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有一说一电影剧情「梳理」

2022-04-10 19:38 作者:戒了烟的李叔 围观:

朋友们好,今天聊一下央视刚刚播完的年度大戏《人世间》。

这部剧自开播以来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很多网友说自己有几年都不看电视剧了,但是这部剧是从头追到尾。

据说,同名原著小说也是自电视剧开播起就开始热销了,好像是又加印了一百多万册。

我是去年7月份,得知剧组在长春拍电视剧,就买了同名小说,一共三册,100多万字,看完之后呢,我又通过喜马拉雅听完了音频版的同名广播剧。

接下来就是热切的期盼央视的首播了,终于在春节期间迎来了这部好评如潮的年度大戏,这部剧之所以大火,不是偶然。

剧中的人物或多或少都有我们自己或是身边人的影子,里面的经典台词和触动人心灵的金句也很多。

在头条上,基本是每天新剧播出后,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感悟、议论、甚至是争论。

当然,感悟是最多的,好多中年人自发地写了观后感,这跟当年语文老师给我们布置作业写读后感和观后感可是不一样。

今天咱就聊一下,在网上看到的一些关于此剧的争论吧,我大致梳理了这么几条:

一、 周秉义当市长的时候,为招商引资居然被开发商灌酒,这不合理

二、 周秉坤想借6万块钱的时候,当市委书记的哥哥和大学教授的姐姐居然拿不出,而曹德宝夫妇却有6万5的存款,这不合理

三、 周秉义、郝冬梅退休后自驾游开的车居然是丰田霸道,不合理

四、 乔春燕作为区妇联副主席,是一名副科级干部,怎么编制说没就没?

五、 周秉坤开的小货车风挡玻璃上的年检贴是2021年的,吉春实验中学的窗户居然是铝合金的……

首先,我想说,这几个问题,都不是问题,至少都能说得过去,如果让我来挑毛病,那我还真想到一个,暂时把它放到针对上述五点争议一一阐述完我的观点之后再说。

先说第一个问题:“周秉义当市长的时候,为招商引资居然被开发商灌酒,这不合理”

这个剧情不仅没什么不合理,甚至说很靠谱。觉得这个剧情不合理的人,可能在他心目中的正厅级的市长都是高高在上,对待企业家总是压人一头,他不灌开发商的酒就不错了,是吧?

即便不是周秉义那样真切地想发展当地经济造福百姓的人物角色,很多政府官员也是有发展经济的工作压力的,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遇到有实力的开发商那都必须是积极争取的。

万达集团在重庆的万州区建设的万达综合体项目是时任重庆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亲自找到王健林,打动了他,才投资建设的。重庆市委常委啊,副省级干部。不说一线城市和好一些的副省级城市,一般的普通地级市想争取到万达的投资真的不是很容易。

刘强东到很多省份都是省委书记、省长一起出面接待,一般地市、县级市的领导想请这种量级的企业家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周秉义当市长的时候,八项规定还没有出台,那个时候的酒桌文化相信很多人也都知道,所以说,这个剧情不仅没什么问题,恰恰很真实的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一个现象。

再说第二个问题:“周秉坤想借6万块钱的时候,市委书记哥哥和大学教授姐姐居然拿不出,而曹德宝夫妇却有6万5的存款,这不合理”

这个也是很正常,并非是作者、编剧、导演想故意展示周秉义的清廉和周蓉的清贫,按剧中所述,周秉坤是2000年左右出狱,想创业,于是想借钱。那个时候如果就是挣死工资的公务员和大学教授,除去日常开销,能攒下六七万也不是那么容易,而且在周秉坤服刑期间,他嫂子和姐姐也都是经常要接济郑娟母子的。而当时头脑灵光的春燕、德宝两口子先赚到第一桶金,成为6.5个万元户的富裕户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第三个问题,有人说周秉义、郝冬梅退休后自驾游开的车居然是丰田霸道,不合理

剧中是有个镜头,郝冬梅开着丰田普拉多,拉着周秉义故地重游,去山区自驾,租一台或是借一台越野车真的没啥好惊奇的,一个副省级官员和一个资深的主任医师,退休后连一台几十万的车都租不起或是借不到吗?非得开个经济型轿车就靠谱了吗?朋友们有谁知道,在八项规定没有出台之前,县一级正科级的局长们都坐的什么车吗?

还有就是最为关键一点,副省级官员退休后,是享受老干局按照级别提供相应的服务和保障的,周秉义没有让组织上派个年轻同志跟着都已经是很低调了。

第四个题,乔春燕的区妇联主席应该是副科级,怎么编制说没就没?

八十年代,混岗混编现象十分严重,那时候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公务员,我国的公务员制度也是1993年才开始,1993年10月1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开始实施,注意这还只是暂行条例,在此之前,国企的干部和政府部门的干部交流很频繁,甚至以工代干的也不少,很多国企工人在有需要的时候都进了政府部门,当然当时的编制也很混乱,岗位相同,编制不同的现象很普遍,所以说春燕被排挤出妇联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剧情。

第五个问题,周秉坤开的小货车风挡玻璃上的年检贴是2021年的,吉春实验中学的窗户居然是铝合金的

这种拿着放大镜找瑕疵的认真劲儿,我觉得没什么意义,毕竟不是一部古装电影里出现中国移动信号塔那种致命伤,对于一部58级的电视剧,找这种毛病的话,实在是……,无语了。

要说到剧中的小瑕疵,我觉得就是最后两集,光字片的拆迁户实名举报周秉义,中纪委来的办案人员是吕川,这个情节值得商榷,当然,原著作者也是为了增加戏剧冲突,恰好也是吕川在中纪委工作。但实际上,办案过程中的回避制度一直是纪检工作需要注意的,首先吕川的成长地和周秉义相同,都是吉春市,吕川和周秉义的亲弟弟周秉坤又是相当于发小的挚友,这个在真正的纪检监察环节是不应该出现的。

但是我仍然不敢说这是瑕疵,即便是,那我也由衷地说,瑕不掩瑜,戏剧终究是艺术,吕川来查周秉义并没有太大的违和感,那个年代的大数据毕竟还不像现在,对干部的履历掌握得特别精准,所以也算说的过去,但是放到今天,这就是不应该出现的问题了。

总体来说,原著小说作家梁晓声先生是一个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作家,电视剧的编剧王海鸰、导演李路都是经验丰富、行事严谨的专业人士,这部剧的诸多细节体现出了剧组团队超强的专业水准,比如剧中的领导角色什么年代乘用什么车辆,什么年代用什么手机,最难得的是,龚维则和监狱警察的着装、佩戴的警衔完全是按照年代推进来的,五次换装与当时的年代完全相符,这些除了编剧、导演需要有着宽广的知识面,也与顾问单位所提供的专业顾问及帮助有很大的关系。从片尾的鸣谢单位中可以看到两个省的省委宣传部、很多地市的党政机关,好多大学和政法部门也对该剧的拍摄提供了便利条件。

对于这样一部年代跨度如此之大的鸿篇巨制,没有众多单位提供的顾问、咨询、帮助的话,能力再强的剧组也是难以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