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无水印的电影剧情「解析」

2022-05-01 04:26 作者:肉叔电影 围观:

上世纪70到90年代,一个炸弹狂魔曾让全美国的人民生活在被烧焦的阴影中。

自制的炸弹,通过邮政系统,无定向寄往全国。

欢天喜地拆“快递”,便是飞来横祸之时。

本来没抱希望,看完大呼好爽

由于他的目标多为大学,还有航空公司、电脑商铺和公关公司等,他被称作大学炸弹客,也叫作校航炸弹客,The Unabomber(University and Airline Bomber)。

1978到1995年间,他的邮包炸弹共炸死3人,伤23人。

1996年,校航炸弹客被捕,判入狱终生不得保释。

而为了抓到他,据说还花了很多钱。当年FBI曾表示大学炸弹客案件是FBI史上费用最高的调查。2010年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人类史上十大搜捕行动,大学炸弹客的案件名列第二(第一位是本·拉登)。

这几年,不少过往的真实罪案都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这个案件也没有例外,被拍成了电视剧——

追缉:炸弹客

Manhunt: Unabomber

本来没抱希望,看完大呼好爽

剧集制作方是过去以制作各类纪录片闻名的Discovery探索频道,这也是该台的第一部剧情片。

原本肉叔并没有抱太大希望点开这部剧,没想到一口气看完已出的两集,居然被惊艳了。

高手过招,节奏紧凑,看完还能让人反思。

豆瓣评分8.5(174人评价),烂番茄新鲜度89%。

本来没抱希望,看完大呼好爽

双线叙事。

一条是95到96年间对炸弹客的追缉,另一条则围绕97年炸弹客被捕后的审讯和法律博弈。

对炸弹客案件的告破贡献最大的,是FBI侧写员詹姆斯·菲茨杰拉德。

1995年,恰好是炸弹客案件获得关键进展的一年。

同年,詹姆斯以全班最好成绩和比全班同学平均年龄长十岁的高龄,从FBI的行为分析侧写培训班毕业。

一毕业就被FBI高层相中,通过临时面试,被抽调进了调查炸弹客案件的专案小组。

说是小组,但其实人有这么多,全是FBI中的精英。

本来没抱希望,看完大呼好爽

而当时,他们对这个罪行累累的罪犯的所知,包括真实身份和犯罪动机都不明朗。

已知的,只有一连串令人胆颤的历史:

17年寄出的16枚炸弹,共炸死3人炸伤几十人。

1978年和1979年连续两年给西北大学寄炸弹;

1979年通过飞机邮寄的包裹炸弹令22个乘客受伤;

1980年炸烂了美联航总裁的脸;

1981到1982年间继续往大学寄炸弹,大学教授秘书被炸;

1982和1985年又有大学教授被炸;

1985年播音航空公司再收包裹炸弹;

1985年开始,炸弹客的目标转移向电脑商店,两家电脑商店被炸,造成一人死亡;

……

炸弹和给FBI及报社寄出的密码信件中,都有他的署名“FC”(Freedom Club,即自由社团的缩写)。

本来没抱希望,看完大呼好爽

然而在这些信件和炸弹上,完全找不到DNA和指纹。

他留给大众的印象,除了炸炸炸,就只有某次在电脑商店放炸弹时,店员对他的惊鸿一瞥。

本来没抱希望,看完大呼好爽

没有线索,没有头绪。

FBI对他的行踪完全无从查起,只好用些让人发笑的“笨办法”。

他来信的地址,来自某个版本的《名人录》,所以FBI盘问了全国的图书馆管理员。

本来没抱希望,看完大呼好爽

炸弹由废物制成,他们便排查了全国的垃圾场。

他最近一封寄给纽约时报的信中,留下了“打给内森·R”的字迹印痕。

本来没抱希望,看完大呼好爽

于是FBI正在询问全国名字带有“内森·R”的人,而这批人的数量,超过一万个。

本来没抱希望,看完大呼好爽

甚至还安排了一个探员从炸弹客的包裹邮票中寻找规律,找了五年,毛都找不到。

除以上之外,FBI能够做的,就是等待炸弹客本人露出马脚。

没多久,就被他们盼到了,炸弹客的人生最大“失误”——

一篇长长的论文,《论工业社会及其未来》。

本来没抱希望,看完大呼好爽

等等,先打住。

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罪犯,一边毫无道德底线地在社会上用实弹开炸,一边又会写出这种社会人类学的长篇学术论文?

