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日耳曼角斗士电影剧情「梳理」

2022-04-24 13:41 作者:宿夜花 围观:

文:宿夜花

作为好莱坞“史诗片”类型中的一个里程碑式作品,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角斗士》对于世界各地的观众而言并不陌生。影片上映于世纪之交的2000年,正是院线片的黄金时期,取得了全球4.6亿美元的票房佳绩,适逢网络信息等现代媒介的高速发展,更是给年轻一代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角斗士》:好莱坞史诗片的经典范本

影片于第73届奥斯卡上战胜了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获得了最佳电影奖,而5项奥斯卡奖的获奖数目又略胜4项获奖的《卧虎藏龙》,因此两部电影颁奖礼上的竞争又被看成是东西方文化于电影产业中的交流碰撞。用现在的眼光看来,两部影片从视听技术到剧本细节的精雕细琢都堪称是教科书式的经典范本,西方人心中的“罗马情结”正如中国人对“汉唐盛世”引以为豪一样,是一种无需言说的文化心理,这对《角斗士》奥斯卡奖最终夺魁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当然,在这里探索的重点还是影片的本身。好莱坞黄金时代的传统史诗片聚焦于历史细节与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那样对主流观众而言无疑是欣赏门槛过高、过于晦涩,而《角斗士》摒弃了宏大叙事与引经据典,用现代人的思维解构古罗马帝国时代的斗争,通过农夫——将军——奴隶——角斗士——英雄成长轨迹分明的“一个将军的复仇史”,实现对人性的叩问以及对当下时代文娱方式、文化环境的反思。

赞美与悲情——传统“英雄主义”的解构与重塑

01.马克西姆斯:现代人格的英雄形象

《角斗士》的问世与90年代中期《勇敢的心》等英雄史诗的成功不无联系,好莱坞的造梦神话即是用最符合现代人价值观的方式为观众制造英雄主义的幻想。与《勇敢的心》充满着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气息不同的是,《角斗士》在对英雄的赞美之中自始自终弥漫着一种凝重与悲情。

《角斗士》:好莱坞史诗片的经典范本

马克西姆斯(罗素·克劳饰)是一个十分具有典型性而又不失人性化的现代英雄形象。一方面,他骁勇善战、英武强悍,具有男性的野性与阳刚之美,因此从国王到将士到民众对他的爱慕与崇拜便有了心理依据——一种原始生存意志驱使下的力量崇拜与胜利渴望,影片的开头导演不惜用十余分钟刻画马克西姆斯与日耳曼部落的征战,就是为了强化这一特性。

《角斗士》:好莱坞史诗片的经典范本

另一方面来说,他是一个极为人性化、平民化的英雄。影片为了使得角色更为丰富立体、血肉丰满,融合了古今英雄形象的共通价值。正如古希腊神话中的战神化身,他是“家园”的卫士、是家庭永远的守护者、眷恋着土地,同时他厌倦世俗纷争、淡泊名利、热爱和平、保卫着民众的自由,这也是符合现代观众审美需求的。因此,马克西姆斯的自由抗争便体现了罗马帝国由帝王专制转向共和民主的历史历程。

因此,影片巧妙地将英雄的受压迫到反抗、复仇过程中对个人尊严的捍卫、对命运的不屈不挠赋予一种申张正义、匡扶良善的悲壮感,而这种对生命的价值不遗余力地追寻与捍卫自由个性的抗争精神正是当下电影创作者乐于探索的母题,无论是讲述男性角色自我救赎的“西部片”还是倡导女性觉醒独立的“女性电影”。

《角斗士》:好莱坞史诗片的经典范本

02.人性叩问与文化反思

“角斗士”是古罗马帝国的一种运动形式,顾名思义,即是角力与搏斗。影片不止是“奇观式”古文明简单再现,而是极为精炼地对这种历史生活文化做出了极为生动的现代化诠释,对“角斗士”本质的深刻揭露,鞭辟入里。

《角斗士》:好莱坞史诗片的经典范本

一方面,它是古代罗马民众的一种娱乐消遣方式,是在一个特定文明阶段的生活文化模式,民众通过观赏奴隶间的刀剑相向、厮杀对抗来宣泄内心的暴力与征服欲望,战争时期的群体杀戮、和平年代的身体对抗游戏正是这种人类“斗争”与“暴力”天性的体现,当今世界足球与电子游戏的风靡正是人类这种天性在文明发展规训下的当代体现。

另一方面,弑父篡位的新皇帝康茂德(杰昆·菲尼克斯饰)深谙民众心理,不惜劳民伤财、动用储粮来支撑“角斗士”的壮烈斗争景观,为的正是在对民众的愚弄中实现个人的野心。当民众沉浸在生死搏斗、生命屠戮的浅层次狂欢与娱乐之中时,康茂德就真正地从精神上控制住了罗马。

《角斗士》:好莱坞史诗片的经典范本

当马克西姆斯为了家人妻儿、君主复仇之时,通过“角斗士”的博弈获得民众的支持,成了他唯一复仇的机会。而影片并未停留于此,民众对他的拥护与爱戴固然有对其英勇、正义、良善、慈悲的精神品质的认同,但仍旧是一种短暂的、盲目的激情,他们缺乏对他内心的真正理解。当最终马克西姆斯复仇成功,民众又终将回到对暴力行为的无节制宣泄、对生死杀戮的观赏与狂欢之中。

