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游龙戏凤电影剧情梗概「介绍」

2022-04-04 11:42 作者:平城印象 围观:

游龙戏凤(凤临阁的由来)

游龙戏凤(凤临阁的由来)

在我国大江南北部流传着游龙戏凤的故事,时间已有400多年.在民间,此故事版本可达十六种以上,各不相同,在全国的戏曲曲目中,《游龙戏凤》更是一出妇孺皆知,朗朗上口的名牌曲目。

游龙戏凤在大同更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游龙戏风发生在大同有史可查,有文字可证,有文物遗迹可鉴,有民间传说可验。如今,游龙戏凤的故事被广泛拍成电影、电视剧,戏曲被广大观众津津乐道。

明武宗朱厚照于公元1505年(弘治十八年)即位。即位后,一面大建皇庄,把大批土地赐给皇新宦官(《明正德实录》卷10)一面又筑宫殿,造密室,“勾连栉列,史称豹房”。(《明越宗外记》)宫内荒唐无道,淫乱有加,又借口巡边,曾两次来到大同录欢作乐,他的荒唐行为在大同民间流传达室甚广。

“游龙戏凤”发生在《风临阁》酒店。《凤临阁》酒店位于大同市大西街九楼巷五号,九十年代后期已难觅踪影,笔者曾多次探录此古迹,未果。据说,《凤临阁》酒店,建于明正德年间,原名《久盛楼》,后称《酒盛楼》。九楼巷内有九座酒楼得名,《凤临阁》是其中的一座。武宗(正德实为年号,大同俗称正德皇帝)“游龙戏凤”后,封李凤姐为凤,改《久盛楼》为《凤临阁》。(清代,民国曾彩绘、维修)

李凤姐(传说中也有李凤、李倩倩的别称),会元1501年左右生于大同煤峪口。该地此前称梅龙镇。据说,该村过去演戏,一概不演“游龙戏凤”。传说也是“游龙戏凤”发生地。相传,李凤姐在其母死后,曾和哥哥李大在镇内开店,正德皇帝微服出行,遂纳凤姐于此,并将两间土窑封为什么宫。

另据传说在大同正南约五十华里,有一秀女村,亦为正德皇帝来大同,微服巡幸,纳民女在于,因名,该村为秀女村。

但据《明史通俗演义》第四十九回《幸边塞走马观花,入酒肆游龙戏凤》中,曾详细地记载了正德皇帝在大同微服私坊《游龙戏凤》一事。笔者曾就此拜访过大同地方志专家姚斌、《大同古今》杂志社梁新宇等史志编撰专家,他们都认为李凤姐早年丧去父母,跟长兄李龙(传说也有李大、李二的别称),兄妹二人变买家产从煤峪口搬迁至大同九楼巷内开了一座酒店,起名《久盛楼》。

据史科记载:公元1517年八月(正德十十年),正德巡边,出德胜门,过居庸关,经宣化,阳高来到大同。因他巡边时,经常深夜外出,见门就入,强要妇女,因而所到之处,远近骚动。妇女扶老携幼,逃避他乡,而车驾所至官宦们亦如狼似虎,抢劫民女,每日多至数十车,投河上吊日有所闻。而官宦又强令所过州县另备妇女衣着首饰,以供随时取用。于是三百里内,一片混乱,“抢新郎”、“抓女婿”的事随之发生。

据蒲松龄《聊斋志异》等众多的文字记载的传说李凤姐时年16岁,因生活所迫协助哥哥料理酒店。一个美貌无比的年青女子经常抛头露面在酒店内操管帐目兼跑堂的差事,与当时妇女受封建礼教,三从四德的约束,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免不了被世人议论,坏人注目,可见凤姐当时的生活环境的艰难与窘困。