在美国犯罪史上,这真有其事。

当年的校航炸弹客,便以人命为威胁,要求报纸刊登他的论文《论工业社会及其未来》,并保证,论文登出后,他就不再寄出炸弹。

在FBI点头下,这篇《论工业社会及其未来》由《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刊登并印成小册子,派发给民众。

本来没抱希望,看完大呼好爽

图片来源见水印

但FBI这次埋了个心眼,让报社在印这篇论文时,在手册中原封不动地保留炸弹客的手写笔记,看看有没有民众能从中辨认出自己亲友的笔迹。

最后,炸弹客本人的亲弟弟认出了自己哥哥的写作风格和“学术流派”,大义灭亲。

而当炸弹客被逮捕后,美国人民才惊讶地发现,这个一直用垃圾制作土炸弹,行踪难测的反社会罪犯,竟然是个相貌堂堂、高学历、高智商的男人。

炸弹客本名叫泰德·卡辛斯基,智商167。

本来没抱希望,看完大呼好爽

如果他没有走上炸弹犯罪的道路,想必会成为一个受人景仰的社会精英。

16岁被哈佛数学系录取,数月就拿下博士学位,据说博士毕业论文还深奥得整个美国没几个人能看懂,25岁时成了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助理教授,也是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

然而教授当了两年,泰德便离职,并在1971年搬到美国蒙大拿,过起了森林、流水、小木屋的隐居生活。

本来没抱希望,看完大呼好爽

泰德和他的小木屋

1978年,前大学教授泰德寄出了他的第一个炸弹,正式变成我们今天熟知的炸弹客。

本来没抱希望,看完大呼好爽

被捕后的炸弹客泰德

为什么泰德会从一个高知变成犯罪分子?

答案就在他35000字的《论工业社会及其未来》里:

他认为工业文明使人类丧失自由,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他针对推动科技发展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等高技术人才为目标,以科技倒退的形式达成人类自由的解放。(via维基百科)

这篇论文发表后,大量无政府主义人士、卢德分子和无政府主义者都成了炸弹客的支持者。

现实中,还出现了追随他的模仿者。

这个人的危险和对社会的危害性,可想而知。

但将这样一个危险人物的故事搬上荧幕,Discovery作出了很大胆的改编。

《追缉:炸弹客》并没有把炸弹客泰德塑造成一个面目狰狞、满心邪恶的犯罪分子,没有把故事拍成一个正邪二元对立、高潮迭起的缉凶传奇。

本来没抱希望,看完大呼好爽

“幻视”保罗·贝坦尼饰演的炸弹客泰德

甚至,它丝毫没有试图掩盖泰德对于“科技发展反制人类自由”的社会主张。

全剧一开场,便足见它的微妙。

一连串邮包递送的镜头剪接,配上剧中泰德的大段旁白,讲述今日的人们如何被邮递系统“操控”,不加思考地拆开一个来历不明、但收件人处印着自己名字的包裹。

如果来一个写着你名字的箱子,你不会有任何别的念头,除了服从。

这也不是你的错,是社会的原因。

但你是只绵羊,你生活在全是绵羊的世界里。

正因为你们都是绵羊,正因为你们只知道服从,所以我能伸手,触及任何地方的任何人。

本来没抱希望,看完大呼好爽

最后当收件人割开包裹,伴随着一声巨响,精致整齐的玻璃办公楼中央冲出一道火光。

本来没抱希望,看完大呼好爽

包裹收到了、打开了,人,死了。

我们眼睁睁看着生活于高度发达有秩序的社会的人们,死于这文明社会带来的便利、和它养成的懒惰和不假思索。

不寒而栗。

不要成为发达社会中麻木的绵羊。

这本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告诫,只是当年的人都没想到,当绵羊的代价,竟这么沉重。

2014年,《南方周末》在一篇以美国校航炸弹客为主题的文章中,曾这么形容他——“天才与疯狂,在一线之间:用炸弹反对工业文明的卡辛斯基”。

而这部剧,则用画面和情节让我们看到这位天才狂人的矛盾和反差。

不必让他登场。

只需要让人看到剧中包括FBI精英探员在内的人,是如何成为科技和制度的绵羊,如何不加思考依靠科技调查,令他对科技、工业的思考,变成一次又一次的神预测。

例如第二集开头炸弹客的旁白:

你告诉自己你才是那个掌控全局的人,他们服从于你,服从于你的科技,服从于你的机器。

本来没抱希望,看完大呼好爽

而同样在第二集里,FBI的高级探员,利用全国的计算机检索系统交叉搜索。

数字输入,计算机上的灯光闪动,发出连串的电子声,答案马上触手可及。

本来没抱希望,看完大呼好爽

探员洋洋得意,自以为找到了炸弹客的去向。

本来没抱希望,看完大呼好爽

结果?自然是笨人打水一场空。

这是他的天才。

同时,片子也没忘记告诉我们,这位天才有多冷酷和残忍。

他炸出的伤亡和破坏,屡屡以案情回溯的形式出现,每次都让人猝不及防。

本来没抱希望,看完大呼好爽

本来没抱希望,看完大呼好爽

本来没抱希望,看完大呼好爽

这是他的疯狂。

天才和疯狂,其实只要再往左一步,他就能成为一个被历史记住的社会学者,但他偏偏往右走了好几部,用一种最臭名昭著的方式,被我们记住。

“不要成为发达社会中麻木的绵羊”。

而他(在剧中)之所以被抓住,就因为我们的主角,探员詹姆斯拒绝成为一只体制中听话的绵羊。

从刚开始时他参加的侧写班毕业仪式就能看出。

所有同学正襟危坐、专注聆听,只有他低着头抖着脚,不知道在想什么。

本来没抱希望,看完大呼好爽

他抱着极大的工作热情进入炸弹客调查小组。

本来没抱希望,看完大呼好爽

却发现,上头要他来,只不过是想要他完成一份文书工作。

一份FBI高层自己拟定的炸弹客人物侧写,上面寥寥几句,全是这位自视甚高的高层人物对炸弹客的总结:

低智商、低学历的社会底层人物。

本来没抱希望,看完大呼好爽

与后来被逮捕的炸弹客的真实情况截然相反。

而詹姆斯要做的,就是在不改动这份总结的基础上,加料润饰,使它成为一份15页能向更高层递交的、好看的调查报告。

本来没抱希望,看完大呼好爽

詹姆斯不服,他决定自己从头调查,就从那堆证物、信件开始。

本来没抱希望,看完大呼好爽

为了自己的想法,他不惜一次又一次与保守、傲慢的FBI高层发生冲撞。

而他也从这些信件的语言习惯、炸弹的制作手法中,开始找到炸弹客身份的蛛丝马迹……

在调查时,他曾这样反问那些嘲笑他的FBI高层: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17年来,你们都没有抓到这个人?

本来没抱希望,看完大呼好爽

答案,不仅是因为他们对炸弹客智力的过分低估,还在于,这些所谓精英,早已习惯于当高等体制内的绵羊,事事顺从规则、经验。

看《追缉:炸弹客》的时候,肉叔对它的画面风格印象很深:

摄影师犹如处女座附身,高层建筑物、FBI办公室内部的镜头常常形成过分对称、工整的比例。

本来没抱希望,看完大呼好爽

本来没抱希望,看完大呼好爽

本来没抱希望,看完大呼好爽

加上冷峻的色调和缓慢但平稳的镜头运动。

阴郁、压抑,带着不怀好意的疏离感。

这不仅是当时美国社会处于炸弹客威胁下的不安和压抑,也是科技、经济和体制的高度发展对人类的圈养和禁锢。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故事中的另外一条叙事线——

97年,FBI再次找上森林中隐居的詹姆斯,让他劝服炸弹客泰德,不要做无罪辩护。

本来没抱希望,看完大呼好爽

细想想,为什么在案件调查结束后,詹姆斯会离开家庭,独自来到森林中隐居,过起了没有电脑、电话,甚至连自来水电都没有的生活?

本来没抱希望,看完大呼好爽

是因为他在调查炸弹客的时候,便认同了他“不要成为发达社会中被禁锢的绵羊”的主张吗?

《追缉:炸弹客》同今天我们所看的各类刑侦探案剧很不同,它没有刺激的情节和反转,说故事的方式老派。

但它对那个身陷深牢大狱的“坏人”想法的阐述,却让今日的我们心有戚戚焉——

十年前,电脑还是昂贵的玩具。

如今我们所知的文明没有电脑却会分崩离析。

你生活在断电的恐惧中,生怕电脑崩溃,汽车无法发动,电话响不了。

所以你构建出你们的生活,构建出整个社会以防你害怕的事情发生。

所有东西都围绕着它们的需求,而不是你的。

它们叫你,你跳起身;它们呼你,你回答。

所以问问你自己,到底谁在掌控全局?

不要成为发达社会中麻木的绵羊,也不要当向绵羊举起利爪的豺狼。

本来没抱希望,看完大呼好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