这种讽刺性与批判力度是震耳发聩的,即是说在野心家的计谋与权欲面前,在民众的肤浅自娱、浮躁狂欢面前,英雄的辉煌与落寞、欢乐与悲哀、生存与死亡、抗争与救赎,不过是一场无足轻重的游戏,生命的尊严与价值,也被野心家与乌合之众用来揶揄与消遣。而这正是马克西姆斯悲情命运的本质所在。

《角斗士》:好莱坞史诗片的经典范本

这种借古喻今的用意是颇为明显的,从《莎翁情史》的历史解构到《美国丽人》对中产家庭价值的反思,90年代末的主流好莱坞电影已经开始对浮华与精致背后潜藏的贪婪与丑恶进行讽刺。

基于心理逻辑的人物塑造

《角斗士》:好莱坞史诗片的经典范本

除却对主要形象的刻画凝练生动、对主题的反思深入浅出之外,影片通过角色的心理刻画与演员的细致表演让故事变得丰满细腻不显干涩。影片另一名主要男性角色康茂德的深刻性丝毫不逊于男主角,主要体现在对其心理逻辑的完整刻画,他对男主角的憎恶与仇恨纵使一定程度上来自于自身狭隘、偏执的个性,但更与父子、姐弟、君臣等多组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相连。

《角斗士》:好莱坞史诗片的经典范本

他不具备智慧、公正、自律、尊严父亲口中的四个优秀品质,因而父亲将国王位置授予马克西姆斯,他百般讨好取悦父亲却始终无法令父亲满意。他爱慕的露西亚也心属马克西姆斯。因此,他的嫉妒与怨恨、孤寂与自卑、凶残与病态也从成长的家庭环境上得到注解,纵使与主角相比他不够光彩坦荡,但这种超脱简单反面角色的深刻性与悲剧性还是被杰昆·菲尼克斯演绎得淋漓尽致。

杰昆·菲尼克斯则于今年以《小丑》终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反传统好莱坞温润柔和、富有亲和力的主流男性形象的气质,使得他擅长塑造各种具有复杂心路与独特个性的角色,与罗素·克劳的纯正、良善的标准男主角戏路形成一种很富趣味的对比。

丰富的视听语言: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完美融合

《角斗士》:好莱坞史诗片的经典范本

如果说通过通俗化的情节解构严肃深刻的命题,使得电影深受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广泛喜爱,那么影片视听语言上的精雕细琢,更使得影片具有多个角度的审美空间。影片的色彩运用、不同空间与景别内的构图极为考究。

影片的色彩多以昏黄、冷蓝、银白为主,因此除了在展现家园的梦幻式美丽时用了丰富色彩与唯美化构图之外,大多时候都着力于塑造一种深邃、凝重的调性。

《角斗士》:好莱坞史诗片的经典范本

从马克西姆斯为家人祈祷时那宗教色彩浓郁的烛光,到康茂德密谋策划前独自瞻望罗马城时的“末世梦魇”般的昏暗,昏黄色总是带有一种沉郁色彩;银白色是冷兵器时代的金属色,昭示着暴力与屠戮下的冰冷无情与残酷惨烈;而冷蓝色则是多出现在清冷的夜间与清晨的枯林中。除此以外,马克西姆斯第一次“角斗”之前还经过红色的洗礼,血腥与暴力的隐喻更是直白简明。

《角斗士》:好莱坞史诗片的经典范本

构图上,大全景与“上帝视角”(完全的俯视镜头)的经常性运用,则带有更深的隐喻含义。皇帝康茂德将竞技场作为操纵人心的手段,而作为庞大帝国的一员,面对人类社会的集体,他也显得渺小与无力。从台下的刀剑厮杀到台上的欢呼雀跃,暴力、嗜血、盲目的人性弱点,对人类本身的肉体与精神摧残,在理性与克制的镜头中得到最有力的嘲讽。

影片的节奏控制得张弛有度,在155分钟的片长(导演剪辑版为171分钟)中,导演根据场景功能寓意的区别运用了不同节奏予以呈现。例如,竞技场上的短镜头快速剪辑所营造出的紧张与急促,主观世界里梦回故乡的轻柔与平缓。在一些暴力的动作镜头中,主观慢镜头与逆光构图的结合,赋予主角动作一种酣畅淋漓又富有仪式性的美感。

《角斗士》:好莱坞史诗片的经典范本

从《狮子王》到《盗梦空间》,德国知名作曲家汉斯·季默作品数量不多,但总是随着电影的传播取得了很大的影响力,尤以对电子音乐合成器的娴熟运用著称。《角斗士》管弦乐辅以人声的配乐不仅对情感表达、气氛渲染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一定程度上承载着情节导向的叙事功能。

影片的配乐章节众多,但有两种调性的主旋律最为常见。主旋律中悠扬曼妙的旋律辅以低声吟诵,一种空灵、感伤与悲怜之感油然而生,也奠定了影片略带悲剧色彩的风格;而《The Battel》(意为“搏斗”)浑厚磅礴、气势恢宏无疑是象征着主角马克西姆斯精神力量的主旋律,悲怆与壮烈之中给人一种鼓舞人心、永不屈服的力量。

视听语言与故事表演的相辅相成,使得影片在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平衡上取得了更高的成就,而奥斯卡奖上的获奖与全球范围内的票房佳绩无疑是对影片最好的褒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