝶曾在回忆录中说:

“我觉得自己性格中有很多酷似父亲的地方,也幸亏这种开朗的性格帮我度过人生中的许多坎坷。”

胡蝶母亲是个传统妇女,虽没受过多少教育,却极为懂得为人处世。教育胡蝶时,虽宠她但不骄纵;虽慈爱但不失严厉。

胡蝶母亲常教导胡蝶:

“你要别人待你好,首先你要待人好。凡事不好争先,要学会退后。”

胡蝶母亲的这种为人处世的哲学,使胡蝶在此后的工作生活中少了些曲折与不甘,多了些顺畅与平和。

胡少贡在铁路上工作,工作地点时常变化,因此幼小的胡蝶会跟着父母到处漂泊,天南地北到处闯荡。这些经历促使胡蝶的性格变得更加开朗大方。

不论走到哪里,胡蝶都能很快适应当地的生活,与当地孩子打成一片,融入当地人的生活。这也无形中锻炼了胡蝶与人交往的社会适应能力。

还有就是频繁的搬家过程中,胡蝶为了适应当地生活,因此特别留心当地人的语言发音,一来二去,胡蝶就对语言特别敏感,不论哪种方言,她都能模仿得惟妙惟肖。

胡蝶的这种语言天赋,让她后来轻而易举地从默片时代转型到有声电影时代。比同时代的阮玲玉她们要幸运得多。

《胡蝶回忆录》|  胡蝶凭啥收获圆满人生,答案在这里

阮玲玉当时就因为南方口音太重,普通话不标准而丢失了向有声电影转型的好时机。演绎事业的不顺,加上遇上了渣男骗钱骗色,孤苦无依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最后留下“人言可畏”四字,诀别于世。可悲!可叹!

《胡蝶回忆录》|  胡蝶凭啥收获圆满人生,答案在这里

阮玲玉童年凄苦,从小与当帮佣的母亲一起相依为命,过着寄人篱下,看人脸色的生活。这也是阮玲玉自卑柔弱悲剧性格的成因。当舆论把阮玲玉推向风浪尖时,她才会毫无招架之力。

胡蝶则要比阮玲玉幸运得多,当年胡蝶与林雪怀那场闹得满城风云的“蝶雪解约案”,也曾把胡蝶推向“坏女人”的风口浪尖。而胡蝶与阮玲玉的选择截然不同,胡蝶胆大心细,心理承受能力强,一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架式,很快左右并控制住了舆论。

当然这背后少不了父亲胡少贡在给胡蝶撑腰,给了胡蝶强大的心理支撑。胡蝶家强大的经济实力,加上父母的开明爱护和对她演绎事业的鼎力相助,为她以后的人生铺平了道路。

二 时代因素

敢上电影发展的好时代

1924年胡蝶16岁,全家从广东搬回上海,同年考入曾焕堂所创办的中国第一所电影演员训练学校——中华电影学校。

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电影还主要集中在京剧和舞台剧的拍摄,至于创办电影学校拍真正的电影,还是从曾焕堂创办第一所电影学校开始的。胡蝶正好敢上了电影发展的好时代。

面试那天,蝴蝶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显得老成一点。特意把自己装扮成少妇模样横梳s头,胸前别了一朵大花。幸运再次降临,胡蝶被录取了。

《胡蝶回忆录》|  胡蝶凭啥收获圆满人生,答案在这里

这所《中华电影学校》也是大有来头:

