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破坏电影剧情详解「分析」

2022-04-07 21:30 作者:文学私秘 围观:
希区柯克《阴谋破坏》:探讨的是破坏活动,都是对自己的一次反噬

文:葛维屏

《阴谋破坏》是希区柯克拍摄于1936年的一部电影。

它与1935年拍摄的《三十九级台阶》、1936年拍摄的《秘密间谍》被称为希区柯克早期电影的“间谍题材三部曲”。

中国人的俗话有云:从小看八十。《阴谋破坏》是希区柯克在英国时拍摄的一部电影,与他后期产生较大反响、至今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的间谍题材影片,无论是在视觉效果,还是在人物刻画上都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一位导演的习惯性思维方式,早在他早期的电影里就深深地埋伏下来,一直影响到他日后的电影拍摄。

《阴谋破坏》作为希区柯克日后电影里占比庞大的一种间谍题材类型,可以看出,希区柯克拍摄这类影片,根本无意于讲述一个贴近现实本身的惊险故事,他更多透视的是个体生命在这种阴谋活动之下的情感波动与生命应对。

希区柯克《阴谋破坏》:探讨的是破坏活动,都是对自己的一次反噬

所以希区柯克的间谍题材电影很难给人一种强烈的真实感,而他更多给人留下的是一种宏大背景下的个体反应。落实到《阴谋破坏》中,电影表现的是一个间谍组织的恐怖破坏活动,但整个电影并没有把主要的叙述重心,放在这个破坏组织的架构与结构的运作方面,交待他们如何展开破坏活动,而是将电影的侧重重点,放在了一个破坏分子对他身边人的反噬上,电影由此凸显出的意蕴是耐人寻味的,任何的破坏活动,看起来是对他确定的目的地的伤害与摧毁,但是往往却是借助出人意料的渠道,反噬到自己,导致自己周边物的伤害。

这才是一个至今让我们细思极恐的悖论式的可怕定论。这也反映出希区柯克一直以来,借助于一个宏大题材所表达的对人性本真的探讨的目的所在。

希区柯克《阴谋破坏》:探讨的是破坏活动,都是对自己的一次反噬

一、《阴谋破坏》的主线:公开在观众眼前的阴谋

希区柯克的电影里,向来是鄙视探案主线的,这一原则,在《阴谋破坏》里就已经得到了体现。

影片开始,城市突然停电,然后,电影并没有故弄玄虚,隐藏谁是破坏的凶手,而是直接将这一凶手交待出来,就是影片里的电影院的老板。

希区柯克《阴谋破坏》:探讨的是破坏活动,都是对自己的一次反噬

这个老板听命于不知来处的上级指令,在他所在的城市里制造公共设施损害,至于他的动机何在,他的背后组织的背景是如何的,电影里不置一词,显然,像所有的希区柯克电影一样,他对这一切幕后动机向来是不感兴趣的。

为了逃避对他虚置人物动机与背景的可能性指责,希区柯克发明了“麦高芬”这样的一个名字,指称那些不知来历的神秘阴谋动力。

本片可以看成是希区柯克对“麦高芬”的一次最司空见惯的尝试。

电影里交待的第一起破坏活动,达到了城市停电的效果,紧接着电影院老板接手了第二起任务,就是把一个定时炸弹放置到闹市区,在城市里制造紧张气氛,达到恐怖主义的后延效果。

希区柯克《阴谋破坏》:探讨的是破坏活动,都是对自己的一次反噬

可以说,影片里提及的阴谋活动,即使在今天也没有脱离它的基本模式。

这样,《阴谋破坏》这部电影便以上帝视角,交待了电影院老板如何接手任务,执行他的新的阴谋活动。

电影里没有侦破线索,没有推理环节,直接跟踪着电影院老板的所作所为,详细地交待他如何去联系同谋者,获得炸药,然后准备在合适的时候,把炸弹送到预定地点。

因此,整个电影里奉送给观众面前的悬疑,就是破坏者是否能够完成他的使命,这座城市的安宁是否受到威胁。

而这种悬疑设置方式,恰恰是希区柯克日后拍摄电影时奉为圭臬的拍摄手法。《阴谋破坏》典型地表现出了希区柯克从来缺乏推导事件来龙去脉的兴趣,他更多思量的是一个人,在面对着他执行使命时的人际冲突与内心冲激。

希区柯克《阴谋破坏》:探讨的是破坏活动,都是对自己的一次反噬

从《阴谋破坏》的交待来看,电影院老板在执行任务时,一直面临着内心的矛盾心理,电影将他定位成一个正常生活者与阴谋者的双重角色,从现实的生存角度而言,他算是一个安分守己的正常人,在妻子眼中看来,他是一个善良本份的老实人,对尚未成年的小舅子还算宽容大方,但他同时也是一个恐怖组织中的一员,他接受使命,同时执行任务,在这一过程中,电影里显现出他的双重身份带给他的心理冲激。

