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女初中生电影剧情「解析」

2022-04-14 19:13 作者:夜莺的玫瑰 围观:

张爱玲说:生活是一席华美的袍子,里面爬满了虱子。

韩国导演李沧东的《诗》便是这样一部将袍子翻过来给人看的电影。李沧东凭借《诗》获得戛纳最佳编剧奖。韩国老影后尹正熙饰演女主美子,影片的最不寻常之处,是运用了人们最不易体会和领悟的诗歌形式,来揭露平静生活表象下人性的真实和丑陋。

影片用平缓而朴素的镜头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衰老的女人对真善美的信仰、坚持和追求的故事。一直跟外孙相依为命的美子,被诊断患有早期阿兹海默症,为了抓住生命最后的美好,美子参加了一个诗歌社,不久美子发现外孙是近期外孙学校发生的一起强奸案的凶手之一。

对外孙爱恨交加的美子,一边努力想办法筹集死者的抚恤金,一边希望外孙能够为自己的行为忏悔,意识到外孙根本毫无悔意,美子不得已选择偷偷报警,影片最后美子也终于写出了一首诗。看似寻常最奇崛,不动声色的平静之下,影片将生活最残忍、冷酷和绝望一面展露给人看,委婉内敛又深沉,却能直刺人心。

今天,我这篇文章主要解读一下这个看似平淡而冗长的故事背后,编剧有着怎样的良苦用心和力透纸背。我会从电影的故事内容和叙事手法两大方面分析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最后,在本文的第三部分,我会结合影片谈谈电影带给我们的几点现实思考。

电影《诗》:从两个层面解析女主美子的人性魅力及现实思考

01、从故事内容角度解读:美子最终选择报警的背后,是人性之善的坚守,也是这部影片最大的亮点

同样面对自己孩子的罪恶,只有美子用尊严换来五百万之后,仍然选择将孙子送进了警察局。别人眼里的赔了夫人又折兵,却是美子最后的坚持。

65岁的美子是一个十分热爱生活的人,她跟自己的外孙生活在一起,尽管生活拮据,可她总是将自己打扮得尽可能漂亮、得体,她喜欢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喜欢花朵,喜欢诗歌,每当与人说话时,她脸上总是带着微笑。

她被医生诊断为早期阿兹海默症,无意间在医院撞见一个溺水身亡的女中学生,她深深为溺亡的女孩感到惋惜。她跟身边的人讲起此事,可不论是她当保姆那家的女雇主,还是自己的外孙,他们都没有丝毫的反应。

一天,美子从诗歌社上课回来,从其他家长的口中得知,自己的外孙伙同其他五名男同学竟然就是杀死溺水女孩的真正凶手。他们在学校的教学实验室里轮奸了女孩,而且持续长达半年之久,最后女孩选择跳水自杀。美子震惊之余,开始积极为死去的女孩筹集抚恤金,同时希望外孙能够为自己的行为忏悔。

值得深思的是,在跟其他施害者家长对接的过程中, 自始至终,除了美子从来没有一个人对女孩儿的遭遇有过丝毫的忏悔和难过,不论是那五个孩子的家长, 还是那六个孩子本身,抑或学校和老师,他们只是急于想要摆平这件事,用冷冰冰的三千万,而不是忏悔和良心。

那些男孩的家长们甚至还说,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孩子选择的女孩儿又矮又丑,老师承诺会守口如瓶,学校则表示希望尽快将事件平息,以免影响那些男孩子的前程,警方也不想再调查了,除非受害者家长主动提出。

可即便是那受害女孩的母亲, 最后也在理智的利弊权衡之下,选择了用三千万来达成和解。

电影《诗》:从两个层面解析女主美子的人性魅力及现实思考

可是美子既没能等来外孙的醒悟,也无法筹集到五百万。外孙仍像一个没事人似的,在看电视的时候咧嘴大笑,愉快地玩呼啦圈,和其他孩子一起踢球。靠救助金和做保姆为生的美子,无论如何也借不到五百万,迫于无奈她选择用出卖自己肉体的方式向她的金主老爷爷“敲诈”了五百万。