创办人曾焕堂是上海巨商黄楚九的女婿。

合伙人陈寿荫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回国后投身于所热爱的电影艺术。

另一重量人物洪深, 毕业于哈佛大学戏剧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习戏剧的留学生。

这几个重要人物都是中国电影史上的开山鼻祖,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量级人物。

而胡蝶也正是受到这几个电影前辈的点拨,提携,为胡蝶的演艺事业提供了绝好的师资条件。

当然蝴蝶的聪慧好学、热情大方、善于与人打交道的个性,也为其增彩不少。因此,深得几位老师的喜爱。

不仅老师敬业,学校的课程安排也相当丰富。

有影视概论、电影行政、西洋近代戏剧史、电影摄影术、电影场常识、导演术、化妆术、编剧常识、舞蹈及歌唱训练等。

几乎涵盖了电影领域所有的类别。胡蝶也因此得以系统地学习了戏剧理论知识和一些电影演员所必备的技能。

胡蝶参演的第一部电影《战功》就是由恩师陈寿荫引荐的。次年,胡蝶就主演了友联公司投资的电影《秋扇怨》,友联公司老板娘徐琴芳原是胡蝶在中华电影学校的同学。

《胡蝶回忆录》|  胡蝶凭啥收获圆满人生,答案在这里

胡蝶也因电影《秋扇怨》认识男主角林雪怀。两人戏久生情,情窦初开的胡蝶对风度翩翩的林雪怀渐生爱慕。为后来的“蝶雪解约案”埋下了伏笔。

后来胡蝶又签约了天一电影公司。

这个“天一”就是邵氏电影公司的前身。胡蝶在“天一”参演了一系列古装剧。如《孟姜女》,《白蛇传》,《新茶花》,《铁扇公主》等。

当然,最后把胡蝶捧为上海滩“电影皇后”的是明星电影公司。

《胡蝶回忆录》|  胡蝶凭啥收获圆满人生,答案在这里

明星公司的创始人张石川是个精明能干的商人,又颇有才华,负责导演工作。此人脾气不好,爱训人,可对聪慧的胡蝶总会和言细语。

《胡蝶回忆录》|  胡蝶凭啥收获圆满人生,答案在这里

“明星”的合伙人中很个叫郑正秋的,此人才华横溢,尤擅编剧。擅于把道德伦理和社会问题杂柔在一部剧里,集中表现戏剧冲突。

郑正秋笔下的女主角大多是温婉贤淑、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甘于奉献、受封建礼教压迫的旧式女子。

而胡蝶端庄温婉,珠圆玉润的形象,又恰好符合郑正秋笔下的形象。因此,胡蝶成了郑正秋钦定的女主角。

郑正秋对胡蝶非常重视,专门为其量身定作剧本《姐妹花》。剧中蝴蝶一人分饰两角,把姐姐的勤劳隐忍和妹妹的飞扬跋扈表演的淋漓尽致。

《胡蝶回忆录》|  胡蝶凭啥收获圆满人生,答案在这里

1934年,《姊妹花》被评选为最佳有声片。次年,被推荐参加莫斯科电影节展映。

在明星公司胡蝶还拍摄了脍炙人口的武侠片《火烧红莲寺》。剧中胡蝶扮演古灵精怪,侠肝义胆的红姑,令其圈粉无数。

《胡蝶回忆录》|  胡蝶凭啥收获圆满人生,答案在这里

传说军统特务戴笠就是看了胡蝶演的红姑,成为了胡蝶的超级粉丝,从此把胡蝶奉为心中的女神。

《胡蝶回忆录》|  胡蝶凭啥收获圆满人生,答案在这里

1942年,胡蝶回大陆时丢失30箱珠宝,戴笠为了讨女神欢心,竟自掏腰包为女神补齐珠宝。传言胡蝶因此被戴笠霸占三年。直到1946年,戴笠飞机失事,死在岱山,胡蝶才得已恢复自由身,与丈夫潘有声破镜重圆。当然这是后话。

胡蝶在明星公司还出演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电影讲述的是,胡蝶饰演的歌女红牡丹在嫁给生活堕落的丈夫陈发祥后,不仅受尽折磨和痛苦,艺术生涯也走向衰落的故事。

《胡蝶回忆录》|  胡蝶凭啥收获圆满人生,答案在这里

这部剧活脱脱就是以她与林雪怀关系为蓝本创作的。所不同的的现实中的胡蝶终于凭着自己的聪慧与坚强打赢了官司,解除了婚约,走出了事业低谷,在明星公司的着力打造下,登上了“电影皇后”的人生高峰。