比如,在影片里,电影院老板对吩咐他执行任务,有着一种本能的抵触情绪,当他接到执行闹市区引爆炸弹的任务时,他有过犹豫,不想去执行这样的伤天害理的使命,但是,他无法违拗他的组织的指令,也不能排除他参加这样的任务,是出于获取报酬的心理,本身他的电影院一直处于入不敷出的状况,额外的执行破坏活动,能给他带来额外的收入,这一切的驱动力,使他身不由己地卷入其中,滑向万劫不复的别离了正常生活的必然下场。

电影由此展现了希区柯克在涉及这一类题材时更乐于表现的人的内心激荡的长项,刻画了一个阴谋者的复杂而矛盾的内心心理。

希区柯克《阴谋破坏》:探讨的是破坏活动,都是对自己的一次反噬

在影片里,同时还写到了电影院老板的一个同谋,出售宠物鸟的店主,他的身边,有一个女儿,女儿又生下了他的外孙女,本来他也生活在一个正常的人际群体中,但是他同时也是恐怖组织的一员,必然地要听命于这个组织的安排,所以,他无视家中亲人对他的劝戒,一门心思地走向破坏社会宁和的死亡之路。

《阴谋破坏》把这群破坏者的真实身份从一开始就亮相给了观众,从而让观众去直观地感受这些破坏者的内心挣扎、彷徨与徘徊,反映出人心应对世事的起伏的曲线,这才是希区柯克为什么摒弃侦破的视线而一直采取平铺直叙的交待出真相的手法的原因,希区柯克电影里的悬疑,不是事件真相的悬疑,而是人心面对的悬疑。如此一来,就是抓住了电影刻画人物的这一个根本主线,使得希区柯克电影里能够把更主要的精力,不是制造扑朔迷离的疑云,而是入木三分地描写人心的矛盾心境。可以说,希区柯克走了一条艺术作品能够打动人心的必然的正宗之道。

二、《阴谋破坏》的主旨:破坏者伤害身边人的反噬

《阴谋破坏》的电影院老板在执行他的任务时,电影并没有把主要精力,去表现他完成任务的艰难与周折,而着重强调了他的每一次破坏活动,都是杀人一千,自损八百。

影片一开始他就成功地破坏了发电厂的设施,导致了全城停电,看起来,他的目的达到了,但滑稽的是,他的这一行动,同时给他经营的电影院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希区柯克《阴谋破坏》:探讨的是破坏活动,都是对自己的一次反噬

因为停电了,电影院无法放映,他经营的电影院门前观众要求退款,他的妻子不得不面对观众要求退票的呼声,进退失据,焦头烂额。

而这时他却躲在自己家里,坐享成功带来的满足感,对自己家电影院遭受到的损失,却视而不见。

可以看出,电影从一开始就展现了破坏者面临的一个尴尬的悖论,那就是他的阴谋给自己也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电影里表现他执行的第二起破坏活动,是在闹市口制造一起爆炸事件,因为他受到警察的监视,不敢直接携带定时炸弹送到预定地点,于是,他让自己的未成年的小舅子把炸弹送到目的地。

希区柯克《阴谋破坏》:探讨的是破坏活动,都是对自己的一次反噬

但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小舅子还是一个儿童,玩心太重,在送炸弹的过程中,阴错阳差,耽误了路上的时间,在定时炸弹预设的时间内,没有把炸弹送到目的地,直接在路上搭乘的汽车上爆炸了,导致他的小舅子被炸死。

这个伤害,很快传导到他的妻子身上。他的妻子来自于美国,当时的美国经济不景气,她带着自己的弟弟远嫁到英国来,本来是想在这里求得一个基本温饱,也尽一个做姐姐的职责,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弟弟却死在丈夫的阴谋行动之中。她顿时万念俱灰,神智失常,不管丈夫如何为自己开脱,她都无法原谅丈夫的阴谋破坏活动,最后,她有意无意地用餐具里的切割食物的刀,刺死了丈夫。

希区柯克《阴谋破坏》:探讨的是破坏活动,都是对自己的一次反噬

这个结尾相当具有讽刺意味。破坏者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破坏了自己家庭的安宁,最后家庭里的反噬的力量,也化成了一股暴戾的力道,刺向了他自己,让他与他的破坏活动玉石俱焚。

实际上,电影里在此形成了它的一个非常深刻的图说要旨。那就是世界上的暴力活动,最终都会反弹回来,伤害到自己身上。

这种图说,可以包括个体的暴力行为,同样,也包括人类的集体行为,如战争。发起战争者,最后总是被他发动的战争反噬伤害。拍摄《阴谋破坏》的时候,二战阴云密布,一场人类的浩劫即将上演,但《阴谋破坏》却仿佛先期预言了这种暴力行为,最终在给世界带来伤害的同时,也给他的发起者带来灭顶之灾。

