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电影剧情例子「解析」

2022-04-09 04:34 作者:Vista看天下 围观:
“多尴尬,看这片子我边哭边骂”

就在半年前,我还曾经怒斥过如今国产青春片全靠“观众哭了”来营销的奇怪风气。

当时以为随着大众的心理阈值越来越高,这种宣发方式很快就会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直到最近刷到《关于我妈的一切》铺天盖地的物料,才知道自己有多么天真——

苦情戏式宣发,已然出现了“片传片”的现象。

如果说青春电影戳中还只能仍能想得起初恋的年轻人,影响力有限;

那么导演编剧们一旦打起“父母牌”来,狙击的可是全年龄段人群。

昨天甚至有影院老板打出了“不哭退钱”的口号,并声称“还没有人挑战成功过”;

“多尴尬,看这片子我边哭边骂”

且不说事件本身有多少营销的成分,反正“催泪”——几乎已经成了近几年国产亲情片的唯一解法。

01

国产片新型“催泪神器”,

不是怀念前任了

其实《关于我妈的一切》出预告片的时候,很多人就看到了这样的苗头。

“为一家人操劳的妈妈突然得了绝症”,这剧情摆明就是冲着观众们的泪腺去的。

之前各大社交平台上流传最广的片段,也是徐帆头上戴着毛线帽子,用哭腔说“妈妈等不了了”。

就算你完全不知道前因后果,大概都能猜到这是病重妈妈向女儿袒露真心的时刻。

“多尴尬,看这片子我边哭边骂”

后来上网一搜,发现宣发环节的物料也都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电影正式上映之前的一个星期,点映场观众们泪水横飞的reaction版本已经上线了。

在短视频里,但凡是走进了电影院的年轻男女,个个都哭得比桃金娘还惨;

然后片方再把这些痛哭流涕的镜头剪到一起,标题大笔一挥“观众感同身受特辑”。

“多尴尬,看这片子我边哭边骂”

当然,相比于大多数无病呻吟的青春悸动,跟爸妈的感情还是要更加触动人心的。

毕竟看到二十大几的成年人还为荧幕里的高中爱情流泪,多数人都会心怀疑虑地问一句:“至于吗?”

换成父母就不同了,尤其是剧情本身还有着绝症、和解这样传统的“催泪剧情杀器”;

就好像是上了一层防矫情保险,“感人小电影”的剧情也就越来越肆无忌惮。

青春片的观众通常是独自痛哭的,毕竟那个被怀念的前任通常早就消失在生活里了,跟现任去看也不太合适。

但在亲情催泪片的世界里,花式哭泣只是最简单的形式,升级版本是带着妈妈,在电影院上演现实版的母女情深。

电影里的母亲拖着病重的身体,也要为已经成年的女儿操心一切;

座位上的妈妈则适时地眼含热泪,“紧紧搂住了女儿”。

“多尴尬,看这片子我边哭边骂”

在片方发布的另一段视频中,还出现了一对来自重组家庭的母女观众。

女儿深情回忆了继母在她初中做手术时的焦急和照料,旁边的妈妈则在最后点睛,“很高兴老天给了我这样的女儿”。

后面是片子大幅海报,精确地露出了电影的上映时间和徐帆的半张脸;

真正实现了剧情与现实之间的沉浸交互式体验。

“多尴尬,看这片子我边哭边骂”

当然,在整个过程中最卖力气的还是演员。

饰演女儿的张婧仪,最近拍的“母女主题”短视频,简直快比电影里的戏份还要多了。

时而是一人孤身打拼的小白领,前脚收到房东催房租的微信,后脚又被男朋友分手;

突然接到了妈妈打来的电话,随着一声“妈”字出口,整个画面变成了温暖的昏黄色调,背景音乐也适时响起。

“多尴尬,看这片子我边哭边骂”

在另一个版本中,她又化身了刚刚毕业找工作的职场新人;