三 个人因素

1 性格坚韧成稳,抗压能力强

胡蝶与林雪怀的情缘,起始于电影《秋扇怨》,两人日久生情。胡蝶才19岁便与林雪怀订婚。后来林雪怀放弃演戏经商惨赔,自暴自弃,流连酒色,花胡蝶的钱还理直气壮。

胡蝶以她坚强的毅力,面对舆论压力。一面到法院起拆解除婚约,一面登报向民众阐明自己的遭遇。

此后,胡蝶终于摆脱了林雪怀的纠缠,专心在明星公司拍电影,事业再攀高峰。

此后又爆发了她和张学良的“跳舞事件”。

据传此事的始作俑者是日本人,日本人想独占东三省必须搞臭张学良。而胡蝶却无辜地充当了一回日本人的箭靶子。

《胡蝶回忆录》|  胡蝶凭啥收获圆满人生,答案在这里

当时胡蝶不在北平,根本不可能去和张学良跳舞。后来胡蝶在回忆录中说:

她和张学良不仅不认识,甚至至死也没有见过面。

可社会上关于“九.一八”之夜张学良与红粉佳人胡蝶欢歌共舞的谣言四起,不明真相的民众也跟着起哄骂胡蝶是“红颜祸水。”

此事一出胡蝶马上在《申报》上刊登了《胡蝶辟谣》的启示,连发两天。明星公司的张石川,洪深等人也同时刊发声明,以人格为胡蝶作证,洗刷她的不白之冤。

胡蝶迅速的反应及沉着冷静的处世态度,使她很快平息了这场风波。

2 懂得经营维护自己的形象与名声

1933年,《明星日报》发起的“电影皇后”评选活动选举揭晓后,原准备举行一次盛大的电影皇后加冕典礼。

胡蝶这种毫不做作的谦卑姿态,对落选的明星和好广大影迷都很受用。这也说明,胡蝶很善于经营自己的形象。

在那个年代,去电影院看电影有这样一种说法:

太太们非常放心,让老公去看胡蝶演的电影,因为看胡蝶演的电影,老公不会学坏。

也就是说胡蝶演的都是让太太们都放心的正派女子。这也得益于胡蝶非常重视自己的荧屏形象,接演的角色大部分都是中国好女人形象。

《胡蝶回忆录》|  胡蝶凭啥收获圆满人生,答案在这里

1941年,胡蝶在香港避难时,曾有一位日本人上门邀请胡蝶赴东京拍摄一部名为《胡蝶游东京》的纪录片,宣扬所谓的“中日友善”。

胡蝶看出了日本人的猫腻,假称自己怀孕,摆脱了日本人,连夜逃回大陆,正因此丢失了30箱财物。

可见胡蝶在民族人义上丝毫不含糊,对维护自己的名声也丝毫不懈怠。

3 对待婚姻:理智、务实、忠贞

胡蝶与丈夫潘有声的相识源于一次舞会。当时的蝴蝶正深陷“蝶雪解约案”风波而郁郁寡欢。潘有声的到来,为蝴蝶伤痕累累的心房注入了新的血液。

《胡蝶回忆录》|  胡蝶凭啥收获圆满人生,答案在这里

当晚潘有声送胡蝶到家门口,蝴蝶问了一句,难道我不漂亮吗?你是第一个没夸我漂亮的男人。潘有声一脸堆笑,憨厚可爱。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夜晚,胡蝶对潘有声产生了好感。

随后胡蝶对潘有声保持了相当的距离,她很理智没有一头扎进去,而是在慢慢考察他。相处了一段时间后,胡蝶对潘有声从人品、能力、性情等各方面综合考察,最后认准潘有声是值得托付终生的人。胡蝶的这次选择特别理智也相当务实,可以说是她人生中做的最正确的选择。

婚后两人夫唱妇随,潘友声经营茶行,胡蝶继续演戏。

胡蝶为了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婚前就跟潘有声说好,婚后她不能放弃事业,她会继续自己的演艺事业。

《胡蝶回忆录》|  胡蝶凭啥收获圆满人生,答案在这里

后来经历了戴笠的横刀夺爱。被迫离婚时胡蝶含泪向潘有声哭诉:

“有声,虽然我们办了离婚手续,但是我的心是永远属于你的,姓戴的只能霸占我的身体,却霸占不了我的心。”

就在戴笠一心准备在1946年3月下旬与胡蝶正式举行婚礼时,他却因飞机失事烧死在南京西郊的岱山上。

《胡蝶回忆录》|  胡蝶凭啥收获圆满人生,答案在这里

听到这一消息的胡蝶百感交集,他和潘有声相拥而泣,夫妻二人终于破镜重圆。此后,两人携一双儿女到香港生活。

潘有声创办了以生产“蝴蝶牌”系列热水瓶为主的兴华洋行。胡蝶则全力辅佐潘有声从事经营。这种苦尽甘来,朝夕相处的生活持续了6年,这也是胡蝶一生中最幸福的6年。

《胡蝶回忆录》|  胡蝶凭啥收获圆满人生,答案在这里

不料1952年,潘有声患肝癌突然离世,这给蝴蝶造成了致命一击。

胡蝶在回忆录中写道:

“我一向比较达观,视人生犹如演戏,我常安慰我自己,在抗战逃亡的日子,在湘桂大撤退中,总说苦戏会演完的,会苦尽甘来的。但这一次,我却真正感到被命运之神逼到了人生的边缘,看不到曙光,只感到有声的逝去带走了我生活中的一切欢乐,一切生气。”

潘有声死后,年仅44岁的胡蝶直到81岁去世,再无情感生活,一生只爱潘有声。

这份忠贞,真的难能可贵。放在今天,我想也没有几个女人能做到。

胡蝶在55岁时,在亲友的鼓励下加盟邵氏公司。凭借《后门》一片,让她获得了第七届亚洲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为她辉煌的演艺事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胡蝶回忆录》|  胡蝶凭啥收获圆满人生,答案在这里

1989年4月25日,翩舞人间近百年的胡蝶在温哥华去世,享年81岁。

《胡蝶回忆录》是胡蝶口述,由刘慧琴整理而成的。胡蝶以旁观者的姿态回忆了自己的生平往事。全书详细记叙了胡蝶所经历的从默片时代到有声电影时代的电影发展史;也从一个女性的角度阐述了胡蝶从一个普通女生到成长为超级巨星的女性成长史;同时也记录了的一个时代的历史变迁,胡蝶从上海到香港到台湾到北美,所经历的战争磨练和世事变迁。全书用平实的语言冷静的笔调客观真实地记录了胡蝶不平凡且相对圆满的一生。

想想与胡蝶同时期的阮玲玉,早在半个多世纪前的1935年,留下四字“人言可畏”在家中服安眠药自杀,年仅25岁。

《胡蝶回忆录》|  胡蝶凭啥收获圆满人生,答案在这里

还有那个因一曲《夜上海》闻名上海滩的周璇。31岁经历三次婚姻打击引发精神病,6年后去世,年仅37岁。

《胡蝶回忆录》|  胡蝶凭啥收获圆满人生,答案在这里

都说自古红颜多薄命。可悲啊可叹!

同样身为女人,我无比同情周璇多次被渣男欺骗的遭遇,我也深深理解阮玲玉当年所受的重重压力。

不管是当时,还是今日。婚姻、事业、男人、是女人一辈子绕不过去的坎。

站在女性的角度,如果非要我总结点什么。

大概就是:

1 对待婚姻,少点浪漫幻想,多点清醒与理智。

2 对待事业,莫要轻言放弃,事业带给你的安全感要比男人实在得多。

3 对待男人,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再爱,也不要迷失了自己。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也无法左右时代的洪流,唯有修炼出一颗坚强的心,来抵御现实的艰难,不管现实多艰难,也要保重好自己。

作者:子夜,深耕人物领域的不知名文字人。男性思维,女性视角,解读人物背后的故事。

我还写了《一代名伶孟小冬 梅兰芳伤我最深,杜月笙爱我最真》《那个和徐悲鸿私奔的女人,30后做了别人的情妇》《国母卢慕贞 一个被历史隐退的女人》等。

加关注,品人物,识人物,读人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