患有半身不遂的老爷爷想在临死之前最后当一次男人,他选中了美子做为自己的目标,即便那时美子便已经得知外孙闯下大祸,她仍斩钉截铁地拒绝了老爷爷。可美子的拒绝,在她亲自造访自杀女孩跳水的地方时,发生了极速的转变。她走上高高的大桥,在无声湍流的河水边寻找女孩儿最后的踪迹,她掏出写作诗歌的本子,试图捕捉她和女孩心中某种共同的东西。

可是她终于无法写出一句诗,只有大雨倾盆而下,像她心中的泪水。在另一个生命的毁灭面前,她想不出该以怎样的方式,将这种痛苦和罪恶,用诗歌来表达出来。

雨水冲刷着这个肮脏又美丽的世界,更冲刷着她心中洗不掉的悲哀和绝望。冰冷的雨点给了她最后的决心,即使背叛自己的肉体和灵魂,她也必须要给死去的女孩一个无人附和的“公道”。

于是,她带着自己无法辩解的目的,满足了老爷爷人生最后一个愿望。也正是因为这样,她无法在完事后立即跟老爷爷开口要钱。这个身处底层、无钱无势的妇人,只能一再地用鲜血淋漓的伤口残忍地刺痛自己的善良,再一次看到被害女孩的母亲之后,她意识到自己向老爷爷摊牌的时间到了。

老爷爷用不解的眼光质问她,“难道敲诈都肯给我一个理由吗”,美子平静地回答到,“是的,我不会给自己找任何借口,随你怎么想我都可以”。

故事的最后美子终于交上了自己的那一份五百万,对于孙子的冷漠和无动于衷,美子决定让他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美子曾给过他机会,可是外孙从未觉得自己有什么错,最后美子偷偷报了警。美子难道不爱自己的外孙吗?不是的,正是因为她对外孙的深爱,她才要不惜一切代价,让外孙得到应得的惩罚,进而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美子的美,不止在于人生暮年仍然对美的坚持,更在于她真正悲天悯人的灵魂,在这个大染缸一般的世界固执地坚守着一点点真善美,这也是美子这个形象的最大魅力所在。

电影《诗》:从两个层面解析女主美子的人性魅力及现实思考

02、从叙事手法角度解读:双叙事线,故事平行展开,诗与罪、善与恶的交错,最终汇编出的是最真实的《诗》

影片分两条线展开, 一条线是美子学习写诗,另一条线是美子发现孙子是学校强奸案的凶手之一。两条线到最后的交织,注定了美子最终这首诗的意味深长。

诗与罪的第一次交织,也是美与丑和善与恶的交锋,彼时刚上完第一节诗歌课的美子,在归来的路上遇见强奸案六名施害者的一位家长,他们微笑着寒暄,好像即将有好事发生一样轻松。

紧接着镜头从车上切到一场饭局,除了美子之外,是五个看起来还算有身份的中年男人,他们说他们要团结起来,一致行动,现在最要紧的是担忧他们自己孩子的境况,他们还点了啤酒,共同举杯以示接下来他们要齐心协力。

听着男人们轻描淡写地叙述,美子无法端起酒杯,她如坐针毡,索性走到外面。她在一丛开得正盛的鸡冠花前面停下,掏出本子写出生平第一句诗,“花朵如献血一般”,她说鸡冠花的花语是“保护”。美子想到了女孩如花一般美好生命的凋零,鲜血淋漓,可怜又可叹的是,有时候受害者少于遮蔽,而某些施害者却拥有强有力的保护伞。

第二次, 美子来到外孙的学校,坐在操场的长椅上聆听树梢上鸟儿的歌声,旁边外孙巫克跟其他同学在无忧无虑地踢足球,她信笔在本子上写下,“鸟儿的歌声,它们为什么要唱歌呢”?这便也是美子心中的困惑,到底是为什么,一个杀人的刽子手还能如此自由自在地玩耍?