投递简历总是失败,被对面粗鲁地扔回来。

这时徐帆突然出现,怒气冲冲地挡掉了扔到女儿身上的纸张;

然后以保护者的姿态转身抱住女儿,两个人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多尴尬,看这片子我边哭边骂”

在电影结尾,女儿李小美对着妈妈的微信对话框发语音的剧情,也被拿出来演绎了一番;

最后画面中心打出一行字幕:“妈妈要是还在就好了。”

“多尴尬,看这片子我边哭边骂”

有网友开玩笑说,现在就连亲情片的演员们都需要“售后服务”了。

而这一切宣传都似乎在对你说:“妈妈的爱是多么感人啊,怎么能不哭呢?”

02

“中国式亲情片”,

哭最好用?

之所以这么大张旗鼓地宣传“母女亲情”,首先当然是因为效果好。

不同于青春片最被诟病的“货不对版”,亲情片通常在催泪效果方面是合格的。

有观众说:“这就是母女版的《蓝色生死恋》,但我还是哭掉了半包纸巾。”

当然,至于电影本身的质量如何,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关于我妈的一切》其实并非原创,而是翻拍自韩国十年前的电影《世界上最美的离别》。

两者主线剧情几乎完全相同,为了家庭操劳一生的妈妈突然得了绝症,给全家人的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但对比之下就会发现很明显的视角差异——

韩国版是以母亲作为主体,而国内版本的重心则是母女关系。

韩版的女儿并没有太多戏份,只是女主角在生命尽头“需要安顿的亲人之一”,角色的冲突感还不如丈夫角色来的多。

但国内版本则不然,前半段花大量的笔墨描绘这个控制欲强的母亲,如何跟长大成人的女儿进行情感撕扯。

“多尴尬,看这片子我边哭边骂”

看完韩版,观众讨论的是东亚社会中家庭妇女的生存状况;

而《关于我妈的一切》的影评中,出现最多的是“张婧仪这个挡手机摄像头的细节,真是太像我和我妈了”。

倒也不是想评价孰优孰劣。众所周知,如今大半个影视圈都是靠“中国式亲情”养活的。

随便数一数,但凡有点水花的作品,主题多少都和“原生家庭”沾点关系。

第一种是“控诉”流派,最典型是《都挺好》里懦弱自私的苏大强。

当时批评的声音占据最主流,编剧最后安排了一个和解的结局,还引发了不少观众的强烈不满。

“多尴尬,看这片子我边哭边骂”

前一阵被骂惨的《盛夏未来》,郝蕾演的那个妈妈也是那种传统的“中国式妈妈”。

全心全意扑在女儿的前途之上,连离婚的消息也要瞒着,就怕耽误高考。

但又对自己的付出耿耿于怀,动不动就要埋怨孩子不懂自己的良苦用心;

吵架时还会搬出杀伤力最大的武器:“你和你爸天天出去玩,我只能闷在家里,我这是为了谁啊?”

“多尴尬,看这片子我边哭边骂”

今年年初《你好,李焕英》成为票房黑马,似乎又开启了另一个流派。

人物结构通常为完美父母+不争气的孩子,因为双方没有大的冲突,于是情感高潮全靠生离死别。

比如网剧《机智的上半场》中,倪虹洁饰演的皇甫妈妈娇憨又活泼。

她会热情地欢迎女儿回家,捡女儿不要的新裙子穿,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过度宠溺。

就连自己时日不长了,也要拜托女儿的男朋友“如果有一天不喜欢她了,也不要伤害她”。

后来这个角色去世,女儿在葬礼上演讲“最疼爱我的人今天离开了”。配上“皇甫和妈妈太好哭了”的关键词,果然也赚到了不少的眼泪。

“多尴尬,看这片子我边哭边骂”

从这个角度来说,《关于我妈的一切》可能是一个集大成者。

前期具备“烦人父母”的特点,后期又包揽了完美父母的“生离死别”。

不过无论是哪种,如今在片子里都只有一个功能——催泪。

无论是吵架还是离别,最终都会以“最好哭细节”的形态,出现在各大社交平台上。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类似电影甚至在宣发时都会标配几个“删减片段”。