在大同民间传说此故事如下:正德皇帝以私访为名,行选美人实来到了大同。他走马观花,独自倍步在大西衔上,眼睛不放过一个美丽而赏心悦目的年轻女子。时值八月,是古城大同最美好的季节。万花吐艳,绿树成荫,阳光暖和,天高气爽。大同商贾云集,游人如织,寺庙雄伟,楼牌壮观。正德皇帝行至九楼巷"久盛楼"前眼睛一亮,发现了酒楼门前站一婷婷玉立的年轻女子,淡妆浅抹,艳丽无双,美若天仙,便借饮酒之名走进了洒楼,此女子便为李凤姐。她见来了个相貌不凡,气质不俗的酒客,赶快准备洒菜。谁知把洒菜端到了桌边,正德便动手动脚,凤姐心中不悦,便正颜厉色地说:"男女授受不亲,请客官司放尊重些!"正德见好措词措词典雅,庄重端正,举止大方,心中便生强占之心,便问道:"酒店中只你一人么?"凤姐答道:"还有兄长,现往乡间去了。"正德又问她姓氏,凤姐腼腆不语。心急的正德穷迫不舍,没办法凤姐只得回答:"奴家名凤姐,兄长名李龙。"正德脱口而出,赞道:"好一个凤姐儿,凤兮凤兮,应配真龙。”凤姐一听,便知道此语带双关,赶紧躲进了内屋,心情很不是滋味。

游龙戏凤(凤临阁的由来)

正德独自在外面酌自饮,觉的索然无味,便拿起筷子在桌子上乱敲。凤姐只得又出来应酬,正德道:“我独饮无伴,甚觉无味,特请你出来,共饮一醉”。凤姐骂道:“客官此言,甚是无理,奴家非比青楼妓女,客官休要错视”。说罢便又转身向里屋走去。正德甚为生气,怒气冲冲地起身离座,抢上数步,用力去拽凤姐衣袖,凤姐奋力抗拒,极为严厉地喝道:“你是甚么人,敢如此放肆?”正德说:“当今世人,何人最尊?”凤姐答道:“哪个不晓得,皇帝最尊!”正德连忙道:“我就是最尊的皇帝。”凤姐说:“哪个听你胡说八道,我喊人了。”正德赶紧解开衣襟,露出那条赤金绣蟒的衣服让凤姐看。凤姐依然不信,又要喊人,正德没办法不得不取出白玉一方,凤姐拿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才知道果然是当今皇上驾到,忙跪拜在地。正德忙扶起。于是,凤姐半推半就随了正德,做了一夜皇后。

正德在大同因有凤姐陪伴整日不愿回京。天下无君,文武百官又连篇累犊奏请回銮。正德因恋着凤姐,没有任何起程的想法,并且欲封凤姐为妃嫔,凤姐推辞道:“臣妾福薄命微,不应显贵,但望陛下早回宫阙,以万民为念,那时臣妾安心,比爵赏还荣十倍呢。”在凤姐的劝告下,正德带着凤姐风尘赴赴往京城回赶。可走了近半个月的辛劳车马才到到达了“居墉关”。凤姐本来便虚弱,再加上一路颠簸的赶路,已经气息奄奄,病重如山倒。正德见凤姐病危,垂泪道:“朕情愿抛弃天下,不愿抛弃爱卿。”凤姐忙道:“臣妾自知命薄,不能入侍宫禁,只请圣驾速回,臣妾亦死不瞑目。”正德仍然不愿意丢下凤姐,凤姐又呜咽道:“陛下一身,关系重大,若贱妾生死,何足介怀?所望陛下保持龙体,惠爱民生。”说罢便悠然长逝了。

正德极为悲痛,大为震悼,命令将凤姐葬于关山之上,特以特殊礼遇,用黄土封蒙.传说,凤姐在天有灵,不愿受封,一夜变为白色,成为"关山十八景"之一,当地人称"白凤冢".正德感慨道:"好一个贤德女子,至死尚不肯受封,可惜朕无福无德,不能使她永年,作为内助,扶佐前后.但一女子尚知以社稷为重,朕向忍背她遗言."当下传旨,命人马入关回朝,不再胡行。正德回宫后,对凤姐仍然追念不已,遂封"久盛楼"为"凤临阁"。

此后,游龙戏凤便广为传播,我国大江南北都有她的痕迹。而且有明清两代戏剧家先后把这一故事搬上舞台,在大同古老民歌中也有这一故事的唱段。

正如蔡东藩评日:"且闻武宗还宫,实李凤(李凤姐)死谏,以一酒家女子,能识大体,善格君心,殊不亏为巾帼英雄.”此乃"凤临阁"故事经久不衰的根本所在。

相关文章