第三次,美子看病回来的路上,她在颠簸的汽车上掏出本子,写下“时光飞逝,花儿枯萎”,她意识到生命暮年的逼近,她被确诊得了阿兹海默症,她即将忘记所有的一切,医生告诉她,先是名词,再是动词。

在我看来,她觉得有些东西她还无法允许自己忘记,她还欠五百万来替外孙赎罪,更欠女孩儿一条生命的忏悔,欠做恶的孙子一个本该得到的苦果,但是她要抢在飞速流逝的时间前面, 尽可能地对受到伤害的死者和生者给予她力所能及的安慰和补偿。

电影《诗》:从两个层面解析女主美子的人性魅力及现实思考

第四次, 美子做车来到女孩儿投水自尽的地方,她从高高的桥上俯瞰水面,风突然吹起她的帽子坠落在水中,该是怎样的绝望,才有勇气从那么高的桥上跳下。她循着河水来到水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坐下,她试图写下什么,可是不等她下笔,雨点便接二连三地落下来,打湿了她的本子。

虽然这一场戏全程没有念白和言语,但这却是全片最震撼人心的情节。此处看似没有声音,但此处其实也有最大的声音,这巨大的声音全深藏在美子的内心,在一个生命的陨落面前,在人们不以为耻的罪恶面前,美子没有仓皇而逃,她允许雨点一下下将自己淋湿,因为她知道,即便能逃脱从天而降的大雨,也无法逃脱她内心深处的苍凉。

她感到深深的无力,在这苍凉的世间,她的那些柔软、温暖、美好和诗意,总是显得如此力不从心,她第一次深深感受到,某种意义上,她和那个女孩其实是同病相怜的。五百万便将她逼上了绝路,除了出卖肉体她想不出第二个办法。

第五次。为了尽快了结这件事,处境艰难的美子被那群男人推举为他们的代表,去跟死去女孩的母亲谈谈,多么讽刺,他们想用一个可怜的人去唤起另一个可怜的人的同情心。他们还嘱咐她别忘了掉几滴眼泪。

在一个鸟语花香、溪水潺潺的地方,美子路过一棵杏树,果实落满一地,美子拾起一颗放在嘴里品尝它的滋味,然后写下,“杏树抛下它的果实,只为来生”。也许是出于潜意识的希望,美子在遇见女孩儿妈妈的时候没有跟她相认,因为此行的目的本来就与美子的心意相背。

第六次。美子抱着最后的期望,将女孩的照片放在外孙吃早饭的桌子上,可是当外孙猛然瞥见照片上的女孩儿时,他的表情里没有美子想要的那种东西。外孙依旧按部就班地吃饭、睡觉、看电视、玩游戏、上学、放学,一个人因为他而死去,而他却像什么事都不曾发生过一样,美子只得狠下心肠让警察将外孙带走。在外孙走后,美子独自一人坐在房间里将这首诗写完。

美子倾尽自己的一切筹集来五百万, 只为了给女孩儿善良而软弱的母亲一点点安慰;忍痛亲手将自己的外孙送进警察局,是为了让那些毫无羞耻的恶意得到应有的一点点惩罚,也是为了不让那些无知的恶意继续蔓延和滋长;而对于女孩儿,除了这首诗之外,她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对她赎罪。

用最诗意的方式展示人性中最丑恶的一面,这首诗是心灵的善意在歌唱,尽管也许会有很多更有能力的人对她的诗意嗤之以鼻。

其实,相比五百万,和法律的惩罚,恰恰是美子的这首诗是其中最最珍贵的,因为人心中的善念理应得到保护。只有这样的善意多了,这个世界才不会完全黑暗和无可救药。

电影《诗》:从两个层面解析女主美子的人性魅力及现实思考

03、基于电影《诗》这个看似平常却残酷的故事,结合我的家庭教育经验,谈谈几点思考:

有时候最让人觉得愤怒而不寒而栗的,是恶人即使恶贯满盈却从来不觉得自己应该愧疚和悔恨。

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对孩子做好防范教育,尽可能做到不给坏人以可乘之机,怎样在美丑共存的世界上走得更好更远,下面我就从三方面分析一下解决方案:

①给孩子全方位的教育,尤其是人格、安全和性的教育

影片中的女孩儿帕赫珍,在学校被同年级的六名男生强奸长达六个月之久,在这漫长的六个月时间里,学校的老师和同学没有发现任何端倪,她的妈妈也没有丝毫察觉。如果说学校的老师没有觉察到学生的异样,还可以被理解,毕竟有时候老师们鞭长莫及,不能时时刻刻盯着所有的学生,但这并不是说学校和老师就没有责任,相反学校有着很大的责任。

但这里我想着重说说家庭的责任,女孩儿心中藏着一个这样沉重的秘密,她在做出死亡决定的过程中,不可能不露出丝毫的马脚,可是女孩儿的妈妈没有看出女孩儿有心事,如果有老师和家长及时对帕赫珍进行干预和帮助, 女孩儿受到的伤害会不会更小一些,或者不用付出生命的代价。

但是我们又怎么忍心去苛责帕赫珍的妈妈呢,她独自一人抚养着他们姐弟二人,可以想见她孤身一人撑起一个家的艰难,下地劳作,一日三餐,操持家务,照顾孩子,夜以继日,无止无休,她一不小心就疏忽了对帕赫珍的关怀。

但这仍然无法作为一个让人信服的理由,一个家庭也许可以不够完整,或者经济不够充裕,但却不应该在对子女的教育上有疏忽,尤其是人格、安全和性的教育。

这里更不能忘了美子的外孙巫克,虽然他在这个事件中是施害者,但是美子只顾外孙吃饱穿暖的育儿方式,忽略了对孩子人格和品德的教育,安全不只代表自己不被他人伤害,更意味着我们不可以轻易伤害他人,因为伤害别人,总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即使另外五个孩子,如果家人一直纵容他们的罪恶无限膨胀,相信总有一天他们的保护伞也将无法继续保护他们。

电影《诗》:从两个层面解析女主美子的人性魅力及现实思考

②让孩子感受到足够的爱,跟孩子建立顺畅而良好的沟通

为什么帕赫珍在事情发生的第一时间,没有向任何人求助过,她的老师,她的妈妈,或者她的朋友。到底是什么给了孩子这么深的绝望,在困境面前放弃求助,哪怕连丝毫的尝试都没有过,便在一次又一次地忍耐中默默选择了悄悄结束这一切。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帕赫珍和家人之间爱的链接很弱,他们家庭成员之间没有畅通的沟通渠道。

人与人的链接,或者家人与家人的链接,有时根本不在于血缘,而只在于是不是有足够的爱。家长把孩子带大,最基本的要求恰恰不是温饱和物质等外在的因素,最基本的是爱的链接,安全感和信赖。

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失业又失婚的男人带着儿子,可是在任何的困境中他都能给儿子很多很多的爱和安全感,所以即使居无定所,三餐无继,儿子却从未感觉到跟父亲在一起的日子是漂泊。

③给孩子面对生活中的恶的勇气和能力

告诉孩子,这个世界并非是全然的美好,在这个世界上,美好和丑恶共存,光明与黑暗同在。这是家长的作用之一。不要试图给孩子营造理想中完美世界的假象,因为如果你不能保护你的孩子一辈子,那么当他独自面对世界的真相之时,便是他的受难之日。

罗曼罗兰告诉我们,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便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而我们做为父母和家长的意义,便是帮助孩子早日看清世界的真相,然后帮助孩子生长出勇闯世界的勇气和能力。

丑恶隐藏在我们人生路上的某些地方,有生之年狭路相逢,也许终不能幸免,但是我们面对它,不应该软弱和退缩。就像江歌的妈妈,一直在为正义奔走呼号,独自一人却从不曾因这个世界的黑暗而妥协、屈服。

总结一下:

世界不是垃圾场,但世界也不是桃花源。呼唤善良是为了拥抱美好,长出利爪则是为了对抗邪恶。

苦乐参半的人生,唯有爱与美是途中的加油站,愿你能有幸获得孜孜不倦爱的供养,不论什么样的峻岭、险滩都有勇气一直走下去,走到峰回路转,迎接柳暗花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