希区柯克《阴谋破坏》:探讨的是破坏活动,都是对自己的一次反噬

三、《阴谋破坏》的主场:警察让位于人情的设定

《阴谋破坏》中,在电影院老板接受神秘组织使命,行使他的破坏行动的时候,他的家庭后院却放弃了防守,成为别的破坏者暗度陈仓的目标。

这是另一个破坏者的悖论。

希区柯克《阴谋破坏》:探讨的是破坏活动,都是对自己的一次反噬

影片里的警察早已经瞄准了电影院老板,监视着老板的行动。他混进了电影院,与老板的小舅子交上了朋友,得以一窥老板秘室里的究竟,发现了破坏组织的秘密。

但在希区柯克电影里,警察的职能作用从来是难以得到正常发挥的。可以说,在希区柯克电影里,警察要么不存在,要么存在了也是起到反作用。

在《阴谋破坏》里,侦探的角色,可以说是正是担负了反作用的一种存在。

在电影院老板被妻子杀死之后,侦探的作用开始发生了异化 。

希区柯克《阴谋破坏》:探讨的是破坏活动,都是对自己的一次反噬

在这之前,侦探还能恪尽职守,监视破坏者的行踪,但是等到电影院老板阴谋暴露,丧命于他的妻子,侦探开始脱离他的职责,回复到人性的自由挥洒的一面。

他在工作之余,得以与老板娘熟识,一来二去,他与老板娘暗生情愫,当他发现老板娘杀死了老板之后,他不仅没有把这一切及时向他的警察上司汇报,反而私欲横流,协助老板娘,隐瞒真相,约好与她一起私奔外逃。

而正在这个时候,阴谋组织引爆了剧院,使得被杀死的电影院老板再度灰飞烟灭于剧院的爆炸之中,这样,老板娘杀死丈夫的蛛丝马迹被彻底荡涤一空,她的有意无意杀人的罪名,也得以完好地洗白,这时侦探带着她远走高飞便成了毫无负累的平安之途。

希区柯克《阴谋破坏》:探讨的是破坏活动,都是对自己的一次反噬

由此可以看出,《阴谋破坏》里对警察的定性,基本是希区柯克电影里的一种共性的存在。希区柯克电影里的警察无所作为是一种正常,超越这种正常的,是警察还违反自己的职业道德,帮助疑凶顺利逃脱,其目的就是为了一己之私。

这也反映出希区柯克电影里能够伸展出的意念,都是人性的本身的力量,而没有道德的附加与制约,这样,在希区柯克的电影叙事里,人性的自由发挥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呈现,这也是希区柯克电影里的魅力所在。

在《阴谋破坏》中,警察的出乎意料的反水,走到自己职业生涯的反面,帮助一个失手杀人者逃离法律的制裁,在影片里被当成一种理所当然的正能量选择,反映出希区柯克电影里张扬的意念,是听从于人性的顺遂的旨意与唆使的。

希区柯克《阴谋破坏》:探讨的是破坏活动,都是对自己的一次反噬

而希区柯克利用这样的结果,同时也是对破坏者一意孤行的恶念的一次极大的讽喻。破坏者唯组织之命是从,但是,他的家庭也被他自己激发出的破坏力给扫荡殆尽,小舅子被他害死,而妻子又杀他,自己的剧院毁于一旦,他破坏这个世界的同时,也让自己的现实生活与人生戛然而止,连妻子都成了警察的囊中物。

在影片里,妻子没有受到法律的严惩,反而获得了另一个男人的感情回馈,而这个男人还是一直盯着他的警察中人,这种讽刺意味在电影里得到了一种特别的强调,更使得破坏者的自毁前途的悲剧性人生昭然若揭。

希区柯克《阴谋破坏》:探讨的是破坏活动,都是对自己的一次反噬

总体来说,《阴谋破坏》从一个狭小的角度,反映出阴谋破坏者对自我生活的自残与自噬,体现出的是希区柯克后来拍摄的同类题材,都在大题材上虚晃一枪,而重点关注的还是个人命运。《阴谋破坏》因为这种狭小性,感到与宏大的破坏主题难以匹合,视野过分局促,而这种局促感,也是日后希区柯克此类题材的共同毛病,希区柯克的大题材,都有着如出一辙的小家子气,希区柯克只有通过“后窗”的狭小天空,才能找到他游刃有余的制造悬疑的空间,如此说来,《阴谋破坏》中的小家子气式的狭小氛围,正是日后希区柯克电影的总体特点,也是决定了他电影里成功与败笔的重要分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