通常都是顶级的撕心裂肺情节,单是叙述出来就让人想哭的那种。

比如张婧仪说,“妈妈去世”这段原本是拍了的,后来考虑到“太满”就删掉了

“当时有一句台词是’妈妈陪不了你了‘,我一低头,当时就崩了。”

《盛夏未来》里最凶的一场母女争吵,也是通过“删减片段”的例子放出来的。

无论是母亲郝蕾的崩溃,还是女儿张子枫的突然爆发,也都让不少人表示感同身受。

“多尴尬,看这片子我边哭边骂”

这些剧情如果出现在电影里,可能还要考虑情节衔接、观感问题。但作为“背景知识”放在短视频了,冲击力反而更强了。

只需要配上一句——“父母给不了你全世界,但她会把能给的最好的都给你”,就足以戳中泪点。

03

当代“亲情赎罪券”

不过如果一定要从“催泪神器”当中选一个,我大概还是会选择亲情片。

一方面是年纪越大越觉得爱情不值一提,另一方面是人家打父母牌的,确实比那些营销前任、初恋的更敬业。

你甚至能刷到这样的视频——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年轻人如何在被电影感动到痛哭流涕之后,用手机给妈妈发了一句“我爱你”。

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向父母表达爱意,可以说是把售后服务做到极致了。

“多尴尬,看这片子我边哭边骂”

但看起来,大多数人应该还是没听进去。

网上观后感随便翻一翻,很多人前脚刚刚“愿爸妈被岁月温柔以待”,后脚就突然“梦碎了”。

契机可能是爸爸又催自己相亲了,也可能是被妈妈吐槽“上边穿外套下边穿短裤”。

“原本看电影哭到崩溃,给妈妈打了个电话。结果她突然就数落我工作不不稳定,感觉自己简直是痴心错付。”

不过也可以理解,跟前几年一窝蜂控诉原生家庭风潮比起来,如今屏幕上的父母确实已经没有那么面目可憎。

尤其是在“催泪”的硬需求驱使下,剧情越来越极端,泪点设置也越来越密集。

都不说绝症、牺牲自我这种必杀技。

就连那种放在现实中绝对要被谴责的父母,通常也会有某个作为“保护者”的瞬间。

比如徐帆在生病前一直对女儿的职业选择指手画脚,两个人因为这件事吵到不可开交;

但当她在录制现场怒斥刁难女儿的嘉宾,观众骂瞬间就原谅了她。

“多尴尬,看这片子我边哭边骂”

《机智的上半场》中有个蛮不讲理的教师母亲,甚至曾经导致女儿在学生时代被全班孤立;

但面对不让女儿进门的室友,也可以喊出一句“没人可以欺负我的孩子”。

“多尴尬,看这片子我边哭边骂”

要我说,年轻观众对为这些片子痛哭流涕,其实有点像是一种“亲情赎罪券”;

或者说是啤酒杯里泡枸杞——只图个心理安慰。

虽然根据我贫瘠的生活经验推断,大城市的年轻人很少会经历这种“被父母撑腰”的情节。

但正是因为少,这种“无条件保护我”的情节才能让很多人热泪盈眶了。

只不过现实中没有那么多激烈的冲突,也少有如此戏剧性的生离死别。

多得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撕扯,和鸡毛蒜皮的冲突。

平时对爸妈的各种毛病不厌其烦,在催婚、原生家庭话题下抱怨;

也只有看这些催泪亲情片的时候,才能短暂想起家庭的好。

不过片方大概也不在乎,反正转瞬即逝的感动也是感动,也能带来热度。

听说最近还要上一部亲情片,讲的是一位再婚生子的父亲如何获得女儿的谅解。

至于年轻观众们,在短暂的感动后又重归对家人的抱怨当中。

什么时候能再次感受到亲情的可贵?等下次走进电影院再说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